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征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中國能夠製造出司母戊鼎這樣巨大的玩藝,卻不能普及銅工具,原因其實很簡單…中國的鑄造銅器,要麼硬度不足(含錫量低時),要麼脆(含錫量高時),造個不需要考驗韌的龐然大物還湊合(實際上中國早期的銅禮器如此巨大,就是為了防止損壞),如果要造個小工具就無能為力了。

比如銅鑿,埃及在造金字塔的時候就有,製造過程無非是鍛打…含錫10%的鑿子,刃部鍛打加退火即可,非常好用。而如果商代的中國人需要造這麼個鑿,含錫10%以下,很容易彎曲,含錫10%以上,又很容易折斷。所以,中國古代大型的青銅禮器很多,但真正廉價可以普及的青銅生活用品卻很少見。比如需要經過鍛造處理的青銅鍋、青銅碗,以及青銅手術器械。”抬頭看着士兵們收攏隊伍,劉備頭也不回的説:“我懷疑,中國獲得的鐵器製作術也並不完美。比如説:大馬士革鋼的製作方法,我們就沒有學到。這種兩河域正在免費的鍊鋼方法很適用於漢代的生產力,我們如果能航行到那裏,征服並把製作大馬士革鋼的工匠擄掠到青州…嘿嘿,以後,大馬士革鋼就可以稱作青州鋼了。用這種鋼製成的刀劍,不要説用之徵討天下,就是大規模民用,也會極大的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鋼廠出身的周毅立刻反駁説:“其實,漢代的鍊鋼技術並不落後,我記得後來曾出土過一把漢代的鐵鍬,居然是用麻鋼製作的。麻鋼,這種我們民族在古代曾經煉製出的鋼材,能深埋在地下經歷近2000年,仍保持一定形狀和鋒利程度,我想,它決不比大馬士革鋼差多少。

可惜,後來的五胡亂華時代,我們民族在動亂中失落了麻鋼煉造法。再後來,這把漢代鐵鍬出土後,我們再次向西方學習,從蘇聯那裏重新學回了麻鋼煉造法。

我記得,這把鐵鍬好像是在隴西煉造的。現在戰亂才起,我估計隴西還有人知道這種鋼的煉造方法…與其航行到遙不可及的歐洲,尋找大馬士革鋼的煉造技師,不如到隴西,尋找我們民族曾經擁有過的麻鋼製作法。”

“隴西經過了涼州韓遂和馬騰的連年叛亂,工匠不知道有沒有受到波及,再説,中原大戰,前往隴西的道路也不通呀。”劉備搖搖頭,穿越戰亂頻繁的中原大地,與渡海前往兩河域,或許後者難度要小得多。

“不需要從中原走,呂布帶走幷州軍團後,幷州空虛,我們可以派出一支武裝商隊,沿長城走,從代郡自雁門到河西,穿過幷州,越過大草原到達長安,回來的路上,可順黃河而下,到樂安登陸。正好通過水路,把劫掠的工匠運回來。”周毅解釋説。

劉備笑着説:“嘿嘿,你倒是解釋一下,麻鋼是什麼東東,好用嗎?”周毅笑罵道:“你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連麻鋼都不知道,那是和鈦鋼、鎢鋼一起,做豪華高爾夫球杆的材料。不僅不容易生鏽,而且其韌比普通鋼質更強,硬度比鈦合金硬60%以上。它也是製造槍炮的最好材料。可以説,沒有麻鋼就沒有準的狙擊步槍。你説,這是不是好叮咚。”劉備一拍大腿,説:“着呀!看來,我們這裏除了你,別人也不認識麻鋼。你既悉路線,又瞭解麻鋼,這項艱鉅的任務就給你了。嘿嘿嘿,就這麼説定了。”劉備説完,不理周毅的糾纏,催馬奔向集合的士兵,嘴裏還嘟囔着:“咱們漢代居然這麼奢侈,用麻鋼作鏟子,5555555,沒天理呀!後代最準的步槍,居然是用我們做鏟子的材料做的,什麼世道。

不過韌這麼好,硬度這麼高的鋼材,用來做馬車彈簧,做蒸汽活,做弓臂,做鎧甲,一定不錯。媽媽的,等抓來工匠,我也做它幾百把鏟子,天天炒菜用。”事實是這樣的,我國古代其實並不缺少先進的技術,然而,在儒家思想薰陶下,這些都成為了奇技巧。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大多數儒士們看不起工匠,拼命打壓工匠。因此,地位低下的工匠發明的很多先進技術,如果不把它神秘化…比如把火藥説成長生不老藥,把木工技術説成是魯班仙師傳授…最終的命運就是埋沒。

而儒士們反覆告誡他人的“君子何必言利”又讓先進的技術無法換取生活必需品…當然,可以免費讓儒生使用。為了生活,工匠們也只能把先進技術神秘化,既然你不敢和神靈作對,那這知識就是神靈所授,以此先換取朝廷的不干涉。由此,也造成了中國仙人格外多的現象。仙人不僅干涉了景德鎮的造瓷業,也發明了鋸子等木工工具,甚至勾股定理,甚至連茅廁都有專門的仙人光顧。

不過,仙人在中國,跟廁所是同義詞,是每生活之必須。

另外,每二百年一次的大動亂,一次的被異族征服,生產力遭到間歇破壞,又讓我們民族失去了很多先進的技藝。比如:我們的火藥技術就發明了兩次,一次在三國,一次在宋朝,如果沒有間歇大動亂,如果沒有一次次改朝換代,相信我們的民族決不會積弱如此。

最重要的是,唐以前,秦漢時代,我們的民族充滿了改革和進取神。因為自信,所以不怕變革。而自唐以後,一次次被異族征服,使我們的民族自信心降到了最低點。因為不自信,所以我們反對一切變化,所以我們反對一切外來的(異族)的東西,我們生怕再次被他們征服,所以我們失去了兼容幷蓄的神。

我們民族的圖騰是“龍”龍這個圖騰本身就是掠奪和征服的產物,我們曾經征服了鷹圖騰的部族…如同羅馬帝國一樣,我們這個征服者掠奪了失敗者的圖騰,把鷹的爪子併入了我們的圖騰裏,併入我們圖騰的還有獸類的四腳形態、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蛇的身子…

世界各民族的征服莫不如此,征服就是為了掠奪,掠奪別人先進的文化、思想,技術,並把它併入我們文明中,從此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了。懼怕別人的文化和思想侵染,如何去征服,如何在掠奪中強大起來?

要麼征服,要麼被征服,這是所有文明的生存法則。

在劉備的計劃中,就是要讓龍圖騰顯它的真實面目,不停地征服,不停的掠奪,不斷的併,在不斷的征服掠奪中,將漢民族的文明推向鼎盛。

“龍”這一圖騰形象,幾千年沒有增添新東西了。沒有徵服的心,等待它的命運就是被征服…這是被五千年的歷史所證明的東西。再來一個五千年,劉備也絕不會愚蠢地挑戰這一文明法則。

龍的形象,只能代表我們民族過去征服的歷史和榮耀,然而,我們決不能就此止步。若是龍圖騰能走向全世界,劉備,決不會介意為它再增添上羅馬的雙頭鷹、印第安人的馬、腓基尼人的船、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這,就是征服的本意。

劉備騎在馬上,指點着遼東俘虜,搶先對追來的周毅説:“這幾萬遼東俘虜,我準備分成幾個萬人隊,在夷州(台灣)設立一個據點,在瓊州(海南)設立一個據點,等到掖城遼東軍投降後,再把剩餘的遼東軍全部遣送到印尼,馬來。

我們的船隊可以在夷州補給一次,再到瓊州或者印尼補給,依靠馬來控制馬六甲海峽,我們航向印度。印度也是個大市場,把我們青州出雲的貨物傾銷到哪裏,換回印度香米以及印度的奴隸,建設我們的夷州、瓊州。

我準備把印尼命名為錳州(藤條、金雞納霜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海牀上錳金屬儲量世界第一),馬來命名為錫州(錫儲量世界第一)。此戰過後,我準備大力建設青島港和夷州港,打同我們海外貿易的通道,你認為怎樣?”這一打岔,周毅忘了自己要説什麼,建議道:“這些人雖然都是俘虜,但我認為,也需要給他們一個希望,讓他們在海外能夠安居,並自覺自願的為我們服務。我建議:這些罪兵在海外服役10年後,應該准許他們回到家鄉。也准許他們也參與海外管理、經營,等等。”劉備慨然説:“那當然,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們在海外服役,我當然要建立一套政策,給於其中努力工作者以名利,來誘惑中原人去海外淘金。孫權也曾經佔領過夷州。然而這個佔領沒有利益驅動,最後不了了之。我決定:海外領地,我只要土地和市場,其餘一切所獲,全歸佔領者。等海外淘金者老了,想拿掙來的錢到家鄉消費,並且給我上税。這樣的美事我決不會反對?”説完,劉備催馬,馬鞭一揚,高聲發令:“留下看守俘虜的軍隊,其餘人等,目標龍口,全軍進。”看着劉備慌慌張張的騎馬奔向龍口,周毅總覺得還有什麼事沒辦,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只好着手處理俘虜事宜。

龍口港,內外夾擊之下的遼東守軍快的全軍投降。掖城下,柳毅得到近衞軍出現在他背後,復奪龍口的消息後,大恐。

正在此時,還消息接二連三:膠東國城衞軍衝破南門圍困,在水路順利進入掖城增援;沮授為帥,部下關羽關雲長統領第二、三軍團,張飛張翼德統領第七、八軍團,太史慈統領第九、十軍團,自下密正面擊而來。

與此同時,關東聯軍興起以後,董卓見聯軍聲勢很大,又怕白波軍渡河南下截斷其往關西老巢的退路,擬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長安。公卿大臣多持反對意見,董卓既怨自己封拜的東方州郡官吏背叛自己,又因大臣反對遷都,十分惱怒,乃殺原來替袁紹等人説話的伍瓊、周毖,並屠殺袁氏家族留在洛陽的親屬300餘口。同時,免去楊彪、黃琬的三公職位,還徵召屯兵扶風的左將軍皇甫嵩回朝,以防他配合東方聯軍夾擊自己。

皇甫嵩回朝以後,洛陽以西再無能夠反抗董卓的人。董卓的遷都計劃就可以實施。京兆尹蓋勳與皇甫嵩長史梁衍曾勸解皇甫嵩起兵討卓,然而皇甫嵩因兵力不足,不肯聽從,還是決定應徵回朝了。

朝廷的各級官吏不甘心遷都,私下裏向關東聯軍傳遞洛陽的消息,然而,袁紹不想在戰鬥中損失自己的實力,只知道每飲酒等待天上打雷劈死董卓。為了保證朝廷官吏不再來煩他,袁紹甚至把與他聯繫的官員名單漏給董卓。董卓得到名單後,立即遣呂布誅殺太尉張温,並派兵劫掠了張温府,回家探望的張嫣兒不幸遭劫,不知所終。

消息傳到南陽孫堅處,孫堅暴怒,立即召集手下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四大將商議進軍。

程普建議:“如今各路諸侯齊擁重兵,都在等渤海(袁紹)的號令,主公既然打算為恩師張公(張温)報仇,不可沒有號令單獨行動。可先遣人到酸棗稟報盟主一聲,若盟主能夠派軍呼應,則為上策。否則,我軍獨抗董卓大軍,恐怕過於吃力。”孫堅嘆息道:“昔我曾給張公説過:董賊桀驁難馴,不可留他命。張公不聽我的,反遭今殺身之禍,憾甚。

我不曾怕他董賊,今豈會懼他。為給張公報仇,我恨不能食董卓之,就怕他不來,他全軍而來,更好。諸公,我等只管奮力向前,為朝廷,為張公,拿下董卓老賊的頭顱…”韓當勸解説:“我等還是知會盟主一聲,以便盟主配合我軍行動。酸棗那裏十幾路諸侯,難道就沒有一個男兒,敢於戮力向前嗎?董卓十幾萬大軍,若有人稍加牽制,我軍就可順利拿下鐶轅關,自南面攻擊董卓。”孫堅思索着:“我在張公府上時,曾聽到嫣兒小姐對青州別駕劉玄德讚賞不已,聽説劉玄德也派了軍隊到酸棗。可憐,嫣兒小姐遭此不幸,若是把我們嫣兒的遭遇告訴劉玄德,他這個瘋子可不會在乎盟主的想法,一定會命令軍隊做出呼應。

還有,酸棗軍中,奮武將軍曹也是個慷慨昂的人物,劉備既然動手了,曹必不會袖手,這樣,我們就有了三支軍隊,如此,董賊可破。”程普擔心地説:“我聽説,劉備正在和公孫度的軍隊酣戰東萊,為此,酸棗軍隊統軍將領盧公(盧植)已備召回青州,主管青州常雜務。有傳言:東萊戰事吃緊,劉備想召回酸棗的軍隊戰遼東軍。我們的消息即使傳達到了酸棗,恐怕青州統軍將領也不敢應命。”孫堅道:“無妨,嫣兒小姐當初差點嫁給劉玄德,劉備其人對嫣兒小姐多有眷顧,我們只要把消息傳遞到青州,他一定會有方法,讓青州兵進擊虎牢關。”韓當身而出,説:“我與德謀(程普)曾與劉備有一面之緣,我親去青州勸説劉備。若劉備點頭,讓他來勸説曹。主公可收拾鎧甲,整頓軍士,等我的消息。我們三方相約進軍。”孫堅點頭答應。

這場戰鬥,後世人稱作“三雄之戰”後來割據一方的三股勢力,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聯手一致對外。三股軍隊各有特:孫堅是南方豪強組成的家族戰士,曹是北方大官僚招募的農民兵,劉備參戰的是武裝到牙齒的常備兵。三股武裝都打出了自己各自的特,堪稱一時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