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章山雨欲來第十九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公元187年10月。

大漢國這一年的戰亂雖然遍佈黃河以北,尤其是下半年,叛亂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然而在九、十兩個月,河東通往幷州的馳道上和緊依馳道的汾水河上,卻出現了百年未見的貨運大

從關中和關東兩地運往幷州的糧食和屯田物資裝滿了馬車和船舶,長長的運輸隊伍綿延千里而不絕。兩地商賈在關中鉅富徐陵和麴忠的鼓動和帶領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了幷州屯田的大中。幷州屯田所藴涵的無限商機讓明的商賈大户們趨之若騖,唯恐落於人後,錯過了賺取盆孟皆滿的天大良機。

百萬人戍邊屯田,這在本朝歷史上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大漢國漸衰落的時候,天子和朝廷的這種決心和氣魄,令天下人為之一振。大家彷彿在落的餘暉裏再次看到了絢麗的未來,無數人為幷州屯田而歡呼雀躍,無數人滿懷希望,翹首以待大漢國奮發雄起的一天。

太學祭酒馬磾和太學吏舍人、太學吏軍謀、太學諸博士以及遊學京中的各地大儒欣喜之餘,還特意組織了由萬名太學弟子和朝中大臣的對坐論辯,就幷州屯田對振興大漢國的幫助和意義進行了數次動的太學諸生們還做了數篇歌功頌德的長賦獻給了天子。

天子一高興,帶着三公九卿諸大臣親自跑到太學做了一場重振大漢天威的彩演説,然後他還意猶未盡的和太學博士、京中大儒、諸生們為如何重振大漢進行了探討,竟夕達旦,通宵不眠,興致非常高漲。太學的學士們看到天子聖明,一時間動不已,就着歡送天子回宮的機會,在洛陽一連遊行了三天,以慶祝天子的豐功偉業。天子高興啊,天天坐在雲台上接受諸生和百姓們歡呼,動地就差沒有跑到宮外與民同樂了。

洛陽和天子都沉浸在大漢雄起的歡樂裏,但冀州的劉虞卻掉進了兵敗安平國的深淵裏。

張純為了儘快和白繞會合,放棄了攻打安平國的治所信都城,率軍直廣宗。他準備從廣宗城西進,由冀州牧楊奇的官軍側翼攻打邯鄲,然後和白統會師。張純這次南下只帶了五萬大軍,其中三萬步兵,兩萬烏丸鐵騎。烏丸人峭王蘇僕延統帥的兩萬鐵騎勢如破竹,一路無人可擋。

劉虞為了拖住張純,只好率領一萬兵出城尾隨,準備找個機會突襲一下叛軍。不料到了經縣城附近,卻反被叛軍的騎兵偷襲。平原郡的兵曹從事劉備率部阻擊,校尉鄒靖拼死護着劉虞突圍而逃。張純和蘇僕延督軍猛攻,劉備的三千平原兵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劉備重傷詐死,藏在死人堆裏,僥倖揀了一條命。

叛軍來去如風,轉眼退盡。天亮之後,被衝散的士兵三三兩兩回到戰場,劉備的部下關羽和張飛從死人堆裏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劉備,然後找了部馬車馱着他,帶着百十號殘兵,一路追趕劉虞去了。

劉虞退回信都城後,一面召集殘兵,一面向駐守河間國樂成城的幽州軍公孫瓚和田楷求救,同時向洛陽送出了告急文書。

幷州西河郡的白波黃巾聚眾叛亂,雖然可以暫解天子的催,但李弘也不敢太大意,他擔心西河北部的匈奴人會趁機反叛,所以立即命令護匈奴中郎將鮮于輔迅速率部趕到度遼河駐紮,以鎮匈奴。

李弘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讓鮮于輔帶着風雲鐵騎北上西河。

“羽行,屠各部的虎王雖然沒有舉旗反叛,但他派遣九原旗王暮蓋廷攻打北地,背叛我大漢已是事實。目前我大軍駐紮幷州,他很忌憚,短期內可能不敢公開叛亂,但私下他可能會鼓動唆使匈奴其他部落與我對抗。所以你到了度遼河之後,立即去美稷見見大單于羌渠,問問匈奴部的近況。”李弘轉頭看看坐在一邊的趙岐,問道:“老大人可有什麼待?”趙岐笑道:“大人既然找我來商議出兵鎮守匈奴部的事,我當然要説兩句,免得白吃了你一頓飯啦。”帳內眾人鬨然一笑。

“匈奴人目前分佈於西河、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和幽州的代郡等地,人口近三十萬,有鐵騎近十萬,實力還是很強的。”趙岐説道“匈奴各族經過多年的征伐併,現有三大勢力,最強的是右部落輿篷王須卜骨都侯,其次就是屠各部落的虎王白馬銅,大單于羌渠屬於匈奴左部落,不是最強的。其它的一些小部落不提也罷。”

“屠各部落一向不安分,匈奴人每有叛亂,必定少不了他。這族人彪悍野蠻,不好對付。但匈奴的最大憂患不是屠各人的叛亂,而是左右兩大部落的仇恨。”李弘和鮮于輔等人吃了一驚。

鮮于輔急忙拱手説道:“請老大人明示。”

“歷代以來的大單于,以右部落裏的諸王為多,誰的實力最大,誰就是大單于,我大漢國向來不干涉他們的內部事務。但今的大單于卻是我大漢國強行干涉後,迫匈奴各部接受的。”趙岐嘆道“這事情的起由就是熹平六年的落原大戰。”

“熹平六年,天子遣護匈奴中郎將臧昱,護羌校尉夏育,護烏丸校尉田旻率部出,北上征伐鮮卑。匈奴大單于屠特若須卜被天子徵,率部隨行。鮮卑王檀石槐一路退卻,將我大軍誘至落原,雙方大戰。我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大單于重傷逃回後,不久就死了,他的兒子呼徵隨即被擁立為新單于。”

“繼任的護匈奴中郎將張修到任後,屠各人叛亂,張修要求大單于呼徵出兵相助,但呼徵以部落元氣未復,屠各人叛亂事出有因為由,拒絕出兵。不出兵也就算了,但他私下幫助屠各人,給屠各人通風報信。張修大怒,擅自作主將呼徵殺了,擁立了左部落王羌渠為新的大單于。”

“兩大部落的仇恨就是由此而來。”趙岐説道“如果沒有當年的落原大戰,大單于屠特若須卜就不會受傷而死,他不死,屠各人也不會反叛。他們不反,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現在這個大單于羌渠和我們的關係處得非常融洽,他的領地靠近長城,和我大漢國的關係一向很親近,張修挑選他做大單于的確也沒有什麼錯,但壞就壞在他破壞了規矩。他不但因此把自己的一條命送掉了,也挑起了匈奴人的內亂。匈奴人內部不和,對我大漢國的邊郡來説,就是一個巨大的憂患。”趙岐指指鮮于輔,笑道:“風雲鐵騎之名,天下皆知,彪悍如匈奴人,也未必敢擋其鋒鋭,所以鮮于大人到了度遼河之後,首先就要揚我大漢的天威,兵屠各部,命令其部落王上貢謝罪,否則,你就打他一下,看他敢不敢動。”李弘和鮮于輔驚訝地望着趙岐,眼中盡是崇拜之。這老大人真有膽子,這個時候,還敢主動出兵挑釁匈奴人,厲害。

“屠各人都不敢動,右部落王須卜骨都侯自然不敢隨便捋將軍大人的豹須,這叫敲山震虎,嚇都能嚇死他。”鮮卑人雖然在西疆大敗,但他們還有一個贏家,那就是拓跋鋒。

魁頭和拓跋韜率領兩萬大軍,在匈奴人的默契配合下,成功佔據了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四郡,上郡長城以北的大片疆土也成了東羌人的草場。

漢軍經此一役後,目前連冀州幽州的叛亂都無力平定,更不要説出作戰了。在這種情況下,扼守長城要和勾注、雁門等關隘就成了頭等大事。

已經卸任的度遼將軍劉博已經等不及了討虜中郎將徐榮了,他在聖旨的催下,回京出任衞尉一職。

李弘考慮到西河的黃巾叛亂和晉陽的鎮守都需要兵力,所以他和徐榮商量了許久,決定讓徐榮帶着狂風沙和燕無畏的武騎營到雁門關去。如今雁門關有度遼營一萬人,郡國兵一萬人,加上武騎營就有三萬大軍。以三萬大軍扼守長城和各處關隘,自保綽綽有餘。

討逆中郎將麴義的大軍也出動了。

李弘不敢不出兵,在這個關鍵時候,惹惱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是做做樣子得好。

李弘命令纓彤的驃騎營隨同麴義南下。

“雲天,你率領大軍趕到河東郡之後,沿着馳道和汾河在臨汾和永安一帶駐紮。”李弘指着地圖説道“據到晉陽的商人們説,呂梁山東南麓一帶經常有盜匪出沒,嚴重威脅了水陸運輸的安全。你到了那裏之後,立即組織人手,沿着汾河兩岸,展開剿殺。”麴義心領神會,笑道:“大人,要不要上書陛下,説白波黃巾已經開始侵擾河東?”李弘想想,説道:“你看着辦吧。如果冀州方面形勢危急,陛下一催再催,你就帶着纓彤的驃騎營迅速南下,主力趕到安邑一帶,前鋒曲趕到風陵渡口。”麴義皺眉問道:“不過黃河?”

“解決冀州危機的關鍵是阻止張純和白繞兩軍會合,而焦點是邯鄲。”李弘指着地圖説道“你的鐵騎即使夜兼程趕到河內,也解決不了冀州的任何問題。”

“大人難道另有解救之策?”

“我已經命令趙雲和劉冥帶着長水營趕到上黨郡的壺關了。”李弘笑道“只要時機一到,趙雲的長水營就可以沿着大道,迅速越過太行山,直邯鄲,一擊而中。”麴義仔細看了一下,笑道:“怪不得大人為了招撫楊鳳,把老大人和襄楷大師都請了出來,原來你心中早有定策。”

“這是兩回事,你不要胡扯。”李弘笑道“你要做的事,不是南下去河內,而是…”

“做強盜搶鹽池。”麴義笑道“我知道,大人想錢想瘋了。現在竟然連皇帶的錢都搶,哈哈…”李弘大笑,摟着麴義的肩膀説道:“不是為了錢,是擔心你啊。你要是被那些桀驁不遜的鮮卑兵殺了,我的損失可就…”

“大人還是為了錢,哈哈…”

“對了,笑歸笑,大人什麼時候把白波黃巾趕到河東?”

“快了,我已經讓閻柔帶着聶嘯的越騎營趕到西河了。如果不出意外,郭太會迅速撤兵上山。”李弘拍拍麴義的肩膀,説道“你可要保證河東馳道和汾河水路的安全啊,這可是重中之重。”

“大人自己也要當心,如今五萬鐵騎傾巢而出,就剩下兩萬步兵軍了。”麴義擔憂地説道。

“現在民蜂擁而來,黃巾軍已經焦頭爛額了,哪裏還有時間再叛?”李弘笑道“你放心,我這裏沒事,只要保證各類物資暢通無阻地運到晉陽,我就很安全。”**太尉崔烈匆匆走進御書房。

尚書令皇甫嵩、尚書盧植、小黃門蹇碩等人跪在地上,同情地望着崔烈。找罵的主兒來了。

崔烈一看氣氛不對,每點莫名其妙。最近天子不是很高興嘛,誰又惹他了?他趕忙行禮。

天子把手上的文書扔給他,冷笑道:“太尉大人,你自己看看,你自己看看李弘都寫了什麼?”李弘為了籌措屯田錢財,終於把以商補農,放開鹽鐵的建議送到了洛陽。

李弘在奏章中説,為了安置民,他以鎮北將軍部的名義,已經向關中富賈賒借了二十億錢的糧食和屯田物資,但由於陛下把招撫屯田之事遍告天下,造成各地民雲集而來,現在鎮北將軍部已經不堪重負,難以為繼。然而,民還是越來越多,民危機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如今,如果屯田不能繼續,民暴亂,不但有損陛下的聖明和大漢的天威,還有可能讓幷州之地盡數淪陷,嚴重危及京畿的安全。但大司農府沒錢,少府空虛,陛下和朝廷皆無力支持幷州屯田,這也是事實。

因此,李弘提出了重開鹽鐵,讓私商介入經營之策。李弘説,幷州的鹽鐵由於胡人入侵和黃巾禍亂,已經多年沒有開採,陛下和少府因此大受損失。現今大軍坐鎮幷州,黃巾已經受撫,幷州暫時穩定,陛下是不是可以考慮先行放開幷州的鹽鐵經營。

鹽鐵一旦重開,鎮北將軍部可以再次出面向關中關東之地的富賈商户籌借屯田錢財,然後再用幷州的鹽鐵之利來逐年償還所借之資。這樣一來,陛下可得利,少府可得利,大司農府可得利,私商可得利,而幷州屯田也就有了持續的錢財來源。如此一舉多得利國利民之事,還請陛下儘早詔準,以便幷州屯田得以繼續,民安穩,大軍也可以騰出手來北上幽州平定叛軍。

崔烈看完之後,大喜道:“陛下,這是好事嘛。”

“是嗎?”天子怒極而笑道“太尉大人不是説李弘在幷州騙人嗎?你還出什麼餿主意,要朕詔告天下,號召天下民都到幷州去屯田,你想幹什麼?你想讓朕丟掉江山社擺嗎?你到底是什麼目的?你是何居心?”崔烈嚇得撲通跪倒,驚慌地説道:“陛下,臣愚鈍,臣實在沒有想到幷州的形勢會如此惡化,臣有罪,不過…”天子小眼一瞪,望着他。

崔烈偷偷地瞥了一眼天子,小心翼翼地説道:“陛下到太學的時候,為什麼不借機向天下人解釋一下,反而…”

“混帳東西!”天子猛地站起來,一掌拍到案几上,大聲叫道“朕就知道你要這麼説,朕又上了你們這些人的當,朕…”

“陛下,陛下,陛下息怒…”崔烈連連搖手説道“陛下,這重開鹽鐵也不是什麼壞事,這對陛下而言,既能得利,又能得天下人之心,陛下為什麼要責怪於臣?”

“你不要再裝糊塗,你看看李弘的這道密奏。”天子拿起案几上的一卷竹簡,狠狠地砸到崔烈身上。

崔烈略一看,就知道是趙岐寫的。趙岐的文風他太悉了。這個老傢伙,到了幷州不享福,跟在那個不知死活的豹子後面瞎摻和什麼?這事能摻和嗎?

“你們看看李弘密奏所言,這事能行嗎?朕要殺多少人才能詔令天下放開鹽鐵?”天子大聲叫道“你們是不是和李弘合起夥來騙朕?”

“這大漢律能改嗎?這祖宗的法度能改嗎?”

“陛下,這大漢國是陛下的大漢國,陛下説改,還有誰敢説不改?”崔烈説道“騙陛下的是那些送錢給陛下的人,不是我們。那些人拿大頭,陛下拿小頭,損失的是少府,陛下難道不知道?少府的錢難道不是陛下的錢?”天子若有所思地望着崔烈。

“陛下如果重開鹽鐵,臣願意承擔違背祖制之罪,引咎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