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道員別稱“觀察”;山東官場中,姓潘的候補道好幾個,洪鈞不知他指的是誰?所以茫然無以為答。

“我是說登菜青道潘霨。”

“喔,他!”洪鈞搖搖頭:“素無淵源。”

“那也不礙,我替你找人出一封八行,你去碰碰看。此人倒是肯照應同鄉的,而且兼管海關,不至於無可位置。”朱縣丞很懇切地說:“老兄儀表堂堂,筆底下更沒有話說。只要稍微收斂收斂傲氣,不愁潘觀察不賞識。”

“仰面求人,哪裡談得到傲氣?”洪鈞苦笑著答道:“多承朱大哥指教,我決定去走一趟,那封八行,還要仰仗大力。”

“包在我身上,明天就有!”朱縣丞說到做到,果然去了一封引薦的信來。出信的人不過與潘霨認識而已,並無深,亦不渲赫,所以這封信無非作個謁見的因由,謀事能成與否,完全要看洪鈞自己。甚至能不能見得著潘霨,亦要看他的運氣。

運氣總算不錯,洪鈞不但見著了潘霨,而且談得頗為投機。

這潘霨又號葦如,雖是捐班出身,卻非無點墨;於鑑賞,深通醫道,亦諳禪理,裝了一肚子的雜學,而洪鈞都還能對付得下來。

再一談到本地風光,就更顯洪鈞的長處了。一部“綱鑑”他讀得滾瓜爛,而且最好輿地之學,對這登菜青道前一年所移駐的煙臺形勝,竟比到任已經兩三個月的潘霨還悉些。

“老兄淵博之至,佩服,佩服!”潘霨這才提到洪鈞一直在等待的答覆:“既然是同鄉,我沒有不盡力幫忙的道理。不過,我這個缺,也是虛好看。煙臺雖設了海關,權柄都在洋人手裡,稅務司由京裡總稅務司派遣,我這個‘監督’,連每月洋稅實收數目都不知道,逞論其他?文卿兄,我不是推辭,你不妨到外頭打聽打聽,就知道我說的是實話。”所得的答覆是如此,洪鈞涼了半截,勉強答一聲:“我哪有不相信老前輩的話的道理?”

“你相信就好。說實話我是怕你所望太奢,所以預先聲明。”潘霨忽然又拿話扯了開去:“文卿兄老母在堂?”

“是!”

“昆仲幾位?”

“四個。”洪鈞又補了一句:“晚生行三。”

“喔,都住在一起?”

“不!大二家兄回蘇州去了;只晚生帶著幼弟,奉母寓在濟南。”

“不如歸去!”潘霨說“蘇州克復以後,李中丞撫緝亡,百廢俱興,市面很好。老人家總以回老家為宜。”

“是,無奈——”洪鈞言又止。

潘霨點點頭,喚來一個聽差,低低囑咐了幾句,然後又轉臉跟客人不著邊際地談蘇州的近事。洪鈞口中唯唯否否地應付著,心裡七上八下,始終摸不透潘霨打的是什麼主意。

也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洪鈞如坐針氈,只覺辰光過得好慢;正想告辭,好歹先出去透一透氣時,一眼瞥見那聽差捧了個拜匣出來,不免暗暗氣惱“當我是來告幫的!”他在心裡對自己說:“三、五兩銀子一個紅包,打發走路。哼!看我給他個難堪。”他只猜中了一小半。拜匣裡倒是有個紅包,內中二十兩銀子一張“莊票”;再有一個紅封套,封面正楷寫著“關書”二字,內有一份全帖,聘他為“東海關文案委員”月致薪水關平五十兩。

“這是我的一點微意,莫嫌菲薄。”潘霨先遞紅包,後送關書:“薪水定得少了些,委屈,委屈!”洪鈞真有喜出望外之,起座長揖,等抬起臉來時,眼角已見淚珠。

回到濟南,說知此行的結果,閤家又喜又憂又悲,憂的是二十兩銀子還賬都不夠,更何來還鄉的盤纏?悲的是洪老太太所生四子,最愛的便是這個頂有出息的老三,二十六年來像這樣去一趟煙臺,十不見,還是第一遭;往後千里睽隔,牽腸掛肚,如何得了?

洪鈞的子自也是割捨不下。不過他這位何氏夫人,貌遜於才,才又遜於德;強為歡笑,多方勸,總算哄得老太太收住了涕淚。又拿出嫁妝中最後一樣值錢的東西——一對金鐲子,變換了作盤纏,才能動身。

動身前夕,夫婦倆說了半夜的話。洪太太不放心的是丈夫的起居飲食,乏人照料;洪鈞所不放心的,除了老母,便是幼子。

他的幼子,也是眼前的獨子;五行缺水,取一個水傍的單名為洛,小名就叫洛兒。年方兩歲,而又多病,如果夭折,對洪家的關係不淺。因為洪鈞弟兄四個,除洛兒以外,就別無下一代,所以洪太太一提到洛兒,心頭便像拴了個結似地,擰緊了痛。

“喂!”洪太太對丈夫說話,一直是用這個字作為代名“我有句話,不知道你可聽得進?”

“你說嘛!”

“我想替你討個小。”

“你”洪鈞剛只說了一個字,自己都還不知道下文如何時,做子的卻深恐丈夫拒絕,又得費一番轉圈的功夫,趕緊搶在前面攔阻:“你先不要開口,聽我說完;我說得沒道理,你再駁我。你常說:我們洪家在咸豐初年,男丁上千,如今只有幾十口。雖然一筆寫不出兩個洪字,到底族裡的事,管不了的只好拋開;拋不開的是我們自家一個屋頂底下的事。老太太常常犯愁,說是四房合一子,洛兒難養,如果多幾個男孩兒就好了。”說到這裡,洪太太氣停了下來,正好給了洪鈞一個嘴的機會“這話我也聽老太太說過。”他說“老年人總希望兒孫滿堂,也不想想子息有遲早。像大哥,今年也不過三十剛出頭,莫非就不生養了?”

“老太太的希望不在大哥,在你身上。”洪太太越發放低了聲音“老人家的想法也有道理,她說:三房裡將來一定會得發,多生幾個養得起。這是門面上的話,私底下又跟我說過,你是讀過書的,生下來的就是讀書種子,榮宗耀祖,全靠三房。”聽見堂上老人是抱著這樣的期望,洪鈞的覺是溫暖而得意,不由得笑道:“那要靠你的肚皮爭氣了!再接再勵,連生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