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杜撰三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苦計:確有黃蓋詐降,但苦
計應無。
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龐統獻連環計:連環是曹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孔明求東風:純屬虛構,江東冬至時,巧有東南風。
赤壁之戰:無論《魏書》還是《蜀書》都記載曹是與劉備
戰敗退,孫權軍確有參加此場戰役,但難獲全功。實為周瑜火攻在前,曹
燒船在後。
周瑜:吳國名將,赤壁之戰結束二年後病死於伐西蜀準備工作途中,與諸葛亮素未謀面。心開闊,並非狹窄。三氣周瑜純屬虛構。
華容道:劉備領兵追截兵敗的曹,但是去晚了,被曹
跑掉。
南郡之爭:沒有發生,是周瑜死後魯肅勸孫權將江陵借給劉備。借江陵(當時荊州被曹,孫,劉三人瓜分,孫權並沒有“借荊州”),為了給曹多一個強敵。
關羽戰黃忠:劉備徵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
孫劉聯婚: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只是政治聯姻,不過在《烈女傳》中確有描寫她投江的記載。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孫權自願的。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無採用周瑜之美人計。
周瑜心狹窄:史書記載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風。而與諸葛甚至未曾見面,何來嫉妒之說呢?
三氣周瑜:周瑜未出徵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於巴丘。並非被諸葛亮的才智氣死。
三江口臥龍弔孝:吊周瑜是龐統,不是諸葛亮。
周瑜與孔明: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
馬超興兵:正與史實相反,馬超起兵在先,令到馬騰遇害。
張松獻圖:應為劉備詢問張松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製了地圖給劉備。
落鳳坡:該為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死去。
馬超戰張飛:是馬超私自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並無小說中張飛和馬超大戰兩百餘回合不分勝負,後被諸葛亮招降一事。
徵漢中:徵漢中時的總指揮是劉備,法正參謀。
計奪天蕩山:純粹虛構。
定軍山:夏侯淵陣亡於劉備軍夜襲,雖非黃忠陣斬,但是黃忠在這一戰功勞很大。
曹殺楊修:楊修並非在曹
撤兵前夕被殺,實際上是曹
撤兵後才殺的,在正史中並無曹
殺楊修後與蜀軍再戰,並被魏延
掉門牙的事。
五虎上將:劉備並沒有封“五虎上將”只封了前,左,右,後四大將,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虎上將是因為三國志中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傳記放在同一章。後世稱為五虎上將。
周倉、胡班:虛構人物,歷史上沒有記載。胡班可能指蜀漢將領吳班。
關羽單刀會:事實上是魯肅在陣前邀請關羽討論荊州的事情,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於赤壁之戰已經死了,是一般的軍醫刀。
水淹七軍: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運用天時、地利趁水勢挾水軍引兵大破名將於,擒斬龐德並率軍急攻。
關羽麥城拒降:未有記載,是被擒後拒降。
玉泉顯聖、追命呂蒙:玉泉顯聖改編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呂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葬在高陵。
關平:關羽長子,不是義子,隨羽臨軍,三國志裡只出現兩次名字。
關興:弱冠(近二十歲)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監軍,文武雙全,深得諸葛亮器重。於夷陵之戰後數年死去。
張苞:雖稱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張遵。
糜芳:未見逃回蜀營被凌遲處死情事,夷陵戰後倒有隨賀齊出徵魏國蘄地區的事情。
闞澤推薦陸遜:陸遜在荊州原本就是呂蒙的副手,呂蒙去世之後,自然是陸遜接管東吳西線防務。
夷陵之戰:吳軍五六萬,蜀軍五萬,並非以少勝多,不過吳軍確實士氣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戰中為孫權立了戰功,砍殺馮習等人,死於234年白帝託孤:劉備臨終是託孤與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但仍有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八陣圖:八陣圖是諸葛亮所作的兵法圖陣,不是神怪石陣、宮。
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七擒孟獲。但《漢晉秋》及《華陽國志》中有說過“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而鄂煥、祝融、孟優、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說所創作。
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戰績分別為:第一次敗於街亭,第二次配合東吳作戰,攻城不下,但在撤退中斬殺大將王雙(與演義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陰平兩郡成功,並擊敗郭槐,第四次大敗司馬懿,第五次司馬懿不敢出戰,但是諸葛亮病死(此役蜀軍將國境線向前推進了很多,而後姜維北伐又一次推進)。
推薦郝昭守陳倉的是曹真,不是司馬懿。
司馬懿與諸葛亮:諸葛亮頭三次北伐時,魏軍並非司馬懿統領而是曹真。
失街亭:魏軍總指揮為張郃,非司馬懿。
空城計:街亭戰敗後,魏軍並未對蜀軍進行追擊。諸葛亮只是曾把西縣的民眾與糧草遷移而已。且當時魏軍主將也非司馬懿,真正空城計則是由魏將文聘,蜀將趙雲用過的。
氣死曹真:曹真病死於洛陽。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
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大破魏軍於滷城,司馬懿僅以身還保營。《三國志》未提用何種戰法大破魏軍。陝西鄉野傳說與演義無大異;上方谷,一說葫蘆谷,疑為滷城的渾稱。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並非諸葛亮遺計,《漢晉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軍相近時,蜀將姜維和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做勢佯攻,司馬懿不敢
近,只好退兵,蜀軍入谷然後發喪。當時在各地就傳開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笑話。
魏延反叛,被馬岱誅殺:魏延與楊儀不和,在諸葛亮死後不服從調遣,相爭失敗後被殺。在諸葛亮生前魏延得到重用,亦無“成反骨”之說。
九伐中原:事實上姜維北伐多達十一次,其中勝敗均等。而八次北伐的過程大多屬於虛構。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邊,把陳倉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