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聖主之劍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著急。”穆薩轉過頭來對副將們說道。
“你們不覺得這有陰謀嗎?”
“四萬波斯步兵是抵禦華夏人地主力,而貝都因人只是僱傭而來的,誰是本誰是末你們應該都分得清楚,而華夏人分得更清楚。擊潰貝都因人不要緊,幼發拉底河防線依然在,但是擊潰我們,他們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搶渡兩河,直趨泰西封了。”說到這裡,稽薩了一口氣道:“我們可以看得出,出現在我們前方的應該是華夏人主帥。他冒險出現在這裡,為得是什麼?他屬下的數萬騎兵去哪裡了?”從曾穆率軍出現在兩河
域西岸,波斯人從來就沒有搞明白他屬下的騎兵有多少人,只能估算少則兩萬。多則五萬,正是這個敵情不明,使得原本就謹慎的穆薩現在更加謹慎了。
“一旦我們散開隊形進攻,或者是加入到貝都因人的戰場中去,我們就必須展開隊形,甚至可能會受貝都因人拖累,造成陣形散亂。而這個時候華夏人以少量兵力牽制貝都因人,集中兵力攻擊我們,那後果是什麼你們應該都知道。”穆薩的話眾位波斯將軍都聽明白了。華夏人的迂迴包抄和機動力這些波斯將軍在前段時間都領教過,曾經有一支兩萬人的波斯軍隊在增援杜爾杜利地路上。被華夏騎兵用靈活騎和多變的誘敵給引散了陣形,然後被華夏人抓住機會,用連綿不絕的騎兵突擊衝潰了整個軍隊。所以波斯人學習了老對人羅馬軍團的做法,採用了密集戰術,絲毫不敢怠慢,尤其是在這曠野之中,這可是華夏騎兵最好地戰場,稍有不慎。只要被華夏人抓住了機會和缺口,後面真的不堪設想。
波斯人冷靜下來了,他們圍成一個大密集陣形,弓箭手、長槍手都嚴陣以待,隨時等待大隊華夏騎兵的出現,因為華夏人給他們的印象是。只要號角一響。華夏騎兵可能從任何地方衝出來。
曾穆靜靜地策馬站在那裡,深邃的目光通過面具的兩個黑投
出來。俯視著整個波斯軍陣。站在旁邊的拓跋有些不敢相信,不由地悄聲問道:“總管大人,波斯人怎麼不敢行動了?”
“在波斯人和他們主帥穆薩地心裡,波斯步兵軍團遠比貝都因人重要,是整個西方防線的主力。所以站在他的立場上以為我是借打擊貝都因人來引出波斯步兵,所以他捨不得。誰知道我真正的目地卻是打掉貝都因騎兵。所以我只帶領一千騎兵站在他面前,他卻不敢衝過來。”曾穆頭也不回地答道。
“我們此前在河西岸地區打得好幾仗,應該好好地敲打了波斯人,他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到了荒野,我們就是這裡主宰。”
“總管大人,我明白了。我們以前給波斯人的下馬威已經鎮住了波斯人,就如同這把劍”拓跋不由地看了看身後的那面聖主之劍的大旗“高高地懸在了波斯人的頭上。總管大人,你真是厲害!”聽完拓跋發自內心的敬佩,曾穆的語氣沒有任何波動,只是淡淡地答道:“穆薩用兵一向非常謹慎和穩重。”當一萬多引貝都因人過來的華夏騎兵換上備馬加入到戰場後,戰事地結局已經非常明朗了,貝都因人的缺點現在暴
無疑。來自數百個部落使得他們毫無組織,毫無配合,雖然他們彪悍,但是他們還缺少最重要的一樣東西一狂熱,對信仰的狂熱。在異世的歷史上,貝都因人就是憑藉這種狂熱和彪悍,向颶風一樣橫掃了整個中西亞世界。但是現在,華夏人的鮮卑騎兵卻擁有這種狂熱,他們高呼著聖主之名在貝都因人中橫衝直撞,對於他們來說,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回到聖主國度地榮耀開始。
被打得措手不及地貝都因人終於開始潰敗了,他們因為貪婪財物而失去隊形和先機,現在又因為失敗陰影而失去士氣,許多貝都因人開始攜帶著財物潰逃,尤其是一些貝都因貴族們,他們的地逃跑最後沉重地打擊了部分還在堅持作戰的同伴們。
一個多時辰過去了。曾穆策馬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他和那面“聖主之劍”地大旗一起,彷彿成了丘陵頂上的兩棵白的大樹,屹立在波斯人的眼裡。而這個時候,無數的黑甲騎兵出現在曾穆的身後,他們帶著濃濃的殺氣和血腥味,整齊肅穆地站立在曾穆的身後,冷冷地看著波斯人。
在這一刻,穆薩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華夏人的目標或許真的只是貝都因人。可是他們為什麼本末倒置呢?
帶著這個疑問,穆薩下令緩緩撤軍,天快要黑了,必須趕快撤回亞卡多歷亞城。要不然黑夜會帶來更多地危險和變數。
華夏人不會讓穆薩和他的部下走得那麼輕鬆,留下一萬人追擊貝都因人,五千人打掃戰場,其餘的華夏騎兵象一群野狼一樣跟在波斯人的身後,一點點地撕咬著波斯人。等穆薩率軍回到亞卡多歷亞城時,他的步兵損失了大約三千人。
很快,穆薩嘗試到失去貝都因騎兵的苦果。他們更加難以發現華夏騎兵的蹤跡,雖然他們還有一部分高原騎兵(來自伊朗高原的騎兵),但是卻無法與貝都因人和華夏鮮卑軍相提並論。
華夏人繼續沿河而下,向富庶的兩河入海三角洲進軍。一口氣攻陷了伊新、蘇魯帕克、烏魯克、烏爾、拉爾沙,直接威脅到了巴士拉海港,把整個巴比倫西亞、卡爾迪亞和蘇美爾三地區攪得黑煙四起,處處廢墟。
穆薩接到華夏騎兵威脅到了巴士拉海港之後,終於按捺不住了。一旦華夏人攻陷了巴士拉,不但美索不達米亞失去了最大的出海口,卑斯支一世也會失去他最富庶地明珠,而且有了這個巨大的海港。難保華夏人不會招來強大的華夏海軍,要知道,他們在不遠的安曼可是有自己地基地的。
徵集了五萬兵的穆薩小心的沿著幼發拉底河西岸緩緩前進,在此之前,穆薩已經命令幼發拉底河所有的橋樑全部燒掉,船隻全部集中在東岸。戰船
夜不停地在水面上巡邏。
但是這次曾稽還不想趁機過河。而是盯上了穆薩的這支兵。
首先是由高原騎兵組成的斥候被華夏人群起攻之,迅速滅殺在荒野之外。接著是連續不斷的夜襲。更恰當地應該是夜間騷擾。一夜四、五次的騷擾,沒完沒了,雖然沒有給波斯人帶來什麼損失,但是卻讓波斯人疲憊不堪。穆薩這次有點明白曾穆的有意,但是他卻已經無可奈何了,他的機動部隊在失去貝都因人之後,已經在華夏人面前無法機動了,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曾穆的手裡。
煎熬了十餘天后,波斯人終於能夠看到巴士拉城的影子地那天夜裡,依然是四次騷擾,然後波斯人嚴陣以待到黎明前,最後大部分人疲憊不堪暈暈睡時,華夏人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地突襲,這次突襲不再是演習和騷擾了,而是實實在在地突擊。
四處放火的華夏人縱橫在波斯人地營地裡,馬蹄和馬刀一樣有效。到天亮後穆薩好不容易收攏軍隊後發現,自己的軍隊從五萬一下子變成了三萬。差點吐血的穆薩躲在巴士拉再也不出來了,他後來乾脆放棄西岸所有非靠岸的地區,只是堅守十餘座西岸河邊的城鎮要寨,並利用戰船運用機動部隊,防備華夏人渡河。
曾穆卻改變了策略,他留下一萬騎兵繼續在西岸騷擾,牽制穆薩和波斯人注意力,自己卻率領主力大軍,準備了大量物資,並在靠得住的嚮導引領下,越過敘利亞大沙漠(今內夫德沙漠,該沙漠在古代標示著敘利亞、兩河地區與阿拉伯地區的分界),向阿拉伯地區進軍。他的第一目標就是阿拉伯地區南部最強大的國家希木葉爾王國。
曾穆率領大軍越過敘利亞沙漠東部一角,然後沿著半島東還岸前進,路線是首先進入安曼,然後沿著半島南海岸前進,一路掃蕩希木葉爾王國的城鎮和勢力,然後再沿著半島西海岸北上。
看著這個計劃,拓跋有些不懂,不由開口問道:“總管大人,我們為什麼放著富庶的兩河域不打,為什麼卻要轉戰貧瘠了半島地區?”
“正因為兩河域過於富庶,所以波斯人為跟我們做殊死爭奪。雖然我們在西岸獲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是卻沒有傷到波斯人的元氣,而我們一旦失誤一次就萬劫不復。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經無法向東方調出一兵一卒,我們牽制波斯西方戰線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我們要想擴大戰果看上去只有兩個方向,第一是繼續向東跟波斯人繼續戰爭,第二是返過身去從羅馬人手裡奪取敘利亞地區,但是現在還不是時機,我們還必須藉助已經佔領巴爾米拉的羅馬人保持對波斯人西線的壓力。”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曾穆掃了一眼身邊的眾將,然後繼續說道:“我們應該把視線轉向南方。那裡有大海,我們可以通過海路與華夏保持聯繫,更重要的是那裡有眾多的貝都因人。在有些人的眼裡,他們的確野蠻落後,但是他們的勇猛卻讓我們記憶深刻。”的確,雖然華夏鮮卑軍擊潰了貝都因人,但是那是在處心積慮的設計下完成了,而且最後的戰局是上萬貝都因人衝出鮮卑人的包圍和追擊,逃回了敘利亞沙漠。
“如果我們征服了希木葉爾王國,並讓貝都因人信奉了聖主,你們想,這不是在波斯人的身後上一把尖刀嗎?”曾稽的話頓時引起了眾人的共鳴。征服波斯人可能需要數百上千年的時間,因為他們民族的文明歷史太悠遠了,但是貝都因人就不一樣,他們野蠻,信奉原始宗教,所以更容易征服和改信聖教。一旦這數百萬貝都因人信奉了聖主,到時在宗教的引導下,他們會如同湘水一般湧向波斯人,甚至會席捲羅馬人在地中海東岸的諸行省。
曾稽看到一臉欣喜的諸將,心裡卻暗自嘆道:自己只是提出了一個向南進攻的初步構想,而父王卻完善了整個計劃的戰略思路,要不是他講明,自己怎麼知道這步棋的長遠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