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佈局窮人的武器要便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百零二章佈局窮人的武器要便宜最後,這款新式半自動步槍被宋哲武正式命名為第四路軍的制式武器。
將生產步騎兩型,刺刀都改為摺疊式,不用在
上,白刃戰時,可節省上刺刀的時間。
在作為步兵火力支援的機槍選型上,宋哲武一直很糾結。
雖然1919年美國為推動和平解決中國內戰,故倡議對中國武器與軍火運。自1919年開始直至1929年長達十年之久的
運,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進口武器已經變得相對容易。
可是,作為中央政府名下的地方部隊,大量進口武器還是很受忌諱的,尤其是機槍和火炮更是如此。
而且,就機槍來説,不論是以後出現的,英國人在zb-26基礎上改進成的布倫機槍,還是美國的朗寧m2式機槍,甚至是二戰時著名的德國產的第一款通用機槍mg34,在宋哲武看來都存在一定的缺點或不足,至少是對於宋哲武來説是如此。
比如布倫機槍採用7。7mm口徑,不僅初速較低,宋哲武還得新建7。7mm口徑子彈生產線,否則在國內本就找不到這個型號的。
美國朗寧m2式機槍槍管較薄,難於適應持續
擊;而德國mg34的生產需時很長,成本亦很高,每把須用49公斤的鋼鐵以鑽削方式才能製造出重斤的mg34,而由於
速高,槍管較易過熱,也較易出現故障。
當然了,上述幾種機槍的優點也很多,比mg34就因以可以提供長時間的火力支援而聞名。
不過,宋哲武還是很傾向於在zb-26的基礎上研製自己的機槍,就像英國人的布倫機槍。只不過,宋哲武傾向於大改。
現在他的第四路軍大量使用的機槍,正是捷克zb-26式輕機槍。
zb-26輕機槍的可靠極強,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下都可以使用。而最主要的是,它的生產價格較低,不僅比重機槍便宜多了,就是比國外的同時代機槍也都要便宜。
沒辦法,宋哲武“窮”啊宋哲武在國內雖然是財大氣,可是把他的這點家底,即使是包括美國的資產也都算上,同西方列強相比,甚至是和蘇聯、
本比,宋哲武的這點財產對於這些國家來説,即便不是九牛一
,最少也是水缸和池塘的比例。
zb-26結構相對簡單,仿製比較容易,大沽兵工廠早在27年就可以仿製,國內現在也有多家兵工廠在生產。
雖然因為沒有捷克提供的設計圖紙,國內生產都是通過逆向繪製出的圖紙生產。
逆向仿製可是中國人的拿手絕技。宋哲武前世的記憶中,中國人就是在蘇27基礎上,研製出的殲-,甚至據説要遠遠強於它的原型機。
只是,因為不同廠家逆向繪製的圖紙有差別,生產的零件甚至不能通用。可是畢竟生產比較容易,使用的7。92mm彈藥又有着非常不錯的殺傷力。加上只要及時更換槍管,可以保持擊的連續
。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zb-26的更換槍管極為簡潔,練的老兵更換一
槍管用時不到十秒。
而且,即使是以火力持續見長的德軍mg34在200發以後,也需要更換槍管。也就是説火力間斷,是任何機槍都存在的共
問題。
在實戰中防守時,zb-26輕機槍的優點很突出,是中國步兵班排的絕對火力支柱。這時中隊有句老話,叫做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其實就是針對zb-26輕機槍而言,對於zb-26輕機槍準的二三長短點
,只要被瞄準
擊,幾乎
本無法躲閃。
進攻時,zb-26輕機槍還可以隨着步兵迅速前進,不斷提供及時火力支援。還有,實戰中,機槍還可以由手平端着一邊衝鋒一邊
擊。
zb-26最為明顯的一個缺點就是彈容量過少,只有20發,在持續擊時間斷較多。
不過,宋哲武認為,這個問題可以改用彈鼓來解決。
宋哲武這次給周立羣帶來了兩種彈鼓的圖紙,一種是47發彈容量的單室彈鼓;另一種是100發彈容量的雙室彈鼓。
在擊中需要快速移動,甚至是在移動中
擊的時候,可以採用47發單室彈鼓。在固守陣地時,採用100發雙室彈鼓,可以有效提高
擊持續
,又不需要副
手不停地供彈,減少傷亡。
只不過因為雙室型彈鼓體積過大,需要在下部通過適配器供彈,因此,在zb-26基礎上研製的新機槍需要在下部供彈。
新機槍在程上,也需要改進。這是因為,宋哲武從骨子裏,還是很嚮往能有一款自己的通用機槍,zb-26的有效
程只有1500米,還是有點太近了。
雖然他很懷疑通用機槍和重機槍在兩千米外的火力壓制會有多大效果,可是程的提高,至少會對槍彈在遠距離的穿透
有所幫助。
因此,對於新型機槍,宋哲武認為要儘量保存zb-26的優點,除了建議改用彈鼓供彈,僅對程和口徑提出了要求。
程要達到兩千米,口徑採用7。92mm。
之所以要選用7。92口徑,除了因為在遠距離它的殺傷更好,還因為國內的槍支是以7。92為主,便於以後供給國內其他部隊使用時,他們容易找到彈藥。
宋哲武的第四路軍現在大量使用的8衝鋒槍,是由路易斯?施邁瑟在1917年設計的。
8原型槍在被測試時,使用的是雙排彈夾,但是德方堅持要求採用一種32發的蝸牛狀彈鼓,這種彈鼓最初是為盧格p08手槍設計的。然而這種笨拙的彈鼓導致整支槍使用起來極為不便,而且相當不可靠,反而成為了該槍主要的缺陷。在一戰結束後不久,施邁瑟把他的槍重新換回了更方便可靠的彈夾。第四路軍的8就是採用彈夾的這種。在中國俗稱花機關。
mp第一款真正的實用衝鋒槍,其設計被後來的許多衝鋒槍所借鑑。宋哲武需要的新式衝鋒槍自然也要以它為藍本。
只不過,8的口徑是很惱人的9x19mm盧格巴拉貝魯姆彈,現在國內本就沒有這種口徑的彈藥,宋哲武的幾千支8的彈藥,都是靠進口。
關於衝鋒槍的設計要求,宋哲武的要求很簡單:程不低於200米;
速700-900發分;要使用第四路軍廣泛使用的
瑟手槍,也就是駁殼槍的7。63樣的口徑,以便於統一彈藥;全槍重量要儘可能的輕,最大重量不得超過5公斤。
宋哲武之所以提出上述參數,是因為他很喜歡後世蘇軍著名的h41衝鋒槍,也就是波沙衝鋒槍,這幾項參數基本就是波沙的變形版。
h41大部分零部件都採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大量製造、火力猛烈等特點。h41在1米的距離上準確度極高,高達900發分的速,使得在
程內的目標完全沒有生還逃
的機會。
宋哲武看中的就是它製造簡單,可靠高,火力猛的特點,這正適合他現在的條件。
後世德軍的mp40、stg44、美國的湯姆遜、英國的司登衝鋒槍,雖然製造密,可是造價也很高。比如美國的湯姆遜,在四十年代每支就高達200美元,而波沙的造價僅僅為湯姆遜的八分之一。
這正是最適合宋哲武這個“窮人”的武器。
在火炮方面,原太原兵工廠已經可以仿製生產各型迫擊炮和75mm以下山野炮,周立羣他們接收太原兵工廠後,在火炮方面的力量更強,現在已經具備研製更大口徑火炮的能力,只不過周立羣告訴宋哲武,現在還無法大批製造大口徑火炮,主要原因就是炮管鋼材的原因。
王學智已經帶着一批漢陽鋼鐵廠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一大批練技術工人應約來到了太原。
王學智現任北方鋼鐵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他和董登山等人,以及東北來的幾個白俄、猶太工程師們組建了一個鋼鐵研究所,專門負責研究鋼鐵裝備的生產製造,以及特種鋼鐵合金的研製。
這次,李如娟和王動兩人從歐美聘回來的冶金專家們的到來,讓這個研究所的力量更強了,生產一些普通合金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生產高級合金鋼暫時還不行。比如大口徑火炮炮管鋼,他們現在就拿不出來。
宋哲武知道,要研製特種合金鋼,這還需要時間。雖然現在不僅是武器製造,就是民用生產也急需,比如軍民兩用的高速軸承鋼。這已經成為制約它發展國防工業的一個瓶頸。
謝“70生人”和“2541”書友的打賞誰能給幾張月票充充門面就更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