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路軍的軟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孫家出來,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這場酒宴賓主都喝得十分暢快。
最高興的不僅有宋哲武,還有孫父。兩個兒子都被宋哲武拉到軍中,孫父從心裏可是非常的不願意,甚至託人找到了南京兵工署的副署長,送上了5金條,還是想把孫思華調回南京。可是沒想到,一向愛財如命的這個副署長,竟然原封不動地把那5
金條又送了回來,告訴他,這件事他
本做不了主。原因是,孫思華調到第四路軍是何應欽親自打電話給他們的署長楊維曾下的命令。
雖然兩個兒子一到第四路軍,立刻就被封為校級軍官,每月幾百白花花的大洋,可是比在南京要高得多,雖然孫家並不差這點錢,可是這讓孫父也是很高興。只是兩個兒子都在第四路軍這個地方,卻是讓孫父有些擔心,一旦宋哲武失勢,他的這兩個兒子也必定都會受到影響,這可不符合孫父一向為人處世的原則,狡兔三窟是最好的,最少也要二窟啊!可是他這個胳膊可是擰不過何應欽這個大腿,更何況宋哲武還救了他兒子的命,只好違心地接受。
無奈的孫父,只好退而求其次,這次宴請宋哲武,就是希望宋哲武能夠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多加看顧,以後有機會在把倆個兒子想辦法調出來。在孫父看來,在政府裏當官,可是要好過在一個地方軍閥手下做事。
可是經過這次宴請宋哲武,孫父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以他幾十年的商海經歷練就的明,他明顯
覺到宋哲武絕非一般的軍閥可比。
在孫父的眼中宋哲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閥,他可以説服李明華和王學智,卻説服不了他。如果沒有他宋哲武的命令,孫父不相信會有人能指揮得動第四路軍,就是蔣介石親自來都未必可以。第四路軍可以不服從國民政府領袖的命令,卻必須服從宋哲武的命令,這不是軍閥是什麼?
可是這個軍閥又絕不是一般的。普通軍閥,這個人竟然同南京政府關係很好!就説這次宋哲武能請得動何應欽,就很説明問題。何應欽可是中央軍裏的二號人物,在當年蔣介石下野時擔任過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領導過黃埔系。這樣的人竟然會親自替一個軍閥向南京兵工署要人!而且,在當前裁軍的大背景裏,第四路軍大肆擴充部隊,竟然還能得到蔣介石的認可!
宋哲武説他會有一個屬於他。的地盤,在孫父看來一定會是一個省,這要是沒有蔣介石的承諾,宋哲武也是不會説的,這樣年紀的人就能當上一省的主席,那可是不得了,兩個兒子跟着他做事也許要比在南京兵工署要強上很多。
最讓孫父到意外的是,這個宋哲武竟然對有學。問的人求賢若渴,這從他努力招募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苦口婆心、耐心勸説誘導,招攬李明華和王學智就可以看得出。如果説自己的兩個兒子到宋哲武那裏去,還都是多少有些意外的話,那麼對李明華和王學智的強烈渴望之情可就不是宋哲武的隨意行為了。一個軍閥這麼四處招攬人才要做什麼?只能説明宋哲武所圖非小。孫父甚至一度對兩個兒子的前途有些擔心,害怕受到宋哲武的連累。可從宋哲武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又不像一個心懷異志的人,至少現在還看不出他有同中央對抗的意味。應該是真如他所説準備抗戰,這樣就會是走合法道路,那樣的話兩個兒子跟着宋哲武就是一件大好事!所以這一場酒宴,孫父喝得十分痛快,也十分高興。
看着早已急不可耐、正在商量着各自的研究和準。備方向的李明華、王學智和孫家兄弟四人,孫父只是笑着讓人給他們準備茶點,不要打擾他們。
宋哲武更是高興得很,一頓酒宴就招來了兩個。他最急需的人才。宋哲武一高興,酒喝得就多了些,孫家父子都有些酒量,酒宴上連連敬酒,興奮的宋哲武是每敬必幹。等到他和李文田離開孫家時,酒量極大的宋哲武已經有些醉意了。
兩人這次來赴。宴都穿的是便裝,只有葉青帶着幾個衞士或前或後地跟着,宋哲武也不騎馬,拉着李文田散起步來。
李文田通過這次酒宴,對宋哲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上次在武勝關兩人談後,李文田雖然決定跟隨宋哲武,可是心裏卻並不認為就憑宋哲武一己之力,就能抗擊住
本人,只是抱着一種軍人的使命
和慨然赴死的氣概,很有些悲壯的意味。可是這次李文田可是真正的相信了,宋哲武不僅在軍事上有充分準備,就是在經濟、科技上也有他自己的計劃。在李文田看來,現在全國大概也只有宋哲武一個人是最清醒,也最實實在在做着抵抗侵略的準備。
李文田雖然也是三十多歲的年紀了,可也被宋哲武方才的一番話説得熱血沸騰,他現在也是急着要為第四路軍的展出力。
有些微醉的宋哲武沒有注意到李文田的心態變化,兩人一邊散着步,一邊閒聊着,不知不覺來到了新兵訓練場。
這個新兵訓練場原來是北洋時期就有的一座軍隊的兵營,只是圍牆早已沒有了,由於鄭州這裏經常有駐軍,所以在這個兵營附近慢慢的形成了一個集市,甚至還建起了酒樓茶樓。這次第四路軍駐紮在鄭州,不僅軍紀好,待人和善,而且不論官兵,個個都是有錢的主,於是這裏很快就聚集了大批商販。
新兵訓練場只是在四周有士兵在站崗,止人員進入,並不
止人們遠遠地觀看,甚至一些半大孩子們,幾乎就在訓練場站崗的哨兵的身前十幾米的地方,看着訓練場里正在訓練的士兵們,興高采烈地又蹦又跳,不時出陣陣歡笑聲。孩子們的笑聲和集市裏商販們的叫賣聲
織在一起,讓這裏熱鬧非常。
宋哲武有些口渴,對李文田説:“我們就上茶樓喝些茶,順便也看看這些新兵們訓練的如何?”沒等李文田回答,葉青一擺頭,早有兩個衞士搶步上樓,偵查環境尋早座位。
兩人在樓上坐好,只要了一盤瓜子和一壺茶,就憑窗觀察起黃大富負責的新兵訓練場。這個訓練場很大,常有6oo多米,寬也有4oo米以上,一萬多人在訓練場裏並不顯得擁擠。
訓練場西面的四千多人,正在訓練隊列,這些人都是在鄭州招收的新兵;東面的7ooo多人,正分為十幾隊在做着拼刺訓練。這些人一看就知道都是剛加入第四路軍的西北軍的人,也就是趙鳳武旅和俘虜的龐炳勳的那兩個團的士兵。
這些人雖然也是一身草綠軍裝,可是從他們拼刺時的步伐的移動、以及相互之間生疏的配合,都可以看得出他們不是第四路軍的老兵。黃大富正領着幾百名臨時充當教官的老兵們,在訓練場上組織訓練。
宋哲武連喝了三杯茶水,才覺得頭腦清醒了許多,見李文田認真地仔細觀看着訓練,問李文田:“燦軒,你來第四路軍也有些
子了,部隊的情況你也都基本瞭解了,在你看來第四路軍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李文田知道宋哲武不是客氣,他已經很瞭解宋哲武的為人,知道宋哲武並不是那些喜歡阿諛奉承的人,略一思索,實話實説道:“總指揮,這些天我幾乎轉遍了整個第一師,以我的
覺,不要説我們第四路軍的武器裝備,就是僅憑每
的四
一講,國內就沒有部隊可比。西北軍的部分部隊也能做到這一點,可是他們的訓練質量要比我們差。比如,我們非常注重實彈訓練,我聽張師長説,一個士兵每月的實彈
擊竟然有三十。西北軍有許多民國十六年以後當了兩年兵的老兵,都沒有打過這麼多子彈。這樣的實彈訓練,不要説是西北軍,就是中央軍也無法相比;我們第四路軍做得最好的還不是這些,最好的、也是最有特
的是戰鬥中的小組配合,不僅是刺殺中的配合。陶參謀長就很推崇這樣的配合,我去訓練場看過,我們叫做‘三三制’的戰法很新穎、很實用,戰鬥中不僅可以互相進行火力支援,傷亡也會大幅減小;還有我們的炮火組織很好,不僅
確,而且步炮協同做得很好。先是
擊
準,這樣就保證了步兵進攻時,炮兵可以用火力準確壓制敵人的火力支援。其次、我聽張師長説,我們步兵的衝鋒出地,竟然距離炮擊地只有2oo米的距離!這樣短的距離國內沒有任何部隊可以做到。此外,還有覆蓋
擊,面積殺傷、彈幕徐進等這些我都沒有聽説過。我本以為這些都是一個有經驗的炮兵指揮官,或者是留學國外專修炮兵的人才能想得出來的,沒想到竟然是總指揮,這讓文田敬佩不已,回到淶源我一定向總指揮仔細討教。”李文田所説的這些,都是在宋哲武的意料之中,這些不要説是李文田要佩服,就是張治中看了都驚歎不已!要知道這些可都是,jfj的制勝法寶。特別‘三三制’,那可是1in帥的戰法。還有三猛戰術。一點兩面。四組一隊。三快一慢。,這些他還沒有都在部隊中進行貫徹演練,看來這次回到淶源還要加緊訓練,要把這些戰法都活學活用,成為第四路軍的看家本領。
李文田看着宋哲武説:“不過,我現我們第四路軍在訓練中還有一個很大的不足之處,甚至也可以説是我們第四路軍的一個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