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二十一章錯綜複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二十一章錯綜複雜忽然回身,韓瑞問道:“馬御史,剛才你説,除了我之外,顧秘書也有嫌疑?”

“沒錯。”馬周點頭道:“不過此事,本官自會審理,無須你多問。”韓瑞默然,嘆氣道:“那就有勞馬御史了。”到了這種時候,多説無益,韓瑞走了,心情複雜,非常憤怒,十分沉重,堵得慌,好像要不過氣來似的。不久之後,書吏領着韓瑞,來到一間房中,韓瑞知道,在事情沒有調查清楚之前,自己就要待在這裏了,與衙門牢獄之中的囚犯相比,待遇還算不錯,有榻有席,布紗帳,杯盞水壺,甚至連筆墨紙硯都有準備,如同簡單的客房。

只要不跨出房門,在屋裏做什麼事情,也沒人理會,一兩餐,更是不缺,不過菜餚肯定不能與家裏相比就是了。

就在韓瑞打量自己的新居之時,秘書郎顧胤,也給人客氣的請到御史台,聽到事情的始末,顧胤愣住了,不過也像韓瑞那樣鎮靜,沒有大呼小叫,哭天抹淚表示清白,而是冷靜説道:“此事,與我無關。”

“韓校書告假的幾天,刻坊事務,是你在負責吧。”馬周問道。

“的確如此。”這是事實,不容否認,顧胤承認,補充説道:“是顏少監的安排,暫代韓校書兼顧幾。”言下之意,事情不是他自願代勞,只是義務幫忙。

“既然負責刻坊事務,那麼匠役印製佛經,你應該見到,為何不阻止?”馬周問道,這是關鍵。

沒有遲疑,顧胤立即説道:“我以為,那是正常情況,便沒有多問,誰知…”唯恐眾人不信,顧胤繼續解釋道:“我只是兼管,督促檢查匠役是否認真工作,至於具體的事情,怎好指手畫腳。”這個解釋,也合乎情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許顧胤真的不知道,刻坊不允許印製佛經的事情。

不過,到底是真是假,也須要仔細查證,馬周不為所動,繼續説道:“據匠役的口供,更改變動的事情,是在你離開之後,才突然發生的,在此之前,傳令的書吏,好像與你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真是無妄之災,顧胤心中哀嘆,辯解説道:“那是因為我初到刻坊,恰好遇上了那人,便讓他帶領我參加視察,只是初次逢面…”馬周瞥望,旁邊的錄事書吏,已經將對話記錄在案,隨之又繼續盤問,顧胤對答如,滴水不漏,誓言旦旦。

末了,馬周説道:“顧秘書,此事關係重大,陛下惱怒,所以要仔細核實,希望顧秘書不要見怪,配合我們的工作。”

“理應如此。”顧胤苦笑道,沒有拒絕的餘地,無奈跟隨書吏下去。

隨之,一個書吏進來稟報道:“馬御史,禮部幾人到了。”

“請…”馬周説道,為人生縝密,馬周自然不會把目標,侷限在韓瑞與顧胤身上,反正是上頭的指令,幾個禮官也有吩咐匠役辦事的資格,焉知不是他們下達的命令。

須臾,禮官來了,莫明其妙,聽到馬周的敍説,才明白怎麼回事,十分自然,紛紛表示事情不是自己所為…

一陣盤問,馬周也是客氣的請他們留在察院作客,知道沒有推託的可能,幾個禮官也自認倒黴,接受事實,嘆氣而下,胳膊擰不過大腿,人家是奉皇帝旨意辦案,哪怕只是八品的監察御史,一樣壓得他們乖乖就範。

當然,能給匠役下令的,也不指幾人,但是馬周也不是漫天撒網,只是揪住其中的幾個線索而已,已經盤問清楚,近些子,與刻坊書吏有所接觸的,就是韓瑞、顧胤,還有那幾個禮官,自然就是重點照顧的對象。

其中,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的,肯定就是韓瑞,馬周翻閲宗卷,回憶剛才問話的情形,目光閃爍,考慮疑點,破解案情,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尋思片刻,馬周着令聽案的手下暢所言,看看是否得到新的線索。

“依下官之見,事情明顯,就是韓校書所為,耐不住朋友情面…現在後悔也晚了。”大部分書吏贊同,不過也有執不同意見的,辯駁説道:“顧秘書也有可能,前腳才走,隨之就變了指示,未免太巧了吧。”

“不然,人家已經是秘書郎了,之前又是越王府的功曹,顧秘書與韓瑞,應該素無怨隙才對,怎麼可能設計陷害…”馬周聽到這話,心中微動,表面不動聲,示意眾人繼續發表意見。

商討片刻,氣氛高熾,一人昂説道:“幾個禮官的嫌疑最小,但是世事難料,越覺得不可能的,有時候偏偏就是事實,所以也不能放鬆,對了,還有秘書監諸官,韓瑞身負盛名,難道就沒有幾個嫉恨的?同理可推,中書、門下、尚書…”不愧是御史台的,勇於懷疑,在這人的眼中,除了自己,個個都有嫌疑,都要仔細調查,偏偏卻得到眾人的肯定,本來就是這個理,不查,怎麼證明他們的清白?

見到眾人越説越離譜,居然打算請房玄齡過來請教問題,馬周臉黑了,斥喝道:“胡鬧,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回去,整理案卷,清閒無事的,再去盤問那些匠役,看看是否有什麼疏漏的地方,當然,最緊要的,就是追捕那個書吏,只要人找到了,事情就清楚了。”

“喏。”眾人應聲,紛紛散去。

繼續翻閲宗卷,明面上看,肯定是韓瑞之過,要是不是,那麼事情就複雜了,馬周沉,思考良久,若有所思,也隨之起身走了。

此後幾,馬周繼續查證,韓瑞等人,也一直不得離去,卻是不清楚,此事在京城之中,也開始沸沸揚揚了,按理來説,這件事情,犯事的,只是九品小官,承辦案子的,也是正八品的監察御史,相對滿城盡是王公權貴的長安來説,相當於綠豆芝麻的小事,本不算什麼,不至於鬧出多大的動靜。

然而,事情總有例外的時候,且不提韓瑞本身的名聲,單説這事的起因源,卻是為了印製佛經,那些和尚知道了,心裏怎麼可能沒有想法,在他們眼中,韓瑞為了宣揚佛法,甘願捨身飼虎,真義士也。

呃,出於宣傳需要,難免有幾分誇大,不過那些拜佛的信徒聽聞此事,卻深信不疑,紛紛口稱譽,人還沒死呢,就開始商量要不要給韓瑞樹碑以記,正是由於他們的口耳相傳,不用多久,事情自然全城皆知。

最先作為反應的,當然是和尚的對頭,那些道士很是不憤,秉承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的傳統觀念,詆譭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可憐的韓瑞,本來是想借病,躲開爭端,卻是沒想,最後還是捲進其中。

自然,與宗教人士相比,全城百姓,卻佔了絕大多數,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圍觀打醬油,不明真相的羣眾,可以忽略不計,其他的,關心韓瑞,不管事情是不是他做的,都希望他能夠度過難關,厭惡韓瑞,這個時候,當然是彈冠相慶,幸災樂禍,恨不能立即聽到韓瑞違逆朝廷旨意,按律當xxx的消息。

“已經四天了,夫君還沒有回來,阿耶,怎麼辦?也不知道,夫君在御史台過得怎樣。”鄭淖約心急如焚,這些天來,這句話已經重複了千遍。

鄭仁基嘆氣,耐心勸道:“約兒,不用擔心,聽馬御史説,符節很好。”沒有辦法,韓瑞等人算是待罪之身,為了防止他們與家人串通,偽造證據,破壞辦案,肯定不允許探望,連鄭仁基也沒有辦法,只得通過馬周,打探韓瑞的狀況。

“給關在狹小的屋子裏,吃的是濁水淡飯,又不能洗浴,夫君平就喜乾淨了,怎麼能好得起來…”鄭淖約憂慮自語,近來,為了韓瑞的事情,寢食不安,再這樣下去,遲早憂思成疾。

這種狀態,勸解幾天了,卻沒有效果,鄭仁基與崔氏很是擔心,對望了眼,鄭仁基説道:“約兒,你放心,只要此事不是符節所為,他很快就能出來了。”

“阿耶,説了很多次了,夫君是清白的。”鄭淖約憤然道:“肯定有人陷害夫君,馬周怎麼不相信。”口説無憑,沒有確鑿的證據,哪個肯輕易相信,鄭仁基心中嘆氣,自然要附和女兒之言,這件事情,一環扣一環,有條有理,有有據,怎麼看,都像是韓瑞所為,凡事,也要考慮最壞的結果,要是沒有新的線索,證明事情與韓瑞沒有關係,必然會坐實了罪名,那個時候,應該怎麼辦?鄭仁基皺眉,有些束手無策。

鄭淖約也有這方面的擔憂,情急之下,忽然想到了李承乾,連忙説道:“阿耶,夫君與太子殿下好,能不能請他幫忙疏通。”

“不可。”鄭仁基連忙阻止,輕聲道:“不到不得已,千萬不可向太子求助,免得巧成拙,那就麻煩了。”隋朝遺臣,鄭仁基自然瞭解,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十分的微妙,要是處理不好,指不定沒事也變成有事。

“那該怎麼辦。”鄭淖約愁悶道:“虞公説他會想辦法,直到現在,卻沒有動靜,再拖延下去,我擔心夫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