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節慾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我等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私章小說網】:4ZXS.COM

“這裡最好,先生只說。小高子!給先生一案吃喝來,要熱!”站在門廳廊下的趙高遙遙答應一聲,騰騰騰飛步去了。李斯溼的眼睛,二話不說,一拱手領著秦王穿過了兩條甬道,來到了一方僅容兩人站立的丈餘高的帷幕前。嘩啦一聲,李斯拉開了帷幕,赫然顯出一方高大的板牆,悉的蒼勁大字撲面而來——定國圖治十大事略一典章諸事:君號國運朝儀禮法服飾文書制式等二國制諸事:天下治式官制更新律法一統等三文教諸事:同文字定雅言廢詩書立法教等四通國諸事:連接馳道開闢直道同一車軌等五統器諸事:同一度量衡三器各立校正之具等六水利諸事:掘六國堤防通天下河渠行農田水法等七定邊諸事:南百越西羌胡北匈奴通連六國長城等八息兵諸事:收天下兵器去天下私兵除天下之盜等九安邦諸事:除復辟六國之王六國王族六國世族等十社稷諸事:墮六國王城除六國宗廟安聖賢后裔等良久默然,嬴政一拍掌高聲道:“舉綱張目,大開茅也!”李斯笑道:“君上,此乃廟堂歷年共識,臣歸總整理而已。臣已草成上書一卷,供君上決斷。”嬴政接過李斯捧起的沉甸甸一大卷簡冊,頗具意味地笑了:“十大方面,大事千數百餘,件件破天之荒,先生不覺難亦哉?”李斯淡淡一笑道:“君上,此中尚未包括目下該當立即著手的幾件大事。”嬴政道:“當務之急,也是開手之事,說。”正在此時,門廳傳來趙高獨特的聲音:“稟報君上,飯食業已備好,敢問食案安在何處?”嬴政一揮手笑道:“好!廷尉先咥飽再說。如此書房,顯是不能吃飯了。”李斯一拱手道:“君上若不責臣村氣,臣在廊下咥了。”嬴政大笑:“如此村氣好啊!風和麗,正當廊下與先生痛飲一番。小高子,廊下列案。”片刻間,兩大食案在寬綽的廊下安好。趙高已經將嬴政著意帶來的一車王酒悉數搬在了階下碼放整齊,案上兩壇業已開口,兩大銅爵也已經斟滿,整個庭院立即瀰漫出一片濃郁的酒香。君臣兩人落座,嬴政笑道:“來時我已咥飽了。先生勞累空腹,先咥飽再飲酒,不拘禮儀,來,大鍋盔!”李斯接過了嬴政夾在自己盤中的熱騰騰厚鍋盔,眼中淚光閃爍,一句話也沒說便開始狼虎嚥。嬴政不忍直面端詳,將目光轉到庭院去了,直到李斯叮噹放下玉筷,嬴政這才轉過身來。兩人對飲了三大爵,李斯便說起了開手三件大事:封賞功臣將士、撫老秦民眾、安定天下人心。嬴政連連拍案,欣然認可。

末了,李斯又說起了博士學宮,說時勢已到火候,當將博士學宮改為國府之下的獨立官署,不再由廷尉府下轄。嬴政問,博士中可有真才實學之士?李斯說:“君上若求商君那般治世大才,學宮尚無入眼之人。然若就目下所需看,這般飽學之士卻是歷來秦國所缺,文明創制不可或缺,其中,不乏當年稷下學宮幾位名士。”李斯一口氣念出了一大串名字:周青臣、淳于越、叔孫通、鮑白令之、伏勝、羊子、黃疵、正先、桂貞、沈遂、李克、侯生、盧生、高堂生、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①。李斯還在數著念,嬴政搖搖手笑道:“有用便好,我只怕此等飽學儒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李斯說:“至少目下是有用的,博士們也很為秦王一天下佩不止。”嬴政又是搖搖手道:“廷尉只說,博士學宮以何人掌事?甚個名頭?”李斯道:“周青臣理事治學俱佳,可為掌事,名頭,似可稱作僕。”嬴政大笑拍案道:“好!僕也,也,皆領事之名也,便是僕了。”長史蒙毅大忙起來了。

秦王從廷尉府回到王城,立即將李斯的《定國圖治十大事略》上書給了他。秦王的決斷很明確:立即謄刻分送各大官署,限各署大臣一月之內思謀諸事應對,四月末行大朝會議決。此前,蒙毅得做另一件大事:會同國正監之考功署,統錄並確定文武百官、將士臣民、六國人士於一統天下之功績,擬定封賞王書,籌劃朝會大行封賞。這件事非同小可,既是勵秦國朝野的喜慶盛事,又是撫天下人士的安定民心長策。更要緊的是,這是一樁繁劇而縝密的事務,牽涉面之多幾乎涉及所有臣民,尤其也包括了山東六國臣民,要在一月之內備細列出卻是談何容易!然則,年青的蒙毅沒有絲毫的畏難之心,立即全副身心地撲了上去開始連軸轉了。這便是那時的秦國,上下同心同,任事不避險難,勞作不畏艱辛,奮發惕厲而著意創新,質樸求實以能事為榮,孜孜不倦以公事為本,民風官風之清新之純厚,對當時天下有著極大的魅力。秦統一六國而能使“民莫不虛心仰上”與其說天下人對秦王膜拜,毋寧說天下人對秦所開創的國風民的心悅誠服。

倏忽一月,蒙毅終於從考功署的密室中走了出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整整一車簡冊拉進了王城,在秦王書房擺成了又一座文卷大山。正沉浸在列國郡縣地圖下的嬴政看得又氣又笑:“你這個蒙毅,教我一卷一卷翻麼?”積起一臉夜的蒙毅連忙道:“不不不,這是備王查閱細目,封賞事大,難保無人喊冤。”嬴政一揮手道:“縱有喊冤,過後再改也來得及,只不能慢!你只說,我聽。”蒙毅立即拿起山頂一卷道:“這是歸總大目,我先將分類稟報君上定奪。”一口氣,蒙毅說了整整一個時辰。

依據秦國法度,蒙毅的功績輯錄有四大類若干細目:其一,軍功。又分為將軍之功、軍尉之功、士兵之功三目。

列位看官留意,秦國軍功考定之法,遠比後世朝代詳明合理,說具有科學亦不為過。其間本,是士兵斬首之功、將尉戰勝之功的區別。尋常只知秦軍以斬首記功,也就是山東六國所說的“首功”然則,這只是秦國軍功的一大類。因為此類軍功最能勵民眾從軍殺敵,為變法之要,且震撼天下,是故常被後人誤解為秦國唯一的軍功。實則,秦國軍功制的目的在於勵將士殺敵,是以對種種戰場之特殊情形,皆做了詳細區分,既不至功勞被埋沒,亦不至將尉士兵混同冒功。士兵軍功之特異在於:陷隊之士(敢死隊)優待軍功,十八人斬首五級,即人各賜爵一級;若戰死,則允許家人承襲爵位。而大小將官的軍功,則不以斬首記,而以勝敗記。若將尉也以斬首記功,一則容易冒功,一則容易使將官忙於斬首而忽視號令職能。這種勝敗之功,又以職務高低分為兩個等次:什長(統十卒類似班長)以上,千夫長以下(統稱軍尉),皆以每戰總體殺敵人數是否超過定數記功;千夫長之上的將軍,則以攻佔城池、殺敵人數、最終勝負等三方綜合論功,尤以最終勝負為本。《商君書·境內篇》提到了兩種定數:百夫之旅,每戰斬首三十三級以上者,百夫長等同士兵之斬首一級;將軍統兵野戰,每戰斬首八千以上,並最終獲勝者,該將軍等同士兵之斬首一級。這種軍功制,山東六國謂之“本賞”意為以戰勝為本論軍功。孤立地看,尚難以知其在當時的意義。而若與山東六國軍功制對比,則立見高下。當時的山東六國,只有斬首之賞,而沒有勝負本賞;也就是說,只要斬首,雖戰敗也有賞賜,沒有斬首,雖勝亦不賞賜。顯然,這是極不合理的。荀子在《議兵篇》評論秦國軍功制說:“秦人…非鬥無由也,功賞相長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三大類中,士兵之功、軍尉之功,皆由上將軍府會同考功署確定封賞等次,後報秦王以王書形式下達即可,不列入朝會封賞之列。所以,蒙毅所要完成的最大一宗是將軍軍功。若以萬人兩將軍計之,則秦軍六十萬便有一百二十名將軍,再加上國尉府與關系列的其餘將軍級的武職官員,至少當在兩百餘人。要將如此之多的將軍軍功準確無誤地在一個月內輯錄確定下來,誠為不易也。

其二,政功。又分為建言之功、統事之功、民治之功三目。

所謂政功,即與軍功相對的文官功績。商鞅在秦國變法之徹底,體現在方方面面。以賞功制而言,以“獎勵耕戰”為軸心,臣民於國有功皆賞,文治之功更不能忽視。作為國家體制的基本一面,秦國政府官員也有爵位系列,與軍功爵位是分中有合的兩個系列:高端重合,常態兩分。文官是十一級爵位,從低到高分別是:有秩吏、後子、君子、大夫、顯大夫、客卿、上卿、公、關內侯、列侯、君,其最高三級,與軍功爵重合。當然,從實際情形說,戰國百餘年前後定會有所變化,不能一概而論。就功績論,謀劃之功主要是計從屬官吏的襄助功績,各種言官的建言功績;統事之功,則多涉大臣,是計各署主官的為政功績;民治之功,則多涉郡守縣令及地方官吏之政績。其間重合,自不待言。

政功殿前封賞不包括吏員。也就是說,吏的功績不由秦王在朝會封賞,而由丞相府、國正監會同確定封賞等次,再報秦王以王書名義頒行。依秦國法度,君子(含君子在內)以下的三級為吏,俸祿大體在一百石上下至三百石上下。蒙毅所要做的,是輯錄確定全部官員功績。政功彈極大,繁細多變遠遠甚於軍功,錄功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

其三,民功。又分為耕耘之功、商旅之功、百工之功三目。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民爵之實施已經深有基,庶民對爵位的追求與尊崇也已經濃烈異常,蔚為風尚。以至後世學人指斥雲:“秦…時不知德,唯爵是聞。故閭閻以公乘侮其鄉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②”秦國民功封賞大體有三種情形。其一,農人耕耘有成,多納粟谷超過定數,即可記功,納功績累計到定量,即可拜爵一級。此等定數究竟幾多,史無可考了。然《史記·秦始皇本紀》所列的一則救災拜爵記載,卻大致可見端倪:“始皇四年,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其二,商旅、百工或以作為,或以金錢,或以財貨,或以義舉,但凡助國,俱可記功。功績累積到定數,即可拜爵。秦王曾專門給商人寡婦清記功拜爵,還立了一座懷清檯便是例證。其三,民眾在特殊時期或服從法令或勇赴國難,亦可群體記功賜爵。譬如秦昭王時期發河內之民後援長平大戰,便人人賜爵一級。史料多有記載的(馬上將要開始)的天下移民遷徙,也多次各賜民爵一級。凡此等等,皆為民爵。

民爵之特異,在於國家不承擔俸祿,而只彰其聲譽榮耀與尊嚴。是故,民爵無論大小,皆以王命特書正式拜之,其聲勢禮儀往往比官員晉爵還來得隆重。為此,蒙毅得據郡縣年報詳加輯錄,務使翔實準確。

其四,列國人士功。又分為善秦之功、義舉之功兩目。

秦自崛起東出,於邦縱橫與戰場較量兩方面皆極富策略。其中之重要方面,是對曾經襄助過秦國的外邦人士記功拜爵,後來遂成定製。所謂善秦之功,有三種情形。一則,山東人士促使本邦與秦國結好的功績。如秦昭王時期周室兩分,西周大臣周佼全力推動了西周與秦國結盟,被秦國封為梗陽侯;後來東周大臣周啟又推動東周與秦結盟,被封為平原侯。二則,偏遠部族的統領與秦國或結好或臣服的功績。如秦惠王曾因巴國(川東之地)臣服,封巴氏頭領為不更爵。三則,山東名將名臣之後裔投奔秦國效力,彰顯秦國善政,亦可記功封爵。嬴政即位之後,外邦有識之士基於天下將一的,助秦投秦者更多,是故蒙毅本次輯錄的此類功績分量很大。

所謂義舉,則主要指外邦民眾對秦友善之功,或曾捐助財貨,或曾在秦軍重大戰事中辛勞嚮導,或曾助秦軍解困,或曾引領族人投奔秦國等等等等。此等功績,尋常都有即時賞賜。目下蒙毅所輯錄者,則是有累積大功而需要重大賞賜者。

“外功大增,好!”聽到此處,嬴政大笑著了一句“秦功秦爵惠及天下,華夏我民孱弱一掃,盡成虎狼也!”蒙毅不也笑了起來:“君上所言極是,獎勤罰懶,誰想軟也軟不下去。”兩人一陣笑聲,蒙毅又說了起來。

列位看官留意,上述兩類功績,不包括在秦國重金賄賂之下出賣本邦的佞之臣。譬如對趙國郭開、齊國後勝這般害國害民權,秦國除了重金財貨賄賂,也都曾許諾過重大的封號與治權利益。然就其實際而言,這只是一種策略權變。就事實而言,戰勝之後,秦國無一例外地除掉了這些萬民側目的權。故此,此類人既無須記功,更不能與前述正當功績相提並論。

“臣稟報完畢。這一案是錄功冊籍,共計六十餘卷。”

“好!輯錄縝密得當,蒙毅終練成也!”嬴政很是滿意地讚歎了一句。

“謝君上褒獎!這是臣與國正監擬出的封爵排序,須朝會之前定奪。”嬴政掂著蒙毅再次捧來的沉甸甸一卷,又看了看這位年青大臣熬夜過甚的青臉膛,點了點頭道:“朝會之前,你且歇息兩。我這裡有長史丞。”蒙毅一拱手道:“君上書房燈火徹夜,我比君上還小得幾歲,撐得住。臣得籌劃朝會,臣告辭!”說罷一陣風般去了。

四月末,秦國第一次大朝會隆重舉行了。

依著古老的傳統,這一統天下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是開國首朝,最是要大肆鋪排的。事實上,以太史令領銜的太廟、太祝、太卜與博士學宮組成的大朝禮儀專署,也是將這次大朝以“新朝開闢,天子即位”兩大慶典籌劃的。蒙毅備細詢問之後,立即稟報給了秦王決斷。嬴政聽罷卻淡淡笑道:“甚個新朝開闢,甚個天子即位,等廷尉府一體籌劃好再說不遲。長策未出,事事說舊話,件件走老路,鋪排個甚?”於是,諸般盛大禮儀一律終止,還是老秦本行事,隆重歸隆重喜慶歸喜慶,豪闊奢靡卻是一概沒有。當然,也還有更實際的兩個原因:一則天下初定餘波震盪,王翦蒙恬王賁馮劫馮去疾李信蒙武姚賈頓弱等諸多大將功臣不能趕回咸陽與會,真正的盛大慶典便少了應有的宏大硬正之氣。二則諸般大略尚立定綱目,除了李斯,任事重臣們還多陷在繁雜的戰事善後與新地民治事務中,心思尚未轉向對新治的思謀;嬴政自己,也還全力埋在各種軍國大略的籌劃中;此時虛空鋪排,未免有失草率。故此,秦王嬴政寧願常態從事。

儘管如此,大朝會還是瀰漫出一片肅穆莊重的慶典氣息,大臣們濟濟一堂,峨冠博帶分外整肅。初夏的清晨尚算涼,冠帶整齊的大臣們卻顯得有些悶熱,額頭無不滲出涔涔細汗。只有嬴政,還是素常朝會的一頂黑玉柱冠,一領輕軟的繡金絲袍,分外的輕鬆清

“諸位,今大朝只有兩事。”司禮大臣宣佈了朝會開始之後,嬴政拍案道“一則封賞功臣,二則宣示新天下圖治方略。真正大典,尚待來。”

“宣示封賞王書——”司禮大臣一聲長呼。蒙毅大步走到王臺中央的高階之上,展開竹簡,朗朗之聲迴盪在殿堂——大秦王封賞書大秦王特書:秦定天下,賴群臣將士之辛勞,賴天下臣民之擁戴。今輯錄群臣歷年功績,首封大功績者如左:將軍王翦爵封武成侯,食邑頻陽十三縣,子孫得襲爵位將軍王賁爵封通武侯,食邑九千戶將軍蒙恬爵封九原侯,食邑八千戶將軍李信爵封隴西侯,食邑三千戶將軍蒙武爵封淮南侯,食邑兩千戶將軍馮劫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將軍馮去疾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將軍嬴騰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將軍楊端和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將軍辛勝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將軍章邯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此為軍功之封。政功之封如左:丞相王綰爵封徹侯,食邑萬二千戶廷尉李斯爵封通侯,食邑六千戶大田令鄭國爵封關內侯,食邑五千戶國尉尉繚爵封關內侯,食邑五千戶上卿頓弱爵封關內侯,食邑四千戶上卿姚賈爵封關內侯,食邑四千戶長史蒙毅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中車府令趙高爵封大庶長,俸祿八千石列國善秦之功大者,封賞如左:將軍馬興爵封武安侯,食邑六千戶將軍召平爵封東陵侯,食邑五千戶將軍令狐範爵封五馬侯,食邑三千戶將軍杜赫爵封南陽侯,食邑三千戶將軍戚鰓爵封高武侯,食邑兩千戶將軍馮毋擇爵封武信侯,食邑千戶將軍王陵③爵封襄侯,食邑千戶大夫崔意如爵封東萊侯,食邑千戶大夫沈保爵封竹邑侯,食邑千戶大夫崔仲牟爵封汶陽侯,食邑千戶大夫姜叔茂爵封巴陵侯,食邑千戶大夫趙亥爵封倫侯④,俸祿八千石大夫韓成爵封倫侯,俸祿八千石孔子後裔孔鮒爵封文通君,俸祿八千石其餘群臣將士與列國人士之有功者,著丞相府會同國正監明定封賞,得以王書頒行爵封。大秦王政二十六年夏。

沉沉大殿肅然無聲,大臣們都在屏息傾聽著。一舉大封二十八侯君⑤五大庶長,這在秦國曆史上實在是前所未聞的壯舉,孰能不悚然動容?列位看官留意,秦國法行百餘年,極其看重封爵,六代秦王之中,每代所封侯爵大體都只在兩三位上下。秦昭王時期侯爵最多,也沒有超過十位。故而,王翦在率軍滅楚之前有喟雲:“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雖然是王翦基於朝局需要而有意如此說之,也確實可見秦國封侯之難。尤其是對此前稱作“外邦功臣”的封賞,既遠遠超出了老秦臣子們的預料,也遠遠超出了外邦功臣們與新近進入咸陽的博士們的期冀。老秦臣子們的驚訝,更多的是為封賞規模如此之大而震撼。外邦功臣與博士們,則為第一次親身體察這個強盛一統的新大秦的博大襟而奮,聽著那些悉的名字一個個掠過耳邊,情不自地生髮出萬般喟,一時之間唏噓之聲不絕於耳…及至蒙毅宣讀完畢,舉殿大臣還沉浸在種種思緒中不知所以。

“封賞王書宣示完畢,諸臣可有異議?”司禮大臣高聲問了一句。

“秦王萬歲!”

“功臣萬歲!”大臣們如夢方醒,紛紛攘攘地高喊了起來。雖然不甚齊整,卻也未見異議。司禮大臣便高聲宣呼:“朝會無異議,秦王部署圖治方略——”

“臣有異議!”一個聲音突兀響起。大臣們尚在愣怔之中,博士群中霍然站起一人高聲道:“臣,博士僕周青臣有言。今秦一天下,秦王便是天下共主,當今天子。歷來天子開國封賞,一有對歷代聖王后裔之封地賞賜,二有對此前敵國之社稷封地,三有對新朝功臣的諸侯之封,凡此三者,古謂諸侯之封,向為封賞至大也!今天子不做諸侯三封,臣冒昧敢問秦王:考功遺忘乎?留待後封乎?抑或新朝不封諸侯乎?”

“是也是也,我也覺少了最大一封!”

“臣叔孫通有對。”又一名博士離座起身高聲道“一統天下,萬事功業,秦王當下書天下大酺,以為盛典之慶,以安天下民心!”博士們紛紛點頭呼應。司禮大臣目光望著王案不知所措。

“諸位,少安毋躁。”嬴政從王案前站起身來,走到了王臺中央的臺口站定,話音緩和,神情卻是凝重:“天下大酺之議,準行。秦一天下,也該教人民高興一回。功臣封賞事,目下所能為者,唯功績查核大要無差,有寬有嚴各予封賞而已。至於博士僕所言之諸侯三封,關涉新天下治式方略之如何實施,容一體決之。其餘凡有不盡人意處,儘可向國正監考功署進言,以待後決。”幾句話落點,博士們已經解透王意,認定秦王分封諸侯要待後決之,於是紛紛點頭,再沒有人說話了。

“今,本王側重要說者,一統圖治之要也!”嬴政的聲音高昂地迴盪起來“月前齊國已定,天下已告一統,華夏已告更新!然則,一統天下該如何治理,此亙古未有之難題也。何以謂之難題?蓋三皇五帝,以至夏商周三代,從未有過三百餘年之動盪,更未有過兩百餘年之大爭。動盪也,大爭也,所為者何?天下怨懟三代之舊制也,力圖爭出一條新路也!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此之謂也!否則,動盪殺伐五百餘年,天下血漂杵,生民塗炭離,豈非失心瘋狂哉!唯其如此,今之一統天下,非往昔三代之一統天下也。往昔三代,名為一統,實則天子虛領諸侯,諸侯封國自治。此間種種弊端,五百餘年業已盡顯光天化之下!唯其如此,今之一統天下,究竟要走老路,抑或要走新路?此,我等君臣之難題也!老路弊端,顯而易見;新路利害,聞所未聞。是故,抉擇之難,亙古未見。就其本言之,將何等一個天下付後人,我等君臣,可功也,可罪也!若能趟出一條新路,免去連綿刀兵震盪,免去華夏裂土之患。此,我等君臣之功也!若不思革故鼎新,不思變法圖治,依然走‘法先王’老路,則天下仍將分治裂土動盪不休。此,我等君臣之罪也!功也罪也,何去何從?諸位戒慎戒懼,思之慮之,今無須輕言。月後大朝,會商議決。”嬴政戛然而止,舉殿鴉雀無聲——註釋:①所列博士,皆為史料彙集之秦博士姓名,其中最後四人是西漢初期的商山四皓。

②見《晉書·庚峻傳》。

③這個王陵,不是秦昭王時期的老將王陵,而是後來降於劉邦而在西漢初封為安國侯的王陵。

④倫侯爵位,未見秦國爵位之正式名稱。倫者,類也。推測其實,當類似大庶長,因對列國人士之封賞重在榮耀,須得相對抬高,故而冠以侯爵。

⑤秦國前期有“君”之封號,依據爵位法度,君實則是最高侯爵徹侯的另一名稱,因比照山東封君而沿用。類似於後世部長級中也有“主任”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