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四十一章不是意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四十一章不是意外的意外與蒲安臣會面可以説相當融洽,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雖然蒲安臣對中國的情況之限於他在美國的側面瞭解,但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在與和珅的談話中針對中國如今的情況,還是提出了不少建議。

逐步開放中國市場,完善中國外體系,溝通中西文化,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等等…。就像是一個老朋友一般,蒲安臣用他博大的懷和淵博的知識,説出了他的見解。就如他一見到和珅時所説的那樣,他帶來了美國人民最真摯的友誼,用公正的外姿態來幫助已經落後於世界的中國。

“這既能讓古老的中國領略到西方先進的一面,打破我們之間那些可笑的隔閡,還能避免某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的不滿,找些無理的藉口破壞這片美麗的國土。”蒲安臣的這些話,雖然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對美國在中國的利益也有莫大的好處。但從整體來看,他提出的這些是可行的,也正是和珅一直努力想做的。

謝公使先生的提醒,您的建議我會多多考慮,有時間整理出一份資料給我們的皇帝陛下斷決。不過,公使先生,有些方面請您體諒到我們的難處,要知道中國是個大國,國土遼闊,民族眾多,數千年來的習慣在百姓中深蒂固,要想改變它只能循序漸進,急進是要出大事的。何況,現在江南叛亂未滅。國家本騰不出手來做更多地事啊!”和珅贊同蒲安臣説的那些,但不代表他會馬上按蒲安臣建議的去做。蒲安臣並不瞭解中國,雖然他是出於好意,但在眼下的情況,和珅本就無能為力。而且他只不過是一介封疆,雖然位高權重,但遠遠沒到能代表咸豐的地步。中國人的體制。百姓的格與習慣地改變,本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的。和珅準備了這麼多年,還只能在邊緣苦苦掙扎,儘自己最大地努力去影響這個國家,為將來真正變革打好基礎。

蒲安臣理解地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建議和珅挑選一些可行的儘快實施,讓中國這個封閉多年的國度早一融入世界之中。另外,蒲安臣還提出了一個請求。就是中國在美國設立公使館的事,這件事在道光年間就在準備了,和珅當年出洋考察為的也是此事,但道光死後,咸豐即位,太平天國事起,這外派公使的事就耽擱到現在一直沒有進行下去。

“相閣下,您訪問美國後到現在。在華盛頓的公使館已經建成好幾年了,貴國政府卻一直沒有派公使上任,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而且近些年來,來美國地華人逐漸增多,大部分都在西部為生,為了貴國的移民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協調。並照顧那些國民生活,請您儘快督促你們皇帝陛下駐派公使赴美。”和珅聽了不由得苦笑起來,這件事他回國後就上過奏摺,但石沉大海,幾次都被咸豐留中不。咸豐既不説派,也不説不派,打定主意準備拖延,想把這事最後個不了了之。況且,和珅現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事要決定還得咸豐説了算。

“公使先生。這事本來是我負責的。但現在卻不歸我管。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個人非常贊同駐派公使。不僅是你們美國,還有英國、法國等國家,那裏的公使館也建成了好幾年,按理説早就應該把公使派過去了。”和珅點頭答道,但神情中卻出愛莫能助的表情。

“原來是這樣…。”蒲安臣可沒和珅想這麼多,理解地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直接向貴國皇帝陛下提出吧,謝相閣下的解釋。”

“那就麻煩公使先生了。”和珅笑着答道,肚子裏卻暗暗搖頭,覺得這個美國公使雖然是個好人,但對於中國地瞭解實在有些缺乏,向咸豐提建議,他能答應才怪。

大家彼此的印象不錯,説了這麼多話早沒了剛才的拘束,何況邊上還有個顧盛在,都不是什麼外人,漸漸就把話題説開了。三人天南地北的談了起來,漸漸聊到人東西方人的個上,這時候蒲安臣嘆地説道:“以前我一直以為西方人勇於開拓,善於學習,而東方人雖然勤勞耐苦,但總是缺乏一些進取神。但後來,你們東方人用實際告訴我,我以前的理解有多麼地錯誤…。”

“哦…不知道公使先生覺得錯在哪裏呢?”聽到洋人誇中國人,和珅忍不住有些高興,饒有興趣地問道。

“現在,美國的華人人數已經上萬了,這些人中不僅有着你們東方人的刻苦神,還能遠渡重洋來到一個未知的國度生活、展,他們的進取心絲毫不差當年大航海時代的英雄們。而且,我在美國還見到過幾個東方留學生,他們那種忘我的學習與憤圖強的神簡直令人難以相信。”

“留學生?”和珅聽了一愣,中國以政府名義派出去的留學生本就沒有,要説有也只是和珅私下安排的那些人。何況,那些人在辜鴻銘地推薦下全去了歐洲,一個都沒到美國,而蒲安臣所説地幾個留學生究竟會是誰呢?

當蒲安臣説出答案時,讓和珅又喜又驚。原來在美國耶魯大學的確有一位中國地留學生,他的名字叫容閎。容閎在和珅周遊各國,離開美國的幾個月後也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在一九五零年,他又以優良的成績考入耶魯大學,學習成績卓越,為全校之冠。

在大學時,容閎就加入了美國籍,現在擁有中、美雙重國籍身份。暫時還未畢業。但他出的表現和優越成績已成了耶魯大學地名人,併為蒲安臣所知。

不僅如此,在美國求學的居然還有三個本人。在美國人眼裏,中國、本都是東方人,而且小小的本從名義上可以説是中國的藩屬,正因為這樣,蒲安臣才會以東方人把他們混淆在一起。

這三個本人也非常年輕。分別是西鄉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與容閎相比,這三個本人在美國簡直可以形容成學習瘋子。他們到了美國後,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只是忙於學習各種知識,不僅是文化上,還有政治上、軍事上、科技上…總而言之,只要能看到的,能學到的。都廢寢忘食的去讀、去學、去問,平裏吃地連豬狗都不如,三個人擠在一間破房裏生活,如此表現,讓所有美國人都到不可思議。

本人?怎麼會有本人?”和珅暗暗心驚,不動聲地看了顧盛一眼,而顧盛也是一片惘然,似乎與他一樣都是第一次聽到這事。

當年和珅帶着佩裏艦隊。炮轟江户的事,顧盛是一清二楚,而且之後也一直幫着和珅封鎖本,執行和珅當年所定下地策略。而現在,怎麼會有三個本人突然跑到美國去了?而且要不是蒲安臣告訴他們的話,和珅與顧盛簡直還要矇在鼓裏。雖説近來和珅一直忙着製造局和江南的戰局。沒顧得上本那邊,但顧盛辦事他還是比較相信的,以他們利益捆綁的基礎來看,應該不會故意放水啊!

突然聽到這些消息,讓和珅心中有股説不出的滋味。接下來的談話他再也沒了什麼興趣,等蒲安臣走後,他連忙讓人悄悄地跟着顧盛,把他找了回來。

顧盛當然明白和珅找他什麼事,再一次邁進門,就連忙解釋這本人地事他本就不知曉。不過。顧盛還是比較講義氣的。一口答應和珅立即聯絡在江户的美國商人,打聽這三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海離江户並不太遠。半個多月後消息就從那邊傳了回來。當電報放在和珅面前的時候,他更是驚愕的説不出話來。原來蒲安臣所説的西鄉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三人,居然就是當年偷偷摸上薩斯喀那號,打算偷渡的那三個本人——西鄉吉之助、和田小五郎和大久保正助。

本人換名字像吃飯那麼簡單,隨便一個理由就能把祖宗給賣了,西鄉吉之助、和田小五郎和大久保正助如今搖身一變,居然成了西鄉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怪不得和珅聽到蒲安臣説的時候還奇怪這三人是從哪裏冒出來地呢。

既然是這三個傢伙,那答案就很簡單。當年他們敢冒着風險爬上軍艦,那肯定是賊心不死,用老辦法到的美國。和珅這時候暗暗後悔,早知道會這樣,當年還不如迫幕府把這三人處決了事,也不至於鬧出現在的麻煩來。

容閎是個人才,而且在大學就快學成畢業,如果把他收為己用,對和珅來講等於又得到了一個辜鴻銘。至於那三個本人,和珅也不敢小視,雖然他對本沒什麼好,但對於這三人不屈不撓的神還是佩服的。尤其是當年一面之後的覺,和如今蒲安臣談他們廢寢忘食學習地勁頭時,更讓和珅特別留意他們。

通過顧盛在美國的關係,他以中國政府的名義向容閎出了邀請回國的要求,同時還讓人在美國打聽那三個本人的情況。當消息傳來後,和珅大失所望,容閎因為畢業還有一年,暫時拒絕了和珅的邀請,一切等待畢業後再決定。至於那三個本人,除了和蒲安臣所描述的沒什麼區別外,美國人還打聽到這三人學習的目的是想對落後的本進行改良,暗中準備推翻幕府,建立一個全新地本帝國。

“改良?撲哧…。”辜鴻銘聽到這稀奇古怪地新詞,含在嘴裏的一口茶水都噴了出來。

“怎麼了?湯生。”和珅皺着眉頭瞧着手上地電報,現辜鴻銘掏着喉舌又笑又咳的樣子,奇怪的問道。

“哈哈哈…笑了我了,這些本人還真有趣,虧他們想得出來!”辜鴻銘指着這改良一詞,大笑不止。

和珅有些不解地瞧了一他一眼,一時間倒想不出來這“改良”有何可笑之處?

辜鴻銘搖頭晃腦地説道:“君實兄,古而言之,有良必有惡,有道是隻有從良,而無從惡的。既然已經是良了,那還改什麼改?難道小本想改良為娼麼?”

“哈哈哈…。”這一下連和珅都忍不住笑出了聲,指着辜鴻銘連連搖頭,説他這張嘴太不饒人,居然連這個都想得出來。

其實辜鴻銘也是看和珅憂心忡忡,故意拿本人新造的詞開玩笑,惹和珅一笑。近來和珅實在是太忙了,既要把握製造局的一切,又要支援左宗棠、李鴻章等整軍備戰,還得在各國公使之間周旋,現在又出了本一事,如此忙碌之下,和珅不免時時在人前顯出一副倦容。

“湯生,你看這本一事如何辦比較妥善?”笑過之後,和珅暗暗拿着主意,並向辜鴻銘問道。

“簡單!”辜鴻銘瀟灑地一甩辮子,笑道:“個消息給德川幕府,他們應該會對此事興趣的。”

“呵呵,借刀殺人?這辦法不錯…。”和珅微笑着點點頭,他也是這麼一個想法,只不過具體安排還得斟酌一番,得辦得萬無一失才行。

正當他要開口與辜鴻銘好好商討的時候,突然一個戈什哈從外而來,站在堂前大聲報道:“中堂大人,有信從京而來…。”

“拿上來!”

“喳…。”拆開張權來的信,和珅瞧了瞧就遞給了身邊的辜鴻銘,閉上眼睛靜靜沉思着。

果然不出所料,英國人按捺不住了,越過和珅直接向朝廷提出了修約要求,而法國人緊追其後,也提出了修約。不過,他們的算盤這次打錯了,咸豐看了修約條款後然大怒,當場就下旨拒絕,訓斥對方狂妄。估計這兩天旨意就會送到上海,張權在和珅的叮囑下一直留意着此事,所以當天朝中消息傳出,他就連夜把信往和珅這裏。

“好!皇上做的好!”辜鴻銘看完了這信,拍着桌子眉飛舞的讚歎道:“這些洋鬼子貪得無厭,就是要這麼狠狠訓斥才行!”微微睜開眼,和珅瞧了眼辜鴻銘,心中暗歎了一聲。辜鴻銘什麼都好,就是格太過鮮明,不懂得政治上的險惡。咸豐這麼做固然是痛快,但帶來的後果也是嚴重的,本來按和珅的思路,朝廷最好的對策就是拖延,現在一句拒絕,還明文訓斥對方,等於把退路全堵住了,沒了一點婉轉餘地,在外上就會陷入自己設下的被動局面。

(推薦尼莫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