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三章登交趾士燮來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越過各方視線匯聚的大漢東南方向,越過崇山峻嶺阻隔五嶺,越過而被視為放逐之地的鬱林郡和合浦郡,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處世外桃源一般的淨土,名曰趾。(_)士燮雖然被朝廷任命為
州太守,但士家的
基還是在
趾郡內,同時向東擴張至鬱林郡的增食、臨塵,向南擴張至九真郡的胥浦、居風等地。士燮家族在
趾經營已經超過30多年,
趾郡內秩序定安,民人安居樂業,所以才有世外桃源之稱。
可惜,樹靜而風不止,士燮本無窺伺天下之雄心,只想守著
趾郡附近的一畝三分地好好過自己的小曰子,奈何東吳孫家步步緊
,如今眼看都要陳兵合浦,將刀槍夾在自己脖子之上。俗話說,兔子急了尚且噬人,何況是有幾十年底蘊的
州士燮家族。
如果沒有平西王給士燮在背後撐,或許士家過些年還會按照歷史發展的預定軌道,歸附於東吳孫氏。然而,遠在北方的霸主趙興,卻長了一雙可以看穿天下的慧眼,他竟然出派一支浩浩蕩蕩地船隊,満載五萬之巨的帶甲之士蹈海踏波而來,就在這幾曰從西隨水(紅河)入海口登陸了!
站在西隨水的岸邊,看著不遠處仍然在忙碌著卸載軍備物資的那群⾼大威猛的北方士兵,士燮和他兄弟士壹的臉⾊都有些發白,額頭之上開始不由自主地向外冒出冷汗。士家兄弟在心裡頭暗想,平西王還真是不拿自家當外人啊,此前在信中安士家不要驚慌,他會從海上出派一支偏師前來援救,如今看這好幾萬大軍的架勢,哪裡是一支偏師那麼簡單!
士壹有些嗓子發緊地問太史慈:“小的冒犯想問太史將軍一句,不是人皆言北方好漢不識水,這數萬大軍又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之上漂泊了一個多月的?”太史慈一臉傲然地笑著回答:“晉國水師創建已有六年之久,這些年來就算再不識水
的漢子,也被磨練出來了。更何況還有幾萬精兵乃是生活在長江兩岸水網密集的地區,他們天生就是最好的水師戰士!”士燮有些乾澀地說著說道:“太史提督此話在理,看這些虎狼之士,精神抖擻、⾝體健碩,分明是見慣了大風大浪,上得岸來之後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太史慈卻在心裡暗想,李儒果然是知兵之人,特意要求大軍在快要抵達
趾附近時,選擇了一處避風的海灣進行停靠,讓船上的戰士經過幾天的休整之後這才派人前去龍編通知士燮來
,一上來果然就給士家一個下馬威。
因為趾郡所處的緯度已經在北迴歸線以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所以如今雖然已至九月末,但氣依然溫嘲熱多雨。幸好前幾年出派的海上探索隊早已將這裡的氣溫風力等要素掌握清楚,所以此次南渡
趾,水師官兵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在衣物上特意備了坎肩、半長分腿褲和透氣的涼鞋,臥虎裝備院更是為他們配備了輕便的藤甲和藤盾,如今看來,全都可以派上用場!
為了抵抗瘟疫肆,趙興早在十年之前便要求各地大面積栽種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的大蒜,如今大蒜已經成為大漢各地普通姓百家餐桌之上的調味佳餚。這次南下之時,太史慈特意讓糜竺幫著水師官兵收購了一大批曬乾的蒜頭,如今用來剋制水土不服的情況是再好不過。
其實,對於曾經帶著兄弟曾在金山角熱帶雨林之中待過數年的趙興而言,指點晉國水師的官兵們做好防抗傳染病和水土不服等問題,並非什麼困難的事情。凡事只要有了先見之明,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效果自然會好上很多。
比如現在已經登上趾的水師將士們,他們此前也專門在炎熱季節接受了抵抗⾼溫和嘲溼氣候的訓練,所以現在真的到了這種環境之中,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一上岸就有了充足的戰鬥力,並非士燮家族在
趾郡內保有的三萬土著士兵可以比擬。
大軍完全登陸之後,太史慈命令一些吃水較淺的運輸船隻從西隨水中逆流而上,直接前往封溪一帶,至於那些吃水過深的大船,則滯留與西隨水入海口一段時間之後,待到裝満從趾收購到的各種珍稀藥材、礦石以及大象,便自行返回鬱洲軍港。
趾郡距離益州的牂牁(zāngkē)郡(注1)已經很近了,距離益州郡的滇池亦不遠,而西隨水便是從益州郡(注2)境內的哀牢山北麓流淌下來,太史慈只要帶著大軍沿著西隨水逆流而上,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直搗益州郡的治所滇池,從此在司馬懿的後心窩裡大幹一場!
注1:牂牁郡其範圍大約包括今貴州省大部,雲南省曲靖東南部、文山州和紅河州的一部分,以及廣西西部的右江上游一帶。
注2:益州郡:治滇池,在今雲南晉寧東,益州郡和益州是兩個概念。蜀漢時改為建寧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