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43章男人和女人的事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高考那會邵池也要‮試考‬,他指望文化課這輩子都考不上,所以他是學校體育生裡的一個,而且還是種子選手,他爸他媽有能耐,高考前楞是給他了個市三好生名額,這個名額不是白瞎的,高考會自主加二十分。

這會高考過了,邵池本來還想著怎麼才能找到那美人呢,現在倒好,送上門了。麻利的付錢,拍著籃球急忙追上去,瞄準了,手裡的球對著穆曦就砸了過去,也不敢用力,反正拿捏的準,"嘭"一聲,穆曦"哎喲"了一句,伸手捂住後腦勺,怒氣衝衝的回頭:"幹什麼呢?怎麼走路的?走路的侍候怎麼能打球呢,我要是砸腦震盪了你賠啊?"邵池趕緊跑過去,對著她點頭哈的道歉,"對不起啊?我剛剛手滑,真的,實在是對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你別生氣啊,唉,你別走啊…"穆曦被砸的嗡嗡的,氣死了,不過一見是個比自己個子還高的男的,還染個黃,心裡就怕了,她最討厭黃什麼的了,也不理邵池,轉身就走。邵池急忙跑過去撿起球抱著,跟著穆曦就追過去:"唉,你別生氣嘛,我都道歉了,我真不是有意的…"穆曦瞪著他,壓著火氣,問:"你幹嘛跟著我?你再這樣我喊人了!"邵池就是那種油頭滑腦的男生,他要是輕易認輸就怪了,就一個勁的對她道歉,還說:"要不我個你砸下我頭行不行?反正你解氣了就行。要不我賠你一頓飯吧,你想吃什麼都行…"穆曦煩他,伸手搶過他手裡的球,邵池還在發愣呢,就聽她說話了:"這是你說的,不能怪我。"然後舉起手裡的球,對著邵池的腦袋就砸了過去,她丟下球,轉身跑了,那球跳了十幾下,停在了路中央。

邵池捂著腦袋,張著嘴,半天才憋出一句話來:"我就說說,你還真砸呀?"逛街的好心情沒了,穆曦還擔心那二子找自己麻煩,趕緊從另一邊街道轉回去,想著還是抓緊回家才行。

穆曦走的時候在門上貼了張紙,是給李晉揚的,她是怕李晉揚突然回家發現自己不在了,就留言說自己出去轉轉,很快回來。她進門了才發現,家裡有人,進去一看,發現李晉揚和一個女人坐在客廳,那女的她沒見過,所以也不知道是什麼人,愣了下,然後有點不安的走過去,"叔叔,你有客人?"李晉揚對著她一伸手,穆曦立刻走過去把手放到他手裡,然後穆曦聽到李晉揚用一種很正經,很官方的語氣對那個女人說:"餘小姐,她就是你剛剛說的那個女孩,叫穆曦。穆桂英的穆,晨曦的曦,穆曦。"穆曦不由看了他一眼,不過沒說話,而是看向對面那個姓餘的女人。

說女人有點過了,不過穆曦眼裡超過二十歲的都是女人,餘雨馨在國內唸到高三,也沒參加高考,而是直接出國,在國外讀了四年,本來還繼續深造的,不過餘家的人覺得女孩子還是趁年輕儘快找個對象結婚才是正經,年紀大了,就不好找了,結果,餘雨馨唸了一半的書,就回來了。

餘雨馨相了不少男士,可是她是在國外待了四年的人,國內人眼中的英棟樑她本看不上眼,李晉揚這個帶著神秘背景的鑽石王老五就出現在她面前了。她覺得,凡是都有機緣巧合,現在這年頭,有幾個男人快三十了還沒結婚的?何況李晉揚這樣一個有著"絕地"那樣一個大型綜合會所的成功人士?

餘雨馨是來表示好的,她在家裡也跟家裡人表達了這個意思,家人不瞭解,餘老將軍不怎麼同意,覺得是混黑道的,個朋友可以,但是一旦拉上親家,不太好,誰知道混黑道的人私底下做的什麼生意?要是有個什麼萬一,那就是株連,餘家的地位多特殊,所以餘老將軍一直在猶豫。

餘雨馨本人活潑又開朗,再加上受過國外教育,大膽又主動,她有李晉揚電話,本來說是有事前來拜訪,李晉揚不在家,想著家裡有個小丫頭,怕那丫頭又多心,所以就趕了回來,哪知道,餘雨馨大膽到開口就對李晉揚表白,說對他有好,而且她家的家世陪他也不弱,問兩個人有沒有機會。

李晉揚當時慶幸,幸虧那丫頭出去玩了,要不然聽到不定怎麼想,李晉揚笑了笑:"多謝餘小姐厚愛,不過我有喜歡的人,和餘小姐一樣漂亮聰明。"餘雨馨很大方的笑著:"據我瞭解,李先生前一段時間不是分手?這麼快就找到紅顏知己了?看來李先生還真是受歡啊。"就是這個時候,穆曦開門進來。她坐在李晉揚身邊,聽著兩個人說話,明白了,這個女人是要來和李晉揚談戀愛的。

餘雨馨打量著眼前的女孩,怎麼說呢,和她不是一個類型的,這女孩明明長著一張妖媚的臉,卻是一副清純打扮和乾淨的氣質,而且她對李晉揚的稱呼是叔叔,餘雨馨就更覺得這孩子年紀很小了,她笑笑,問了穆曦一句:"穆曦還在讀書吧?"一般初次見面的人,相互介紹過後,直呼其名的很少,就像李晉揚對餘雨馨稱呼為餘小姐而不是她的名字,只有對小孩子才會這樣直呼其名,很顯然,餘雨馨眼裡,穆曦還不算個大人。

穆曦抿了抿,說了一句:"放假了,剛高考完,我在等查分數。"現在參加高考的學生,大多都是十七八歲左右,像穆曦這年紀的不是沒有,但是真少的,而且很多高三生因為第一年沒考上,復讀一年,結果年紀就越大了,還有個別學生複習兩年三年的都有,反正像穆曦十六歲參加完高考的真是沒幾個,整個擺宴估計都數的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