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章皇家廣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昌平對着呆呆的張飛説:“現在我們的長處就是我們夠無恥,敵人的短處就是不夠圓滑。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張飛搖着胖胖的腦袋説:“全是廢話,等於沒説。”昌平衝周圍人笑了笑説:“我自然知道這個是廢話,其實我們的長處是我們掌握了敵人崇拜的。而敵人的短處是有宗教信仰的。如果現在我們把釋伽摩尼砍了,你説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接個結果是非常容易預見的,張飛點頭説:“自然是憤怒的人把你殺成碎片,然後我們一起被你連累成死人。”昌平開始討厭有點烏鴉嘴的張飛,周圍人開始有點喜歡這個直的漢子。每天有這麼個活寶在自己的身邊,哪個壽命絕對是直線的上升。

就在這邊繼續爭論的時候,天竺的議論終於落下了帷幕。苦行僧繼續扮演外家的角,開始和昌平談論起釋伽摩尼的歸順。

昌平見結果按照自己的劇本上演,連忙張開嗓喊:“我現在就讓他親口告訴你們。”昌平説完好似一個幼兒園的阿姨衝釋伽摩尼説:“小釋伽乖,聽話告訴外面的人你從沒從我。”説到這裏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臉,然後換上一副能吃人的表情説:“要是説了什麼不該説的,我想那個後果你是知道的!”説完還故意的衝釋伽摩尼滋了滋牙。

釋伽摩尼淡定的站在昌平身邊,然後用自己男的低音婉轉的説:“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周圍的和尚馬上出瞭解的表情。衝釋伽摩尼喧了聲佛號。

昌平想不到釋伽摩尼還有這麼一手,好絕呀!一下把投降説成很冠冕堂皇的東西。

在昌平等人陷入呆滯的時候,那些天竺的未來人早就做好了準備。弓旋響起。至少有三萬多發箭向了城頭。基因士兵還好點,全身鐵甲沒有受到損傷,而其他的普通唐軍就不同了,他們雖然有所戒備,但是還是沒有想到天竺人會忽然玩這一手。一時至少有五千人中箭。進千人死亡。

在冷兵器戰爭中殺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是不信,那你拿把青銅菜刀砍木頭試試。當時的武器殺傷力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傷口染的基礎上。利用那些細菌要了古代人的命。加上對傳染病無有效的遏止方式。所以才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例如曾經席捲歐洲的噩夢。

現在中箭的傷員馬上得到了救治,有華佗、扁雀這些國手在,想死亡都是很困難的事情,畢竟生人白骨不是擺設。

昌平憤怒了,他想不到笨笨的天竺人居然在自己的眼皮下面擺了自己這麼大個烏龍。看着如黃蜂一樣衝上來的天竺人,昌平丹田內有股氣息向上頂去,而後站在城頭張口喊:“住手。”天竺人與唐人呆了,他們想不到昌平有這麼大嗓門。原本熱鬧的戰場有所窒息。全部的人都把手頭上的殺戮緩了一緩。想看看這個傢伙到底想做什麼?

昌平見自己一嗓子引起這麼大轟動,馬上轉身對將領説:“開啓城放他們進來。”諸葛亮眼中有一絲讚許,莫非昌平和自己一樣喜歡劍走偏鋒,玩心理戰,擺空城計。

周圍的將領腦袋裏裝着絕對服從。唐朝的普通士兵把昌平看成軍神。四個城門被緩慢的拉起。黑的好似在等待一種結局的到來。

外面的天竺人楞了,他們不明白昌平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投降,不像!因為現在還沒開打,投降的幾率那是相當低的。

聰明的天竺未來人開始觀望,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敵人會打開城門。而不聰明的天竺人,帶着宗教的狂熱開始向新德里湧去。當人成為人後。這些天竺的未來人無奈的順着人向前走。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這個要走進去後才能知道。

城頭上一個人的表情非常的豐富,他就是諸葛亮。

當他看到天竺人停止在新德里城門前時,就知道自己的計策是如何的高明。甚至連一些低能人搞的謀略翻版都能嚇住外國蠻子。不過這個得意沒有堅持三秒鐘。當天竺人形成人開始穿梭城門的時候諸葛亮的臉上出現了:驚訝、難以置信、不可思議、這下玩完了的表情。

當這些表情過濾後,諸葛亮又開始思索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天竺人太笨了,沒有開化。還是天竺人太聰明瞭,識破了自己的計謀。又或者是昌平的智商太低,沒有把握好這個計策的火候。

在諸葛亮沉默的時候,昌平開始了繼續瘋狂。從城頭上帶着老孔雀還有釋伽摩尼一起走了下去。目的地是皇家廣場。

皇家廣場和皇家寺院一樣都是虔誠佛徒心靈上的淨土。在皇家寺院裏,虔誠的佛徒可以在那裏與釋伽摩尼一同修行。而在皇家廣場內,大家可以聆聽釋伽摩尼的教誨,偶爾還有其他佛法高深的僧人會在那裏傳經佈道。

當昌平帶頭,孔雀王和釋伽摩尼隨行的陣勢出現在這些天竺人中時。原本躁亂,擁擠的局面瞬間消失了。每個佛徒都想在釋伽摩尼面前展現自己謙恭的一面,期待得到西方的指引成為羅漢果。

昌平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還是有長處的,自己的長處就是臉皮厚。現在只要拉住釋伽摩尼,這些佛徒就不會把自己如何,當然如果自己不小心褻瀆了釋伽摩尼,哪個結局可是很簡單就能預測的。

一行人開始向皇家廣場的方向行去。皇家廣場就在皇家寺院的旁邊,是一個能容納進十萬人集會的地方。聰明的天竺人利用迴音壁的原理,建造了擴音設備,讓一個人在廣場中間講話,利用簡單的聲音震盪就能傳到全部人的耳朵裏。在這裏不由的為天竺的科技喝彩。

昌平了解這些後覺得應該把修建這裏的工匠,回去。當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昌平有打算運些東西過來作為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