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渤海道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主瑋之出,衛士猶數千餘騎,既出城,皆散,惟百明王使將軍候明、鄧羌追之。時道路艱難,孟高扶侍瑋,極其勤瘁,轉鬥而前。數,行至河間,投李績而息。李績早懷怨忿,設伏圖瑋。高持刀與戰,殺傷數人。高力竭,自度必死,乃直前抱一賊,頓擊於地,大呼曰:“男兒窮矣!”李部蜂擁殺之。艾朗見高獨戰,亦還趨戰,並死。瑋失馬步走,李績部將寧武縛之,瑋曰:“汝何小人,敢縛天子!”武曰:“我受命追賊,何謂天子!”執以詣北府軍前。歸途中,突有殘燕餘部奔襲軍中,圖救燕主瑋,未果,燕主瑋及太后可足渾氏數十人死於亂軍中。
-----引言摘述昇平三年冬十二月,平州玄郡高句驪城(今遼寧瀋陽東)。隨著燕平北將軍武強公、振威將軍慕輿賀辛在高顯城戰敗身亡,玄郡再無可戰之兵,終於落入了北府渤海東道行軍總管、北海將軍盧震的囊中。
盧震看氣節已入寒冬,便命隨軍助戰的東胡各部皆回其部,然後再從就近的契丹、奚諸部徵集了大量牛羊糧草。一切準備妥當後,盧震這才領著三萬鐵騎入了玄郡高句驪城,打算過了一冬再對燕國平州殘部發起最後的攻擊。
今有大量軍報命令從薊城傳來,盧震便召集麾下將領開會議事。
“大將軍鈞令,表張壽張大人為冀州刺史。張渠張將軍為冀州都督,領軍兩萬鎮信都,一邊清剿前燕殘部,一邊收拾地方,並遣北府官員五百餘人,充任各郡縣,循行各地,觀省風俗。勸課農桑。振恤窮困。收葬死亡,旌顯節行。”部將郭淮大聲念著軍報。
“百山大人是大將軍的結義兄弟,長於政務處置,當年曾經轉任過益州刺史、秦州刺史,將這兩地經營得富足安定。而今又領冀州刺史,自然能將久經戰亂地冀州恢復過來。綏遠將軍自長水軍便跟隨大將軍的,治軍有方。又穩重老成,有他鎮守冀州,殘燕餘部是翻不起多大的風。”盧震接在後面解釋道,他的部屬除了一部分是從各關隴府兵廂軍調集過去的武備學堂畢業軍官,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敕勒、匈奴等部出來的。這些人久處漠北,對北府軍國之事反倒是不
悉,盧震也算是為他們講解一番。按照曾華的北府軍制計劃,這部分軍官遲早要送到長安武備學堂進修的。盧震早早為他們打算。讓他們多少了解一點北府軍制內情。
“大將軍鈞令,停河北道行軍大總管職制,授王猛大人為河南道行軍大總管。領雍、梁秦府兵十萬渡河南下,經略青、兗、司州,清剿河南各州前燕殘軍。”郭淮待盧震講解完後又繼續念道。
“景略先生領十萬大軍經略河南,一方面是清剿如青州廣固慕容塵、司州榮陽翟斌、豫州許昌姚萇等前燕殘部,另一方面是防止江左伸手摘桃子。”盧震接著說道。
“我北府近三十萬將士浴血奮戰,這才平了燕國,江左想不勞而獲,天下哪有這麼便宜地事情,他要是敢伸手,景略先生定會剁了他地爪子。”說話地是盧震的副將閻叔儉。
閻叔儉和郭淮一樣,都是晉陽的郡望世家子弟,後來張平舉幷州歸了北府,閻、郭、王、霍等晉陽十幾門世家被遷居到長安。而這十幾家都有子弟在張平軍中任職,也一併歸降了。閻叔儉、郭淮、王開、霍遂等數人是其中的佼佼者,後來入了長安武備學堂深造,成為了曾華的“學生”兼崇拜者,也死心塌地跟隨北府了。閻叔儉、郭淮兩年前自願調配到漠北,成了赫赫有名的學長前輩-北海將軍盧震的部下。而王開、霍遂則被配遣到雍州府兵,隨著王猛佔領城後繼續經略河南道。
聽閻叔儉說地這話,盧震等人不由笑了起來,郭淮更是惟恐天下不亂,舞著軍報在那裡大聲嚷嚷道:“各邸報早就說了,要擁大將軍上尊位。我看也是這個道理,這天下除了大將軍誰有資格主天下之事。要是江左敢摘桃子,我北府數十萬鐵騎定要踏平江左七州,順便讓司馬小兒把寶座騰出來。”聽得郭淮越說越沒有邊了,盧震不由臉一沉,冷聲喝道:“左泗,少廢話了,只管念你的軍報。”雖然盧震年紀比郭淮等人還要小,但是他在北海軍中威嚴甚重,聽得這麼一喝,眾人頓時不敢多言,郭淮更是臉
一白,低下頭來老老實實繼續念他的軍報。
“大將軍城行在傳報,前燕河間太守李績擒獲燕主慕容瑋及太后可足渾氏,執於侯明、鄧羌軍前。可惜在押解至城路上突遇前燕殘部奔襲營救,黑夜中兩軍戰一番,殲敵三千餘,慕容瑋、可足渾氏等卻皆死於亂軍中。”唸到這裡,郭淮又忍不住
嘆道:“這慕容家還真是命苦,前幾
慕容肅等六千餘人在元城死得乾乾淨淨,現在慕容瑋也死了,慕容家怕是要滅門絕後了。”盧震聽到這裡,想起曾華先前給自己的密令,心裡便更加有數了,於是開口道:“慕容家還有慕容垂一支延嗣,其它各支就是殺光了也不怕絕門,左泗你少在這裡瞎
心了。”
“是的將軍。”郭淮意識到自己又碎嘴了,不過他知道盧震瞭解自己的個,不會過於責怪自己,於是連忙轉到正題上。
“大將軍鈞令,授甘大人為渤海道行軍大總管,領五萬白甲廂軍北上,現已轉至幽州泉州城(今天津武清南),授命指揮渤海東西兩道戰事。”說到這裡,郭淮又不由自主地補上了一句:“將軍。長保大人成我們上司了。”盧震接言道:“以前渤海東西兩道是分兵各進,牽制燕國的留守兵力,所以各自為戰也不足為奇。現在冀州、城已經收復,慕容垂舉薊城投降,我們地軍事目標變成平定平、幽諸地,當然需要統一指揮。長保大人是名將之後,擅於軍謀,他北上領軍。燕國殘部估計沒多長蹦頭了。”
“長保大人把白甲廂軍都帶到幽州。
將軍誰來護衛?”閻叔儉皺著眉頭說道。北府銳-都留在了西州和沙州,曾華帶到冀州的五萬白甲軍是北府腹地為數不多的廂軍,現在被甘帶到幽州去了,真地讓在座的眾將有些擔憂。
“望德不必擔心。長保大人不是帶了七萬幷州、上郡、北地郡的府兵入冀州,百山大人和綏遠將軍帶了兩萬去信都,城還留有五萬餘眾,足以護衛大將軍了。”盧震想了想答道。
閻叔儉等人仔細一想。城方圓五百里真沒有什麼力量能對五萬府兵產生威脅,便對曾華地安危放下心來。
“大將軍鈞令,改拓跋什翼健將軍為騎軍司都督,表慕容垂為樞密院左同籤事,遷狐奴養將軍為匹播將軍,授姚勁將軍為渤海西道行軍總管,領朔州、漠南府兵六萬餘繼續東進,會擊龍城。”
“連姚勁將軍也出馬了。看來大將軍真地想好好整理渤海諸部了。”盧震長舒一口氣道。
“將軍。這姚勁將軍是什麼人?為什麼他來渤海就是大將軍想整理海了?”問話地是敕勒將領尉遲廉。
“姚勁將軍和護軍右將軍姜楠、果毅中郎將先零、狼山將軍野利循在大將軍屯治梁州的時候就跟隨左右,而且是羌人將領中職位最高的四位,被人合稱為羌騎四傑。大將軍曾經評價說姜楠將軍是搏擊長空的雄鷹。先零
將軍是咆哮怒吼的猛獅,野利循是堅韌不捨的雪狼,姚勁是兇猛迅疾的獵豹。”盧震曾經跟隨曾華左右,對曾華這四位愛將比較
悉。
“昇平元年,姚勁將軍在匹播將軍任上,依野利循將軍例巡視迦毗羅衛石碑,發現石碑因為久被風吹出幾條裂縫,當即領萬餘山南羌騎奔襲李查維王國,斬國王以下萬餘人,滅其國。續而連陷恆水二十五城,滅七國。姚勁將軍從昇平元年四月開始,在北天竺恆水
域和尼婆羅一直轉戰到昇平二年五月,從曲女城殺到瞻波(恆水下游,靠近今孟加拉),東西近萬里,斬首不下十萬餘,最後迦毗羅衛石碑方圓五百里所有人盡數遷出,不敢停居。”聽得盧震說到這裡,眾將不由神往不已。其實曾華麾下地名將無一不是“殺人魔王”例如姜楠先在漠北,再在烏孫,先零
在天山南路,野利循在劍水契骨,盧震在黑水渤海,姚勁在北天竺,殺人都是以十萬計。這不是他們個個“心理變態”只是他們都接受了曾華的“洗腦”非華夏百姓的“異族”先把你殺服了再跟你慢慢講道理。
但是相對來說,姚勁的這一戰可以說是影響深遠。此役過後,北天竺上百萬百姓舉家遷往中天竺和南天竺,而且天竺各處四處開始傳唱先後三任匹播將軍的歌謠:“狼將軍,獠牙初立石碑。獅將軍,咆哮威嚴巡石碑。豹將軍,利爪畢現染石碑。”北府軍的威名隨著天竺商人的腳步很快就傳遍了康居、大宛,甚至遠傳波斯。
“哪一天我要是也能如將軍一樣,與這些北府名將並立,我這一輩子就沒有白活。”郭淮在那裡自言自語道。
“其實很容易,”盧震的話讓郭淮等人頓時一愣,個個都歡喜地轉視過來。
“你們努力成為一把鋒利地鋼刀,但是最關鍵地是成為大將軍手裡的鋼刀。”盧震環視一圈朗聲說道。眾將聽了不由一愣,很快都明白過了,若有所思地在那裡想著心事。
“姚勁將軍自西向東,我部自西向東,再加上長保大人的五萬白甲廂軍,足有兵力十五萬。而海燕國殘部連老到少總計不過十五萬,用得著如此勞師動眾嗎?”盧震微笑地問道,把大家地思緒又帶了回來。不過看來他想考考部屬地戰略思維。真的把曾華的作風學了個十足。
“就燕國那些殘部,光我北海軍三萬鐵騎就能收拾地乾乾淨淨。聽將軍這麼一說,這渤海道還真有大文章。”另一位敕勒將領谷渾行摸著下巴的鬍子茬說道。
“將軍,你給我們說說吧,大將軍想怎麼整理渤海,我們好心裡有個底。”尉遲廉接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