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年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鎮子依舊是那個鎮子,以前每次來給人的覺是沉悶,現在的
覺是清新,是明亮。街道打掃的很乾淨,商鋪林立,街邊小販井然有序分列街道倆旁。最醒目的是很多房屋等建築牆上被刷白,上面書寫“打倒帝國主義”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解放全中國”等標語,街上偶爾還能見到背搶的巡邏人員,各個神飽滿,
引着所有人的主意,小孩子們還會跟在後面走上兩步。
今天是一年中最後一個集,儘管很冷,人們還是從各路湧進鎮子。一的黑藍,各個腳步輕盈,消瘦的臉上面
笑容,是那種打心底發出的笑!曉梅象是一個觀眾環視着周圍的人們,老百姓就是容易滿足,他們本就要求不高,簡單地説就是安居樂業:每天吃飽飯,能安安穩穩的生活就會很開心。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終於能過上安穩
子能不高興嗎?曉梅看着他們也跟着開心的笑笑,“二姐,你笑什麼呢?”鳳兒抬起小腦袋看自己二姐在傻笑,奇怪地問道。
“二姐啊,在想要給我們風兒買條什麼顏的頭繩,給我們小慶祝買什麼玩的。”曉梅笑嘻嘻的摸摸鳳兒的頭髮,鳳兒在曉梅細心照料下總算擺
病弱身體,現如今一是白白
可愛小女娃一枚,當然曉梅可沒少偷偷加料!
“二姐偏心,你一點也不疼我這個妹妹”一聽曉梅要給倆弟妹買東西卻沒她的份兒,曉菊撅起嘴巴在一邊嘟囔道,“怎麼沒你的,哪次能忘了你那份兒?等一會兒,我們隨娘去貨攤上,任你挑!”
“你們姐妹在幹什麼?還不快跟上?”張氏見閨女們還在一邊站着,二那邊的人早就走遠了趕忙催促孩子們。
“咱們不急,家裏也不缺什麼,隨便逛逛就行”王氏拉着慶豐對張氏道。今天主要是湊熱鬧,吃用李有福都備好了,這個公爹還真是的,村上那麼多事,家裏的東西還是不喜歡假手於人,常出乎人意料的拉回不少吃用,王氏心裏腹誹。這樣也好,誰不想做省心人!
一行人一邊走一邊看,這天街道主要是吃食,有錢沒錢都要過年,賣菜的也就幾樣,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蘿蔔,天冷都用就棉被草簾子柵着,水果品種更是少的可憐,都是北方常見的水過,以蘋果、梨,山楂為主,其他偶爾能見到凍柿子,再往下就是賣山貨的,各種穿成串的蘑菇,散在布上的木耳,捆成捆的幹山菜,核桃,杏幹,這裏離山遠沒有野味,賣家禽的倒是不少,雞鴨鵝也有套來的野兔子,蛋都是家裏積攢的,捨不得吃拿來換錢或物。張氏王氏雜七雜八的也買了不少,燉的糖
,過年的糖果,再買上幾串幹蘑菇,這野蘑菇燉雞燉
都好吃,木耳也都買了一包,乾貨能放。曉梅和孩子們更關注吃食,給每個孩子一串糖葫蘆,自己也拿了一串,重新
受一下那冰涼酸甜的味道。見到賣炸糕的也來幾塊,美其名曰回去給爺爺,當然人人都有份兒,不能只買一塊吧!山楂糕也來幾塊,過年吃的好消食用,女孩子的頭繩是一定要買的,曉蘭選的紅
,曉菊要的粉
,曉梅不喜歡太花哨要藍
,鳳兒選的黃
。男孩子早就蹲在一位擺攤老人跟前,曉梅也挪過去看是什麼招慶豐慶祝的注意,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手藝人,他是用木頭雕磨的各種物件,主要是種種動物擺件,車馬小模型,傢俱小模型,曉梅不得不很佩服以前的手藝人,真是
雕細刻,惟妙惟肖,每件都打磨的很光滑,又經過桐油的擦拭,更讓每件物品熠熠生輝。曉梅真想全買下來,看看身邊的娘,還是歇了心思吧,不捱罵才怪!。等一會兒問好老人的住址,還是和爺爺一起去趟,這些東西到以後也是很難得的藝術品,何況如果她沒看錯,物品材料應該是黃花梨和紫檀,後世可是要按克賣的,機會不能錯過,回去就和爺爺説。
引那倆小子的是老人攤位上的彈弓,這可不是家裏隨便砍
小樹叉隨便做的,彈弓身是用上好黃花梨整塊打磨出來,上面按手型刻好紋路,兩側是彈
十足的牛筋,中間放石子的是塊上好鹿皮。怪不得這倆小子喜歡,就倆她這女孩子也是愛不釋手。張氏王氏苦了臉,小打小鬧買點還行,可這麼好的東西怕是不便宜啊。
“老師傅,您這彈弓怎麼賣?”曉梅可沒看到倆位當家女主人的臉,喜歡就買吧,買了也不虧。老人抬頭看看曉梅他們沉聲道:“我這東西不賣錢,我是用來換糧食的,如果你們能拿出二十斤麪粉,這倆個彈弓就歸你們”不賣錢?幾人一聽有些驚訝隨後釋然,現在貨幣混亂,進入48年後國民黨軍事不斷失利,控制區域縮小,無資產處減少,而貨幣發行大量增加,法幣最高面值達到500萬,隨後又進行貨幣改革,發行金元卷,金融市場在短暫穩定之後,再次失敗,金圓券發行數量猶如繮野馬,貨幣貶值猶如自由落體垂直向下,儘管唐山地區解放後,我方這邊也發行自己的貨幣。但百姓害怕了,他們更相信實物,所以民間大多習慣
的以物易物。
“那個老師傅,我們今天沒帶糧食,您告訴我們你家住址,這彈弓我們要了,請幫我們先收起來,這倆天我們會上門去取,你看如何?”曉梅和老人商量道。
“那行,我就先給你們留幾天,如果不來取我可就賣了”老人也痛快,説道。
“一言為定”曉梅得到老人住址,並許諾倆小過倆天一定把彈弓送到他們手上,這才離開老人攤位。心情好,有吃有玩,一圈下來每人都有收穫,集市一直延續到下午才慢慢散去。
李曉梅心急,民間藝術品能收多少儘量收多少,不然在接下來那些不是燒了就是毀了。那是瘋狂年代,有多少珍貴文化毀於無知人手裏!想想都心疼!第二天曉梅和李有福出發去找那位老人。最後用了一袋麪粉一袋小米和一袋玉米麪換回大小一筐物件,當然也包括那倆把彈弓。年前都是女人的活,洗涮打掃做吃食,張氏曉蘭能幹,曉梅有時也差不上手,空就去空間打理,收的東西多了,儲物盒都被佔用一大半,能放架子上的就上架,能裝箱的就裝箱,曉梅不是內行,但她就喜歡收藏收穫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