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坑之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當姚衛心急如焚地張羅著妹妹姚雪去美國治療的事宜時,林曉和段天,踏上了鬼眼天坑的奇幻之旅。
林曉和段天是推著自行車前去的,如果是張勇,他是絕不會這樣做的,這太愚蠢了,因為要穿越綿延的原始森林,要翻過連綿的群山,要穿過長長的峽谷。可林曉和段天沒有想這麼多,他們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人能過得去,自行車也就能過去,而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想走回頭路了,他們這種業餘的神使得他們的旅行獨具特
。
林曉和段天的負重由馮國放和另一位村民負擔了,他們只推著車就好了。
二人走的時候,馮家妹站在村口望著他們,久久不肯離去。二人回頭朝馮家妹揮手,都發現“小女孩”眼中跳躍著一種未名的東西。
當身後的馮村再看不到的時候,一行四人,隱沒在茫茫的原始林海中。
那身材壯實的村民在前用山刀時不時地揮舞著,雖是一條常走的山路,但路旁的樹木藤蘿生長速度很快,把有些路給擋了。馮國放則跟在後面。林曉和段天把路上的困難估計小了,他們經常不得不扛著車行走,行進的速度緩慢。
馮國放並不急,他的任務是帶這兩個年輕人到鬼眼天坑,當好導遊,一個小時左右就會停下來給林曉和段天他們講解一番。
很快,林曉和段天發現,這兩位村民,遠不是挑夫和嚮導那麼簡單,馮國放一路上的講解,證明了他簡直就是個博物學家,他幾乎能回答二人任意指出某一植物的種屬、形狀、習和用途。
一天下來,山越發幽深起來,人跡罕至,只聽得到空谷鳥鳴,溪水輕唱,真是遠離塵世喧囂。林曉還好一些,段天的雙臂則有些痠疼,但看到這等美景,也就忘了。
這屬於亞熱帶地區,林子主要是常綠的針葉林為主,松、柏,當然還有常綠喬木,層層疊疊的綠,一眼是望不到邊。
一開始,四人基本上沿著在山脊上行走,山勢並不高,上得一山後,極目遠眺,遠處高山環伺,氣勢磅礴,山體大多雄峻高拔。
馮國放說眼下走的山海拔大多在一千左右,而那遠處的高山,則在兩千以上,鬼眼天坑就在那群高山上。
林曉和段天心道一個“乖乖”他們深知見山走三道理。
林曉和段天要馮國放描述描述那些個天坑的景象,馮國放卻搖頭說不說,說這等奇景還是親身體驗才好。
這些千來米海拔的山脈算是外圍的屏障,林曉和段天他們走到一天,地勢是往下走的,稍顯輕鬆。過了這一,即開始進行峽谷穿越。
由於這些峽谷還遠在那龐大的地下水的外圍,因而地表只留下淺淺的溪水,對前進並沒有造成多大困難。
峽內植被茂密,亂石夾其中,走不多遠,就有巨石擋在路上,順著巨石兩側看去,峭壁森然,往往還有巨大的危石突出,似隨時準備砸下,人久凝視之,不住心膽發顫。
初入峽谷,兩側的岩石不高,多植被披掛,少於外,再往前行則,峭壁聳立,勢漸高,是一座座各具模樣的石
峰。
鬼眼天坑區就是這種大量可溶岩石的地區,理論上說就是喀斯特地貌,由於豐富的地表水沿著可溶
岩石表面的垂直裂縫向下滲透,裂隙不斷擴大,裂隙變為孔
,孔
再經過塌陷,形成漏斗式樣,由此形成天坑。
馮國放說就在鬼眼在往南一百公里區域是三省界之處,此處由於長江從中穿過,地下有一個巨大的地下水系,據說,這一帶的天坑溶
水即相通,只是人無法到達而已,當地有不少關於地下龍宮的傳說。
聽得馮國放這麼一說,林曉和段天更添嚮往之心。
白天跋涉,晚上則在村人搭的木棚住下。
三天之後,他們終於開始挑戰在那二千米左右的高山。
段天已經扛不動車了,手臂疼得不行,改由那個壯實村民扛著,林曉畢竟是練家子,還能吃得消。
再經過兩天的曲折前行,路上的風景看在段天眼裡,失了不少,他只是低頭趕路。
這天,正是中午最熱時分,一個小時的山脊行走,沒有樹陰遮蔽,段天曬得頭暈眼花,腿雙像灌了鉛一樣難以行走,卻又不得不咬牙前行,他並不想讓同行之人看出的窘迫。
馮國放看段天累得不行,問道:“段天,行不行啊?”段天咬咬牙齒,說道:“沒問題。”腳板鑽心的疼時不時地傳上來,腿肚子開始有些抖顫了,段天麻木地跟著隊伍,心裡好希望他們能停下來找一個樹陰處好好休息一下,沒有必要這麼緊趕慢趕吧。
彷彿是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彎,從一個大山面轉到另一面,轟然的水聲頓時撲進耳裡,段天為之神一振,這麼大的水聲,應是巨大的瀑布群。
段天猜得不錯,山路兩旁開始出現一些跳躍著的山澗,水量並不大,但從高處跳下來,聲勢亦是不錯。
再往前走,瀑布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段天想今天難道就要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