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二十三章好孩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二十三章好孩子“父皇,莫要多心。”李世民連忙説道:“只是湊巧,大家前來問安。”

“是啊,兒媳數沒來拜見,今兒又逢承乾與青雀入宮,就帶他們過來,給父皇見禮。”長孫皇后微笑道,自然幫腔圓謊。

“皇祖。”李承乾與李泰行禮叫喚,這個時候,李元嬰聞訊,匆忙而來,撲跪榻邊,咽聲泣道:“父皇,你終於醒了。”

“醒了…為何這樣説?”李淵睜開眼睛,茫然道:“我怎麼了?”霎時,見到李世民皺眉,李元嬰意識到自己説錯話了,不知道怎麼彌補,只得低頭不語,長孫皇后温柔笑道:“父皇沒事,只不過是太累了,已經睡了一,卻沒見醒來,大家有些擔心而已,現在好了,自然沒事。”眾人稱是,畢竟是沒有排演過,配合得不怎麼樣,自然瞞不過李淵,雖然身體不適,但是神智卻十分清醒,慢慢尋思了下,恍然説道:“是了,那天,我嘔血…隨之不省人事,現在才醒,已經多少天了?”

“沒多少天。”李世民説道:“父皇,你且安心休養,不過是點小恙,經過太醫的調理,已經康復得差不多了。”

“是嗎。”李淵喃聲,掙扎要起來,卻連挪動的力氣也沒有,李世民連忙上前攙扶,長孫皇后拿了襲絲衾,墊在李淵身後,讓他舒適的半躺。

濁渾的目光,慢慢在眾人身上掠過,李淵弱不風,有氣無力道:“二郎…留下,其他人,出去。”退位多年,太上皇的權威,漸衰微,特別是李世民在場的時候,見到他點頭,眾人才行禮告退,卻步而出,就在殿外守候。

“父皇,覺得怎樣,是否餓了?”李世民關切説道,揚聲吩咐備膳,外面的宮僕應聲,快步而去。

李淵沒有制止,只是平靜説道:“人躺在榻上,能有什麼胃口,就不必大費周折了。”

“沒關係,我與觀音婢,承乾、青雀、元嬰陪你。”李世民説道。

輕輕閉眼,李淵輕聲道:“剛才,我見到你阿孃了,還有建成、元吉…”李世民身體微滯,目光輕垂,沉默不語,自從玄武門之變,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多年以來,父子兩人十分默契,力圖避開談論這件事情,今李淵主動提起,卻是大出李世民的意料,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你不用擔心,他們過得很好,也沒有怪你,想必再過些時候,我就下去與他們會面了。”李淵説道,咳嗽了下,氣息虛弱,猶如風燭殘燈。

這個時候,李世民也顧不上什麼忌諱隱瞞,急忙説道:“父皇,你不要多想,覺得身體哪裏不舒服了,我這就叫太醫來。”

“不必。”李淵微微揮手,繼續説道:“有些事情,憋在心裏很久了,趁着我還能説話,也該是時候讓你知道了。”

“父皇不可太勞神,你現在需要靜養,有什麼事情,以後再説吧。”李世民勸説道,卻是想避而不談。

“恐怕沒有以後了,自從去年開始,身體每況愈下,我豈能不知,近些子,晚上睡覺,總是見到阿竇,她向我埋怨,這麼久了,都不去陪她。”李淵喃喃説道:“算下時辰,也差不多了,免得她寂寞。”

“父皇…”李世民低喚,思念去逝多年的竇太后,再見到李淵悲哀心死的模樣,眼睛不由得有些濕潤。

“我能夠覺得到,自己快要走了。”李淵嘆息道:“有些話,我不準備帶進棺材。”李世民自然不會附和,而是開解説道:“父皇不要胡思亂想,你身子安康,現在只不過是累了,好好休息,明天就好了。”

“聽我説,我知道,你有心疾。”看着李世民,李淵神態自若,平和説道:“這麼多年過去了,你依然耿耿於懷…我也是如此。”

“畢竟是傷心事,還是不提起為好。”李淵嘆聲道:“二郎,這些年來,國勢蒸蒸上,四夷臣服,大破突厥,替我挽回顏面,皆是你之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很是欣,不過我也知道,你是想證明給我看,自己才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李世民表情有幾分不自然,又不好離開,只聽李淵繼續説道:“要説從來沒有怨過你,自然是虛言,更多的卻是心痛,不過九年過去,什麼事情,也看得得淡了,也不想與你追究誰是誰非。”

“父皇,這是原諒我了?”李世民顫聲道,有幾分難以抑制的動。

“如果説出來,能讓你心裏好受些。”李淵點頭説道:“我的確不怪你了。”呼急促,李世民伏跪牀榻邊上,幾次張口言,最終卻沒有説出來,不過眼淚卻了下來,懺悔?難過?欣喜?

比起李世民來,李淵固然有優柔寡斷、不勤政、愛享受的病,然他能在隋末羣雄混戰中深謀遠慮,隱忍潛伏,當機立斷,在太原興兵起事,一舉攻下長安,當了唐朝的開國皇帝,此後用人得當,終於一統天下,並奠定貞觀之治的基礎,其功不可沒,足以證明,他不是個昏庸的皇帝,而今到大限將近,終於敞開了懷,反過來,解開李世民的心結,據後人分析,李世民是個情豐富的人,有野心,有抱負,有理想,在逐鹿中原的過程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遠勝於李建成,當年李淵,曾經許諾過,打下了江山,要立他為太子,可是最後,居然出爾反爾,只封他為秦王。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李世民怎麼可能甘心,終於醖釀了玄武門之變,就像李淵所説,其中的誰是誰非,已經變得不重要了,現在坐天下的是李世民,是毀是譽,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拋開這件事情不説,李世民應該是個好皇帝,至少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對內實施休養生息的仁政,百姓安居樂業,對外施加武力,宣揚大唐國威,令人振奮,稱之為明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再賢明的君主,也有七情六慾,殺了兄弟,父退位,李世民心裏,難道就沒有絲毫的愧疚不安?這些年來,勵圖治,不敢有絲毫的疏懶,堪稱帝王的表率,或許就是要向世人證明,特別是向李淵證明,自己這個皇帝,做得非常出,絕對能夠勝任,沒人做得比自己更好,實至名歸。

現在,李世民覺得,自己的努力苦心,沒有白費,李淵終於開口寬恕自己,剎那之間,李世民悲喜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邊淚,一邊哽咽道:“父皇,是我…”殿外,眾人守候,膳食已經端來了,但是不見李世民傳喚,沒人敢貿然進去,隱隱約約聽到了些動靜,卻不是很確切,過了許久,覺得殿中好像有些異常,長孫皇后蛾眉輕蹙,猶豫不決,要不要出聲探問。

“母后,要不,兒臣去敲門?”李泰説道。

長孫皇后考慮片刻,微微搖頭,又過了會,吩咐道:“乾兒,你去。”李承乾應聲,上前兩步,碰了兩下門環,恭謹説道:“父皇,皇祖,膳食已經備妥,是否奉呈進去?”殿中沒有動靜,李承乾耐心等待,過了百息,再次詢問起來,這個時候,才傳來李世民的聲音:“都進來吧。”李承乾推門,避讓旁邊,等到長孫皇后提着食盒,纖步進去之後,這才跟隨其後,李泰排在第三,後面的就是李元嬰和那些宮女寺人。

殿閣寬敞,進來二十來人,也不顯拘束,眾人行禮,宮女寺人散開兩旁伺候,長孫皇后等人走近,隱約覺,情況有些不對,倒不是出了什麼異常,李淵卧榻輕躺,氣好像不錯,李世民欣然,在榻邊服侍,父慈子孝,很是融洽,怎麼也看不出,會有什麼問題,反而覺得是自己多心了。

然而,夫多年,長孫皇后心細如髮,卻是發現其中的變化,自從那件事情之後,在李淵面前,李世民從來都是恭敬有加,唯恐有絲毫不敬,實際上,卻是多了幾分侷促不安之意,有種不知如何面對的覺。

現在,這種覺好像消失了,李世民變得坦然起來,長孫皇后心中一動,卻也沒有點破,擺好了膳食,素手執羹,温柔笑道:“父皇,觀音婢伺候你用膳。”

“好。”李淵沒有拒絕,無力揮了下手,慢聲道:“二郎,國事要緊,在觀音婢在,不用你陪我了,快些回去處理朝政吧。”李世民點頭,卻沒有立即回去,而是待李淵用了碗羹餚之後,這才叮囑眾人,仔細照料李淵,帶着幾分不捨,就要離開,適時卻聽李淵喚道:“二郎…”

“父皇,還有什麼吩咐?”李世民連忙回身。

好像沒有什麼胃口,李淵躺回榻上,氣又變得衰敗起來,輕輕了口氣,緩緩説道:“勤政是好事,但是也不要累着自己,承乾是個好孩子,算起來,也已經成年,能夠為你分憂了。”李世民微怔,立即領悟起來,看了眼神態沉着的李承乾,微笑説道:“父皇放心,這事,我心裏明白。”

“那就好,那就好…”李淵安心了,眼皮輕合,很快就沒了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