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捲風雷九州第二十三章磨刀霍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二十三章磨刀霍霍向何處“於大人説的好!”肅順出乎意料地在一旁幫起和珅來:“皇上,於大人所言兩策正中時局,不僅可保上海萬無一失,或許還能因此牽制長北進,以待江南、江北兩大營建成後反擊南京。更難能可貴的是,於大人身為朝廷重臣,敢於身先士卒,實為我等不及啊!”
“肅大人!於大人只不過提了兩策,並未説過親自前往上海啊!你那句身先士卒又為何解呢?”肅順話音剛落,杜翰裝着疑惑不解的樣子在一旁問道。
“呵呵,杜大人難道忘了麼?於大人如今可是皇上所任的督辦團練大臣,上海的團練鄉勇可都是於大人親手帶出來的。如今長近上海,於大人身為一軍統帥,當然要趕回上海指揮了。更何況,於大人又為製造局大臣,剛才皇上還親口授於大人欽差之職,難道杜大人沒留意麼?”
“有理!有理!”杜翰恍然大悟,口中嘖嘖有聲,隨着肅順的話滿口誇讚和珅,並大拍咸豐馬,説了一通“國有如此賢臣,某等所為不及”之類的話。
“兩位大人的話是什麼意思?”奕訢神情不悦地站出來,出言斥問道:“於大人只不過是向皇上提了建議,而皇上授於大人欽差也不過為了方便在上海的團練與守備協調而已。於大人身為文臣,團練大臣只是督辦,而今又身在京城,眼下南下之路已斷。返回上海談何容易!況且現在上海還有一位協辦團練大臣在,與長戰事當然由協辦主理,於大人只需在京運籌帷幄即可,哪裏需要冒如此風險,衝破險地趕回上海的道理?”奕訢所説地協辦團練大臣正是肅順等人派去的鄭祖琛。肅順與杜翰的一唱一和,明裏是捧和珅,暗地裏是想要和珅好看。現在江南危機四伏,而且南京已下。從京迴歸上海6路已絕,只有海道一途可行。而且太平軍一旦進攻上海,必然是雷霆萬鈞之勢,上海建城頗晚,除了在松江有城牆外,作為一個通商海港,到處都是四通八達。
本就無險可守。從地勢來看,上海遠遠比不上南京城堅固,何況以南京的如此堅牆鐵壁,太平軍都只用幾
而下,換而言之,上海哪裏抵擋得住太平軍的腳步呢?
就算有着守備道幾千官兵與和珅幾千團練,再加上一些洋人的衞隊協助,與太平軍戰十有**也是凶多吉少。奕訢可不想眼睜睜地瞧着自己的老師回上海去送死。更不能看着和珅跳進肅順等人設下地陷阱,當下就為和珅辯駁起來。
咸豐剛才聽和肅順與杜翰心裏還是一陣的高興,可現在又聽了奕訢地辯駁,他又忍不住打起鼓來。要是和珅回到上海,真鬧個兵敗而死的下場話,別説和珅曾經是他的老師。光憑着把老師送上戰場尋死,如此一條,他作為皇帝就得面對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更何況,萬一和珅出了意外,他的愛妃蘭貴人也饒不了他,現在蘭貴人已懷身孕,一旦出事,肚子裏的龍種要沒了,一直沒有子嗣的咸豐還不得哭死?
“恭王爺,於大人是督辦。鄭大人只不過是個協辦。要知道督辦、協辦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其責卻是天壤之別。何況。於大人自己已經向皇上請纓了,王爺您説那番話又是何解呢?難道只因為於大人曾經做過您地老師,您就像忘公而私,不顧祖宗社稷安危了?”肅順微微一笑,不軟不硬地回問一句。
奕訢聽完眉一豎,差一點兒就要火。肅順話中錦裏藏針,不但死死擠兑着和珅與奕訢,更拐彎抹角地提醒咸豐,讓咸豐別忘記和珅與奕訢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和珅悄悄地向奕訢使了個眼,隨後向咸豐説道:“皇上,肅大人的話有理!奴才作為督辦團練大臣,又是製造局大臣,斷然不能只顧自己安危而不回上海。何況協辦大臣鄭大人年事已高,眼下兵事兇危,奴才怕他一人難當如此大任。再加上奴才剛才所説第二策,必須還得有一位瞭解洋人,並能在洋人面前説得上話的臣子來擔任,而這等人選,以奴才來看,朝中只有奴才親自走一趟才有十足把握。所以,於公於私,奴才請皇上下旨,讓奴才返回上海,並着手準備一切!”
“於大人…!”奕訢沒料到和珅明知肅順等不懷好意,還會親口説出返回上海的話,頓時大驚失,向出言阻攔。
但他的話還沒來得及説出口,不僅是肅順、杜翰等人,就連周祖培和剛才還和肅順吵了一場的朱鳳標也都連連點頭,假意或真心地為和珅如此顧全大局而讚歎不己。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咸豐也只能同意和珅的要求,放他回上海。不過,當咸豐下旨後,還特意給了和珅加了一個兩江總督銜。如此一來,不僅同意和珅在上海多招鄉勇,更把兩江地兵權全到和珅手裏,讓他統一調配,以保兩江局勢。
咸豐這麼做是有深意的,如今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大片土地已落入太平天國之手,江西又是湖南門户,與曾國藩、左宗棠等的地盤連成一線。曾國藩、左宗棠雖説是朝廷抵抗太平天國的力助,但向榮、和、德興阿等人調回組建江南、江北兩大營後,他們手下的團練鄉勇就成了直接面對太平軍的主力。雖説咸豐對曾、左兩人地印象不錯,但他們畢竟還是漢臣,漢臣掌兵,在他這個皇帝心裏只是無奈之舉。
咸豐不是傻瓜,至少作為皇帝搞搞平衡的帝王之術還是懂的。他把和珅提到署理兩江總督地職位上,目的就是想借和珅來鉗制曾國藩和左宗棠。當然。咸豐也知道和珅與曾、左兩人的關係,可也正是他們關係密切,咸豐才有把握只要和珅坐鎮兩江,曾國藩和左宗棠就不會對朝廷有異心。
咸豐打着好算盤,不過也恰巧正中和珅下懷。兩江總督府歷來設在南京,如今南京已落入太平軍之手,和珅正好順理成章地把總督衙門搬到上海。並且有兩江軍政在手。以後對和珅在上海的展有莫大的幫助,這正是和珅所要的東西。
“於老師!肅順是不懷好意。你這又是何必呢?”下朝後,奕訢特意拉住和珅,既擔心又憂慮地責問道。
和珅淡淡一笑,先謝道:“王爺仗義執言,奴才不盡。”
“仗義執言又有何用?如今皇命已定,於老師你這次回去可是凶多吉少啊!”奕訢黯然搖頭道。
“呵呵”和珅見奕訢一副着急的樣子,心裏也不由得有些動。左右瞧瞧並未有人靠近,他這才輕聲説道:“王爺不必擔心,上海一事並不像王爺想象地那麼兇險。奴才在上海已早作好安排,並與各國公使商談過幾次,一旦有事各國會
調護軍、軍艦相助。就算到時候真地不敵,奴才也可隨時登上西洋兵艦從海路撤回。”奕訢地表情緩和了一些,不過還是有些憂慮地説道:“雖聽老師如此一説,但還是有危險啊!萬一有事地話。怎能不叫人擔心?”
“就是再有危險我也必須得回去!”和珅斬釘截鐵地説道:“不瞞王爺,製造局與鄉勇之事重大,必須得由奴才來主事,一旦奴才不回上海,等長攻到後必然會有大變。協辦大臣與製造局中有不少都是肅順之人,這些人奴才可不以為能靠得住。如果到時候丟掉製造局。不僅以前的鉅額投資付之一炬,更會讓製造局之物以資長
!而且沒了製造局,對大清興復更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可是關係我朝命運,江山社稷的大事啊!”奕訢默默無語,好半天才長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和珅説的很有道理,上海一失就什麼都沒了。好不容易才搞起了這麼一個製造局,不僅是和珅、奕訢,就連咸豐等人都眼睜睜地瞧着靠它重振大清之威呢。這麼多的投資。這麼多
子地心血。誰也不會瞧着它落入太平天國之手。
“老師此去可要保重啊!”分別之時,奕訢鄭重地説了這麼一句話。這才轉身而去。
和珅望着奕訢的背影,微笑着點了點頭,隨後上了自己的轎子回到了家中。
“相公,南面兵事兇危,您可要保重自己啊!”**一面幫和珅收拾着行裝,一面也憂心忡忡地説道。
“放心吧!你相公命硬的很,斷然不會有事的…。”和珅愛憐地摸了摸**的長,輕聲答道。
“相公無事最好,可慧兒之是怕…。”**的心裏從來沒有如此擔心,就連當年和珅出洋的時候她都沒有像今天那樣。不知道怎麼地,她心裏總有一個奇怪地覺,好像和珅此去就再也不能見面似的,讓她憂心非常。
“傻丫頭!”和珅不想讓愛如此為自己擔憂,故意摟着她説道:“我在上海有兵丁保護,如果長
真的不能阻擋,我會第一時間登上洋人的兵艦離開的。所以,安全沒有問題,你就別再胡思亂想了…。”頓了頓,和珅瞧了一眼**已經有些凸出的小腹,伸手輕輕摸道:“倒是你!慧兒,我不在家中,你可要小心身子。你如今可不比以前,懷着我們地骨
呢,那些
勞的事就
給下人去做,好好把身子養好,為我生個大胖小子!”
“瞧你説的!”説到孩子,**的臉上出了又羞又喜的表情:“這才幾個月啊!哪裏用得着相公如此小心?況且蘭貴人早就吩咐了太醫,幫慧兒準備了調理方子,相公你就放心吧!”説到這,**又像想起什麼似地,説道:“對了,相公。蘭貴人上次還與慧兒説,等身孕再有幾月後。就把慧兒接進宮去,讓宮裏和太醫院幫着照顧。只不過…慧兒覺得有些不妥,沒有馬上答應她。”
“蘭貴人如此與你説過?”這個消息倒是有些出人意料,和珅愣了愣問道。
“嗯”**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