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七節北上九原:突兀改變的大巡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黎明的星光下,李斯半睡半醒地搖晃著,任沉重的車輪碾壓著無盡的思緒。

正午,皇帝行營抵達臨淄地界。

李斯很清楚,皇帝對大都會歷來沒甚興趣,除了滅國時期因犒軍善後進入過邯鄲與郢都,再沒專程進入過任何國都,連幾次路過的洛陽新鄭大梁都沒有興致進去。舊齊國的臨淄固然是赫赫大都,皇帝照樣沒興致。當然,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皇帝正在發病尚未痊癒的特殊時期,更不能貿然入城了。於是,李斯下令在城南郊野的密林中紮下了營地。

趙高匆匆來了,恭敬地請李斯去皇帝大帳。

皇帝臉很不好,倚在榻上捂著一副絲綿大被似乎還瑟瑟發抖。李斯心頭一陣酸熱,幾乎要衝口而出勸皇帝立即改返咸陽。可是,思緒電閃間,李斯還是死死忍住了。見李斯進來,皇帝吩咐趙高守在帳口,不許任何人進來打擾。皇帝又屏退了大帳中的幾個內侍與侍女,招手教李斯坐在了臥榻之側的涼陶墩上,殷殷地看著李斯,良久沒有說話。李斯拱手一聲陛下,頓時哽咽不能成聲了。嬴政皇帝拉住了李斯的手,嘆息一聲道:“丞相,幾何有過,我等君臣竟能相對無言矣!”李斯哽咽道:“陛下,老臣已不知從何說起了…”嬴政皇帝淡淡笑道:“丞相啊,你的心思,朕知道。這件事,對你說得遲了,嬴政思慮有差。”李斯一時惶恐道:“陛下何出此言?老臣未知何事不曾與聞?”嬴政皇帝似乎渾然無覺,只徑直緩慢地說著:“去冬,王賁臨走之時,說到扶蘇寬政主張,說他也贊同。加之,又有黥布劉邦徒眾逃亡兩件事,朕便想先減輕工程徭役。然則,一聞丞相說關中老秦人已空,我心下急了。如此大局漏,朕卻一直未能察覺,我不能不急也。要大巡狩,是要看看天下大勢,看看復辟暗究竟有多深的基,看看是否必得再次回遷老秦人…朕之本意,未必一定要北上九原。然則,自琅染病,方士逃走,嬴政驟生末路之,當此之時,朕當何以善後哉!”

“陛下萬勿此言!陛下正在盛年啊!”李斯淚如泉湧了。

“不。不行了。”嬴政皇帝平靜淡漠地搖搖頭“嬴政不畏死。然,嬴政知道自己。嬴政任用方士,無異於自戕。若沒有方士數年在側,我固病體,元氣尚在…大父秦昭王,不是病奄奄撐持了十餘年麼?奈何嬴政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死生有數,在最要謹慎的時刻,竟然開了秦法之,秘密任用了方士。想補正,嬴政都來不及了。”

“陛下!來得及!有太醫…”

“上天無私,不會將機會總給一個人。嬴政,焉能例外矣。”

“陛下…”

“丞相,毋傷悲。朕,要說正事。”

“老臣,但憑陛下之命。”李斯頓時平靜了下來。

“第一事,若我病體能過得平原津,能渡過大河,便北上九原。”

“老臣理會:若陛下在平原津發病,立即返回咸陽。”

“正是。”

“老臣遵命!”

“第二事,最後的巡狩路程,丞相有何謀劃?”

“陛下已然謀定,老臣…”

“丞相啊,你當學學王賁,該堅持者則堅持。歧見不怕,要說在明處。”

“陛下,”第一次,李斯有些臉紅了,一拱手明朗道“最後這段路,老臣以為必得穩妥縝密。老臣三策:其一,飛詔宣扶蘇蒙恬回咸陽,陛下則最好不渡大河,不過平原津,直接由此返回咸陽;其二,飛詔李信率十萬大軍回鎮關中,並急遷上邦十萬老秦人回居關中,蒙毅可在咸陽著手此事;其三,老臣自請,兼領陛下書房政事,守定印璽!”

“丞相懷疑趙高麼?”嬴政皇帝的目光驟然一個閃爍。

“老臣不諱言:趙高領印璽不宜。”

“丞相,可否說說依據?”

“老臣無憑據,只是心不寧。”

“丞相啊,”嬴政皇帝默然片刻,淡淡一笑道“趙高追隨朕三十餘年,不知幾多次換回朕的命。不說功勞才具了,僅這三十餘年未嘗一事負朕,趙高何罪之有也?疑慮趙高最深者,不是丞相,是蒙毅。朕嘗對蒙毅言,若以隱宮出身而長疑趙高,我等君臣,襟何在焉!我等是人,內侍也是人,何苛求一人至此矣…嬴政一生,無愧於天下,無愧於群臣,所愧者,唯兩事耳:其一,愧對嬴秦族人。奮爭天下,老秦人血最多,受苦最多。百餘年來,哪裡最險,哪裡最苦,哪裡便是老秦人所在。嬴政不用皇族為大臣,不封老秦人以富庶繁華之地還則罷了,最後,竟使他們離開了本該屬於他們的關中之地。自丞相那警醒於我,每念及此,嬴政都是心頭滴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可如今,他們都在哪裡啊…”

“陛下,此,老臣之過也!”李斯第一次到了揪心的苦痛。

“丞相主張回遷老秦人,朕贊同。”

“陛下,還要過大河?”李斯驚訝了。

“丞相,我自覺還能撐持,做完這件事了。”

“那…”李斯言又止了,突然覺得不須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