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歸故土問情詢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是!那是!”喬阿富不但沒停嘴,反而打蛇隨上,左一個千、右一個千,堆着笑嘴裏還不住地説道:“小的就是大人家養的一條忠狗,再怎麼着也不敢變
子呀!要不然…大人您還能放心小的看門麼?”
“你這狗奴才…。”聽着這些話,和珅差一點兒就大笑了起來。
“撲呲”和珅憋住了,可辜鴻銘卻沒憋住,他在一旁見喬阿富這做派,再也忍不住,頓時笑出了聲。
“大人,這位少爺是…?”喬阿富見辜鴻銘與和珅一起同行,而且又是西洋人的打扮,心着疑惑、面帶着恭敬問道。
“這位是辜鴻銘,辜少爺。”和珅解釋道:“辜少爺字湯生,從小就生在海外,也從未回過國,此次在西洋我與湯生偶遇,心折湯生之才,引為知己。後來應邀我所請,這才一同回來的。”
“原來是辜少爺!小的喬阿富見過辜少爺!”喬阿富見和珅對辜鴻銘很看重,同時前面在碼頭的時候也見那些洋人對此人另有眼,明白對方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連忙上前向辜鴻銘打了個千。
“這…。”辜鴻銘是第一次踏上祖國的土地,也是第一次被人當着面向自己打千問候,頓時一驚,手足無措地站了起來。
“沒事…。”和珅笑着向辜鴻銘擺了擺手:“湯生,喬阿富是我旗下奴,你是我好友,受得起這個。而且,你要記住,這裏是中國不是西洋,一切的規矩都要按着我們中國人的來…。”辜鴻銘是個既灑又豪放的人物,只不過是第一次遇見這事才顯得有些慌張,聽和珅這麼一解釋,他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點點頭坐了回去。
當下,胡光墉也上前來見過辜鴻銘,不過胡光墉的身份和喬阿富不同,只需拱手行禮就可,而辜鴻銘也在和珅的示意下,連忙站起,學着胡光墉的樣子回了個禮,這才了事。
看着姿勢和神態有些不自然的辜鴻銘,和珅這才突然想到,自己與辜鴻銘往這兩年來,卻一直忘記了教導他中國禮儀之類。雖然辜鴻銘是華人子弟,但世代久居南洋,少年又到了西洋,除了拜祭祖先的時候,平
的習慣都是西洋的樣式,而和珅在西洋的時候也儘量入鄉隨俗,所以一時間誰都沒想起這點來。
但現在,他們已經回到了國內,西洋的一套除了以後在幾個通商口岸與洋人接觸有用外,其它用的全是中國的禮儀習慣,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得讓辜鴻銘儘快悉這一切,並去掉現在的西洋着裝,改穿國人服飾,才能徹底溶入其中。
想到這些,和珅卻不由得犯起愁來。要知道,換裝簡單,但要學會那些繁複的禮儀卻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何況剛回到國內,眼前還有很多事需要和珅等着去解決,他本就沒有像在西洋那麼空閒,親自一手手去教辜鴻銘。既然這樣,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個能替代自己教導辜鴻銘。
那什麼人替代自己去教比較好呢?如果在京城的話,管家張權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現在在上海,這事又拖不到京城,所以教導辜鴻銘的合適人選,和珅第一個就選中了喬阿富。
其實這任務胡光墉和喬阿富都能勝任,但胡光墉主管商行,和珅在上海又有其它事需另派用處,所以這責任就落在了喬阿富身上。何況,這喬阿富本就是油滑小人,當買辦、通譯的時候又最擅長和人打道,由他來教辜鴻銘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既然決定,和珅馬上就徵求了辜鴻銘的意見,辜鴻銘聽後當然欣然答應,就連喬阿富見自己能為和珅解憂,立此“功勞”忍不住出了喜
。
“那就這樣吧。湯生,你這幾天就和喬阿富在一起,向他請教一下,好好學學我中華的禮儀,免得過些天進京後惹出什麼麻煩來。”
“多謝君實兄…。”辜鴻銘連忙謝道,同時猶豫了一下,問道:“君實兄,我們在上海大約要呆幾天?”
“這個暫時不知,不過時間不會很長,等我手上事一了,就動身北上。”辜鴻銘眨眨眼睛,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着笑着問道:“君實兄,如果我提前學會這些,能不能讓這位喬先生帶我在上海走走?”和珅知道辜鴻銘初回國的好奇心,笑着點了點頭,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等辜鴻銘和喬阿富離開後,和珅站了起來,篤着步子在屋裏走了幾圈,隨後轉身向胡光墉望去:“雪巖,把情況細説一下吧。”
“是!大人!”胡光墉早就做好了準備,用着低沉但又清晰的聲音,把這幾年在上海的情況細細彙報。等説完商事後,胡光墉又講到了眼前的太平天國起義。
“大人,那些長在南邊着實鬧得厲害,永安失守後,偽天王洪秀全先封五偽王,隨後又大封其下,聚集大軍向北殺來。聽聞前鋒已指到長沙,同時還調動軍隊撲向江南,如今的形勢
人啊!”
“長?長
就是太平軍麼?”和珅疑惑地問道。
胡光墉點頭道:“大人猜的沒錯,因為這些太平軍前面不剃,所以現今人稱為——長。他們用黃布包頭,口喊着什麼天父附體,一路掃蕩,見人就殺,見房就燒,所過之處,就像蝗蟲一般…。”和珅聽了幾句就明白了,覺得這太平天國其實和以前白蓮教沒什麼兩樣,都是用
術蠱惑愚民。至於什麼天父附體,應該和白蓮聖母下凡差不多,都是一種手段。只不過太平天國聲勢浩大,影響和勢力是白蓮教遠遠不能比的,而且洪秀全還自封天王,建立國號,明擺着就是準備奪取江山。
“看來…江南形勢有些危急啊!”和珅輕聲地自言道,接着眉一揚,問道:“朝廷現在怎麼樣了?那些八旗和綠營又在幹什麼?”
“長突然起兵,朝廷被打得措手不及,調兵遣將屢戰屢敗。不過…聽説皇上已讓肅中堂另調兵馬,準備攻打永安了。”
“肅中堂?你説的肅中堂應該是原御前大臣,鄭親王之弟肅順吧?”
“正是他!”和珅笑了起來,這個肅順他可是打過道的,此人
格剛毅膽識不小,但缺乏才識而且又狂妄自大,讓他獨當一面還行,如果是統籌大局就差了點。估計咸豐是看在做皇子時候兩人私下
好,並有鄭親王的一層關係在內,這才把他提拔到如此高位。
“還有呢?”
“皇上還把科爾沁的僧格林沁王爺調回了京城,任命為督辦京城巡防,參贊大臣…。”
“僧格林沁?”和珅聽到這名字,腦海裏頓時就浮現出一個身材瘦長,脾氣暴躁的蒙古王爺形象。這個僧格林沁按年齡可以當咸豐的老子,按輩份卻是咸豐表哥的傢伙,是道光異常信任的臣子之一,或者説是他的重要打手。如今咸豐居然把僧格林沁也從草原召回京城,估計就是看中了他手下的蒙古鐵騎,想借用僧格林沁的武力來對付太平天國了。
不過,和珅知道,僧格林沁的騎兵一直都是朝廷的依仗,以咸豐的脾氣,估計不會讓僧格林沁南下主動攻擊,把他放在京城也是想壓住朝廷陣腳,好讓他騰出手來調京師周圍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