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卷四海征伐第十七章完美帝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何必怪罪宋朝的皇帝沒有抵擋住蒙古的鐵騎,何必怪罪李自成沒有抵擋住滿洲鐵騎,何必怪罪慈禧太后沒有抵擋住西方列強,何必怪罪蔣介石沒有抵擋住寇,一切的問題的基究竟錯在哪裡,只能說,民族的錯,歷史地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未來同樣如此。

一個國家能夠真正強大,他不是一個政府的職責,他是我們這個民族中每個人的職責,而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其實也並不多,只要能夠做到“忠國愛家、敬業愛崗、尊老愛幼、守時守法”國家如何能夠不富強?

劉協深深清楚這一點,在帝國依靠自己和荀等社會英的智慧走向統一和富強的基礎後,更加富強就需要帝國所有子民來共同實現,他所能做地已經不多,他所能做地就是進一步確保帝國改革的成果,甚至為帝國樹立一個強大而遙遠地敵人,讓帝國的擁有者、管理者和所有子民都時時警備,時時保留一種警覺意識。

如果還可以做什麼,劉協希望能夠幫助大漢帝國打贏三百年內註定要打的那一仗,或許那一仗就會在斯里蘭卡打響。因為那是大漢帝國和羅馬帝國誰能掌握整個東西方貿易主動線地關鍵地域,在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分界點上,誰擁有今天的星石島,就將決定兩個帝國誰能主導整個貿易的利潤分配方向。

而在這之後呢,大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拼耗的就是各自地民族神內涵和國民素質。還有國家的組織機構。

如果可以,劉協希望能夠幫助大漢帝國打贏未來所有和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但他又能做到多少。

“窮我畢生之力,使國民更強。使大漢帝國更強!

““你想做的就是你應該做地!”----王樹安教授的話還時時在劉協耳邊響起,劉協和自己說,是的,也許我還希望自己的人生享受更多的美女,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擁有更奢華的人生,希望自己能夠在享盡榮華富貴、聲美酒的時候還成為一位聖人,為人稱頌,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使大漢民族的每個人更強,使大漢帝國更強,這就是我想做地和應該做的。

要想過帝國更富強。國民和民族更強大更堅韌,就必須要加大改革力度,同時還要確保自己子孫不做惡行倒失之舉,在這一點上,劉協信任帝國的子民更多過自己的子孫,出於對歷史的瞭解,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子孫。

今天,將各種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上,或許可以加快帝國的建設。但明天呢,各種權利集中在自己子孫手上,只會讓自己辛苦建立的帝國毀於一旦。

所以,很多事情必須著手兩手準備,一是使國民在自己任內變得更強大,二是使立法權必須轉到國民手中,只要景山基社在,就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出現其他人掌握帝國權利然後滅絕帝國皇室的行為,因為景山基社地服務對象是帝國皇室。尤其是帝國皇帝。

另一方面,必須調動帝國的中層階級保衛帝國的制度,不能指望那些官僚集團,而是指望帝國內的各個利益集團,這個方面也必須從兩手準備,一方面是加強學者、律師、醫師、工匠等中層階級的建立。另一方面是發揮道教的力量。使普通子民也能追隨帝國。

在這一思路上,劉協在立法權仍然保留在自己手中時。加快建立了《國民法》和《醫師法》、《律師管理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改工匠名稱為技師,從最初的工匠五級劃分,改為學徒、技工、助理技師、技師、大技師五個等級,技師的主要培養道路依靠商社和理工學院共同培養地技師學校,一部分依靠各學院本身培養理論程度較好的學子,學子如果能夠同時評上技師和學者,將在學者津貼的基礎上,格外增加三成技師津貼。

醫師也具體分化為助理醫師、醫師、大醫師三個等級,獲得大醫師資格可以自己開辦診所,商社同樣可以在聘請大醫師之後開設診所。

準備成立中央法院和大漢帝國國民院,將司法權限從治略府中剝離出來,由中央法院和各州郡法院承擔司法權限,將立法權限從中央皇庭中剝離出來,由大漢帝國國民院承擔立法權。

規定各地駐防軍擁有三級聽調義務,首先是大漢皇庭為第一級,各地法院和國民院為第二級,各地治略府為第三級,確保在地方治略府出現違法行為後,各地法院和國民院能夠調動駐防軍進行壓制,如果壓制行為過分,代表中央皇庭的各地道庭能夠出面進行干預。

這裡值得推敲的就是律和法的權限界分,必須在放權給大漢帝國國民院地同時,和國民院制定一個基本地《漢律》,首先確定帝國的質,使各方面都保持穩定,這個律就是最本地,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至於細節的法就給大漢帝國國民院去制定,繼續限制皇帝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帝國的質不會改變,避免出現一個不孝子孫將帝國的質又改回到秦始皇那樣的封建君主制,這不是設想,而是一定會出現的,如果不事先進行制止,遲早會發生。

同時,讓各地道殿承擔全民教育工作。而不是再由治略府承擔基礎教育工作,太學府承擔高等教育,各郡必須建立郡學,所有各縣縣學改為道向大漢帝國國民院提二十億錢的運作資金,向中央法院提四十二億錢地運作資金。其餘用於帝國內部建設和帝國運行以及各地醫療衛生建審漢疆域各地人口都會實現平衡,使人口不再過多集中在某些地區,對於人口壓力較大的州則增加國子名額,對人口壓力較小的州則壓縮國子名額。

基礎道德和知識的教育由道府負責。高等的知識分子培養工作由太學府這些學術尖端人才負責,確保帝國地人才不再以當官為主要的謀生渠道,也不再受中央治略府控制,實現大漢帝國道德和民族素質教育的統一標準,實現大漢帝國高端知識分子的理化,實現理、工、農、商整個科學體系得系統化、自由化發展,劉協自己代表地中央皇庭也放手對中央太學府的管理。

道教獨立負責的全民基礎教育中,開設《三尊道經》、《楚律簡釋》為必修課程,道德、漢文、地理、數學、物理、生理、音藝、農林、武術九課為基礎課程,《新道德經》、《漢文三千篇》、《華夏疆域》、《幾何原本》、《百物基》、《生理千家談》、《六音全書》、《大漢農學》為法定教材。定騎、、泳、武為武術四項。

要想開展國子政策,必須首先加稅,但並不能選擇加農稅,而是選擇增加商稅,也不能直接增加,否則在全國都會引發大規模的逆反,劉協選擇在《國商策》上做文章,下詔為了鼓勵民商經濟,帝國進一步推行國商向民商轉變過程。民商穩定商稅為十五二,私商仍然維持在十五三,民商中國家股金比例一律維持在三成以下,皇室持股等同民商持股。

大漢帝國目前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少年大約是三百萬,按兩百人一間道殿來計算,總計需要十五萬間道殿,在過去幾年各地興建的道殿約有七萬多間,餘下還有八萬間。

對於道教中教授知識的學子。統稱為教師,即教廷的授課師,和各大學府的授課師即學者分別開來。

國子策不可能是一年完成,這需要至少三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初步形成規模,但在首先開展的八個州還是迅速展開。

國子策的一個基礎是道教地經費問題,第一年總計需要投入六十億。以後三十年內增加一成。除了大漢帝國皇室固定支持二十億之外,道教信徒每年募捐的費用也可以有三十多億。這還是有一定的空缺。

所以,國子策雖然由大漢皇庭負責,但在十年內的整體經費仍然由治略府提供七成,其餘三成依靠道教的募捐完成,在十年之後,治略府除了向中央皇庭每年提總賦稅四成之外,不再承擔任何其他費用。

中央太學府的經費主要由商社研究委託、商社捐助、民間捐助和中央治略府定額撥付三個部分組成。

中央治略府和中央皇庭一次撥付三百億資金,並在未來十年內,每年再撥調二十億。為中央太學府成立中央太學府基社,為國內十六家國學府、一百二十二家郡學府成立基社,允許商社和太學府、各大學府組成聯合基社,使中央太學府在資金上實現獨立化,而中央治略府每年總賦稅的兩成撥付給太學府的原則在《漢律》上規定下來。

在經費上實現自由化的帝國高等教育機構,它們將自己尋找機遇和商社實現共贏標準,這樣地設置也有利於帝國科技最快的通過商社運作實現帝國經濟的提升。由於帝國商社之間都有大範圍的競爭和對外侵略特,中央太學府理工類的發展方向也更加實際和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