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九章大食名產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儘管如此,來中國的大食商人只怕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而到過大食的中國人也許就老管家那一波而已,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裡可以舉一個現實社會中的例子來說明,你說是從鄉下去上海的多,還是從上海去鄉下的多?大食雖然盛極一時,但要說富庶,是比不上天竺和中土的,而比起天竺kao資源顯出的富足,中土kao勤勞生產而積累出來的財富更實在。正因為這個原因,來中土的外國商人遠比去外國的中國商人要多得多。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漢文化的傳統雖然並不反對冒險,但是對於不可預測的風險卻是主張儘量遠離的。而探索新航線無疑正是這樣的行為,不知道多遠能見到陸地,不知道多遠能找到港口補給,也不知道未來的天氣,更不知道當地的居民是否懷有敵意,所以中國商人開闢的新航線基本上都是沿著海岸線摸索出來的。如果kao著這樣的航線前往大食,要花數倍的時間,那這樣的航行就太不現實了。而外國商人自然不會將他們辛苦探出的航線告訴中國商人,這便造成了長期起來中國在對外上基本是有來無往的現狀。當然,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總有一天中國商人也能獲得那些航線的資料,但是始終落在人後那還是無法避免的。

趙抗深知情報的重要,所以他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早就有了的某個想法變得愈加強烈,不過得等收復北方失地之後才有力付諸實施老管家雖然說了很多,但還是沒能解釋清楚為什麼兩國之人會如此缺乏瞭解,不過趙抗倒是想明白了。沒想到這個問題居然也涉及到了人,確實是超出老管家所能理解的範圍了。人趨利,進行異常危險的遠洋航海,無非還是為了賺錢而已,為了冒險而冒險,那要麼是瘋子要麼就是活膩了。而從南宋到南洋的航線,一個來回就可以賺取數倍利潤,這種成航線的風險比起中土到大食的超遠程航行來要低得多。只要賺個幾倍利潤便足夠吃用一輩子了,生活越富裕,人命就越值錢,發了財之後還要商人冒著生命危險繼續航海,那幾乎就沒有可能。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中,他不也是沒錢時才願意冒險航海嗎?他尚且如此,就更別說其他人了。

因為前面說到的原因,那些來到中國的大食商人,其實絕大部分並不是直接從大食來的。往往是他們的祖輩航行到了天竺或南洋一帶,然後坐吃山空,他們再從那些地方來到中國,由於並非在大食出生長大,他們對本土的情況已經相當模糊了,所以才會以訛傳訛,將大食的情況越傳越離譜。再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一次航海動輒數年時間,很多東西都會因此淡忘,就算是老管家親身去過,現在對大食的情況都忘記了大半,何況是那些二世祖呢?再加上南宋雖然商業發達,但是商人的地位依舊低下,士大夫們可不會向他們不恥下問。掌握話語權的士大夫們普遍無知,那整個國家又會有幾個明白人呢?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更多中國人抵達大食併成功返回,中國瞭解大食情況的人只怕還是寥寥無幾。

趙抗現在對大食的瞭解,大部分來自於在錫蘭談判時期,主要是從那些收了好處的大食商人那裡獲得的。但是雖然他們提供了一些,可兩國畢竟不是友好國家,至少也是競爭對手,雖然不至於說出多少不實之詞,但是藏著掖著在所難免。所以今天老管家講述他的見聞時,趙抗聽得格外認真。

南洋盛產胡椒、丁香等香料,這些販回國內也有不菲的利潤,所以趙國在錫蘭的發貨價格與國內市場相當,趙抗以為這樣做的話賺得已經很多了。誰知道在大食這些香料的價格更是驚人,趙抗現在真是後悔死了。而大食的王公富豪們又普遍有著薰香的習慣,中土特產麝香因此備受追捧,價格更是離譜。不過據老管家說,麝香的需求量畢竟比胡椒之類要小得多,如果供應量一下子加得太大反而會影響利潤。其他的大宗商品也多少有著類似的情況,老管家據自己的記憶對其一一進行了分析,趙抗非常高興,這樣一來趙國的貿易收益翻倍不在話下。

南海航線一直被西方稱為“海上絲綢之路”趙抗當初也想當然地認為絲綢利潤很大,但在聽到老管家的講述後他便知道並非如此。西方在好幾百年前就派兩個天竺僧人到中國竊取了繅絲養蠶的技術,經趙抗初步分析,那應該是梁武帝時的事情,如今已有相當大的規模。雖然成本稍高,質量也比不上中國原產的,但只要他們有出產,就勢必使得絲綢貿易的利潤大受影響。但是對不瞭解情況的中國人來說,幾倍的利潤已經相當高了,所以海上絲綢貿易才持續了這麼多年。與絲綢相比,瓷器等其他中土特產顯然具備更大的利潤空間,而即使是絲綢之類西方也有出產的商品,老管家也提出了增加利潤的途徑。

老管家的意見是提高銷售到海外的那些商品的檔次“海運雖然消耗要比陸路少很多,但造船的費用也算在裡面的話,也不是很便宜。提高商品的檔次,可以大大降低運輸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花銷,對於大陸上的商路,這一點更為明顯。”

“有道理,這樣便能騰出更多的人手製造戰船了。”趙抗點點頭,由於大戰在即,他更關心軍事上的價值。後來趙國便開始執行“高檔貨出口,中檔貨自用,低檔貨傾銷”的戰略,獲取了鉅額利潤,這傾銷的對象嘛,自然主要是那些被趙國征服但卻還未消化的地區說完了在大食等西方(相對中國的位置而言)國家熱銷的出口商品,老管家接下來又說起進口商品來,其中一些聞所未聞的大食特產引起了趙抗的高度關注。大食雖然貧富懸殊,但也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其代表的出口商品有地毯、快船、奴隸以及駿馬。

地毯是為上社會服務的奢侈品,趙抗對其興趣一般,本想略過不談的。老管家也是這麼想,在他看來這些東西不能改善民眾生活,沒什麼實際意義,反而會費大量的金錢。但是趙抗突然想通了一點“產品再分配的權利也是有意義的,這樣便可以將富人的錢賺到國家手中,然後再用到公用事業上,並不是毫無價值。比起單純對富人徵收重稅來說,這種方法不會限制競爭,顯然更為有利。”再說如果不從大食等地購買足夠的商品,不用多久中國的金銀便會越來越多,物價勢必飛漲,而大食天竺等國則會越來越少,物價暴跌,長此以往也會影響趙國出口的利潤,其實並不划算。當然,不管如何,地毯並不算太重要的商品,趙抗只是簡單地瞭解了一下,便問起了快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