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十章喜事連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晨,剛剛跟隨警衞連出完早的宋哲武,簡單洗後飯還有一段時間,就帶着副官梁璧和貼身衞士,出了他在孝城內的司令部,順着大街慢悠悠的散起步來。梁璧帶着他的衞士們跟在他的身,警惕地注視着周圍的情況。

街上早起的商家已經打開店門做起生意,因為天還早,街上的行人並不多。宋哲武一邊散着步,一邊興奮想着這幾天生的一件件讓他十分高興的事,他的心情現在好極了!

蕭國棟、張亞飛兩人率領部隊於1晚基本控制了漢口、漢陽兩地,2又在漢口特別市市長劉文島組織警察的幫助、配合下,分街逐段的清理桂系的散兵遊勇,不過第四路軍也並不難為他們,不進行抵抗的,只是沒收武器,不願意加入第四路軍的,都送過江去。當天就清除了所有桂系的潰兵,徹底控制了漢口、漢陽兩地的局勢。

災民賑濟中心也在六國洋商跑馬場開了起來,每賑濟災民1萬人。蕭國棟雖然有些不解,可還是按照宋哲武的要求,不僅廣佈告傳單,還用他們的廣播車在大街小巷反覆廣播宣傳,着重提到第四路軍總指揮宋哲武是奉中央政府蔣主席的命令,在漢口賑災。

現在不僅漢口、漢陽、武昌的人,就是南京上海的人,也都在中央報有意地連篇報道宣傳下,知道蔣主席指示第四路軍總指揮宋哲武,在漢口賑濟災民。~,漢口六國洋商跑馬場裏已經佈滿了帳篷,這些帳篷多數都是從桂系設在漢口的倉庫裏拿來的戰利品,也少部分是蕭國棟花錢從洋行裏買來的。

看到災民衣食落,喜得市長劉文島連連稱頌委員長英明。劉文島甚至還組織漢口、漢陽兩地的商人,為賑濟災民捐款,商人們有於第四路軍奇襲漢口、漢陽兩地,堵住胡宗鐸的十九軍不讓其回師漢口,使漢口免於一場戰火;商人們也還有於第四路軍軍紀嚴整,公平買賣,還大力整頓市區秩序。於是,紛紛踴躍認捐,僅半天時間就募捐三十多萬大洋。劉文島當着眾人表示,所有款項將全部用於賑濟災民,請商人們派出代表監督。

劉文島還聯合漢口、漢陽各界名,聯名給在九江的蔣介石去電,大力稱頌蔣委員長勤政愛民之舉,此電文現在已經原文刊登在國內各大報上。當然,報紙上也免不大大地批判了桂系窮兵黷武,漠視災民疾苦地罪行。

蕭國棟在漢漢陽兩地的繳獲裏,不但有大量的武器彈藥、各種軍用物資,還有大批的糧食。這些都是李宗仁準備在武漢長期堅守,為第七、第十八、第十九三個軍預備的,數量十分龐大、充足。

按照宋哲武的命令,不僅武器彈;、各種軍用物資,蕭國棟照單全收,就是桂系設在漢口漢陽兩地的修械所、醫院地各種設備、材料、人員也被他悉數帶走。一句話,只要是桂系的東西,只要蕭國棟認為有價值的,都不會留下。用張亞飛地話來説:“只要是桂系的地方,就是地皮也要刮一層帶走。”看着源源不斷運到孝的各種物資,軍需處長樂地嘴都合不攏,直説大了。

對於這次繳獲的大步槍和彈藥,宋哲武這次是不準備放棄的。他的部隊一向使用三八式,可是三八式地彈藥是65口徑的,在國內找不到,都要靠進口。宋哲武現在覺得,當時自己因為一心想着同軍作戰,完全忽視了後勤供應問題,實在是一大敗筆,現在買65口徑的彈藥問題還不大,槍支現在就有些難度了。不過好在他的倉庫裏還有幾萬支的庫存,保正現有的十多萬人使用地步槍補充損耗還是沒問題的,只是在增加部隊就沒有了。

李思熾地這個師。加上陶蓉帶來地九軍軍直屬部隊有兩萬多人。再加上在漢口招地兵。估計能湊上人左右。不僅可以編出一個師。還可以把一直欠賬地幾個師地師直屬部隊補上。宋哲武計劃。這個新編師就使用繳獲地地“漢陽造”在自己計劃中地半自動沒出來前。以後再新增部隊。都要使用792口徑地步槍。以便於彈藥供給。

至於糧食。宋哲武沒有全回來。他只運回來夠他這十幾萬人三個月所需地軍糧。其餘地都留在漢口賑濟災民。估計還夠兩個月地用量。以後地事還是給蔣委員長來辦。他可不能只得好名聲而一不拔。

高宗寶和孫立不僅在朱家河堵住了胡宗鐸。還收編了李思熾和陶蓉地兩萬多人。這件事很讓宋哲武高興。長期以來。他一直為他地這隻年輕地部隊地戰鬥力到擔憂。這種擔憂既不是火力上。也不是技戰術上。而是實戰經驗上。以前地幾次勝仗。要麼是憑藉優勢火力。要麼是人數優勢。甚至還有冒險取巧地成份。那些都不能説明問題。

而這次朱家河之戰。讓宋哲武心裏真正有了底氣。他現在可以大聲説。他地部隊已經是一支強軍了。

李思熾地部隊是胡宗鐸地起家部隊。不僅裝備較好。人數也多。不僅僅是一個完整地師。比照國內地部隊。甚至是剛剛開始地裁軍縮編後地師。都是一個加強師地規模。特別他地部隊都是有實戰經驗地老兵。這一點尤其讓宋哲武高興。

這一次宋哲武不打算只要二十多歲地年輕人。而是把條件放寬到三十歲。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現在他地十幾萬年輕人。再過八年絕大多數人都會成長為軍官。有這些做骨幹。已經足夠他以後擴編部隊需要地軍官了。

把李思熾、陶蓉帶來的人混編進部隊,可以大大提高他的部隊在實戰方面的經驗,到抗戰時,有些年齡偏大的士兵、軍官可以去做預備役工作,甚至部分人還可以導隊做教官。新招收的新兵,要形成戰鬥力,沒有半年時間是做不到地。李思熾和陶蓉的人則不同,他們只要直接同定四路軍的部隊混編,經過個把月的訓練,很快就能融入第四路軍。

當然,最讓宋哲武高興地還是他終於有了飛機了,雖然現在還沒有飛行員,這些飛機還不能帶給他強大的支持。可是他的空軍終於,他要用這些飛機培養他自己的飛行員,如果順利地幾年後的長城抗戰,他就會給國人一個巨大的驚喜,給小一個狠狠地教訓。

作為一個穿越者,宋哲武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支強大空軍的巨大作用。他不僅要有自己的飛機,還要有自己地飛機制造廠。這一切都從這裏起步了。

由於胡宗鐸通電下野,在江南江夏、武昌一帶的陶鈞和夏威也隨即通電下野,蔣介石也沒食言,立即安排他們先到南京,再由上海出國。桂系在武漢,乃至整個湖南、湖北的勢力全部冰消瓦解。劉峙帶着部隊一路毫無阻擋,迅進。

除留胡宗南等部駐防黃坡,監視李宜煊、鄭重兩師。在李明瑞的一再要求下,蔣介石同意尹承綱師回到第七軍,參加進攻廣西地行動。所以尹承綱師已經開走。

劉峙帶着其餘部隊星夜急進,與2晚進入武漢,蔣介石隨即任命劉峙為武漢衞戍司令。同時任命何鍵為追剿司令,會同李明瑞的第七軍、廣東的陳濟棠、雲南的龍雲,和朱培德部進剿廣西。爭取一舉剷除桂系的本,讓李宗仁、白崇禧再無於自己一較高下的實力。

得知劉峙進入漢,宋哲武立即電令蕭國棟,馬上向劉峙移漢口、漢陽兩地防務。除留下部分人員繼續在漢口、漢陽、武昌招兵外,應劉文島地要求在六國洋商跑場賑濟災民的人也留下來,繼續賑災,在蔣介石到後在撤離,宋哲武知道這是劉文島不放心劉峙地人。另外,把德明作為第四路軍在漢口的臨時辦事處。

第四路軍其餘部隊第二一早就開回孝,宋哲武知道,他地部隊再不回來,蔣介石就會疑心他要染指武漢,既然自己全無此意,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把武漢給蔣介石,給蔣委員長留下一個好印象。

第四路軍主痛快地出漢口、漢陽兩地,讓劉峙既驚訝又高興。驚訝的是宋哲武這個小軍閥竟然這麼痛快地出了漢口、漢陽,還像火燒般地立馬撤走,好像怕走慢了,他地部隊就會被他劉經扶了似的。看着兵強馬壯的第四路軍的部隊,劉峙心想,我就是有那個心,也沒那麼好的牙口啊!高興的是,都説我劉經扶是福將,看來果然不假,這一路幾乎就沒經過什麼大戰,就從宋哲武這個小軍閥手裏拿來了漢口,而且還沒用蔣委員長“出血”接到劉峙的電報,蔣介石也很高,這個宋文戈還真是跟其他的地方實力派不同,武漢三鎮這個膏腴之地竟然沒有讓他動心!看來對他,自己要多下些心思,是跟自己一心,自己削藩的大計又有一大助力。

當下命令侍衞長晏剛:“告訴劉經扶,我今晚到達漢口。同時再給韓復去電,告訴他,對於他服從我的命令,沒有讓他的部隊繼續向武漢開進,我心甚!要他到武漢來,我要見他。同時給宋哲武也去電,要他和韓復同來。”晏道剛轉身要出去電報,剛走到口,又被蔣介石叫住。蔣介石叮囑道:“給韓復的電報,要以我的口氣,儘量客氣一些。”接到蔣介石的電報,宋哲知道,蔣介石這次討伐桂系的行動已經告一段落,現在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要對付西北軍了。因為昨天蕭國棟回來時,帶給他的3的中央報,上面刊登了一篇署名木刻的文章,內容是:“馮玉祥接受蘇聯遠東政治分會在2月的決議,由馮玉祥統帥的西北軍,佔領山西、河北等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與蘇聯結盟,最終將北中國納入蘇聯版圖。並言之確鑿地説,蘇聯方面由鮑羅廷具體負責此事。”如果説馮玉祥接受蘇聯援助,宋哲武相信;説馮玉祥公然賣國,宋哲武是絕對不信的,這明顯就是在為討伐馮玉祥的西北軍制造前期輿論。

不過宋哲武對於能見到蔣介石,這個統治中國二十多年的黨國領袖,還是很高興的。他很想知道蔣介石同他前世在文獻資料中所知道的蔣介是否一樣。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都令宋哲武非常高興!以至於在昨天即為蕭國棟、張亞飛、高宗寶、孫立等人慶功,也為歡李思熾、陶蓉等軍官加入第四路軍的酒宴上,宋哲武破例地大大喝了一次,宋哲武的酒量不僅讓李思熾、陶蓉等原十九軍的人驚訝,就是蕭國棟、張亞飛、高宗寶、伍進這些老同學也驚訝不已。足足喝了能有二斤烈酒,竟然還想沒事人一般,依舊同大家談笑風生。

興奮地宋哲武,本想隨意走走,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東門,宋哲武忽然有了登高一望的覺。

見宋哲武要上城樓,沒等副官梁璧吩咐,已經有八個衞士搶在宋哲武的前面順着馬道上了城樓。

宋哲武在城牆上給向他敬禮的值班連長回了個禮就上了城樓,這時衞士們已經檢查完城樓,退到樓下,梁璧不想打擾宋哲武,沒有上去,只是安排衞士們堵住了上去的兩個入口。

四月初,北方的的草木才剛剛冒出芽,武漢這裏已經是綠葉層疊,青草滿地了。田野間,甚至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早已爭相開放,星星點點的散落在青草間,煞是好看。

站在城樓上,在和煦的風中,夾雜着草木泥土的清香,微風陣陣吹拂下,宋哲武不到一陣神清氣

放眼望去,孝周圍的平原上,農田成行連片,一尺多高的秧苗在微風吹拂下,隨風搖曳,許多地塊裏已經有勤勞的農耕作,星羅棋佈的村落中,農家的屋頂都早已冒出了白的裊裊炊煙。如知道的人,絕對不會相信這裏剛剛生過一場大戰。

遠處遠遠的地平線盡頭,一道道青灰的山巒連綿起伏,蜿蜒向東而去,那就是著名的大別山,一個孕育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的紅山脈。

致歉:深藍患了重冒,現在也還沒好,幾天沒更新,對不起大家!鞠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