第三章風起雲湧第十六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以褚飛燕等首領堅持認為,未來幾年黃巾軍在戰略上還是以太行山為依託,牢牢掌握太行山附近的中山,常山,趙國,太原,上黨等幾個大郡,安撫境內百姓,恢復農耕手工生產,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蓄積足夠的力量,打下紮實的基,然後再做其他的事。
以黃巾軍目前的力量,即使打不過冀州軍隊,還可以退守太行山,保存實力。而遠征幽州,一旦部隊陷在幽州戰場上,長時間不能取得勝利,就要連續投入大量的部隊。這樣一來做為後方的趙國,常山,中山就沒有足夠的防守力量。如果冀州軍隊趁機來攻,部隊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失敗就是一件必然的事。但後果是,幽州不但打不下來,後方幾郡也會丟失,而隨着軍隊數量的劇減,黃巾軍可能再一次失敗。
如果一切如張牛角所想,部隊一路所向披靡,從冀州的中山國一直打到幽州的漁陽,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因為路途遙遠,糧草補給很難跟上;一路打下的城池,還要派部隊駐守,攻擊的兵力會越來越少,阻力會越來越大。北疆的冬天來得早,一旦大雪下下來,十幾萬部隊的補給立即成了頭等大事,僅僅解決禦寒的衣服都會成為問題。十幾萬軍隊想靠在貧瘠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幽州搶東西過冬,恐怕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黃巾軍到了完全陌生的幽州,到底能不能站住腳?用什麼辦法站住腳?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清楚就盲目地去打幽州,是不是妥當?
張牛角和一班極力主張攻打幽州的將領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認為黃巾軍應該取去年的教訓。
去年各地的黃巾軍在冬天來臨之後紛紛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處在中原腹地,容易受到圍剿和攻擊。如果今年碰到同樣問題,部隊守不住可能還要逃亡太行山…帶着成千上萬的忠心追隨黃巾軍的百姓,民躲在山上,不是餓死也是窮死,那裏有什麼將來?
假如今年以主力開闢幽州戰場,奪取幽州,黃巾軍在北疆站住腳,那麼黃巾軍至少可以得到半年時間的發展和擴大。冬天,朝廷的軍隊和各地豪強的私軍對遠在幽州的黃巾軍鞭長莫及之下,可能只好放棄剿殺。到了明年的天,黃巾軍在幽州扎穩了
基,就不用怕官軍的圍剿了。打下幽州,先割據一方。他認為憑着黃巾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況且,一旦這個目標實現,對黃巾軍的發展和將來都具有決定
的意義。
張牛角在黃巾軍的威信太大,惟命是從的人太多,他的話就象去年的天公將軍張角一樣,和皇帝的聖旨差不了多少,基本上沒有人反對。他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護。
如果真能打下幽州,先解決了地盤問題,對黃巾軍來説的確是個穩步發展的契機。幽州距離中原非常遠,朝廷要出兵攻打也同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黃巾軍暫時可以躲避鋒芒,得到息的時間。有了地盤,再解決吃飯問題就要簡單的多。幽州人口少,可供開墾的無主土地多,這樣幾百萬
民的吃飯問題就可以一次
解決掉。而冀州幾個郡就沒有幽州的條件。這幾個郡本身人口多,土地少,加上從外地湧來的
民,吃飯問題就是想解決都很困難。沒有土地可供耕種,説什麼都是枉然。
褚飛燕和楊鳳一班人見説服不了張牛角,只好抱着大帥肯定能夠成功的念頭,積極協助他展開遠征幽州的準備工作。
褚飛燕在張牛角率部攻擊幽州開始,就秘密率部離開趙國,趕到了中山國,準備給張牛角作後援。但他對冀州軍隊的動向一直非常關注,幾乎天天和留在趙國的楊鳳聯繫。
現在趙國只有楊鳳,白繞的十萬大軍,常山只有王當,五鹿的十萬部隊,而且都不是主力,大部分士兵都是今年夏的時候招募的
民。這種部隊如果和官軍的主力對戰平原,不輸就是奇蹟了。僅僅有視死如歸的
神是不夠的。
他和楊鳳最擔心的就是冀州牧郭典招來援軍,展開對趙國和常山的進攻。在黃巾軍主力隨張牛角遠征幽州之際,郭典率軍來攻,對黃巾軍來説可是致命的一擊。憑黃巾軍的實力,不可能同時應付得了兩個戰場,那純粹就是自取滅亡。
自從黃巾軍主動在高邑,癭陶和冀州官軍的主力連番大戰之後,官軍的主力部隊損失較大。張牛角就是要做到這一點,他才敢放心北上。但褚飛燕和楊鳳不放心。冀州的官軍損失大,郭典就會向朝廷求援,鄰近的青州,兗州的官軍如果及時支援過來,黃巾軍同樣會遭到猛烈的進攻。
但張牛角很自信,他認為朝廷不會及時下旨調撥軍隊趕到冀州戰場。因為現在西涼戰場上,官軍形勢極度惡劣,北宮伯玉,邊章,韓遂等叛軍部隊連戰連捷,大軍直接威脅三輔,威脅長安,朝廷對他們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冀州太行山附近的黃巾軍。
就在張牛角命令褚飛燕率部北上支援的時候,楊鳳送來了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消息。
甘陵相劉虞在青州平原郡太守劉定的幫助下,已經剿滅了當地的黃巾軍劉盤子五萬部隊。現在甘陵國和平原郡的官軍大約五千人正在北上鉅鹿郡。另外從冀州牧府衙傳來消息,朝廷已經下旨徵調兗州的東郡,濟北國,東平國三郡部隊北上,三郡國加在一起大約也有五千部隊。這個月冀州牧郭典和河間郡,渤海郡,安平國,魏郡等地方太守緊急招募了一萬士兵,正在信都城臨時集訓,準備隨時開拔戰場。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郭典肯定要集結大約三萬軍隊進攻黃巾軍。
褚飛燕考慮了許久,壓下了這個消息,沒有傳給張牛角。以張牛角的格,就是看到這個消息,他也會置之不理,如今箭已離弦,沒有回頭路了。褚飛燕決定帶領五萬部隊趕赴涿郡支援張牛角,剩下五萬部隊留在奴盧,以防不測。他無論如何都要去支援張牛角。不僅僅因為張牛角是黃巾軍的首領,更重要的是張牛角就象他的父親一樣,一直照顧撫養他長大成*人。
褚飛燕的父親曾經和張牛角一起販私鹽,親如兄弟。他父親在一次逃亡過程中被官軍殺死了,不久他的母親也因病逝去,褚飛燕成了孤兒。張牛角帶着年幼的褚飛燕江湖,一直到他長大成*人。他們親如父子,
情深厚,這是黃巾軍人人皆知的事情。黃巾軍的一班大小首領都把褚飛燕當成張牛角的兒子,張牛角自己也這麼認為。褚飛燕雖然不叫他爹,但他心裏一直把張牛角當作自己的第二個父親,一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父親。
他帶着部隊趕到中山國的蒲陰城時,司馬左彥從前線匆匆趕來。聽到左校全軍覆沒時,褚飛燕的心裏頓時充滿了不祥的念頭。
豹子李弘的風雲鐵騎軍趕到涿郡,成了幽州戰場上的轉折點。他的到來,給了黃巾軍頭一擊。褚飛燕
覺到了來自幽州戰場上的阻力,攻打幽州
本就不是張牛角想象的那樣簡單。現在涿郡戰場黃巾軍攻擊受阻,而冀州鉅鹿郡方向官軍正在集結。戰鬥隨時都可能在兩個距離一千多里的地方同時打響。真要是這樣,那就是黃巾軍的災難了。
等他們趕到樊興亭的時候,接到了黃巾軍在涿城城外被豹子軍夜襲,傷亡慘重的消息。
褚飛燕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
左彥的意思很明瞭,現在並沒有確切消息表明郭典有進攻黃巾軍的意圖,但涿郡已經剩下最後一擊,打下涿城也就等於拿下了整個涿郡。
褚飛燕的意思更簡單,打下涿郡幹什麼?如果不能拿下整個幽州或者至少幽州的三個大郡,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一旦趙國,常山被攻,黃巾軍腹背受敵,如何應付?難道重蹈覆轍,還走去年的老路嗎?
把部隊在涿郡拼個傷痕累累,攻打廣陽怎麼辦?攻打漁陽怎麼辦?黃巾軍目前沒有攻佔幽州的實力,還是正視現實,從涿郡撤軍,保留實力為上上之策。黃巾軍沒有部隊,就不是黃巾軍,就是死路一條。
左彥眼見褚飛燕如此堅決,退而求其次。
他決定違抗軍令,暫時不回中山國奴盧城為大軍籌措糧草了。他決定親自趕回涿城大營,把褚飛燕的意思稟告張牛角,讓大帥決定是不是撤軍涿郡,這件事也只有大帥才能決定。
他希望褚飛燕還是依從大帥的軍令,率軍急速北上。公然違抗軍令是死罪,沒有必要和大帥因為這件事翻臉。這件事關係到黃巾軍的前途,大帥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不會置黃巾軍的前途於不顧而一意孤行。
另外,孫親上次來書中曾經提到,希望援軍秘密趕到定興渡口,看看可有機會誘騙豹子軍前來劫糧,趁機狠狠地打他們一下。李弘的部隊最近連打勝戰,士兵們狂妄輕敵,肯定會中計。
褚飛燕苦笑着説道:“這個計劃如果在大營沒有被襲擊之前施行,尚有成功的可能。現在…”他連連搖頭“搞的不好
巧成拙,連糧草都危險。”左彥奇怪地望着褚飛燕,有點不相信。
褚飛燕二十四五歲,中等身材,長相斯文俊秀,略顯文弱。不要被他的外表所矇蔽,他的武功在黃巾軍裏出類拔萃,劍術,術都非常高超。他本名叫褚燕。飛燕是他的外號,意思是説他武功好,身輕如燕。不知道的人都以為飛燕是他的本名。
“黃巾軍主力受損後必定要求援兵。孫親在定興渡口長時間龜縮不前,突然大膽行軍,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後續援軍趕到了。否則就是給孫親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離開渡口一步。以李弘這種善長用兵的人當然不會上當。上當的只有想出這個白痴主意的人。”左彥恍然,隨即面一紅,心中暗暗佩服,自嘆不如。
張燕的手下樊籬飛一般衝了進來,手上拿着一卷用五道紅綾捆紮的竹簡。在黃巾軍裏,五道紅綾加在文書上,代表最緊急的軍情。
“褚帥,楊帥急書。”褚飛燕和左彥神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