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55章都是隋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説着袖中取出一道聖旨來,説這是前要差人往福建採辦建蘭的旨意,雖早已寫就,只因萬歲爺連病酒,徑擱着不曾發出,貴姐姐因要保全趙王,悄悄地去偷來,送與夫人應用,正説時只見四位夫人,都帶着隨身衣服到來,大家看了聖旨。

聽袁紫煙説道:“依妹子的意見,還該分兩起出宮去才是。”姜氏又想得了一個計較,説道:“快把趙王改了女妝,將跟我來丫鬟的衣服,與趙王穿了,混出宮門去。再將丫鬟改作小宮監模樣,老身帶着趙王先出宮去。

眾夫人也都改扮了內相模樣,慢慢地混出宮門,由丫鬟領着,到老身家裏,再和俺兒子秦真從長計議,豈不是神不知,鬼不覺的麼?”眾夫人聽了,説道:“計雖是好計。

只是急切間。哪裏去取得七八副宮監衣帽。”姜氏説道:“不勞眾位夫人費心,老身早已攜帶得在此。”當下便從衣包中搬出十來套新舊內監的衣服鞋帽來,這原是秦真的衣服,如今與眾夫人穿戴上去,恰恰正好。姜氏見趙王改扮已完,已暮,便帶了趙王,慢慢地走出苑來。

原來秦真見姜氏進院去了,便如飛的來尋守苑太監鄭理,邀他在自己家裏,灌了他八九分酒,放他回宮來。

時鄭理帶醉地站在院門口,看小太監翻筋斗耍子,見姜氏的車兒出宮來,便道:“姥姥回府去了,剛才咱家在姥姥府上,叨擾得好酒好菜。”姜氏笑説:“公公有空兒請常來坐坐,俺家還釀得上好的甕頭呢。”説着,車兒早混出苑去了,不過裏許,已到家中。秦真看見趙王,叫母親不要改趙王的裝束,藏在密室中。

接着又有七八個太監,由丫鬟領着,大模大樣,走進門來,大家會意。秦真也不敢停留,忙忙收拾,和眾夫人上路,各城門上,都是秦真平錢財結識的相知,誰也不去攔阻他。待到半夜時分,宇文化及領兵進宮去,秦真領着趙王和眾夫人出城,已遠走了二三十里。

那眾夫人平在深宮裏,都是嬌生慣養的,早個個走得一顛一蹶,狼狽不堪。秦真便去借一民户人家歇了,一夜之中,只聽得城中炮聲火光,響亮不已。

來往之人,信息傳來,都説城中大變。袁紫煙説道:“我夜觀天象,主上怕已被難,我們雖離樊籠,不知投往何處去才好?”秦真思索了半天,説道:“別處都走不得,只有一個所在,可以逃生。”眾夫人忙問何處?秦真説道:“太僕楊義臣,當年主上聽信讒言,把他收了兵權,退歸鄉里。

他知隋家氣數已盡,便變姓埋名,隱於雷夏澤中。此人是個智忠兼全,忠君愛國的人,我們找上他門去,他見了幼主,自然有個方略出來。”袁紫煙一聽便喜道:“楊義臣是我的母舅,必投此處方妥。”一行人商議既定,便買舟竟向濮州進發。

這楊義臣自從大業七年,納還印綬,休官回家,猶怕惹禍,便改變姓名,隱居在雷夏澤中,早晚和漁樵作伴,那天偶從樵夫那裏,打聽得城中人傳説:宇文化及在江都宮弒帝。不心中十分憤恨道:“化及庸懦匹夫,何敢猖狂至此。

他弟弟士及,卻和我八拜之,將來天下合兵討賊,吾安忍見他遭這滅族之禍。”略一思索,便得了一計,可以指導他全身遠害,便打發家人楊芳,送一瓦罐,親筆封寄,徑投黎陽來。

那士及接了瓦罐,打開封皮來一看,只見裏面封着兩枚棗子,和一隻糖製成的烏龜。士及看了,一時卻摸不着頭腦,他一面打發楊芳退去,把這瓦罐拿到書房裏去,細細推敲,正納悶的時候。

忽畫屏後轉出一個美人來,正是士及的親妹子,名喚淑姑的,年才十七歲,尚未字人。這女孩兒,不獨姿容絕世,更兼聰明過人。見士及對着瓦罐發怔,便問道:“哥哥!這瓦罐是誰人送來的,卻勞哥哥如此躊躇?”士及便説道:“這瓦罐是我好友、隋太僕楊義臣送來的,這楊義臣深通兵法,頗明天文,只因忤了當今,削去兵權,退隱在家。如今他忽然送這瓦罐來,罐中藏此二物,這個啞謎,其實叫人難猜。”淑姑對瓦罐端詳了一回,便道:“這謎兒有什麼難猜,這二物明明包含着“早歸唐”三字。”一句話説得士及恍然大悟道:“原來楊義臣怕我哥哥做了弒逆之事,命被他拖累,是勸我投降唐王,避免災禍的意思。妹妹到底是聰明人,想得出。

但我如今也不便寫書,也得用一件器物去報答他,使他明白我的意思才好。”淑姑説道:“但不知哥哥主意可曾拿定?若主意定了,妹子卻想得了一個回答的法子。”士及説道:“愚兄也正思避禍之計。”淑姑便轉身回到內室,去了半晌,捧出一個漆盒子來。

揭開盒子,裏面藏着一隻紙鵝兒,鵝兒頸上掛一個小小的魚網,網上面卻豎着一個算命先生的招牌,緊緊地綁在鵝頸子上。士及看了,十分詫異,説道:“這是何用?”淑姑便附在他哥哥耳邊低低地説了幾句。士及聽了,連聲説妙!

便將漆盒封固,付與楊芳拿回去覆命。到了第二,士及去見了化及,便説:“近聞得秦王世民,領兵前來,臣意帶領一二家僮,假裝着避難人模樣,前去探聽虛實,回來報與陛下知道。”化及見自己親弟弟願去做探子,這是再好也沒有,便一口答應。士及領命下來,便叫子和淑姑,扮作家僮模樣,連晚混出長安,投奔唐王這裏來。

拿他的妹子,做了一封上好的贄見禮,進與唐帝,做了昭儀。唐帝見淑姑聰明美麗,十分歡喜,便拜士及為上儀,同管三司軍士。再説那楊芳帶了漆盒回家來,與主人,楊義臣打開盒兒一看,便知道他是回答“謹遵命”三字的意思。

第二天楊義臣獨自一人,拄着枴杖,到門口河堤邊去眺望,這時天尚早,河面上靜悄悄的,忽然斜刺裏咿啞咿啞地搖過一隻小船來。

***楊義臣正在家門口閒望,見門前小河的上頭,搖過一隻船來,恰恰搖到楊家門口停住。船艙裏一個老人,走上岸來,東張西望的,正找尋得忙。楊義臣雖説是老眼昏花,但這秦真老太監。

他在朝時候,朝夕見面的,因此也還認得。便上前去把那老人的手拉住,秦真也認識是楊太僕,忙跪下地去,給他叩頭。

楊義臣一把拉起,秦真止不住眼淚直滾!義臣邀秦真屋裏坐定。秦真附楊義臣的耳説道:“且慢,還有小主人和夫人們在舟中。”楊義臣聽見,忙説道:“快請上岸。”説着自己進去穿了巾服,命小僮開了正門,自己站在門首,看一行人走進門來。楊義臣不敢抬頭,只在一旁打恭接着。

忽然一個少年男子,上前來扶住楊義臣,口稱母舅。楊義臣抬眼看時,卻不認識,那男子去了方巾,出一頭雲髻來,才知道是女子改扮的,又細細地向他眉目間一認,才認出是自己的外甥女兒袁紫煙,當下袁紫煙扶着舅父,回進草堂,見了趙王,重行君臣之禮。

又一一見過眾位夫人,廚房裏煮些菜淡飯,勸趙王和眾夫人胡亂吃些。楊義臣依舊執着臣禮,站立在一旁。

飯罷,沙夫人便和義臣商量,安趙王的事。義臣説道:“此地草舍茅廬,牆卑室淺,不是潛龍之所,一有疏虞,叫老臣何以對先帝於地下。”沙夫人道:“只是如今投奔何處去好?”楊義臣道:“眼下去處甚多,李密父子兩人,都是隋臣,如今擁兵二三十萬,屯紮金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