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殘陽如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鳳四年,十月十,酉時。長安東城城頭。李世民站在城樓,向著東面眺望,城下,夏軍修築的大營連綿十餘里,這還僅僅是東面的夏軍大營,除此之外,在長安城的西面,南面,北面都修築著夏軍的大營,只是,這城東的大營乃是夏賊的頭領高暢的主營,因而,李世民才把注意力放在了長安城東。
一國的滅亡來得真快啊!
李世民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自從晉陽起兵以來,佔據關中建立政權之後,李唐也曾經消滅了許多政權,不是將那些王爺,皇帝斬於馬下,就是把他們抓到長安來囚,或在鬧市中斬首,不想,現在李唐也到了滅亡的時候了!
嗯!說起來,李唐王朝其實還沒有滅亡,唐皇李淵已經率領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還有文武百官以及關隴門閥的子弟們南下,越過秦嶺,進入漢中,在巴蜀建立了政權。
然而,李世民知道,這只是皇朝的苟延殘罷了,在高暢佔據了大半個中國的情勢下,唐王朝的滅亡指
可待。
這也是李世民放棄入蜀,而是寧願留守長安的原因。
一向慣於隱忍的他這一次決定和對手轟轟烈烈地廝殺一番,最後的輝煌,是的,這個時候,他不再是大唐的秦王殿下,而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將軍,馬革裹屍,這難道不是武將最好的歸宿嗎?
人生無常啊!
站在長安城頭,李世民不由想起了當初自己率領大軍圍攻大興的情況,那個時候的唐軍不也是像現在的夏軍一般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嗎?
還是那一座城池。換了一個名字,大興。隋楊並未因此而大興!長安,李唐也並未因此而長久安全!
時也,名也!
恍恍惚惚中。李世民的思緒回到了幾個月前,其實,在幾個月前,在前去救援東都洛陽地唐軍失敗的時候。李唐就已經有了覆滅地徵兆。
五鳳三年九月和十月間。高暢佔據洛陽,率軍擊潰了由李元吉率領的東征唐軍,唐軍的副統帥屈突通,大將黃君漢,王君廓,史萬寶等人不是被殺就是被俘,十萬大軍返回河東地十停不過一停,李淵在長安得到兵敗的消息,一時憤。竟然口吐鮮血,大病一場。
得到李元吉失利的消息後,李世民從久攻不下的河陽城下撤軍,經太行,一路急行軍返回河東。駐守蒲坂。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帶著急切之間徵集來地數萬新兵進抵潼關。鎮守潼關,防止夏軍闖關進入關中。
經過這一系列地戰爭之後,關中,河東人口驟降,子弟損傷無數,原本還算得上繁華的長安現在也變得冷清了許多,李唐的戰爭潛力幾乎全被挖光了,而與之相比,它的大敵河北夏國卻一片欣欣向榮,得了河南之地,佔據江東的高暢已經成為了問鼎天下的不二人選。
當然,這一段時間,李唐也不是全都在打敗仗,奪取巴蜀,進而東進攻打江陵蕭銑的李孝恭在南方戰場上獲取了一場大勝。
那是今年季發生的事情,那時,北方的唐軍正在夏軍地打擊下疲於奔命!
蕭銑其人,雖然雄踞江陵,立國甚早,然而,他這個皇位卻坐得並不是多麼安穩。林雷蕭銑的山河並不是他一手一腳打下來的,當時,在庭湖南北有許多變民軍,大家互相都不服氣,沒有一個人願意對方壓在自己頭上,於是,他們經過一番談判,選舉了有著舊梁皇族血統的蕭銑,讓他當了頭。
正因為如此,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們都不太看得起他,不聽他這個皇帝地命令。
不過,蕭銑這人甚為隱忍,他利用一系列地計謀在那些將領中間拉攏分化,讓其自相殘殺,最後,他誅殺了在軍中勢力最大的大將董景珍,鞏固了皇權。
蕭銑,雖然有著皇族地血統,不過,卻是窮苦人家出身,後來他的叔伯姑母被楊廣立為皇后,蕭銑這才成為了羅縣縣令,家境有所好轉。
由於蕭銑出身貧寒,所以,他對百姓極好,掌握權力之後,他不但沒有擴大兵力,反而放許多青壯出營,分給他們土地耕種。
季的時候,長江江水暴漲,蕭銑認為這個時候舟船難行,於是,他讓那些部隊離開防區,到田間去幫助農民
耕,只留下數千
銳為
衛,鎮守都城。
這個時候,李孝恭抓住戰機,率領戰艦兩千餘艘,順長江東下,接連攻陷荊門,宜都等重鎮,進抵夷陵,當時,梁軍大將文士弘率士卒數萬,鎮守清江。
經過幾次水上鋒,李孝恭擊敗文士弘,梁軍死傷無數,唐軍一路進發,投降者眾多。
五月,唐軍包圍江陵,這一天比另一個時空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早了幾個月。
唐軍包圍了江陵,截斷了城內和外界的聯繫,由於在奪權的時候,蕭銑誅殺甚多,他的部屬得到將領被圍的消息之後,都只是在一旁觀望,很少有人帶兵來救。
最後,蕭銑開城投降,荊楚一帶盡入唐朝版圖。
只是,這個時候唐軍在南方的大勝對李唐來說解不了燃眉之急。
進入五鳳四年之後,夏軍從潼關以東,河內,幷州等三個方向多次向唐軍用兵,唐軍疲於奔命,使盡了渾身解數,這才堪堪敵住夏軍,沒有讓夏軍攻破潼關,獲勝佔據河東,然而,河內現在已經全部被夏軍佔領,幷州的大部分土地也已經落入了夏軍之手,李仲文只能堪堪守住晉陽這一座孤城,陷落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