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變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章羣雄割據第九節變革高唐津上,劉備率領眾將佐參見老師盧植,在與焦和政權移時,未出現的重臣沮授、高堂隆、徐庶,大將關羽、太史慈、管亥等,均出現在隊列中。
九月(陰曆)的寒風裏,劉備雙手捧着一杯熱茶,恭敬的向盧植雙手呈遞。
幾年不見,歲月已在盧植臉上刻下深深的痕跡。再加上盧植在朝政上的大敗,憔悴、絕望、傷心、憂愁籠罩着這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終生奮鬥的理想幻滅,讓這老人陷入呆滯的深淵。
反觀劉備,歲月彷彿繞過了他,五年來的征戰,五年來四處巡視的風餐宿,一點也沒有在他臉上刻下痕跡。仍是五年前那麼趾高氣昂,仍是那麼囂張,只是現在這一切,刻意掩飾在恭敬之中。
劉備舉着茶,許久許久未見盧植行動,心中深深嘆息。
歷史上記載,盧植逃出洛陽後,由於理想破滅,心灰意冷,再加上出逃時家產都留在洛陽,故此,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就在窮困中死去。當時,盧植仍是袁紹徵辟的謀士,可他死後,兒子盧毓只能用一張破席捲卷,掩埋了他。如果不是盧毓後來做到魏國的司空,光祿大夫,侍中,容城侯等官職,估計,歷史上連他的名字都只是略略提起。
劉備再次把茶碗舉了舉,高聲説:“老師,如果上天註定要讓魔鬼統治這世界,那麼,就讓我們反抗吧!
如果上天讓我們在黑暗中依靠施捨存活,那麼,就讓我們打碎這個世界,讓光明重新降臨!弟子決心已下,我們師徒一起努力,讓光明重臨大地。”盧植呆滯的眼神漸漸聚焦,目光盯在了劉備身上,開口説:“玄德,此話怎解?”劉備上前一步,把茶碗遞到了盧植手裏,説:“漢政糜爛至今,事出有因,諸惡並濟導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為上者,桓帝妾多到五、六千人,其他在宮中服役的更兼倍於此。這些人全靠天下百姓供養,驕奢
慾,不堪入目。
靈帝,貪婪更勝過桓帝。每品官員都有定價。如果買官的人,當時拿不出錢來,還可賒欠一下,到任後再加倍繳納。地方官吏拿錢買官,到任後貪污成風,官非其人,政以賄成。
還有,豪強勢力急劇膨脹,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富商等,無不廣佔田地,役使農民,敲詐勒索,奢侈踰制。百姓不堪忍受盤剝,紛紛破產逃亡,飢寒迫,求生無路。只是反叛者
甚一
。
凡此種種,皆朝廷積弊也。為了天下萬民的幸福,這朝政已到了非變革不可的關頭。變則生,不變則死。
而變革,凡是自上而下的變革,雖然雷厲風行,卻都是修修補補,與大事無濟。自下而上的變革,雖然見效緩慢,確是天翻地覆。
我本漢室宗親,漢政如此糜爛不堪,我心甚憂。多年來,我在青州一直試行新政,期望能自下而上發動百姓,找到一個救國之策。
弟子一直認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興亡,私也;而萬民之生死,公也。我雖是漢室宗親,但若是我華夏萬民得以昌盛,我劉姓之私利,得失之間,不必太在意。
一個人的力或許有限,國家如此之大,依靠幾個人殆
竭慮,絕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把國家治好。一個人的智力或許有限,即使是大智者也不可能事事都正確,故此,弟子認為:天子之所是者,未必是;天子之所非者,未必非。
為了讓更多的人為治國貢獻力和智力,為了彌補上位者
力不足,思慮不周,就必須讓下層官吏也參與治國。弟子認為,必須嚴格而明確的規定每一級官吏的職權,在自己所屬的職權之內,官吏有處置之全權,其他人干涉、就是越權。而官吏超出自己的職權範圍,也是越權。
弟子主政青州幾年來,就致力於建立一種秩序,由律法約定百姓、官吏權利和義務、以及行為準則。讓下層官吏遵循這準則,依法治理地方。如此,百姓官吏各安其位,就好比一輛馬車,其上面的部件各安其位,發揮自己的作用,上位者只需給出馬車的前進方向,整個青州就會按照固定的社會秩序前進。
然而,對官吏的監督,一直是弟子的大難題…既是設置少數,比如一兩個監督官,誰來保證監督者不徇私,不枉法呢?如果設置的監督官過多,官府的財政壓力必然過大?
弟子想來想去,決定布一張大網…讓所有人自覺自願的監督官吏,讓所有人都來參與治國。這樣一來,任何人想要謀私利,就必須把徵得治下所有百姓的首肯,如果真有人能把治下的百姓都買通,那他的行為就不單單是私利了,我們大可由他去幹。
這張涵蓋所有百姓的監督大網,就是弟子在青州推行的‘鄉老議政’策略。只有讓下情上達,讓老百姓都有地方傾訴,建立一個傳遞百姓聲音的渠道,才能做到全民參與治國。
然而,多年以來的因循守舊,讓地方官員對議政鄉老的干涉,不是太在意,甚至認為他們是刁民,經常尋機報復。地方官也對鄉老的參政意見,也並不是太重視。老師來了,正好。以老師的威望,出任元老院長,統領各地鄉老,參與國事處理,地方官員誰敢不尊從。如此,下情上達的渠道就暢通了,我青州的秩序就可以真正建立起來了。”盧植一皺眉頭,劉備這番話語裏,有些目無君主的言論,讓盧植很是牴觸。可是,這些話語又都是孟子“民為重,君為輕”的主張的發揮。眼看漢政似乎不可支撐,而劉備青州的治理,似乎在一片亂世中,別開新路。
不管怎麼説,劉備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劉備取得的成績,也讓他頗有榮焉。現在自己窮途末路,理想幻滅,投奔自己的弟子,或許,試一試自己弟子的治國之術,也是一種探索…吾將上下以求索,雖九死亦無悔。
不等盧植説話,劉備搶着補充説:“老師,你先不急着答應。如今正值秋季農閒,老師先四處轉着看看,看看弟子治理青州五年,這方法是否讓青州百姓富足安樂。等老師出巡青州完畢,悉了各方鄉老和各地官員、百姓,弟子再來聽候您的教誨。”以盧值的威望出巡青州,再預先暗示各地:他回來後將擔任元老院院長。那麼,地方鄉老一定會找他傾訴,等他一圈轉回來,對青州的事務、官員和體制就會有所瞭解,出任元老院院長順理成章。
由於他具有劉備老師的身份,以劉備對師長的遵從,下面各級官吏都會對元老院的威勢有所顧忌,這樣一來,元老院就確立了作為官府之外的第二權勢機構的地位。如果今後,劉備再打着事事請教老師的名義,讓各項政策通過元老院的討論後實施,元老院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立法機關。今後,任何的變革就可以在元老院,通過爭吵、妥協後,頒佈實施。再也不需要通過血腥的暴力,以推翻政權的方式,來實施自己的主張,聲張自己的權益。
有了元老院的強力介入,青州治權、法權、立法權,三權分立的的架構就可以完善了,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打着尊師的旗號進行,定會讓一些大儒們羨慕,並因此減少士子們的牴觸情緒。若能以盧值的名望,引一些鄉紳、世家子弟參與議政,參與監察官員,一旦他們獲得好處,那,誰也不會反對依託這架構給他們帶來的權益。
一番盤算之後,劉備心中暗暗的偷笑,表面上做出一付恭敬的表情,攙扶着盧植,走下商船。
“報,平原郡安德縣令趙謙前來請示工作,是否接見,請主公示下。”一名侍衞恭身通報。
“也不看看什麼時候,一個小縣令能有什麼大事,這時也來打攪我?”劉備滿臉不悦的嘟囔着。
盧植很興趣的駐足,説:“玄德,你不是説青州官吏各安其位嗎?你就處理一下他的事,我看看你的治理之策。”劉備欣然從命,傳見平原郡安德縣令趙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