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回名士風流五石散魏晉衣冠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説你身上有蝨子,是誇你,不是罵你,你信嗎?
還真有人信,信的人當然不是阿q,而是魏晉名。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強漢與盛唐之間一個奇妙的過渡,魏晉士子好清談玄道,風
自賞恣誕狂放,史稱魏晉風度。
比如竹林七賢之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徒劉伶,抬棺縱酒醉生夢死,號稱在哪裏醉死了就地埋。他喝醉了經常一絲不掛據坐屋中,有人實在看不過去責問兩句,劉伶反相譏道:“天地為我廬,房屋為我褲,爾何入我褲中?”天地是我居的穹廬,房屋是我穿的衣褲,你怎麼跑到我的褲子裏來了?有這麼説話的嗎,如果別人這麼説一定是個老
氓,可是劉伶不同,他是個有清名的文化人,可見文化
氓自古有之。
與劉伶縱酒形相映成趣的是王羲之東牀袒腹。晉太尉郗鑑要在丞相王導的兒子中挑一名女婿,這也是古代貴族之間的政治婚姻。太尉的女兒是個有名的大美人,王家諸子聽説太尉來到家中的消息個個矜持,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
開衣服
出肚皮,坐於東牀吃零食。結果郗太尉偏偏挑中了王羲之,以為佳婿,就不知道郗小姐樂不樂意了?
王羲之的灑比劉伶的狂放尚知收斂,畢竟劉伶
了全身而王羲之只
了肚皮。那麼前面所説的蝨子又是怎麼回事?
魏晉時期的蝨子很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前秦文武雙全的大臣王猛身上的蝨子。據説王猛早年未發跡時,面見入關的大將軍桓温,一邊從身上捉蝨子一邊侃侃而談,旁若無人。這便是“捫蝨而談”的典故,但當時曾捫蝨而談的名士可不止王猛一個,考察史料,在魏晉名中可以捉出來一大串。
除了魏晉名,現代還有一位偉人也留下了類似的典故,那就是
澤東先生。據美國記者斯諾回憶,他和
澤東在延安窯
中談話的時候,經常看見
主席解開褲
帶捉蝨子,神情不變旁若無人。
後來有人附會這段傳説,説主席也有魏晉風度,而事實未必。抗戰時期延安的條件艱苦眾所周知,
主席衣服上有蝨子也不值得大驚小敝,等到開國之後偉大領袖身上就不可能再有蝨子了,否則全國人民也不能答應。但是魏晉名
不一樣,上文所述捫蝨而談的都是高官貴族,生活條件和艱苦二字
本扯不上邊,而且魏晉時期貴族的生活奢華是有名的。
有人又説了,這是當時士大夫之間的一種自然率真的風氣,魏晉風度嘛。這種説法聽上去貌似有點道理,但仔細考證起來很有問題。中國的傳統貴族和法國中世紀的貴族不一樣,沒有不洗澡用香水掩蓋體臭的習慣,是非常注重養生的。著名的養生著作《黃庭經》就成書於魏晉時期,説當時的名不崇尚養生不重視衞生是説不過去的。話又説回來,有沒有風度與有沒有蝨子有個
關係?想要風度,有的是辦法。
那麼又是怎麼回事呢?誤會,全是誤會!蝨子與風度無關,而與另一種東西息息相關,這種東西叫作五石散。
五石汕一種以五石脂為葯餌,研磨成末製成的方劑,據説服用之後能長生不老,在魏晉時期十分免費。貴族名
中,你要是沒服用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究竟有沒有人服用五石散成就仙道?史書上無一例記載,但是當時的人們為什麼還要服用呢?因為五石散確實有效。
服用五石散之後全身發熱,卻不出大汗,因此冷天也穿單薄的衣服,大袖飄飄顯得十分瀟灑。另凸有一種葯效,就是長期服用後全身的皮膚會變的非常細膩,細皮的很好看也很
。這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衣服不能常洗,也要儘量不穿新衣。
越舊的綢緞越輕柔舒適,最適合長期服用五石散的人穿着。古代洗衣服用皂角漿洗,洗完之後的衣料很硬,覺和硬紙板差不多,要穿一段時間才能重新變得柔軟,這樣穿在身上是很不舒服的,所以長期服用五石散的名
們只能儘量不洗衣服了,時間一長,衣服裏就有蝨子。在魏晉時期,清談時着輕便的舊衣也成了一種時尚。
於是説名身上有蝨子,就是説他穿着柔軟的、不常洗的衣服,那是因為服用了五石散,而長期服用五石散,不僅時髦而且舉世推崇,所以説人身上有蝨子是夸人而不是罵人。問題到這裏就搞明白了。
魏晉名服用五石散,其實還有一種秘而不宣的功效,這正是當時名
對這種十分貴重的方劑趨之若鶩的最主要原因,至於五石散這種功效…曲教授在課堂上沒説。
上述的內容是北京中醫葯大學著名教授曲正波先生在課堂上講述的,聽到這段蝨子的典故時,同學們都笑了,梅溪也忍不住笑了。這不是一堂古代文史課,而是一堂中醫課,但是曲教授講課很有意思,枯燥的中醫經典理論課被他講的妙趣橫生,經常穿各類文史典故。曲教授有個著名的觀點:中醫不能僅僅當醫術來學,不懂中國每個時代傳統的文化內涵,也無法真正學好中醫。梅溪最愛聽曲老講課,一節都沒落下過。…時間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剛剛召開過不久,聽完曲教授講授五石散的典故後第二天,北京中醫葯大學二年級學生梅溪,知道了五石散最重要的功效,地點是在曲教授的方劑實驗室裏。
曲老正在大發雷霆,衝着他的孫女曲怡吼道:“誰叫你把五石散的方子給了張小寧?這種葯方落在他手裏禍害就大了,要不是我知道他配不齊葯材沒法大規模生產,真想狠狠揍你一頓,你也太能闖禍了!
…
學醫術學的是濟世之心,而不是逞強賣!”現在的曲怡
美目中有波光含羞帶怯,一旁的梅溪我見尤憐,可是曲老爺子不吃這套,仍然罵的她抬不起頭來,她只能撅着嘴弱弱的説道:“不是爺爺自己説的嗎,有條件的話想盡量復原傳説中的千年古方進行研究,搞清楚葯效,推斷當時的醫療情況以及社會生活風貌。”曲正波怒氣未消:“瞻是我説的,但是與五石散有關係嗎?你把五石散的方子給了張小寧,居然沒告訴我,要不是這小子今天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哪裏能採到赤石脂?我還不知道他得到了葯方,還拿走了我實驗室裏不少赤石脂。這個不成器的東西,有能耐發財,有能耐包那些個二
,就有能耐別吃葯啊!”曲教授的話有些夾雜,曲怡
眨了眨大眼睛一時沒聽太明白,很奇怪的問:“爺爺你是什麼意思?他要走了五石散的葯方,你怎麼罵他包二
,還不止一個,這是真的嗎?”曲正波:“真的假的我怎麼知道?他那種人,好好的配什麼五石散?要麼就是拿出去禍害,要麼就是自己用。你知道葯效嗎?
…
”説到這裏老頭就住了口,轉而氣哼哼的説:“這裏不需要你幫忙,有梅溪就夠了,你快去忙你自己的事吧,我現在看見你就生氣。”曲怡卻不怎麼怕她爺爺,仍然順着話茬問:“五石散在傳説中那麼有名,究竟葯效怎樣,爺爺你一定配過,告訴我好不好?”老爺子把眼一瞪:“姑娘家的問這些幹什麼?那玩意是
葯!拿着葯方子顯擺,也不嫌害臊?
…
快去,你下午不是還有課嗎?”曲怡一聽俏臉也止不住臊紅了,吐了吐舌頭轉身走了。
曲怡臨走的時候還悄悄給梅溪使了個眼
,那意思梅溪看懂了,就是關於五石散究竟是什麼葯
?她讓梅溪向老爺子打聽明白。她不相信這千古奇方的效用就是“
葯”兩個字這麼簡單,否則爺爺也不至於花大氣力蒐集到赤石脂等珍稀罕見的葯材,肯定還有名堂。她一時炫耀將葯方給了學長,那位學長還拿走了爺爺收藏的赤石脂,她一定要搞明白是怎麼回事。
那位張小寧是曲正波老爺子早年帶過的本碩連讀生,今年三十出頭,但是事業經營的十分成功。張小寧學的是中醫,最擅長的卻是營銷,他名下公司銷售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營養保健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給女士用的美容、減肥、豐產品,另一類是給男士用的補腎、壯陽、強
產品。
張小寧是個總生產商,他提供這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各類廣告也是鋪天蓋地,相信電腦前的諸位也是經常能看見。那些產品的廣告詞非常有震撼力,不是千古宮廷秘方重現就是最新生物科技成果,這個產品有最新美容活因子,那個產品是古代密傳開發,等等等等,其實都是張小寧開張滋養的方子再加點
素類西葯,換上不同的包裝配以誘人的廣告就往外賣。
張小寧雖然畢業已經七、八年了,但對曲正波老爺子一直非常尊敬,逢年過節都提着貴重的禮物往老爺子家裏跑。可是曲教授看張小寧一直不怎麼順眼,他送的禮也從來都沒收過,但俗話説伸手不打笑臉人,自己的學生態度又十分恭謹,總不好意思斷了來往,學校裏面好幾個項目還都是張小寧提供資金贊助的,只是對他的態度一直不鹹不淡。
最近聽説張小寧在追求自己的寶貝孫女曲怡,曲正波就愈加看張小寧不順眼了,所以聽説張小寧從曲怡
手中要走了五石散的方子,還發現自己實驗室收藏的赤石脂少了不少,這才大發雷霆。
張小寧這個人梅溪見過,個子不高,總是十分明幹練的樣子,為人是八面玲瓏,在曲教授的實驗室裏見到誰都微笑着打招呼,哪怕是他這個打零工的二年級本科生。可是梅溪不喜歡這個人,也説不清楚為什麼,是因為這個人太
明瞭還是太有錢了,或者是聽説他正在追求曲怡
?
梅溪能夠在曲教授的實驗室裏打零工賺點生活費,是輔導員曲怡介紹的,曲怡
格開朗人又漂亮,像梅溪這個年紀的男生很容易對她產生朦朧的好
,因此對張小寧沒有好印象也正常。
正在梅溪胡思亂想間,就聽曲教授道:“小子,你個子高腿腳利索,搬張凳子把最上面那個屜換到下面去,赤石脂的標籤撕下來,換一張寒鳥糞晶的標籤貼上。”這個主意不錯,實驗室整整兩面牆都是櫃子,櫃子上密密麻麻全是小
屜,恐怕有上千個,換個地方換張標籤別人還真不容易再找了。
在倒騰屜的時候,梅溪還沒忘了曲怡
用眼神的吩咐,心裏琢磨着怎麼把老爺子的話套出來。直接問恐怕不行,得對症下葯,先緊老爺子愛聽的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