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楊克明現在最想知道的,不是誰策劃了這場陰謀,而是這些記者們所説的,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其事。楊克明他投資有這麼幾個原則,利潤太高的項目不投,回收太慢的項目不投,違法違規的項目不投,偷税漏税的企業也不投。如果真如記者所説,力遠公司為了解決力遠山莊的資金問題而偷税漏税,不管鄧成軍給他開出什麼條件,他都不會跟力遠合作的。

但這,恐怕是一時半會兒查不清的。現在要做的,就是暫時把簽約的事放一放,待查明之後再作打算。

"鄧總,我看這些記者是不會就這樣善罷甘休的,我還得趕飛機回北京去,簽約的事就延後吧,時間由您來定,我等您電話。"説完,就起身離坐,打算離開。

"楊總,您看您都過來了,這合同我們就簽了吧。這個項目,我們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不能再等了。"鄧成軍不願就此放棄,簽約的事都準備好了,怎麼能因為這些鬧事的記者就延期呢,這一天,鄧成軍可是盼了兩年呵。

"還是延期吧,急也不在乎這幾天,您先把事情處理好,處理好後給我電話,我們再過來便是了。"楊克明堅持要走。

既然楊克明決心已定,鄧成軍也就不好再作挽留。説,"楊總,那我送送您吧。"鄧成軍想去送楊克明,可剛離座,卻被那些記者團團圍住挪不動半步。

"我看您是走不了了,不用送了。"楊克明笑着説道。

"一鳴,趙曉,你們送楊總去機場吧,這邊由我和可立應付。"聞一鳴和趙曉就送楊克明去了。

鄧成軍以為這些記者會鬧個不停,作好準備和兒子鄧可立一起跟這些記者打持久戰,可誰知那邊送楊克明他們的車一走,這邊把他們圍住的記者也就隨即自行散去了。

事情還沒有完。

東江市税務局局長王昆今天也收到了反映力遠公司偷税漏税的舉報材料。

王昆在去年的機關作風大整頓活動中,在税務局的大門口設了兩個箱子,一個意見建議箱,一個舉報箱。剛開始,羣眾都説這只是一種形式,虛的,沒用。確實,像舉報箱、意見徵集箱、民意箱這箱那箱老百姓實在是見得太多太多了,純屬擺設,從來沒有人會去打開,時過境遷,這些箱子就結滿了蜘蛛網,鐵鎖生起了鏽,也就涼了百姓的心。但税務局這次的做法有點不同,設這兩個箱子時,王昆還在電視上作了簡短的電視講話,大意是希望廣大市民擦亮眼睛,關注和支持東江的税收事業,對税務局多提意見建議,踴躍舉報企業的偷税行為。而且特意別調,這兩個箱子的鑰匙都由他本人保管,工作每天必開一次。當然了,遇有開會、出差或其他要務就另當別論。總之,他不會讓箱子成為擺設,不會讓舉報者對税務局寒心。

有人不信,就真寫了個材料過去,反映某企業做假賬偷税,沒過多久,這個企業就被税務局查了,還上了《東江新聞》。

這下,老百姓信了。

從此,往箱子裏放材料的人就多了起來。王昆也不食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這兩個箱子,有舉報材料的話馬上批示相關負責人限期查處落實,並將處理結果在電視上通報。有意見建議的話也開會研究,對的採納,留有姓名地址電話的,責成辦公室逐個進行回覆。

反映力遠偷税的舉報材料就是在舉報箱裏發現的。

材料中説力遠公司在開發力遠度假山莊的過程中,因管理上的原因造成資金嚴重短缺。為了不讓工程停下來,力遠公司的總經理鄧成軍指使公司財務人員採用在賬務上少列不列收入、虛假納税申報等手段,少繳應繳税金1500餘萬元。材料寫得很翔實,不似是空來風無中生有的惡意舉報。

看到這份材料王昆有點意外,力遠公司是東江市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東江的納税大户,該公司總經理鄧成軍是王昆高中時的同學,為人耿直大方,做事循規蹈矩,繳税從來都是積極主動的。再者,擔任力遠公司財務總監的趙曉不僅是王昆高中時的同學,還與王昆同班呢,也是個規矩人。

他們有可能為了這麼點利益鋌而走險嗎?王昆有些懷疑。

這樣的材料以前王昆也收到過,也是寫得有鼻子有眼,但一查卻是一無所獲。

該不會又是誰搞的惡作劇吧。

王昆把材料鎖進了屜,因為今天上午十點半他還要到市政府參加一個會。剛出地税大樓,鄧可立就打來電話,説簽約的事被記者攪了。

王昆與鄧成軍的關係非常好,算得上是至吧。鄧成軍落迫時曾把兒子鄧可立託寄在王昆家,鄧可立可是叫着"王伯,王伯"長大的。而現在,鄧可立又在和王昆的女兒王楠談戀愛,兩家的關係就更好了,所以有什麼事基本上都會互相打個電話通通氣。

力遠與北京問天今天要簽約的事王昆知道,鄧成軍、趙曉、鄧可立,包括女兒王楠都跟他説過。他高興呢,好朋友的企業又要做大了嘛。

就在前幾天,兩家人還在一起吃飯,飯桌上談起此事時王昆還舉杯説祝力遠與問天合作成功呢。

"被記者攪黃了?"王昆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攪黃的?"鄧可立就把記者鬧場的事前前後後和王昆説了個遍。

聽完鄧可立的敍述,王昆沒説什麼,只是"哦"了一聲。

鄧可立還想再説,王昆打斷了他,"這樣吧,可立,這事我們回頭再説,我馬上有個會。"

"好吧。"開會的時候,從不走神的王昆這次卻總走了神。簽約鬧劇,匿名舉報,這兩件事都與力遠有關,而且都發生在同一天,都在力遠與問天簽約的節骨眼上。

這兩件事發生在同一天,這似乎過於巧了。但作為税務局的一把手,他考慮的不是這"巧"是真"巧"還是人為的"巧",他考慮的是,這兩件事反映的都是力遠公司偷税的問題,他就不得不把這兩件"巧合"的事多在腦子裏轉上幾個彎了。

是查,還是不查?

直到散會,王昆也沒拿出個主意。

走出會場,經過市政大廳時,王昆突然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