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章我是劉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節我是劉備(修)“説説看你們都問出了什麼”我沉默良久對他們説。
隨着他們七嘴八舌的訴説,我漸漸的理清了思路。原來他們從那兩個倖存者中得知,現在是漢靈帝光和三年,那個峨冠博帶的人是一箇中牟的富商,其餘的都是他的家丁。他們本打算到徐州採購一些商品,沒想到才過黃河,就被一羣盜賊盯上,幸好他們偶遇了一名遊學的仕子…就是那騎馬奮戰到最後的年輕人,在他的幫助下,他們且戰且退,希望能避入泰山。如果,他們能搶先進入山口,那麼堅守幾後就會有救援。但是,由於在山口他們猶豫了一下,結果,被盜賊追上。
隨後,對幾個強盜進行的盤問證實,那富商至少有一點可能説的是真的…現在這個時代,決不是我們生活的時代。還有,這些人説話全用文言文,甚至連不太識字的強盜也是這樣,這就是我原先覺得聽不懂他們説什麼的原因。
“現在,只有最後一項工作需要證實了,”他們把目光轉向馬車“如果説,有人隨身攜帶着3萬兩黃金要騙你,哪隻能説這種欺騙的代價太高了,高得讓人開不起這種玩笑。”我立馬明白了,富商出門採購必定帶着鉅額現金,也正是這些鉅額現金招來賊寇,只要我們一檢查富商的行李就知道真假。畢竟在我們那個時代,法律不會讓人隨身攜帶這麼多金銀,當然,警察也不會容許,據説已經有因為警察私自沒收並瓜分珠寶商人的黃金,而被鬧上法庭。所以,不會有劇組人員可笑到拿着這麼多金銀來玩我們。
我們找到了馬車上的行李箱,兩個1米2長,40釐米寬的柳條箱,一個20釐米寬80釐米長的長匣,上面被銅鎖鎖着“你們拿到鑰匙了嗎?”我問。
“那富商説,鑰匙在他派出求救的家丁身上”高山答道。我揮刀砍下了銅鎖。
“別,古董哎。”周毅一臉心疼的説。
箱子打開,我們都一臉震驚。只見一塊塊圓形的金餅整齊的碼在箱子中。金餅,這果然是漢朝金子的鑄造法,那時代沒有銀子作貨幣,只有銅和金。看來另一個長條匣子中也肯定是金子了。
“周毅,立即去把拿三個活着的盜賊看管好,高山,去把馬收攏一下,我們今後可能需要馬,尹東,與我收拾一下屍體。”我顧不上打開另外的箱子,立即分派工作。
“那個商人怎麼辦?”周毅問:“我看他早跑了,丟下這麼多錢財不要,隻身向外跑,他身上肯定有更值錢的東西。再説,他肯定撒謊了,這一箱金子最多200公斤,三箱銀子決不到3萬兩。”在周毅慌亂地向三名被我們捆起來的盜賊跑去時,尹東小聲嘀咕:“或許那商人沒撒謊,我聽説,漢代的重量單位與我們現在的不同”是了,我突然覺醒,如果是在漢代,那商人確實沒撒謊,漢代一斤只相當現在的300克左右,200公斤相當於漢代600斤,一斤16兩,可不是一箱錢約1萬兩嗎。
我們迅速的把屍體運回山谷掩埋,高山留在谷口持弩弓放哨。我想,既然這不是我們生活的時代,就沒必要保留現場,反正警察也永遠不會來。我們仔細的打掃了戰場,把所有東西都收集起來(誰知到今後我們是否用得上這些東東)。在這期間,我親自動手,把那個遊學仕子的屍體搬回了谷中。
當一切收拾完備,周毅也拉着馬車和三個倖存的盜賊回到山谷時,我正蹲在那個仕子面前,輕輕搽拭他臉上的血跡與塵土。
“那商人跑了吧?”我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周毅立刻回答:“老大,我對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你這是剽竊你知道嗎?你剽竊了1800年後周星星的話,這話你先説出口,讓1800年後周星星怎麼活?”我打斷了他的話。周毅笑着説:或許我是周星星1800年前的祖宗,誰讓我們都姓周哪。”他順着我手,望向了那張我覺得悉的臉,再次發出了殺豬般的叫聲:“老大,這人怎麼那麼像你。”頓時,如天打雷劈,
月變
,我覺得自己像被一束閃電擊中般口瞪目呆。啊,是了,難怪我總又一種
悉的
覺,這不就是幾年前鏡子中我的臉嗎?在神農架的
子裏,我只從剃鬚鏡中看到這張臉上的鬍子,僅僅40天沒看到全貌,乍一看我都認不出你來了。你臨死時不是經受了一次背叛嗎?為什麼你表情變得這麼平靜,無喜無憂了無遺憾。
真的沒遺憾嗎?
我茫然的伸出手去在他的懷中摸索,他身上只有15個銅錢,和兩個布絹。那布絹似乎是兩封信,其中一封被戈刺穿又染上血跡,變得不可辨認。模模糊糊之見到幾個繁體字:公孫伯珪。
公孫伯珪,這字眼好悉。我突然想到,我最喜歡玩的遊戲《三國志》中就有這個名字,公孫伯珪就是公孫瓚,這人與劉備同出師於漢代大儒盧值門下,待劉備如兄長,他最早任職的地方就是劉備的家鄉涿縣,是劉備的父母官。歷史上好像劉備每遇挫折必找公孫瓚庇護,而公孫瓚也總是像兄長一樣護着劉備,要官給官,要人給人。這大概與公孫瓚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有關,他本身在公孫家族中就飽受欺負,被迫早早出來獨自創業,或許,他在劉備身上找到一點身為兄長的
覺。
不過,公孫瓚此人有時絕對的剛愎自用,空有趙雲、劉備關羽張飛這樣霸王級的猛將不用,最終時被袁紹擊敗。令人傷的是,此人就算是死也是剛烈的,城破之時,他召集全家老小居於高樓舉火**,可以説是中國**的始祖,漢朝的第一狠人,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
後漢書中記錄:“光和三年二月,泰山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捲入海中。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看來,我們經歷的是東漢光和三年二月的泰山地震,陰曆的二月應該是公曆三月左右。而面前此人能與公孫瓚
往,再怎麼算也是一個當時的名人。
我又打開另一封信,透過斑斑的血跡,仔細辨認着古老的文字“玄德吾兄,弟自別師歸家…吾父元起命吾囑你,汝母當由宗中子弟看顧,如可安心遊學…宗弟德然敬上”
“玄德,這人居然是劉備”這就是那個少有大志,屢敗屢戰的劉備,那個帶着10萬百姓,明知追兵在後,卻一天只走10裏的劉備;那個仁義滿天下,連刺客都不忍殺之的劉備;那個有三天清閒,就悲嘆髀復生的劉備;那個只有15個大子,就敢孤身遊學的劉備,那個
本人看三國只看到仁義、中國人看三國只看到
詐、臉皮厚的劉備。
“你不會搞錯吧?”他們三人圍上來問“你們看,這有玄德的稱呼,宗弟德然就是與劉備、公孫瓚一起,從師九江太守盧植的劉備同宗兄弟劉德然。史書記載,劉備的母親寡居,15歲時劉備到盧值處求學,其寡母全靠劉德然父親元起贍養,劉備的學費也由其供給,元起常不悦説:‘各自一家,何能常爾
!’元起答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這封信是劉備遊學前,劉德然告知他家庭狀況的信,這另一封信是劉備的好友公孫瓚寫的,可惜已不可辨認了。可劉備不是在白帝城死的嗎?這天地怎麼啦。”我們坐在地下,久久無語。如果説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回到三國時代還將信將疑的話,現在我們徹底無言了。
“也許,劉備還沒死”尹東説。
“什麼,醫生你説他還有救,不可能。”我動地説,想到這個歷史上我最崇拜的人還有救,不
動的雙手發抖。
可是一轉念,我心又了冷下來了。他的屍體擺在我面前,已經冰涼,尹東要是真有起死回生的技術還能瞞過我嗎。
不過,那三人卻從屍體上抬起眼來,相互點點頭,出恍然大悟的表情。6隻眼睛瞪着我,就像老鼠看見了大米。
“所以,你就是劉備”他們一字一句的説:“這或許是我們從神農架來到這的原因,那是我們漢民族始祖生活的地方,漢朝是我們漢民族最終成型的時代,可是東漢末年的大動亂使我們的民族受到了大沖擊。三國末年,蜀國居然只有94萬人口。那真是千里白骨萬户蕭條,因為漢民族經三國動亂力量大幅衰弱,這才有之後的五胡亂華,漢民族也因此遭受了400年的苦難。也許,是我們漢民族始祖召喚我們來這裏,來結束這個亂世。避免我們民族的災難”我心中電閃雷轟,一股念頭像風景埡下的雲霧,濤般洶湧地拍打我,是啊,我看到中國歷史常
嘆,為什麼中國就不像
本那樣,一個皇帝傳承到現在,老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延續到現在,員工對企業也一點沒有忠誠,老是想着:彼可以取而代之。同事間也因此充滿了欺詐,朋友間只想彼此利用。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找不出連續10年沒有戰爭的時期。自漢以後,歷史是用血寫成的,民族的科技發展飽受摧殘,有多少發明絕技因此失傳。我也曾多次幻想,如果我來到那個世紀,把漢王朝皇帝的統治再傳延300年,那麼今後無論誰想動搖這個800年的王朝,都要仔細思量。
也許這樣,我們整個民族的命運將因此改變;也許這樣,我們今後就不必老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不必再割地賠款;不會有寇入侵…
“好吧,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讓我們結束這個亂世吧!復興我們中華民族,也是我們始祖賦予我們的使命,來吧,就讓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從今天起,我、就、是、劉、備、劉、玄、德。”我們四人都站了起來,每個人都熱淚盈眶,我們伸出了手握在了一起:“以我之血,衞我大漢,以我之骨,築我長城,以我之刃,護我族民,以我之汗,復我中華,若違此誓,天誅地滅。”光和三年二月、公元181年,劉備20歲,關羽21歲,張飛14歲,趙雲、張遼、徐晃12歲,顏良、典韋、管亥21歲,公孫瓚28歲。袁紹31歲,呂布25歲,曹26歲。這一年,大太監張讓發明了水車,張衡的地動儀在這次地震中受到檢驗,造紙術已發明多年但紙張仍未普及,
筆開始使用,楷書草書開始免費。青銅兵器仍然沒有完全淘汰,鍊鐵術還不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