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五章生死疑雲布迷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方山河,有五嶽並立。嶽者,乃高峻之意,五嶽即是擎天五柱。東嶽泰山雄偉拔、西嶽華山險峻突兀、南嶽衡山靈秀幽雅、北嶽恆山玄奇錦繡、中嶽嵩山古樸玄奧。五方五嶽,各具特。五嶽若動、天地便崩。

“山兮鬼神驚”一擊,正是先招引五嶽地脈之氣入體,再以五嶽潰滅淪陷為代價,將敵人轟殺毀滅。不但“山兮鬼神驚”如此,天驚地動的終極第五擊“雷兮天地碎”亦如此。故而這兩擊一出,無論敵人是否被殲滅也罷,也必定要引發天災地禍。遺禍所及,彩虹以下,仍舊綿延不絕。

恐懼本是源自“無知”但有些時候“明白”反而會製造出更強大的恐懼。第四擊未發先潰,第五擊更是影蹤全無。五方山河,混沌空間,相繼而漸此幻滅。現實之中,楊昭遽然劇震,猛地睜開了眼睛。盤膝而坐的姿勢依舊未變,所不同者,卻是再非虛懸半空,而是安於大興城皇城太極宮偏殿靜室的蒲團之上。而橫放於其‮腿雙‬之上的,除去神皇以外,更有天劍。兩大神兵同放燦爛豪光,映生輝。就彷彿彼此也為了能夠重逢而到歡喜無限一般。

天劍本為天帝佩兵,而神皇前身則是玉帝之劍。兩大神兵淵源極深,分別代表了天上與人間的至尊權威,彼此關係,正和孿生兄弟也差不多,有手足骨之情。能夠在分隔千年以後終於重聚,確實也是值得高興的事。可是楊昭本人,眼下卻是汗浹背,未定驚魂,尤有餘悸。

先天八卦乾坤功,果然不愧為古往今來的天下第一等絕學。

“天子武學”四字稱謂,固然實至名歸;而“天災武學”的名頭更絕無虛假。更因為“天驚地動”的本質,乃是引動九天九地陰陽之氣入體,然後再反噬天地。而陰陽二氣又會在體內相互衝突,故此,假如本身沒有深厚修為,又或者得到某種特殊命格護持就貿然動用此招的話,則未傷人,先傷己,隨時玉石俱焚,與敵皆亡。

嚴格説起來,先天八卦乾坤功也有其本身弱點。那就是對於的淬鍊以及修為的要求太過嚴格,除非身負五十年以上修為,否則絕不可發動“天驚地動”否則就等於純粹的自殺。商朝末年,廣成仙派的傳人一憂子,修煉先天乾坤功達數十年,其修為已達陸地神仙境界。但即使如此,亦不敢輕易動用“天驚地動”當一憂子苦戰申公豹時,只勉強催動到第三擊“火兮焚野”便已經後繼無力。後來再在皇城一戰中決戰原始天魔時,也只出到“山兮鬼神驚”就爆體而亡。

而後世戰國時代的另一位先天乾坤功傳人燕國太子姬丹,則因為功力不夠而強行催動“天驚地動”同樣因為承受不起過量天地之氣入體,幾乎就要爆體了。幸虧後來的秦始皇,當時的秦國王子嬴政及時轟破姬丹的丹田,使其功力盡散,燕國太子方才僥倖撿回一條命。但代價是從此成為廢人,而且也失去了身為男人的一切功能,當真生不如死。

也就是周武王姬發,因為生來是九九至尊命格,之後又屢得奇遇,兼修了女媧娘娘所創之〖渾天寶鑑〗/所以他不但能夠發出第五擊,甚至更能夠五式齊發。可是能有九九至尊命格者,古往今來,除去姬發以外,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後人本不可能模仿得到。楊昭雖説也是“真武”帝星,身具天子之氣。但卻無論如何,始終也比不上姬發命格之至尊至貴。

〖無字真經〗固然比起〖渾天寶鑑〗更勝一籌,可是單單以上卷的“元始篇章”修為強催“天驚地動”多半也只能支持得到第三擊“火兮焚野”論威力,充其量和“鳳舞九天”以及“怒雷撕天裂地”差不多而已。要與紫雷第八擊相抗衡,甚或勝而過之,依嫌有所不足。如此這般,可怎麼辦呢?好不容易通過與天劍通靈而得到“天驚地動”的心法,難道就是得物無所用嗎?

與天劍通靈而進入混沌空間之時,因為天劍與神皇兩大神兵靈力發而出現的〖無字真經〗下卷“終極篇章”經文,已經深深銘刻在楊昭意識的最深處。可是當時楊昭也同樣處於混沌狀態之間,故而對此完全不知情。所以,他雖能記得“天驚地動”心法,卻想不起“終極篇章”經文。這也是機緣尚未成所致。

正在苦惱之間,小王爺突然醒覺。他“啊~”地失聲低呼,舉手一拍自己腦門,騰身站起。現在可不是鑽研武學義的時候了。天劍一向沉寂,為何突然鳴動?正是因為應到了夙敵雷刀的出現啊。雷刀是西楚霸王的神兵,除去楊玄以外,當世再沒有第二人能夠驅使得了它。雷刀既在,則再世霸王還會遠麼?

元神相合,人劍為一。心念甫動,神皇便立刻化為紅光自動沒入主人頂門靈竅之內。楊昭雙手捧起天劍,大步推門而出。守侯在外的宦官宮女聽聞動靜,立刻上前行禮問好。小王爺隨意掃過兩眼,見其中也沒個悉的面孔。顯然自從上次楊素父子大鬧太極宮以後,皇城裏用的人手也已經好好整肅過了。他也不以為然,只是沉聲問道:“現在是什麼時間?本王入定多久了?還有,皇祖父他老人家呢?”門外當值的太監班頭畢恭畢敬地彎行禮,答話道:“回王爺的話,現在已經子時了。王爺您在廿九那天開始入定,今天…”這太監班頭話未説完,忽然只聽得遠處傳來了更夫報更的“梆~梆~”之聲,他連忙改口道:“現在是十二月初五了。這個時辰,陛下應該還在甘殿批閲奏章才對。”與天劍通靈入定,在楊昭自己而言,不過是眨眼之間的事。但在現實之中,卻居然就已經過去了整整五時光。玄奇神異,當真不愧為天子神兵。回想當初楊昭初次和天劍通靈入定,則是過去了七之久。不過或許是那時候天劍覺得楊昭還不夠資格的關係吧,所以只是以靈力幫助他伐洗髓,開啓靈智,卻並沒有傳授武學心法。否則的話,過往一年間楊昭遭遇的生死關頭也有好幾次,以他當時修為,説不準就要催動“天驚地動”應敵,那麼即使再有十條命,也都統統死盡死絕了。

回想過往種種,年來楊昭在武學上的修為進步神速,雖説當中各種奇遇的助力是少不了,但追源溯本,終究還是從天劍中得到的好處功勞最大。否則的話,他一個穿越過來的普通大學生,資質悟,都説不上是第一的,卻又哪有可能在短短時間裏就取得這樣大的成就?

只不過,天劍雖好,眼下卻還不屬於他楊昭。自周武王姬發以來,天劍都是隻有人皇天子才能擁有的神兵。其餘人等妄圖染指,就是大逆不道之罪。楊堅把天劍放在孫子身邊,那是他的關懷愛護之意。但楊昭出定以後,卻是無論如何也必須立刻把天劍還回去的。如今雖然夜已深,但那也不是什麼問題。楊堅自從登基以來,就是出了名的勤政。更何況,楊玄和西寄園的事,也應該及時向皇祖父稟告才是。

殿在哪裏,楊昭自然不會不知道。他點點頭,揮手驅散那些宦官與宮女,認準了方向,放開腳步急行而去。堪堪將要到達甘殿時,忽然間,極遠之處傳出了“啊~”地一下長呼,聲音淒厲,赫然竟滿藴了驚惶絕望之意。這等聲音,楊昭往帶兵打仗的時候聽得多了,那本就是人在臨死之前的慘呼。可是這裏並非鏖戰正酣的沙場,而是夜深人靜的皇城宮,卻又怎麼會?

心念電轉之間,外界變化已是一樁跟着一樁地接踵而來。

“噹噹噹噹噹~~”的連串鑼鼓聲急急敲響,緊接着,就有人尖着嗓子,滿帶恐慌地大叫道:“救命啊,來人啊,殺人啦!”叫聲之中,西南方的夜空迅速被染成一片通赤,竟是被急遽蔓延的大火燒紅了。一石起千層,平靜的太極宮中登時騷動起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從屋中慌慌張張地跑出來,或探看究竟,或奔走逃命,或組織人手救火,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楊昭面也跟隨着變了變。西南方?太極宮東邊是太子居住的東宮,西邊則是雜役聚居的掖庭宮,本就沒什麼重要人物在。為什麼竟會有人潛進去殺人放火?難道是調虎離山,聲東擊西之計?可是這想要調的,到底是哪一頭大老虎?

皇城之中,身份最尊貴,最重要的人只有四位,那就是皇帝與皇后、還有太子和太子妃兩對夫婦。楊廣和蕭氏身處東宮,身邊還有藍絲在保護。藍絲武功修為也可算是一高手,不在獨孤峯與司馬荒墳之下,兼且身具玄門奇術,外人本事再大,一時三刻間也傷他們不得。可是楊堅身邊,卻頂多有幾名千牛衞而已,遇上真正的高手,那是半點用也不頂的。難道説…

楊昭心中凜然,當下更不猶豫“雷神疾電”縱身急躍。兩三個起落之間,已然進入甘殿內。揚聲道:“皇祖父,我是昭兒。”話聲之中,伸手猛地推開大門。卻見屋內燈火通明,幾名侍女宮人立於牆邊,都是戰戰兢兢,滿身惶恐的模樣。當中龍案之旁,楊堅與獨孤皇后正並排而坐,手上分別拿着筆與奏章。兩人畢竟是一國至尊,雖然外面已經鬧得沸反盈天,但二聖神儀態都十分鎮定,並無絲毫驚惶失措之處。見得自家孫兒過來,獨孤皇后只微笑着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説話。楊堅則放下手中狼毫,道:“昭兒,你可算醒來了,好。外面那麼吵,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孫兒也只是剛剛出定醒來。方才外面吵起來的時候,卻屋書龍敵無就在甘殿之前,故此也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楊昭見祖父母都無事,便當即舒了口氣。雙手捧起天劍,道:“請皇祖父收回神兵。”

“假如有了什麼意外,天劍在你手中比在朕這裏要有用得多,就先拿着吧。”楊堅雖然鎮定,但也要防止萬一。抬頭望殿外瞥了幾眼,道:“外面風大,把門關上吧。昭兒來得正好,這裏幾份奏章,字寫得太小,朕和你皇祖母年紀都老了,實在看得費勁啊。來,幫朕把上面的內容念一念。”楊昭不害怕,那是他藝高人膽大,有所依仗,自然沒什麼出奇的。楊堅和獨孤皇后老兩口不懂武功,卻居然也能有這分鎮定,卻當真是人所難及了。小王爺嘴角邊微微出一抹自嘲式的苦笑,邁步走過去龍案旁邊。伺候的宦官趕緊送上一塊蒲團讓他坐下。楊昭按耐心情,把天劍安放於身邊,拿起奏章,逐字逐句地朗聲念出。

奏章的內容其實倒沒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外面鬧得如火如荼,裏面皇帝卻在藉機教導孫子處理國家大事,情景與當年淝水之戰時前方殺得屍骨如山血成河,後方東晉丞相謝安卻仍好整以暇地和客人下棋的情況,卻也相差無幾了。假若此事傳出去民間,則不出數之內,便又是一樁風逸聞。

只不過,楊昭也和當陪謝安下棋的客人差不多,四分心思放在手中奏章之上,倒有六分心思放在外面。唸到第七份奏章的時候,外面的動靜就逐漸平靜下來了,再念到第十三份,卻聽有陣沉重而整齊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傳來。不過片刻工夫,門外守侯的太監入來稟告,是當屋書龍敵無值的宿內侍衞班頭獨孤雄要來覲見。

楊堅不緊不慢地點點頭,允其入內面聖。那獨孤雄身披甲冑,入殿來屈膝行了半禮。他是獨孤家的人,論輩分,乃是獨孤皇后的堂弟。故此獨孤皇后皺了皺眉,率先單刀直入地問道:“阿雄,外面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獨孤雄用力嚥了口唾沫,極艱難地答道:“回稟娘娘,是冷宮失火,整個都燒起來了。裏面的人…沒跑得出來幾個。皇長子他現在…恐怕…已經不幸…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