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燕趙風雲第二十七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天後,部隊到達飛雲山。此處距離鮑丘河五十里。越過鮑丘河,再向東北走一百五十里,就是漁陽城。
“羽行兄,你説的援軍為什麼還是沒有看到?按照路程計算,他們應該比我們先到才對。”李弘望着正在逐漸變綠的大山,擔心地説道。
鮮于輔沒有做聲。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援軍到現在還沒有到達飛雲山。這是他和閻柔當初約好的會合地點。
“你説的那個廣陽郡的兵曹掾史閻柔非常厲害嗎?”
“閻柔閻子玉和我一樣,都是漁陽人。他自小父母雙亡,隨幾個鄉鄰一起參加了馬幫,在草原上討生活。烏丸人,鮮卑人,匈奴人他都非常悉,會講他們的話。閻子玉武功好,擅長騎
,可以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他為人仗義,講信用,劫富濟貧,是條好漢,在草原上人們都叫他火燒雲。”
“為什麼叫火燒雲?”李弘奇怪地問道。
“閻柔喜歡穿一件火紅大氅,在草原上他帶着自己的兄弟們象雲一樣的來去如風,所以有這麼一個外號。”李弘恍然大悟的點點頭,回頭問站在身邊的雷子:“你認識這個火燒雲嗎?”
“在北疆他和鬍子一樣,非常有名氣,手下有幾十號人。幾年前聽説他突然不幹馬賊,帶着弟兄們回大漢國謀生去了。原來是做了大漢國的官。”
“鬍子認識他?”
“我不知道。馬幫之間一般互相都不認識,各幹各的。”李弘笑起來:“真想馬上見到他。”閻柔果然是一條好漢。身軀高大魁梧,比李弘還高一點,一張稜角分明,堅毅剛強的臉,一雙深沉的眼睛裏閃爍着機智和兇猛。也許是自小就混跡江湖的原因,他比同年人明顯的多了一份滄桑和成。
李弘和他一見如故,彼此惺惺相惜,立即就悉起來。和鮮于輔比起來,閻柔的
格開朗豪
,為人
曠不羈。鮮于輔就顯得內斂穩重,彬彬有禮得多。
“潞城和雍奴的援軍集結得太慢,步兵又多,實在是快不起來。”閻柔和李弘他們見面之後,立即解釋來遲的原因。
“子玉兄帶來了多少部隊?”李弘着急地問道。
“廣陽郡騎兵六百。潞城和雍奴城有騎兵兩百。三地的步兵加起來有一千人。”隨即閻柔把兩城的帶兵縣尉竇峭,章循叫過來。兩人看到傳言中的豹子比閻柔還小,臉上都出難以相信的神
。
“比不上你們右北平郡人多勢大,一出手就是兩千騎兵,厲害。”閻柔笑着説道。
李弘苦笑“為什麼這麼少?”
“各地的郡國大人都不相信漁陽城能夠守得住,所以把主要兵力都放在堅守各自的城池上。按慣例,胡人的部隊深入到內地後,因為擔心部隊的補給跟不上,一般在內地停留的時間都比較短。一旦他們攻打城池受阻,就會在城池附近的鄉村大肆擄掠一番,然後就撤回去。所以各地的大人對出兵支援一事,都不是非常積極。”鮮于輔在一邊小聲解釋道。
“難道鄉村百姓就不是大漢子民嗎?”李弘氣憤地説道“沒有他們種糧食織布,城裏人早就餓死了,凍死了。”
“子民,還是想想如何渡河作戰,不要生這些無謂的氣了。漁陽城的百姓還在盼着救兵呢。”鮮于輔立即小聲勸道。
李弘憤怒地踢了一腳地上的雜草,大聲吼道:“出發,到鮑丘河去。”鄭信的斥候隊士兵陸續返回。帶回來的消息都不好。
慕容績的大軍狂攻漁陽城南門。熊霸的部隊已經到達漁陽城東門,正在展開攻擊。裂狂風率領五千大軍到達廣平後,已經出城,正在沿着鮑丘河往漁陽而來。
城內四千守軍在刺史大人劉虞,漁陽太守何宜,都尉田楷的帶領下,死守城池。雙方損失都比較大。
敵人的斥候密佈在鮑丘河沿岸,要想悄悄渡河幾乎就是不可能。
由於刺史大人劉虞的授權,軍司馬李弘全權指揮這支四千多人的部隊。李弘在部隊行進途中,以閻柔的六百騎兵為前曲,以鮮于輔的四百騎兵加上雍奴城潞城的兩百騎兵,六百騎為後曲。以裏宋為軍候,竇峭,章循為左右屯,領一千步兵跟在騎兵後面。
鄭信飛馬趕來。
“大人,據此二十里有一個地方適合部隊渡河。那裏地形比較隱蔽,水也緩,只是河面稍寬一些。但敵人的斥候對那裏看得很緊,不可能做到秘密渡河。”李弘點點頭,隨即對傳令兵喊道:“把長敬老伯請來。”閻柔望着田重,眼睛瞪得多大。李弘的部隊裏還有這麼老的兵。鮮于輔趕忙小聲對他解釋了一下。閻柔收起輕視之心,眼內閃出對田重的敬佩之
。
“老伯,渡河的船隻你們後衞屯已經找到了嗎?”李弘笑着説道。
“大人請放心。船是有,但數目太少。部隊人多,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田重很慎重地説道。
“渡河時間這麼長,肯定會暴形跡。突襲恐怕很難實現。”鮮于輔對李弘説道。
“我們可以先派兩三百名士兵,在河岸一帶對敵人的斥候實施攻擊,肅清他們的暗樁。”閻柔在一邊出主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