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節-第三十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二章如臨深淵第二十六節李弘極為震駭,第一次深切受到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覺。

孫堅的陣亡,給了袁術重重一擊。袁術在後有劉表,前有袁紹的兩面夾擊之下,想安安穩穩地佔據荊、豫兩州,幾乎沒有可能,留給袁術擴展實力的時間太少了。兩人實力此消彼長,袁紹拿下洛陽的時間將大大提前。這樣一來,北疆如果不能在袁紹佔據洛陽前拿下冀州,董卓和袁紹極有可能攻擊河東。北疆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首尾難顧,失敗在所難免。

李弘和鮮于輔、李瑋等人連夜議定對策,第二天一早李弘就去覲見長公主。

李弘語出驚人,立即撤消晉陽朝廷,派使臣到長安向陛下獻請罪表,和董卓議和。

李弘解釋説,撤消朝廷是權宜之計,是為了和董卓議和,同時也是為了給袁紹和其他諸多州郡大吏們表明一個態度。北疆有放棄尊奉當今天子的意思,換句話説,北疆為了生存,願意和袁紹等州郡大吏攜手共振社稷。這樣北疆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許可以和他們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順利得到南部州郡的糧食。

長公主對李弘言聽計從。她看到李弘面發黑,憔悴不堪,十分心痛地説道:“大將軍為了國事勞,太辛苦了,要注意身體。”李弘勉強笑道:“只要能讓北疆安然度過危機,能讓殿下看到社稷重振的希望,臣雖死亦無憾。”大臣們對形勢的發展和李弘的決定都非常吃驚。

默默無聞的公孫瓚突然在冀州橫空出世,而這兩年名震天下的破虜將軍孫堅卻死在了一場毫無意義的內訌中。公孫瓚的崛起,孫堅的敗亡,直接導致了當前局勢的急驟惡化。大臣們瞠目結舌之餘,不得不面對社稷即將傾覆這個無情的事實,他們陷入了對大漢沒落的深深悲哀之中。任驃騎大將軍李弘如何英勇蓋世,此時也無力迴天,獨木難支了。

“孫堅一死,豫州的歸屬問題再次出現紛爭,後將軍袁術、冀州牧袁紹、揚州刺史周乾、陳國相許瑒、汝南太守徐璆等州郡大吏會再次搶奪豫州。”李弘説道“雖然龍驤將軍徐榮已經急速南下豫州,但由於北疆軍的兵力都在關西一帶和北軍戰,豫州各方勢力未必會接受徐榮的斡旋。所以,我們只有先和董卓議和,先把關西的戰事停下來,然後我們再從關西調部分兵力南下洛陽,威懾洛陽南部州郡,迫使各方勢力放棄佔據豫州的念頭,以保證袁術順利佔據豫州,確保北疆和豫州之間的聯繫。”

“要想打贏公孫瓚,趕走袁紹,徹底佔據冀州,我們必須要得到南方州郡的糧食。”李弘看看諸位大臣,躬身説道“這是北疆的生存之戰,也是大漢社稷的生存之戰。我懇求諸位大人以社稷為重,暫時放棄所有的爭論和彼此間的怨隙,全心全意打贏這一仗。”張温、盧植、馬磾等諸多大臣經過長時間的辯議和爭論之後,基本認同了驃騎大將軍對當前形勢的分析,也同意了驃騎大將軍的建議。為了避免北疆軍兩條線作戰,也為了給北疆軍佔據冀州爭取足夠的時間,長公主以撤消晉陽朝廷為條件和董卓議和,這個辦法還是可取的。但如何振興大漢,大臣們在策略上產生了很大分歧,不同意見的各方隨即烈爭論起來。

爭論的焦點就是佔據洛陽還是放棄洛陽。

以盧植為代表的一幫大臣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要牢牢佔據洛陽,以洛陽為基稱雄中原,這樣才能迅速振興社稷。冀州能打下來最好,不能打下來,先佔據冀州西北部的四個郡國也可以。

楊奇、王瀚、李瑋、朱穆、張範等大臣則強烈反對。北疆自身實力有限,無法同時在兩條線作戰,必須要放棄一個。佔據洛陽要遭到各方勢力的圍攻,而佔據冀州,以河北之地為基,則可以把整個北部疆域連成一片。這樣朝廷就可以集中北方州郡的全部實力,一心一意對抗黃河以北的所有叛逆。這才是振興社稷的唯一正確策略。

持“中原策略”的基本上是朝廷大臣,而持“河北策略”的基本上是北疆大吏。兩種振興之策的爭論,其實就是朝廷和北疆的爭論,就是朝中權勢和北疆權勢的較量。

議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凌晨,雙方各不相讓,爭論的聲音非常大。

戍守龍山的虎賁衞士們很緊張,知道朝廷又出大事了。都尉魏斷和丁逸立即增加了巡哨,衞士們一個個神抖擻,連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驃騎大將軍李弘一反常態,這次也參加了辯議。他非常動,嗓門也最大,常常高聲咆哮,百步外都能清晰地聽到他的聲音。

李弘憤怒地拍着案几,漲紅着臉,衝着盧植大喊大叫“北疆軍的主力在冀州,如果袁紹集結州郡兵力攻打洛陽,我們本守不住,難道你要我北疆軍兩萬多將士全部戰死在關西、關東,你才心滿意足嗎?”盧植也不示弱,他瞪着李弘,揮舞着雙手説道:“北疆軍的主力可以分一半到洛陽。只要你決心守住洛陽,洛陽豈能丟失?如果袁紹佔據了洛陽,長公主和朝廷還遷到洛陽幹什麼?幫助袁紹廢黜天子嗎?還有,如果朝廷不設在洛陽,和各地州郡隔河對峙,那將來就算有州郡想尊奉朝廷,他們也無法和朝廷取得聯繫,更無法支持和幫助朝廷。”李瑋指着高懸在大帳一側的巨幅地圖説道:“諸位大人請注意,幽州現在由太傅大人主掌,我們只要打下了冀州,北疆、幽州和冀州就能連成一個整體,大軍進退皆能自如。雖然諸位大人認為朝廷佔據了河北之地後,將直接導致朝廷和黃河南部州郡的對立,無限期地拖長振興社稷的時間。但諸位大人請想一想,如果我們佔據洛陽後三面受敵,北疆能不能長久生存?北疆不保,社稷還何談振興?”張温當即予以駁斥“佔據了河北之地,難道就不是三面受敵嗎?”張温大手連拍地圖“關中的董卓,佔據了洛陽的袁紹,還有兗州、青州、徐州的州郡勢力,還有青州、黑山的黃巾軍。如果此次我們沒有全殲公孫瓚,讓公孫瓚逃回了幽州,那就還有來自東北方公孫瓚的攻擊。這何止是三面受敵?這本就是五面受敵,六面受敵嘛。我想請問大將軍,北疆有這麼多的兵力同時抵禦五路,甚至六路,七路大軍的攻擊嗎?”

“還有你…”張温指着李瑋説道“你説我們可以進退自如。我們怎麼進退自如?我問你,如果我們打董卓,袁紹就打河東,同時劉岱,公孫瓚,甚至黃巾軍都一擁而上,我們還怎麼進兵關中?同樣,我們打任何一路敵人,其他敵人都會打我們,請問我們怎麼進?往哪裏進?還有退?如果所有的敵人同時打過來,我們是不是退到大漠上去放羊?”李弘惱怒地一甩手。

“將來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如果所有人都來打我們,那董卓早就死了,天下也就不會大亂了。正是因為這些人各自心懷鬼胎,董卓才越來越囂張,天下才越來越亂。”

“你怎麼知道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嗎?”盧植也指着地圖大聲説道“如果我們佔據洛陽,就擁有地利之險,無論是北疆還有洛陽,我們都能輕鬆守住。袁紹無法得到洛陽,就要和公孫瓚大打出手,而州郡勢力又會陷入和黃巾軍的戰。此時我們只要牢牢抓住袁術,巧妙運用縱橫離間之術,必能保持關東、關西的穩定,保持對各地州郡勢力的強大威懾。等北疆屯田有成,危機越來越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西擊董卓打下長安,東進中原平定叛逆,如此則數年後社稷可振。”

“你憑什麼肯定袁紹和公孫瓚不會握手言和?袁紹和袁術不會重歸於好?董卓不會挾關中之利先打洛陽?各地州郡不會在袁紹的聯合下攻打關東?袁紹、袁術、劉表、周乾這些人尊奉朝廷的旨意?”李弘一針見血地説道“四月我們就拿下洛陽了,可直到今天,長公主和朝廷還在龍山這些帳蓬裏待着,這個事實難道還不能讓諸位大人清醒一點嗎?”

“到洛陽,對我們來説,絕對是死路一條。”李弘不是説,而是吼了“今如果我們再不佔據冀州,社稷真的要分崩離析了。請諸位大人仔細權衡得失,立即定下振興社稷之策。”這時,長公主説話了“當父皇歸天時,欽定了兩位託孤大臣。盧大人、丁大人,你們當時都在嘉德殿隨侍我父皇,你們應該知道是哪兩位大臣?”盧植和丁宮對視一眼,心裏已經明白了長公主的意思。盧植躬身回道:“回稟殿下,一位是前太傅袁隗大人,一位是…”他轉頭看看李弘,微微搖頭苦笑“一位是當時的徵北大將軍,現在的驃騎大將軍李弘大人。”先帝在臨終前讓太傅袁隗主掌國事,同時給了徵北大將軍李弘兩道密旨。這兩道密旨的內容現在大臣們都知道了,那個觸目驚心的“漢”字其實就是託孤之意。只不過李弘到現在為止,其所作所為,在大臣們看來,尚沒有重振社稷的意思。更多的時候,驃騎大將軍心裏首先想到的是北疆,其次才是大漢社稷,所以大臣們對李弘非常不滿,誰都不願意讓他主掌權柄。

長公主站起來,給諸位大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然後一字一句地説道:“父皇信任大將軍,我也信任,天子也一樣會信任。所以,從今起,大將軍主掌國事,大漢振興之重任就盡數託付於大將軍了。”接着她突然跪倒在地,淚如雨下“為了大漢,為了天下蒼生,我懇求諸位大人和大將軍同心同力,共振社稷。”長公主隨即大禮跪拜。

大臣們大驚失,紛紛跪倒還禮。崔烈想起風雨飄零的大漢,心裏不悲痛難忍,老淚縱橫“殿下,臣等即使粉身碎骨,也誓保漢祚重興。”長公主的眼淚和三拜九磕大禮讓張温、盧植等重臣不得不面對現實,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李弘和北疆諸吏極力主張的“河北策略”佔據了絕對上風“河北策略”隨即成了朝廷的振興國策。

李弘這次沒有推辭主掌權柄了。現在形勢危急,他最急需的就是主掌權柄,以便迅速消除朝中大臣和北疆諸吏們對振興之策的分歧,最大限度地整合力量,確保朝廷和北疆的穩定,確保北疆大軍能夠拿下冀州,確保振興之策能夠夯實牢固的基礎。

撤消朝廷首先必須要考慮到長公主和朝廷的威嚴。所以李弘奏請長公主,一口氣罷免了楊奇、王瀚、郭藴、王澤、張白騎等三十多位北疆大小官吏。

原幷州刺史王邑任職河東太守,原驃騎大將軍府從事餘鵬任職上黨太守,原冀州府長史劉恭劉子惠任職雁門郡太守,原太傅副法曹掾牽招任職代郡太守,原太傅府户曹掾史路任職雲中太守,原雲中太守左彥調任軍屯任職典農中郎將。一批太傅府、驃騎大將軍府的掾屬官僚也分別到各地任職。

處罰了北疆大吏,李弘隨即奏請長公主,撤消晉陽朝廷。晉陽的太傅府隨即解散,監御史府依舊隸屬於驃騎大將軍府。

長公主府規模擴大,職權增加,原太傅府的張温、崔烈、馬磾、袁滂等大臣到長公主府就職。

驃騎大將軍府的規模也擴大,原太傅府的十三曹全部移歸驃騎大軍府治轄。這十三曹由長史李瑋統領,也就是説,李瑋實際上代行了朝廷的丞相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