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待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青,我記得從你七歲到我府上來,侍奉鳳真快十年了吧?”已經年過花甲的高老太君捧着一盞熱茶,邊吹氣邊問着身前的侍女。
“回老祖宗,再有兩個月,就十年整了。”小青雖説是個大膽的姑娘,可是在一家之主的老祖宗面前,只能老老實實的有問必答,生怕出一絲疏漏。
“你很好,我們家這麼多下人丫鬟,就屬你最明,有本事。這麼多年來,你跟鳳真關係處的也非常好,我很滿意。”高老太君繼續不緊不慢的説道。
“謝老祖宗誇獎,奴婢就是圖個本分。”小青聽着老爺的話,似乎別有所指,讓她心中有些不安。
“鳳真的子,我想你比我還清楚。她從小就是善良,不喜歡同人爭執,在家裏自然是極好的,可是若是嫁了人去了婆家,可就有大麻煩了。”高老太君終於開始轉入正題。
小青的心也突然提到了嗓子眼上,不知道老爺為什麼要給自己説這些話。
“老爺已做主將鳳真許給了趙國公周文博,最遲一年內鳳真就會嫁過去,你是鳳真身邊的親近人,自然也是要一併陪嫁過去的。到了那邊,這堂堂趙國公府上下,鳳真就是女主人。她稟善良,容易遭到下人和其他姬妾的輕視和瞞哄,卻是不容易維持起來這堂堂主母的架子。你知道該怎麼辦嗎?”飲過一口清茶的高老太緩緩的將茶杯放在桌上,問起了小青的想法。
“奴婢定會輔助小姐掌管好姑爺家後院,讓小姐放心,姑爺放心,家宅安寧。”小青這時才反應過來符家的老祖宗為何有閒心來召見自己,忙不迭的回答到。
“你能記在心上最好,要知道,你不過是個家生的奴婢,你這輩子就指着鳳真。你和鳳真是榮辱一體的,你可千萬別指着狐媚樣子爬上姑爺的牀,端起小姐的架子,忘了你原本是什麼出身來的!”説到這裏,高老太君的語氣陡然間轉的烈起來,她的視線如同最鋒利的利刃一般刮過小青身側。
小青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老祖宗,小青不過是個被賣入府中丫鬟,哪裏敢有當小姐的心思?小青定將處處為二小姐着想,幫二小姐在趙國公府掌管大權,當好國公夫人!”看着跪在身前的侍女渾身上下顫抖着,似乎是被自己的話語嚇到了,高老太君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你起來吧,過些子,我要教鳳真如何管家,你便跟着學學。聽到了嗎?”
“是!”低頭下去的小青並沒能及時觀察到老祖宗的神情,依舊用顫抖的聲音回到道。
“行了,你下去吧。”看着小青那婀娜多姿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高老太君這才若有所思的收回了目光。
這個侍女,長相絕,身材好,一副狐媚臉,正是男人喜歡的那種,想必早晚會被鳳真的夫婿收到牀上,若是不先敲打一番,恐怕早晚會出問題。
鳳真乖巧可愛,説實話卻不是個做大婦的料子,以趙國公的地位、年紀、學識和相貌,必定會風無邊,單憑自己這個二孫女,恐怕是鎮不住氣勢。偏偏小青這丫頭,長得漂亮不説,還足夠
明和潑辣,若是能幫襯着鳳真,再加上佔據着明媒正娶的正宮名分,再早早剩下世子,那就不用自己這個半截入土的老婆子再
心了。…,哎,若是鳳凰那丫頭嫁人,自己個老太太
本不用
心。以鳳凰的能力,不説壓制後宅,恐怕能力一般的丈夫也得聽她指揮…
可惜鳳凰雖然嫁給了天子,當了貴妃,可如今兩年了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在宮裏不知受了多少風霜刀劍啊…午後的陽光照耀下,滿頭銀髮的高老太君一直在替幾個心愛的後輩的處境和未來而擔憂,漸漸地帶着均勻的呼,睡在了大大的高背椅中。
就在周德裕向符彥卿提親之時,周文博正在洛京城外五里的長亭送別即將赴任的川西節度使孟知祥一行人,而諸葛羽也帶了十多位隨從,前往蜀中主持他投奔周文博以來的一項重任。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雲揚,此番定要保重!”已經同孟知祥寒暄過後,周文博緊緊的抱住了四師兄,用力的拍了拍他的後背。
“瑾瑜無需多慮,羽定將不辱使命!”諸葛羽近二十年來,也是第一次前往千里之外的蜀中,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多少離別的蕭索之情,而是充滿了即將大展宏圖的壯志情懷。
看着孟知祥、諸葛羽一行人漸漸的沿着官路向西而行,直到消失在天邊,周文博這才打算回府。
坐在回城的馬車上,周文博這時啓動了剛剛彈過提示音的系統。
成長任務《諸葛羽之縱橫蜀中》任務提示:您的下屬諸葛羽即將獨自處理尋找帶回趙國公府親軍的任務,這件事對年輕人的成長極有幫助。
任務難度:六星級任務獎勵:計算中…
周文博這才發現,原來並不是只有自己才能觸發任務,系統判定的自己的屬下竟然也能觸發任務,想必如果他諸葛羽順利完成任務歸來,恐怕自己也能領取到一份額外的獎勵吧。
周文博這幾也充分利用了每
僅能使用一次的《觀氣鑑才法》,比如説他昨夜在宴席上探知到定難軍節度使符彥卿的最高屬
是統帥,而且高達90,不愧在這個猛將輩出的時代裏還能當上一軍節度這樣的軍閥。
今探知的對象則是即將上任的川西節度使孟知祥,出乎周文博預料的是,這位節度使最高屬
居然不是統帥,而是政治,高達85點的政治讓周文博很是羨慕。
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周文博當初在府中面對呂氏和周德裕、周德修兄弟時所提議的五條策略,此時也就剩下了最後一條招募新兵還未能落實,而這也正是周文博即將重點抓的工作。
雖説已經當上了堂堂趙國公,直接被他主宰命運的人就包括了上千人,若是再加上位於郊縣的趙國公親軍駐地的近兩萬家屬,他周文博需要考慮的人口已經大大超出了原本的一個網絡寫手所能掌控的範圍,這讓他有着極大的壓力。
文人是什麼?或許可説是離不開書的人。起碼古人是這樣。讀書是有目的的,為了廣博見聞,學習經典,經世致用。但久成癖,讀書就變成了習慣
的
,甚至三
不讀書,便自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有書就有了書房,雖然\"書非借不能讀\",雖然書隨處皆可讀,但讀書人誰不希望有自己的藏書,誰不希望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讀書習文會友呢?房間不必多大,有幾架書,一桌一椅一盞燈,就有了書房的規模,就有了於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當厭倦了政治的黑暗與社會的爭鬥,躲進小樓成一統,
詩作畫,烹茶撫琴,\"雪夜閉門讀
書\",或是兩三同好,\"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
自古及今,書房並無一定之規。富者可專門築樓,貧者或室僅一席;有的雕樑畫棟,有的則環堵蕭然。書房或築於水濱,或造于山間;或藏諸市井,或隱於郊野;有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荊楚之茅,不一而足。但總有一點是書房應有的品質,那就是清雅。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專門談到書房的裝飾,有很多妙的設計,但崇尚的是\"宜簡不宜繁\",力求\"高雅絕俗之趣\"。
\"芸窗\"、\"芸館\"、\"螢窗\"、\"雪窗\"是書房的別名。\"芸窗\"和\"芸館\"緣於古人藏書用以驅蟲的香料--芸;\"螢窗\"、\"雪窗\"典出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求學勵志故事。別名雖然別緻,也只是在詩文中偶用,因為書房書齋的\"書\"是最雅緻大方的。
書房不知起於何時?無論孔子講學之所、司馬遷的着述之室,還是南陽諸葛廬、成都杜甫草堂,既出鴻儒,自然少不了書香。不過私人書房的普及得益於造紙術和印刷術。在用紙張印書之前,竹簡木牘很佔地方,搬書藏書會汗牛充棟,普通人家哪能放那麼多書呢?真正意義的書房是充滿個人氣息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主人志趣的寫照,古來寫書房的傑作。
明代的歸有光,在青少年時代曾廝守於一間極窄小的書齋,名曰項脊軒,\"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項脊軒志》寫出了一位青年士子的博大懷。
古代文人常為自己的書齋起齋號。書齋之名從發端到免費,有一個發展過程。司馬遷雖有宏文巨着《史記》傳世,但未聞其齋號。《陋室銘》是一篇齋記,但\"陋室\"不能視為書齋名。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於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樸但過於平白。以後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庵\"。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這在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清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書齋雅名。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袁枚的\"小倉山房\"、蒲松齡的\"聊齋\"、梁啓超的\"飲冰室\",皆是意藴深遠。\"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形容內心憂慮焦灼,室主以此表達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齋號寄託着主人的志與情,書房是文人的靈魂之城。
滄海,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
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彝峯,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這是鄧石如為書齋撰的楹聯。是一種囊括眾美的文人理想。小小書房,氣象萬千。
書房籠罩着書香、墨香,也生出一種古意,升起一縷煙雲。…,古人好古,讀先賢書,重歷史經驗,發思古幽情,追求會古通今的樂趣。書籍和器物,越古越有意思。書畫真跡、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書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明清文人珍藏宋元版書,用舊窯或古銅的器物,成了一種雅趣。這在那時的論着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接近自然、遠離塵囂是書房的另一種韻致。明代李曄所説的《紫桃軒雜綴》的理想書齋環境是:\"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構只三間,上加層樓,以觀雲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風;南面長松一株,可掛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縟苔,周於砌下。東屋置道、釋二家之書,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橫几榻之外,雜置法書名繪。朝夕白飯、魚羹、名酒、茗。一健丁守關,拒絕俗客往來。\"築室于山間水涯並不現實,但可以造出山房的趣味。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這樣描述書齋環境:\"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葱鬱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齋中撫琴,也是文人一種雅好,悠遠的琴聲\"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常建淡泊的琴聲\"彷彿弦指外,遂見初古人\"(王昌齡琴聲最宜伴月\"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琴聲也可對酒\"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孟浩然)。琴聲擴大了書齋之趣,琴聲提煉了書齋之韻。
古人書房中少不了香爐,香篆繚繞,像迴盪的琴聲,將人引入高山水的冥想,將人帶入曠遠澄澈的境界。據載有好事者在山中囊雲而歸,在書齋中放出。不知效果如何,其行為真是憨得可愛。煙雲是書房的清韻,本不可強求的。古書名畫、四時花草、茶酒談笑,都會散出煙雲。奢侈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