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行一人與天地,參為三極,災祥之興,各以類至。天之五運,地之五材,其用不窮,其初一陰陽耳,陰陽一太極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為五,著為五事,又著為五德,修之則吉,不修則兇,吉則致福焉,不吉則致極焉。徵之於天,吉則休徵之所應也,不吉則咎徵之所應也。天地之氣,無
不應,天地之氣應,亦無物不
,而況天子建中和之極,身為神人之主,而心範圍天地之妙,其
神常與造化相
通,若桴鼓然。故軒轅氏治五氣,高陽氏建五官,夏后氏修六府,自身而推之於國,莫不有政焉。其後箕子因之,以衍九疇,其言天人之際備矣。漢儒不明其大要,如夏侯勝、劉向父子,競以災異言之,班固以來採為《五行志》,又不考求向之論著本於伏生。生之《大傳》言:“六沴作見,若是共御,五福乃降;若不共御,六極其下。禹乃共闢厥德,爰用五事,建用王極。”後世君不建極,臣不加省,顧乃執其類而求之,惑矣。否則判而二焉,如宋儒王安石之論,亦過也。天人
應之機,豈易言哉!故無變而無不修省者,上也;因變而克自修省者,次之;災變既形,修之而莫知所以修,省之而莫知所以省,又次之;其下者,災變並至,敗亡隨之,訖莫修省者,刑戮之民是已。歷考往古存亡之故,不越是數者。
元起朔漠,方太祖西征,角端見於東印度,為人語云“汝主宜早還”意者天告之以止殺也。憲宗討八赤蠻於寬田吉思海,會大風,吹海水盡涸,濟師大捷,憲宗以為“天導我也”以此見五方不殊,其於畏天,有不待教而能者。世祖兼有天下,方地既廣,郡邑災變,蓋不絕書,而妖孽禍眚,非有司言狀,則亦不得具見。
昔孔子作《秋》,所紀災異多矣,然不著其事應;聖人之知猶天也,故不妄意天,
人深自謹焉。乃本《洪範》,仿《
秋》之意,考次當時之災祥,作《五行志》。
五行,一曰水。潤下,水之也。失其
為沴,時則霧水暴出,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及凡霜雹之變,是為水不潤下。其徵恆寒,其
黑,是為黑眚黑祥。
至元元年,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東平、濟南等郡大水。四年五月,應州大水。五年八月,亳州大水。六年十二月,獻、莫、清、滄四州及豐州、渾源縣大水。九年九月,南陽、懷孟、衞輝、順天等郡,洺、磁、泰安、通、灤等州雨,河水並溢,圮田廬,害稼。十三年十二月,濟寧及高麗瀋州水。十四年六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損稼。曹州定陶、武清二縣,濮州、堂邑縣雨水,沒禾稼。十二月,冠州、永年縣水。十六年十二月,保定等路水。十七年正月,磁州、永平縣水。八月,大都、北京、懷孟、保定、東平、濟寧等路水。十八年二月,遼陽懿州、蓋州水。十一月,保定清苑縣水。二十年六月,太原、懷孟、河南等路沁河水湧溢,壞民田一千六百七十餘頃。衞輝路清河溢,損稼。南陽府唐、鄧、裕、嵩四州河水溢,損稼。十月,涿州巨馬河溢。二十一年六月,保定、河間、濱、棣大水。二十二年秋,南京、彰德、大名、河間、順德、濟南等路河水壞田三千餘頃。高郵、慶元大水,傷人民七百九十五户,壞廬舍三千九十區。二十三年六月,安西路華州華陰縣大雨,潼谷水湧,平地三丈餘。杭州、平江二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七千二百頃。大都涿、漷、檀、順、薊五州,汴梁、歸德七縣水。二十四年六月,霸州益津縣雨水。九月,東京義、靜、威遠、婆娑等處水。二十五年七月,膠州大水,民採橡為食。十二月,太原、汴梁二路河溢,害稼。二十六年二月,紹興大水。十月,平灤路水,壞田稼一千一百頃。二十七年正月,甘州、無為路大水。五月,江陰州大水。六月,河溢太康縣,沒民田三十一萬九千畝。八月,沁水溢。廣州清遠縣大水。十一月,河決祥符義唐灣,太康、通許二縣,陳、潁二州,大被其患。二十八年二月,常德路水。八月,浙東婺州水。九月,平灤、保定、河間三路大水。二十九年五月,龍興路南昌、新建、進賢三縣水。六月,鎮江、常州、平江、嘉興、湖州、松江、紹興等路府水。揚州、寧國、太平三郡大水。嶽州華容縣水。三十年五月,深州靜安縣大水。十月,平灤路水。三十一年八月,趙州寧晉縣水。十月,遼陽路水。
元貞元年五月,建康溧陽州,太平當塗縣,鎮江金檀、丹徒等縣,常州無錫州,平江長洲縣,湖州烏程縣,鄱陽餘干州,常德沅江、澧州安鄉等縣水。六月,泰安州奉符、曹州濟陰、兗州嵫陽等縣水。歷城縣大清河水溢,壞民居。七月,遼東和州、大都武衞屯田水。九月,廬州、平江二郡大水。二年五月,太原平晉縣,獻州河、樂壽二縣,莫州任丘、莫亭等縣,湖南醴陵州水。六月,大都路益津、保定、大興三縣水,損田稼七千餘頃。真定鼓城、獲鹿、藁城等縣,保定葛城、歸信、新安、束鹿等縣,汝寧潁州,濟寧沛縣,揚、廬、嶽、澧四郡,建康、太平、鎮江、常州、紹興五郡水。八月,棣州、曹州水。九月,河決河南杞、封丘、祥符、寧陵、襄邑五縣。十月,河決開封縣。十二月,江陵潛江縣,沔陽玉沙縣,淮安海寧朐山、鹽城等縣水。
大德元年三月,歸德徐州,邳州宿遷、睢寧,鹿邑三縣,河南許州臨潁、郾城等縣,睢州襄邑,太康、扶溝、陳留、開封、杞等縣,河水大溢,漂沒田廬。五月,河決汴梁,發民夫三萬五千之。漳水溢,害稼。龍興、南康、澧州、南雄、饒州五郡水。六月,和州歷陽縣江水溢,漂廬舍一萬八千五百區。七月,郴州耒陽縣、衡州酃縣大水,溺死三百餘人。九月,温州平陽、瑞安二州水,溺死六千八百餘人。十一月,常德武陵縣大水。二年六月,河決蒲口,凡九十六所,泛溢汴梁、歸德二郡。大名、東昌、平灤等路水。三年八月,河間郡水。四年五月,保定、真定二郡,通、薊二州水。六月,歸德睢州大水。五年五月,宣德、保定、河間屬州水。寧海州水。六月,濟寧、般陽、益都、東平、濟南、襄陽、平江七郡水。七月,江水暴風大溢,高四五丈,連崇明、通、泰、真州定江之地,漂沒廬舍,被災者三萬四千八百餘户。遼陽大寧路水。八月,平灤郡雨,灤河溢。順德路水。六年四月,上都大水。五月,濟南路大水。歸德府徐州、邳州睢寧縣雨五十
,沂、武二河合
,大水溢。東安州渾河溢,壞民田一千八十餘頃。六月,廣平路大水。七年五月,濟南、河間等路水。六月,遼陽、大寧、平灤、昌國、瀋陽、開元六郡雨水,壞田廬,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修武、河陽、新野、蘭陽等縣趙河、湍河、白河、七里河、沁河、潦河皆溢。台州風水大作,寧海、臨海二縣死者五百五十人。八年五月,太原陽武縣、衞輝獲嘉縣、汴梁祥符縣河溢。大名滑州、濬州雨水,壞民田六百八十餘頃。八月,
陽颶風海溢,漂民廬舍。九年六月,汴梁陽武縣思齊口河決。東昌博平、堂邑二縣雨水。潼川郪縣雨,綿江、中江溢,水決入城。龍興、撫州、臨川三郡水。七月,沔陽玉沙縣江溢。嶧州水。揚州泰興縣,淮安山陽縣水。八月,歸德府寧陵,陳留、通許、扶溝、太康、杞縣河溢。大名元城縣大水。十年五月,雄州、漷州水。平江、嘉興二郡水,害稼。六月,保定滿城、清苑二縣雨水。大名、益都、定興等路大水。七月,平江路大風,海溢。吳江州大水。十一年六月,靖海、容城、束鹿、隆平、新城等縣水。七月,冀寧文水縣汾水溢。十一月,盧龍、灤河、遷安、昌黎、撫寧等縣水。
至大元年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暴決入城,漂廬舍,死者十有八人。真定路雨,大水入南門,下注藁城,死者百七十人。彰德、衞輝二郡水,損稻田五千三百七十頃。二年七月,河決歸德府,又決汴梁封丘縣。三年六月,洧川、鄄城、汶上三縣水。峽州大雨,水溢,死者萬餘人。七月,循州、惠州大水,漂廬舍二百九十區。四年六月,大都三河縣、潞縣,河東祁縣、懷仁縣,永平豐盈屯雨水害稼。七月,東平、濟寧、般陽、保定等路大水。江陵松滋縣、桂陽臨武縣水。
皇慶元年五月,歸德睢陽縣河溢。六月,大寧、水達達路雨,宋瓦江溢,民避居亦母兒乞嶺。八月,松江府大風,海水溢。二年五月,辰州沅陵縣水。六月,涿州范陽縣,東安州,宛平縣,固安州,霸州益津、永清、永安等縣雨水,壞田稼七千六百九十餘頃。河決陳、亳、睢三州,開封、陳留等縣。八月,崇明、嘉定二州大風,海溢。
延祐元年五月,常德路武陵縣雨水,壞廬舍,溺死者五百人。六月,涿州范陽、房山二縣渾河溢,壞民田四百九十餘頃。七月,沅陵、盧溪二縣水。八月,肇慶、武昌、建康、杭州、建德、南康、江州、臨江、袁州、建昌、贛州、安豐、撫州等路水。二年六月,河決鄭州,壞汜水縣治。七月,京師大雨。漷州、昌平、香河、寶坻等縣水。全州、永州江水溢,害稼。三年四月,潁州太和縣河溢。七月,婺源州雨水,溺死者五千三百餘人。四年正月,解州鹽池水。五年四月,廬州合肥縣大雨水。六年六月,河間路漳河水溢,壞民田二千七百餘頃。益都、般陽、濟南、東昌、東平、濟寧等路,曹、濮、泰安、高唐等州大雨水害稼。遼陽、廣寧、瀋陽、永平、開元等路水。大名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八千頃。汴梁、歸德、汝寧、彰德、真定、保定、衞輝、南陽等郡大雨水。七年四月,安豐、廬州淮水溢,損禾麥一萬頃。城父縣水。五月,江陵縣水。六月棣州、德州大雨水,壞田四千六百餘頃。七月,上蔡、汝陽、西平等縣水。八月,霸州文安、文成二縣滹沱河溢,害稼。汾州平遙縣水。是歲,河決汴梁原武縣。
至治元年六月,霸州大水,渾河溢,被災者三萬餘户。七月,薊州平谷、漁陽二縣,順州邢台、沙河二縣,大名魏縣,永平石城縣大水。彰德臨漳縣漳水溢。大都固安州,真定元氏縣,東安,寶坻縣,淮安清河、山陽等縣水。東平、東昌二路,高唐、曹、濮等州雨水害稼。乞裏吉思部江水溢。八月,安陸府雨七,江水大溢,被災者三千五百户。雷州海康、遂溪二縣海水溢,壞民田四千頃。九月,京山、長壽二縣漢水溢。十月,遼陽、肇慶等郡水。二年正月,儀封縣河溢。二月,濮州大水。閏五月,睢陽縣亳社屯大水。六月,奉元郿縣,邠州新平、上蔡二縣水。八月,廬州六安、舒城二縣水。十一月,平江路大水,損民田四萬九千六百頃。三年五月,東安州水,壞民田一千五百餘頃。真定武邑縣水害稼。六月,大都永清縣雨水,損田四百頃。七月,漷州雨水害稼。九月,漳州、建昌、南康等郡水。
泰定元年五月,漷州、固安州水。隴西縣大雨水,漂死者五百餘家。龍慶路雨水傷稼。六月,益都、濟南、般陽、東昌、東平、濟寧等郡二十有二縣,曹、濮、高唐、德州等處十縣雨,水深丈餘,漂沒田廬。大同渾源河溢。陳、汾、順、晉、恩、深六州雨水害稼。真定滹沱河溢,漂民廬舍。陝西大雨,渭水及黑水河溢,損民廬舍。渠州江水溢。七月,真定、河間、保定、廣平等郡三十有七縣大雨水五十餘
,害稼。大都路固安州清河溢。順德路任縣沙、灃、洺水溢。奉元朝邑縣、曹州楚丘縣、開州濮陽縣河溢。九月,延安路洛水溢。奉元長安縣大雨,灃水溢。濮州館陶縣水。十二月,杭州鹽官州海水大溢,壞堤塹,侵城郭,有司以石囤木櫃捍之不止。二年正月,大都寶坻縣、肇慶高要縣雨水。鞏昌路水。
閏閏月,雄州歸信縣大水。二月,甘州路大雨水,漂沒行帳孳畜。三月,鹹平府清、寇二河合,失故道,隳堤堰。四月,涿州房山、范陽二縣水。岷、洮、文、階四州雨水。五月,檀州大水,平地深丈有五尺。高郵興化、江陵公安二縣水。河溢汴梁,被災者十有五縣。六月,冀寧路汾河溢。潼川府綿江、中江水溢入城,深丈餘。衞輝汲縣、歸德宿州雨水。濟寧路虞城、碭山、單父、豐、沛五縣水。七月,睢州河決。八月,霸州,涿州,永清、香河二縣大水,傷稼九千五十餘頃。九月,開元路三河溢,沒民田,壞廬舍。十月,寧夏鳴沙州大雨水。三年正月,恩州水。二月,歸德府河決。六月,大同縣大水。汝寧光州水。七月,河決鄭州,漂沒陽武等縣民一萬六千五百餘家。東安、檀、順、漷四州雨,渾河決,温榆水溢,傷稼。延安路膚施縣水,漂民居九十餘户。八月,鹽官州大風,海溢,捍海堤崩,廣三十餘里,袤二十里,徙居民千二百五十家以避之。真定蠡州,奉元蒲城縣,無為州,歷陽、含山等縣水。九月,平遙縣汾水溢。十一月,崇明州三沙鎮海溢,漂民居五百家。十二月,遼陽大水。大寧路瑞州大水,壞民田五千五百頃,廬舍八百九十所,溺死者百五十人。四年正月,鹽官州
水大溢,捍海堤崩二千餘步。四月,復崩十九里,發丁夫二萬餘人,以木柵竹落磚石
之,不止。六月,大都東安、固安、通、順、薊、檀、漷七州,永清、良鄉等縣雨水。七月,上都雲州大雨。北山黑水河溢。雲安縣水。八月,汴梁扶溝、蘭陽二縣河溢,漂民居一千九百餘家。濟寧虞城縣河溢,傷稼。十二月,夏邑縣河溢。汴梁中牟、開封、陳留三縣,歸德邳、宿二州雨水。
致和元年三月,鹽官州海堤崩,遣使禱祀,造浮圖二百十六,用西僧法壓之。河決碭山、虞城二縣。四月,鹽官州海溢,益發軍民之,置石囤二十九里。六月,南寧、開元、永平等路水。河間臨邑縣雨水。益都、濟南、般陽、濟寧、東平等郡三十縣,濮、德、泰安等州九縣雨水害稼。七月,廣西兩江諸州水。
天曆元年八月,杭州、嘉興、平江、湖州、建德、鎮江、池州、太平、廣德九郡水,沒民田萬四千餘頃。二年六月,大都東安、通、薊、霸四州,河間靖海縣雨水害稼。永平昌國諸屯水。
至順元年六月,河決大名路長垣、東明二縣,沒民田五百八十餘頃。曹州、高唐州水。
七月,海溢,漂沒河間運司鹽二萬六千七百引。閏七月,平江、嘉興、湖州、松江三路一州大水,壞民田三萬六千六百餘頃,被災者四十萬五千五百餘户。杭州、常州、慶元、紹興、鎮江、寧國等路,望江、銅陵、長林、寶應、興化等縣水,沒民田一萬三千五百餘頃。大都、保定、大寧、益都屬州縣水。二年四月,潞州潞城縣大雨水。五月,河間莫亭縣、寧夏河渠縣、紹慶彭水縣及德安屯田水。六月,彰德屬縣漳水決。十月,吳江州大風,太湖水溢,漂民居一千九百七十餘家。十二月,深州、晉州水。三年三月,奉元朝邑縣洛水溢。五月,汴梁河水溢。江都、泰興、雲夢、應城等縣水。六月,汾州大水。
至元十四年九月,湖州長興縣金沙泉,自唐、宋以來,用以造茶,其泉不常有,今瀵然湧出,溉田可數百頃。有司以聞,錫名瑞應泉。十五年十二月,河水清,自孟津東柏谷至汜水縣蓼子谷,上下八十餘里,澄瑩見底,數月始如故。
元貞元年閏四月,蘭州上下三百餘里,河清三。
中統二年五月,西京隕霜殺禾。三年五月,宣德、威寧等路隕霜。八月,河間、平灤等路隕霜害稼。四年四月,武州隕霜殺麥禾。
至元二年八月,太原隕霜。七年四月,檀州隕霜。八年七月,鞏昌會、蘭等州霜殺稼。十七年四月,益都隕霜。二十一年三月,山東隕霜殺桑,蠶盡死,被災者三萬餘家。二十七年七月,大同、平陽、太原隕霜殺禾。二十九年三月,濟南、般陽等郡及恩州屬縣霜殺桑。
元貞二年八月,金、復州隕霜殺禾。
大德五年三月,湯陰縣霜殺麥。五月,商州霜殺麥。六年八月,大同、太原霜殺禾。七年四月,霜殺麥。八年三月,濟陽、灤城二縣霜殺桑。八月,隕霜殺稼。九年三月,河間、益都、般陽三郡屬縣隕霜殺桑。清、莫、滄、獻四州霜殺桑二百四十一萬七千餘本,壞蠶一萬二千七百餘箔。十年七月,大同渾源縣霜殺禾。八月,綏德州米脂縣霜殺禾二百八十頃。
至大元年八月,大同隕霜殺禾。
皇慶二年三月,濟寧霜殺桑。
延祐元年三月,東平、般陽等郡,泰安、曹、濮等州大雨雪三,隕霜殺桑。閏三月,濟寧、汴梁等路及隴州、開州、青城、渭源諸縣霜殺桑,無蠶。七月,冀寧隕霜殺稼。四年夏,六盤山隕霜殺稼五百餘頃。五年五月,雄州歸信縣隕霜。六年三月,奉元路同州隕霜。七年八月,益津縣雨黑霜。
至治三年七月,冀寧陽曲縣、大同路大同縣、興和路威寧縣隕霜。八月,袁州宜縣隕霜害稼。
泰定二年三月,雲需府大雪,民飢。
天曆三年二月,京師大霜,晝{雨矛}。
至順元年閏七月,奉元西和州,寧夏應理州、鳴沙州,鞏昌靜寧、邠、會等州,鳳翔麟遊,大同山陰,晉寧潞城、隰川等縣隕霜殺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