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71章王師出塞旌旗卷漢歌嘹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著近衛將士們的歸省,御駕即將親征的消息,一下就在京城傳開了。

這是一個極具震撼的消息,引起的轟動自然也不會小了,深秋的京城一下子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憂心忡忡者有之,滿懷憤者有之,興高采烈者也有之,但表現出來最多的,還是震驚。

自正統年以後,就再也沒有哪個皇帝親征過,曾經的那個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在那之前,倒是有先例,可除了宣宗皇帝遇到蒙古遊騎那次之外,即便是成祖北征的時候,也無不是準備充分才開戰的。

現在的形勢多惡劣啊。宣府兵敗,緹騎出京,導致京城並不滿十萬,最終皇帝只能以成軍不過三年第671章王師出旌旗卷,漢歌嘹亮響四方,擴充不過一年的近衛少年們為主力戰,對戰的卻是至少有十萬之眾的草原王帳兵!

只要想想這些事實,這其中的險惡也就不言而喻了,哪怕是對軍事完全一無所知的人,也不會不知道形勢有多不利。

而且,這次出征的準備也很倉促,從接到邊鎮的告急,到皇帝做了決斷,再到近衛將士回家道別,都是發生在兩三個時辰的事情。

而出征的子,也被皇帝定在了五之後,別說是御駕親征了,就算是隨便派個將軍帶幾萬兵馬出京往援,這準備時間也不夠充分啊。

沒人知道皇上決定親征的初衷是什麼;也很少有人對這次親征之舉表示樂觀;軍將的家人更是依依不捨,把這一次的分別當成了生離死別。

不過,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皇上是為了救助宣鎮那些正慘遭荼毒的邊鎮軍民。也有少數人才認為,這是皇帝好大喜功到了一定程度。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所以才有此荒唐之舉,所以,就在當天傍晚,承天門外便再次擠滿了靜坐的人。

這些第671章王師出旌旗卷,漢歌嘹亮響四方人當中有士黨。也有皇黨。有眉頭深鎖。憂心滿懷的;也有面上憂慮,實則暗中竊喜的;更有無悲無喜,只是為了來邀名的。

是個人就知道,皇帝不能隨便出京,親征更是扯淡。這個時候站出來阻止皇帝,等將來塵埃落定的時候,自己的先見之明,一定會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的。

不管是如何想法,在承天門外靜坐請願的人行為並不烈,沒人舉標語,也沒人喊口號,眾人只是靜靜的坐在這裡,表達反對的態度罷了。

被皇帝強壓了這麼久,大臣們也都知道規矩了。在正德朝,任何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哪怕是意見有些大逆不道,通常也不會因此而被治罪。這規矩和大明律裡面那條‘不因言治罪’差不多。只是在細節上有了些變動。

一是範圍擴大了,大明律那條雖然沒明說,可實際上卻是限定了範圍的,那就是讀書人可以不因言獲罪,現在的規矩則是所有大明子民。這代表這士人們又一項特權的消息,他們自然是鬱悶非常。

另外則是表達方式上的限制,表達意見是可以的,哪怕說的話不怎麼合皇上的心意。也不會挨收拾。可是,誰要是想象從前那樣成幫結夥的搞什麼言。或者在民間煽風點火,那就對不起了。廠衛的電椅就是為這種人設置的。

所以,甭管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報著什麼樣的目的,承天門外的請願行為是井然有序的,也是肅然無聲的。

也不是沒人想到用更烈的辦法,可他們很清楚,承天門外並不是最好的舞臺,時間也不太對,懷有這樣想法的人都在等,等著萬眾矚目的那一天。

比起官員們的思前想後,百姓們的想法就單純很多了。明朝人對韃虜的觀,和後世天朝民間對本的觀差不多,都是不需要宣傳的,從殘暴如禽獸般的韃虜手中,將邊鎮的軍民解救出來,這種行為不需要理由。

人們只是在擔心,皇上身邊的兵力是不是太單薄了點,風險是不是太大了點,是不是應該等著薊鎮的援兵到了,再出兵比較好?

不過,皇上既然已經做了決斷,那大夥兒就只有聽著的份兒,因為大夥兒都知道,皇上不是瘋子,既然敢於出兵,他肯定是有把握的。

家中有從軍的兒郎的心情會更糟糕一點,不過父親們卻都只是用滿是老繭的手,拍了拍兒子的肩頭,母親們都含著淚,卻在為兒子收拾行裝,包家的那一幕,無數次的被重複著。

百姓們的心思很淳樸,受了人的恩惠要還,保衛自己的家園也是責無旁貸,何況,皇上也不過弱冠之年,他已經親自站上了前線,自家的孩兒又有什麼退縮的理由呢?

時間的推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五天時間,一瞬而過,這天清晨,紫城再次鐘聲大作。

早早就等候在長安大街上的百姓看得分明,隨著鐘聲的敲響,從午門到承天門,紫城門戶次第而開,紫城的全貌頓時展現在了天下人面前。

不過,沒人會去關注宮城裡面的紅牆碧瓦,一陣陣轟雷般的聲音引了他們的注意力,那聲音如雷般隆隆作響,使得地面都隨之震顫。儘管有些不能置信,可人們都知道,這是腳步聲,是近衛軍將士整齊的腳步聲。

“山若在前,山必傾倒;有川險阻,投鞭斷;為君羽翼,護民安邦;天子近衛,所向披靡!”腳步聲尚在迴響,又是一陣整齊的呼喝遠遠傳來。

不知為何,很多人突然覺得很安心,哪怕明知道近衛軍不過是一群少年,即將面對的,也是對中原最具威脅,最強大的敵人,可他們就是沒來由的覺得很安心。

對於近衛軍,他們也沒有面對其他部隊那樣懼怕的覺,也許就是因為,這是一支子弟兵吧?沒錯,這就是大夥兒的子弟兵。和咱們的皇上一樣,讓人不住的到親近。

不見人,先聞聲,人們的情緒卻一下高漲了起來,人頭湧湧。眾人無不翹首以盼。想看看出徵將士的英姿。

聲音漸近,突然,午門處閃過一抹明黃,蛟龍出水,飛龍在天。那是一杆旗幟,代表了天子威儀的黃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