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君也高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人一邊走,一邊惡狠狠地斥罵道:“小兔崽子,謝什麼謝?不是這麼些個東西姑息養、縱容不法,咱的家能被燒了麼?你表姐一家能被人殺了麼?他們給你碗粥謝什麼謝?他們給別人一塊
,人家還不領情呢。呸!”那人邊說邊走,聲音不大,可是楊凌身邊幾個官員卻都聽的清清楚楚。
“這個大膽刁民…”馮見戟指喝道。
“馮知府…”楊凌懶洋洋地喚了一句。
“下官在”馮見連忙垂下手來,輕聲細語地道。
楊凌卻沒再說話,只是慢悠悠地猶自向前走著,隨著糧車地運送。默默地看著鄢知縣和此刻比誰都賣力的縣丞、主簿以及三班衙役分發糧食。
各處賑災場走了一圈,最後從曬穀場出來,估計難民總數約在三萬上下,其中很多還帶著傷。楊凌踱到一座木橋上,橋上清水潺潺,豐美的水草在河邊水中輕輕盪漾,幾股涓涓支
從側向
淌過來,匯入了清澈的河水之中。
楊凌凝望著水面良久,眾官員都圍擁過來,默然立在一旁。楊凌抬起頭來。望望蕭條的街市,又移向路左剛剛被火焚燒過地烏漆抹黑地一溜兒殘牆斷壁,然後對環繞在身邊的文武官員們道:“諸位大人,本官在內廠當差,內廠的老班底是神機營左哨軍。本官在江南打過仗。我的主力是親自在作戰中訓出來地兩萬銳。一個衙門、一支軍隊、乃至一個國家,總有主
、支
。
要想太平,只有努力將支帶到主
。如果以傷害主
來妥協支
,主
都失去了凝聚力和忠誠
了,那麼支
會走向何方呢?以禮教守西陲。懷恩撫遠是我大明國策,武力鎮壓、強勢懾服從來就不是我漢人本
。
可是有一條:保障他們不受大族欺凌,設立土官以夷治夷。遇到災害優先救濟,這都可以。但是在朝政、律法、經濟教化上,都決不能允許他們脫離大明的存在,將部族的權利凌駕於朝廷之上,否則只會是刻意提醒他們比漢民優越,不要和漢民混在一起。同時又會令漢人嫉恨,厭惡他們,巴不得他們不要和自己住在一起,試問這樣一來,怎麼可能安定呢?
百川匯海。是大勢所趨,人為地搞地涇渭分明,最後只能鬧的分崩離析。這次是一個教訓,這種教訓在百十年來的衝突中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可惜一直沒有人引起注意。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那麼諸位,這公呢?不公何來安?不岐視亦不縱容任何一族,才會使大家和平相處,親如一家,讓他們覺得屬於同一個國家、擁有共同地利益、承擔共同的責任,以大明子民自居而產生歸屬。我希望,我們能夠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好這件事情,一勞永逸,造福一方。”他的目光從眾官員臉上一一掠過,眾官員雖默然不語,不過今
的所見所聞顯然對他們觸動甚深,所以已經沒有人出言反對。
楊凌忽地瞧見宋小愛和伍漢超一左一右,各自領著七八名侍衛站在街角,警惕地掃視著四方,心中不由一暖。
宋小愛也是位土司頭人,還有烏斯藏人的土司拓拔羽地女兒拓拔嫣然,他們一個同蜀王府關係密切,彼此友好。另一個不但和漢人相處融洽,而且在為朝廷承擔義務,在江南剿倭中屢立戰功,受到江南百姓地敬重和歡。
可見,只要彼此關係處理得宜,他們是會和漢人親如兄弟,對朝廷有相同的認知的。而蜀地官員對都掌蠻這個排他
太強的民族,採用地政策顯然十分不得宜,才會釀成這樣的惡果。
其實漢人有沒有認為蠻人愚昧,對其鄙視輕蔑甚至欺侮的呢?肯定也有,而且大有人在。小伍地老爹那麼反對兒子和小愛往來,未嘗不是沒有這種心態作祟。
它和貧富者間的歧視、讀書人和商賈間的歧視等等一樣,這個問題要徹底解決,決非一時一之功,恐怕要曠
持久了,但是起碼做了努力,就能弱化這種矛盾,再不濟也不至於搞的兵戎相見,那麼要消彌它也就有希望了。
這些子從柳彪打聽來的方方面面的消息,楊凌知道其他一些部族也在蠢蠢
動,不過和攻擊
、排他
極強的都掌蠻不同,那些部族的普通百姓和漢人相處比較融洽。也願意往來。
反而是那些高層地土司、酋長們,擔心隨著和漢人往地逐漸增多,會削弱他們對那些半奴隸似的族人生殺予奪的大權,所以儘管朝廷對他們優渥寬厚之極,賜以王候般的待遇,仍然費盡心機想要生些事端驅逐漢民。
但是由於他們的族人同漢人往頻繁。彼此友好,他們反叛缺乏群眾基礎,想鬧事就困難多了,所以才寄望于都掌蠻地叛亂,希望渾手摸魚,藉由都掌蠻的事向朝廷施壓,索取更大的權利和好處。
都掌蠻這小小一枚棋子,背後影響的是整個巴蜀的安定局勢,起落之間可就不能不慎之又慎了。想到這裡,楊凌暗暗嘆了口氣:起兵戈易。化玉難吶。
******
回到大營,楊凌單獨召見了鄢高才。楊凌揹負雙手,端詳著牆上懸掛著的敘州一帶地形圖,頭也不回地道:“鄢大人,今聽了你的平蠻八策。本官受益匪淺。看來你在這裡做縣令,雖因情況特殊,沒有什麼政績,不過並沒有一事無為,心中還是很為朝廷打算的。”鄢高才知道楊凌特意把他喚來。當然不會是為了誇他幾句,所以只是靜靜地聽著。
楊凌又道:“依我看來,都掌蠻驕橫慣了。他們不吃點虧,肯定不會低下頭來認輸。七之後,都掌蠻絕不會依言釋放世子,主動乞降。這場叛亂,必得武力圍剿才能平息。蜀地官員最擔心的,怕就是世子安危了,但本官事後細細想來,倒覺得…他們未必就會殺掉世子。”
“哦?大人何以如此肯定?”
“還是因為漢人”楊凌微笑著轉過身來。回到桌旁坐下,向他推杯示意了一下,道:“據我得到的消息,很早以前,就有漢人民、山賊和軍犯遁入都掌蠻地地盤,投效他們。
都掌蠻人雖然勇猛善戰,尤其在叢林山地中如魚得水,來去自如。不過他們到底愚昧落後,缺少心機,打仗也是直來直往,本不懂用詐降計。成化年間,朝廷派兵招撫,都掌蠻人近三百位酋長被那個蠢御使殺掉,隨後都掌蠻人竟會預布伏兵,然後向貴州都指揮使詐降,殺死五千多人,就是為他們所用的漢人所出的計謀。”
“本官篤定他們不會殺死世子,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在都掌蠻人眼中,既然不能用世子來脅迫我們,他就失去任何價值了,很可能會殺他洩憤。但是那些漢人一定知道一個活世子勝過一百個死世子,他們不會甘心的,所以一定會勸阻蠻人酋長。”鄢高才蹙眉道:“這樣一來,我們不是仍然要投鼠忌器,不能盡展所為?”楊凌搖頭道:“不然,我們既不能為了世子答應他們地條件,助長他們反叛的野心,就只有果斷動手。七擒孟獲的事你知道吧?蠻人如果被徹底打服了,反而很難再起反心。
都掌蠻橫行不法,屢屢造反,使周圍各族百姓苦不堪言,就是因為朝廷例次圍剿,多以失敗告終,才使他們有恃無恐。我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朝廷官軍不可戰勝,待到走無路時,他們就只有選擇降之路了,那樣說不定反而是保住世子命的唯一方法。”鄢高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楊凌又道:“你對本地最是
悉,本官即將用兵了,你可有什麼好的計策獻上?如能用之得當,說不定能奏奇效,亦可減少官兵傷亡。”鄢高才笑道:“下官每次受了窩囊氣、斷了窩囊案,回到後宅痛罵一番,也時常設想朝廷官兵能夠壓一壓他們地舛傲不馴之氣,所以倒也設想過一些辦法。
大人用兵如神,戰無不勝,而下官卻本不懂用兵,只是從蠻人情形和諸縣民情為依據,所做的一些設想,不知對大人有無用處。”楊凌欣然道:“這正是本官所欠缺地。不管對錯都沒關係,咱們只是私下計議,又不是帥帳內議論軍情,鄢大人儘管暢所
言。。”鄢高才拱手道:“下官遵命”他
了口氣。習慣
地一眯眼睛,那副模樣瞧在楊凌眼裡,頗有點陰險地味道。
“大人,朝廷成化年間曾派出二十萬大軍,也不能奈何得了他們,是戰力不如他們麼?不然,只是他們盤踞之處天生奇險,而且諸險寨之間相互呼應、互相支援,朝廷大軍不得其門而入,明明兵力佔優。在那**陣般的山中,不能一展所長,反而處處受制,這才招致失敗。下官苦思冥想,想出幾條計策。請大人參詳,看看能否用得上。”楊凌神一振,走回桌旁提起筆來道:“你說,本官記下了。”鄢高才沉
著道:“第一,組織當地漢苗彝羌移民組織民壯。他們不僅
悉地形、
悉都掌蠻人,而且都曾受過都掌蠻的欺壓,若是有朝廷大軍支持。必能踴躍參加。有這些本地人協助,大軍可以減少
路、受到霧瘴毒疫的危險,而都掌蠻利用地利的優勢就可以減少一半。”楊凌點頭道:“嗯,此計甚好,本官記下了。”楊凌一邊記心中一邊暗道:“這一招,我還是苦思當年看過地剿匪電影,才想起充分利用當地群眾。這人雖是兩榜進士出身,在這小縣苦熬了兩年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不象那些言官御使誇誇其談,務實的很吶。”鄢高才又道:“第二。那些遺留在村寨中的都掌蠻老幼,很多都是他們的眼線,而且朝廷每有圍剿,還會偷偷向山上輸糧運菜,使他們有恃無恐,如要徹底擊敗這夥叛逆,讓他們走投無路,就得斷其援路…蠻人之人和優勢便也沒了。”他說到斷其援路時有意拉長了聲音,楊凌聽出其中血腥地味道,心中不由一凜。若單從軍事上的角度講,鄢高才並沒有錯,有這些人在自已眼皮底下通風報信、輸運糧草,都掌蠻據險而守,守上十年八年簡直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