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7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元越澤凝望天際,夕陽在西方天際出消沒前的霞光,染著數朵離難捨的浮雲,宛若凡間仙境。

半晌後方淡淡道:“四位大師是來找我喝茶的嗎?石之軒可是剛走!”四僧心中同時訝異,見元越澤在他們合力的神的力量遙制下,依舊不受半點影響,他們自己卻已落於下風。只因他們經過多年潛修,在一般情況下本無法興起攻擊別人,訴諸武力之心。今趟雖說藉口為天下蒼生,卻依舊是有違佛家之旨,生出無繩而縛的不好覺,大大影響他們的禪心。而當年石之軒入佛門偷學武功,自創不死印發,後來四大聖僧曾聯手追殺石之軒,務要收回他的武功,結果三次圍擊,仍給他負傷逃去。元越澤舊事重提,就是要反客為主。

那枯瘦老僧前踏一步,以他低沉嘶啞,但又字字清晰,擲地有聲的聲音道:“老衲嘉祥,見過施主,聽妃暄不止一次說起施主深諳佛道之理,突有一問,不知施主可否賜教。”元越澤暗道那另外一位就是智慧大師了,這四人修為的確不簡單,竟在一瞬間就恢復禪心不動的境界,足見心志之堅,於是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嘉祥道:“曇鸞大師曾作《往生論注》內裡曾有語: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淨功德者,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故起此清淨莊嚴功德也。請問施主如何理解?”此語無非是說:佛之所以成就這些莊嚴清淨功德,是由於他看見三界是虛偽不實的,是六道輪轉的,是生死無窮盡的。有如屈伸蟲蚇蠖一伸一縮循環不止,又如蠶繭自縛。佛衷憫眾生,束縛在三界中顛倒不清淨,要救度眾生到不虛偽處,無輪轉處,不是生死無窮之處,得到畢竟安樂清淨之處,所以才成就此清淨莊嚴的功德。

元越澤無論如何都回答不好這個問題,若按正常理解,則他就成了執不悟,若歪曲扭解,在四個修為如此高的和尚面前,也無意義,於是道:“吾聞佛門四僧中,以‘三論宗’嘉祥大師的‘枯禪玄功’稱冠,‘華嚴宗’帝心尊者的‘大圓滿杖法’居次,接而才輪到‘禪宗’道信大師的‘達摩手’和‘天台宗’智慧大師的‘心佛掌’,四位既是有備而來,在下就藉此良機,領教一下佛門絕學。答你們一問,就請接我一招!”嘉祥枯稿的長臉不見絲毫情緒波動,木魚早給藏在袖裡,乾枯的兩手從寬闊的灰袍袖探出,右手正豎居上,左手平託在下,淡漠的道:“我們四人近二十年從未與人手,早難起爭鬥之心。但事關天下蒼生,請恕貧僧得罪。”元越澤長劍連鞘,遙指嘉祥,發出波波勁,對抗嘉祥攝魄驚心的氣勢,隨後手腕一振,長劍發出一陣震嗚,答非所問地道:“‘三論宗’依《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等三論立宗,而《十二門論》中有云:‘眾緣所生法,即是無自,若無自者,云何有是法。’不知大師又如何理解這一句?”口中如是說,手上卻不停,長劍出鞘後化作一道白芒,星般疾取嘉祥口的部位。

旁觀幾位聖僧心內無不泛起一片慘烈的覺,只覺這一劍大有有撼嶽搖山之勢,不懼任何反擊硬架。

嘉祥大師全身紋風不動,連衣袂亦沒有揚起分毫,但面卻轉為凝重。忽然枯瘦的右手從上立變為平伸,身體則像一本柱般前後左右的搖晃,右手再在前比劃,掌形逐漸變化,拇指外彎,其他手指靠貼伸直,到手掌推進至盡,拇指剛好一分不差的按向元越澤的劍尖處。

二人速度完全相反,嘉祥的每個動作均慢條斯理,讓人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的‘慢’,卻剛好剋制對手的‘快’,由此可見他緩慢的舉止只是一種速度的錯覺,佛門玄功,確是驚世駭俗。

“砰!”的一聲後,元越澤後錯半步,嘉祥連退兩步,面已轉駭然。要知道元越澤乍看只是進手強攻的一劍,厲害處在能發揮全力,以高度集中和疾快的氣勁,以強攻強。其實真正玄妙處實在乎其千變萬化,可是嘉祥的‘一指頭禪’,已達大巧不工的層次,完全看穿元越澤的來勢及後招,哪知劍指擊的瞬間,元越澤的森寒真氣,竟破開嘉祥好似汪洋般的佛家博大淵深的真氣,閃電般沿劍尖直刺入嘉祥的經脈之內,強如嘉祥亦回不過氣來,給他的浩瀚真氣如脫僵野馬般在體內走了至少兩圈,方壓住。

世間萬事萬物,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產物,叫‘緣起’,離開眾多因素的條件就沒有事物是獨立不變的實體,叫‘空’。即緣起事物的存在就是空,不是除去緣起的事物而後說空。緣起法無自就是畢竟空,但為隨順世俗的常識,而說有緣起的事物,把緣起和空統一起來,這就是中道。所以,不離空而有緣生的諸法;雖有緣起的諸法,也不礙於畢竟空的中道實相。

元越澤的四句正是指四大聖僧有悖自然常規,非要他隱退不可,他當然自恃從為做過損人利己之事這一點,四大聖僧聽後亦是為之語,但看他們的模樣,是絕不會退縮的。

帝心尊者雙手合什,道:“施主對佛理的理解,讓我們幾個老禿頭汗顏,問題就免啦,讓我等見識一下施主天下無雙的劍法吧!”智慧大師亦低喧佛號,柔聲道:“請施主出招!”瞬間,四僧默契分開站立,一派安詳自得的樣子,氣氛頓轉肅穆莊嚴,配合著他們靜如淵嶽,莫測高深的行藏,自有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氣勢。

元越澤搖頭失笑,嘆了句:“心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後又道:“元某人有一套為親人朋友所創劍法,一直沒機會使出來,今就請四位大師賜教。第一式‘仙劍蕩’乃守勢,請出手!”帝心尊者高喧佛號,不知何時禪杖已到了他手裡,同時翻騰而起,來到元越澤前方上空處,連杖掃來,道:“施主若能皈依我佛,該有多好,為何偏偏要與李唐作對。”元越澤哈哈一笑,長劍連鞘隨意橫擋,道:“元某人理想的國度,想必師妃暄已描述給四位,他既然做不到,我當然就要自己來了。”兩人的移形換位,就如幽林鳥飛,碧澗漁跳,都是那麼全發乎天然,渾然無痕。

帝心尊者的‘大圓滿杖法’,講求的是‘隨處作主,立處皆真’自由圓滿的境界,從無而來,歸往無處。無論對方防守如何嚴密,他的大圓滿杖仍可像溪水過密竹林般過。若元越澤只能擋格,那他將可展開杖法,無孔不入,無隙不至的以水銀瀉地式的攻擊,把元越澤的鬥志信心徹底消毀。

元越澤的表現一如預測,帝心尊者的大圓滿杖倏地爆起漫天杖影,往元越澤攻來。

‘仙劍蕩’驟起,帝心尊者驚駭地發覺元越澤的招數不但不帶半點殺氣,更是雜亂無章,細看下去才發覺這一招的妙處,元越澤每出一劍,手腕都隨之輕扭,劍勢實際上是借力打力的。而帝心尊者力道兇猛、去勢刁鑽的杖法皆被一一盪開,果真對得起這招的名字。

“叮噹”之聲不絕如縷,十幾聲清脆的劍杖擊之聲過後,杖影散去。

帝心尊者柱杖而立,元越澤長劍則握到臂後,二人雙目芒閃爍,互相催迫氣勢,方圓十丈內登時勁氣橫空,寒氣迫人。

道信在一旁低道:“施主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見高明,貧僧佩服,剛剛那一晃即逝的女子可是祝後的女兒?”嘉祥低道:“我們幾個老和尚並非世俗之人,但也知上位者要為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做一個好榜樣,施主的生活作風實是……”他說的的確是事實,元越澤亦沒反駁,道:“古往今來,有多少後宮是荒yin奢糜的,元某人這方面的確不能給百姓做榜樣,但我何時說過我要做皇帝了?”四大聖僧同時愕然,道信道:“那施主為何還要繼續留在這紅塵中呢?”元越澤微微一笑,沒有答他,低喝一聲:“下一招‘寒劍冷’,哪位大師來接?”嘉祥前踏一步,低道:“枯如乾井,滿似汪洋;三界六道,惟由心現。施主太執著啦,請允許老衲耍賴!”他開口時,手上已經開始動作,右手由左向右橫比,左手由下而上縱比,在虛空中畫出一個‘十’字。說完整句話後,‘十’字正好畫完。

‘寒劍冷’與‘仙劍蕩’完全相反,講究的全力攻擊。元越澤灑然一笑,長劍發出比地上積雪還要奪目的白寒芒,硬生生刺入嘉祥大師雄渾的氣勁狂颼中,印鋒準無誤的刺在他前比劃出來的‘十’字正中處。

氣勁擊,卻沒有半絲聲音。

“砰!”氣勁橫瀉,泥屑翻飛。

元越澤肩膀微晃,嘉祥再退一步,蒼老的面上浮現一絲紅暈,旋有沒去。

實際上元越澤的長劍雖剌中嘉祥的虛空十字,卻有投水進一個乾涸了不知多少年月的枯井的覺,旋即枯井忽然變成驚濤裂岸的大海汪洋,還如長堤崩潰的朝他狂湧過來。面對佛門絕學,元越澤爆發出森寒的先天劍氣,以硬碰硬,生生迫退嘉祥。

智慧大師動都未動,身形已前欺兩丈,眉目低垂,誦道:“應觀法界,一切唯心造。施主小小年紀得成先天劍氣,實是難得。”邊說邊拍出一掌,看似沒有任何招式花巧,甚至沒帶起半分勁氣狂風,可是修為如元越澤卻知對方已到大巧若拙的至境,無論作何閃躲退避,仍逃不出佛掌的籠罩。

元越澤長笑一聲,道:“一念三千者,吾心所行也!大師請接我這一招‘靈劍飛’。”手中長劍如書寫草書一樣‘唰唰’連劈四道,一劍比一劍重,擋了三劍時,修為足過八十載的智慧大師都承受不住劍上傳來的重過萬斤的力道,足見此招可怕之處。

這招名不副實,外表看著的確輕靈,事實卻非如此。

道信、嘉祥、帝心同喧佛號,近而至,同時出手。

道信合什的雙掌推出,兩股氣勁滾滾翻騰的往元越澤右側推來。嘉祥拍出大巧若拙的一掌,直取元越澤咽喉。帝心大圓滿杖狂則幻化成漫天杖影,狂風暴雨般擊向元越澤左側。智慧略一回氣,擅木佛珠串揚起,隨著他奇異的步法,似是直搗元越澤的右耳鼓,但卻是可隨時改變方向,難測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