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85章回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書衡歸來的巧,剛休息一,淨去一身風塵便趕上了皇家田獵。作為一別經年的定國公家屬,她被正式的邀請了。不過書衡正處在暴風雨之後的空窗期,神經被刺到了最高點,如今剛平復下來,短時間內難再次玩的嗨。所以稍事妝扮,只打算隨意應個景。

皇帝陛下保養得宜,但畢竟年歲不饒人,加之得力助手不在身邊,平白了很多心,所以鬢角還是隱隱約約看出了花白痕跡。但他着明黃衣衫箭袖龍袍,跨上高頭大馬當先衝出去的時候,還是很有些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遠遠的,書衡就注意到了小四。

那個粉水靈緻如寶的偽蘿莉,如今已經秀如芝蘭美如冠玉,褪去了當初那點女氣,稜角初顯,遠遠地站在了那萬人中央,坦然而隨意的接受着眾人豔羨或傾慕的眼光。外表華美而儀態從容,讓人想起那唐詩中,銀鞍白馬度風,衣袖沾香進酒家的武陵少年。想來,他也已長大,走出了對大哥哥的童年崇拜,正值英姿縱橫的時候,意氣風發而鋭不可當。縱馬緊隨父皇奔出,彷彿一道攜帶天神眷顧的閃電,一路灼傷小姑娘的眼睛。

隨後是俊秀風的二皇子,他的長相雖了李妃娘娘十分不錯。皇室美女多,基因改善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書衡立即想到了當初不小心撞見他與某女子偷情的事,下意識的探尋身邊貴女,卻不曾發現哪個人面異樣。

隨後是六皇子,他知道自己年紀幼,不可能贏過幾位兄長,所以表面上做出了很積極努力的樣子,但從馬步邁動來看,並未很用力。

書衡下意識的搜尋了一圈,果然沒有見到劉暘。隨後得知大皇子於騎一技天賦開掛,陛下覺得跟其他幾個兒子放在一起比有失公允,所以把他趕一邊替自己招待大臣。

但如今這些表面的花哨已經矇蔽不了書衡,她曉得皇帝定然是把袁國公遇險一事給了劉暘查辦。他是當事人,又是被皇帝放大了優點給予了厚望的長子。

連續經歷一些事後,書衡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這個皇帝,哪怕再任胡為,也稱的上一個奇人。就拿一點來説,後宮。皇帝身邊從來不會少人,皇后進宮之前,他定有宮嬪伺候,更不用説表姐李妃姿容豔麗。但他硬是等到皇后生下了長子,生下了倆公主才放開後宮生育。

書衡本能的意識到,或許是幼時見識過後宮血拼或者見識過李後的手段,他瞧不起女人(這倒正常)但又敬懼女人,所以他的態度是該睡就睡但敬而遠之。你們不愛我,不要緊,我剛好也不愛你們。大約是書讀的少,對孝的認識也不夠深刻,他對李太后也是如此。與那些認為全天下女人都該心裏只有我的皇帝相比,竟然顯出幾分磊落來。而且因為他本不放心在後宮,所以不會因為楊貴妃而出現楊國忠,跟前幾任皇帝比,他的後宮竟然算得上最和平的,外戚權亂政的局面本沒有出現-----袁國公?那不算-----又是可以記入史書傳為美談的一項。

這個看上去很混賬的人説不定有着不自覺的亂中有序的智慧啊。書衡默默慨。

隨後她對陛下的認識在劉暘那裏獲得了肯定。秦王表示:你猜的多半沒錯,皇帝給我最重要的一個忠告就是離女人遠一些。哎,也不必生氣,這恰恰表明他認可女人的能耐而自己又沒轍,所以才遠離。

皇室騎團奔馳過之後,緊接着是皇親國戚,書衡在緊隨其後的一眾顯貴裏,看到了壽康長公主的駙馬和兒子顧彥,以及其他幾位皇帝侄子,只是遠遠不如顧彥那麼出眾。書衡略有意外的是甘三也在其中,他果然尚主了不成?抬頭向高台望去,果然,靖安盤發抹額,規規矩矩的坐在下首,姿態端莊而恭和,已讓人無法把這氣度成的‮婦少‬和當初那恣意行事的少女聯繫在一起。

但書衡更多注意到的是甘玉瑩,不愛紅裝愛戎裝,一身乾利落的騎服束髮於頂,飛馬而過,英姿颯,好比一道璀璨的光火,讓書衡良久回不過神,真是巾幗不讓鬚眉,閨中英豪。可惜可惜,她袁書衡雖學了騎馬,但只能走出遛彎的速度,這般縱橫馳騁還是做不到。

書衡一時間無法適應四年後的改變,特意沒有往人多的地方去,向皇室行過禮之後,便遙遙往遠處走了。如今葉密黃鳥稀,到處水白雲起,書衡不由得深深了口氣再緩緩吐出來,能覺身體輕鬆了不少。

如今初夏,木槿花開的正好,粉粉與白白,風搖曳,分外別緻,那一廂已經有才女公子聯詩作對了,平白給剛烈之氣過甚的狩獵增添了絲風雅的味道。書衡也生了愛惜之心,輕輕扯了枝柔韌的枝條過來細細觀看。一陣風吹來,飄揚的髮絲和裙裾一起隨落花舞動。

坐在遠方高台上,那幾個大夏舉足輕重的女人早已看了過來,不知道是欣賞綠樹紅花的風情,還是花人相得的美景。雪荷繡繽紛落英緙絲褙子,長而輕揚的碧桃羅暗繡玫瑰紋錦斕裙,黑如鴉羽的頭髮瀑布般飄搖在身後,意態中更有幾分遠超年齡的成和閨閣女兒罕見的高遠。她輕輕的鬆開了攀過的花枝,木槿花枝顫了幾顫,驚飛枝頭上幾隻蝴蝶。她也笑了,回過身追尋蝴蝶的蹤跡,神清淡卻自有殊容。那些心思機的夫人看在眼裏自然記在了心裏。

“袁榮宜以前有這麼美嗎”

“人靠衣裝,她以前喜歡出格的裝扮,刻意標新立異。如今長大了吧。”一聲輕笑:“衞五那麼嬌慣着她,我只當她改不過來了呢。”太后高高的坐在上首,皇后在左,李妃在右,袁妃反而排在了左二,不過這昭仁宮的主子面上並無多大不渝。李妃慣會計較排場,在小事上爭長短,袁妃倒不大在意這些。雖説後宮極為現實,奴才下人都是看人下菜碟。不過因個位次就判定失寵與否,那些眼力勁兒太小的人也不值得拉攏任用。

太后老花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這讓她眼角的溝壑顯得分外明顯,她輕輕轉了轉指上絞銀絲刻卍紋鑲着豆大明珠的指環,捧了盞茶開了口,視線轉向了下手的袁妃。

“那花樹底下,是貴妃你的侄女吧,果然風儀出眾。算一算,今年應該十二三了?”袁妃注意到太后的小動作的時候,便做好了準備,當下只笑道:“才十二,慕雲偏疼些,預備多留幾年呢。您瞧,骨梢子還沒張開呢。”話音剛落,李妃便嗤的笑了:“這麼點年歲,哪裏有什麼風儀,不過臉蛋略好些罷了。依我看還是文和縣主,詩名又顯赫,琴技又高妙。連白素媛都嘆自己從未見過如此刻苦之女兒,這才是女孩子學習的榜樣呢。”太后皺了皺眉:“淑妃,你對本宮的眼光有意見嗎?”李妃雖然不忿,但看到太后冷肅的面容,還是不大敢開口。張妃立即接話道:“太后您老人家的眼光什麼時候錯過?上次您伯府裏的大姑娘進府來,臣妾們可是都開了眼,那真是又氣派又大方,我們那時候才知道了什麼叫做鳳凰女,大家都道太后會調理人呢。”太后最寵愛的外孫女,也是李妃的侄女。這個時候被提來誇獎,只能説張妃娘娘果然會做人。李妃對這示好果然受用,依樣回禮:“你家蝶衣也不錯。”只是過於應付敷衍,再無下文,張妃未免尷尬。不過她也不大介意,這個李妃如今知道與人好需要回禮,不再板着那張你對我好諂媚我奉承我都是應該的的臉,已經算是個不小的進步了。

皇后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她知道自己會鬧笑話會犯錯,所以公開場合,太后面前,她總是不開口。但不開口並不代表她不思考,她腦子裏拼命回憶了一下李家大姑娘和張家蝶衣的形象,又看看書衡,心想難道就我一個人覺得榮宜縣主更好看些?還是大夏的審美時尚什麼時候又變得自己跟不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