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章伏羲神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說第二朝堂之上,當眾神之面,昊天欽封李基為中天北極紫薇大帝,又派黃巾力士在北極天修建紫薇宮。不過月餘,一座浩大的宮殿便在北極天建成,分派了黃巾力士,值功曹歸於紫微宮,李基堂而皇之的搬進了紫微宮。

無盡的天星之力照耀天庭,此處的星光,卻是最為純粹的星辰元力。不比照耀在洪荒之上的星光,不需經自身真元煉化便可直接收。天地間任何靈氣元力都比不得這純粹的月星辰華。如此修煉,卻是遠遠高於任何仙山古了。

後世的周天大神若非只剩真靈,又受制於封神榜,得此修煉的話,好處那是不可計算的。怪不得自古天庭便為三界之首,遠古天庭的妖神更是個個修為驚人。

當下李基在紫微宮中取星辰元力修煉,偶爾也把手中木杖跟紫砂壺以星光淬鍊,威力更勝從前。

卻說人族之中有一女子,名喚華胥氏,此人樣貌清秀,心地善良。一在雷澤玩耍之時踏入一個巨大的腳印之中,覺被蛇纏身,便有了身孕。

此胎孕育三百六十五方出生墜地,出生之時漫天紅霞,有鸞鳳在屋頂盤旋良久,清澈鳳鳴響徹天地。眾人奇之,以為非常。華胥氏為其取名伏羲氏。

這伏羲生來就聰穎,凡事過目不忘。眾人以其出生異象,皆以為神靈轉世。加之從小聰慧,伏羲十八歲時便被推舉為部落共主。

接任部落以來,伏羲潛心觀察人民生活,更兼他本就是天定三皇之首,卻是做出不少有利民生的創舉。教民馴養野獸,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造書契,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落後形式。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修身理,反其天真。”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此等舉措一經實施,不過數年,部落實力大增,人民生活安穩富足,當時人們對於大自然一無所知。當下雨刮風、電閃雷鳴時,人們既害怕又困惑。伏羲想把這一切都搞清楚,於是他經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觀天上的月星辰,俯察周圍的地形方位,有時還研究飛禽走獸的腳印和身上的花紋。

正當他在孟河邊上苦苦思索時,只聽一聲低,響徹天地,回頭看時,卻是一龍頭馬身的怪物自孟河,蹈水不沒,揹負一塊龍形的玉石,正是龍馬。

龍馬乃是天地之,方此聖人當出之時,負河圖出於孟河。那龍馬奔走至伏羲跟前,屈膝而跪,奉上河圖後又隱沒於孟河之中。

不過兩,又有一靈龜揹負一塊龜板出於黃河。仍舊獻於伏羲。

伏羲得了河圖洛書,潛心研究上面玄奧的圖形文字,終於創出先天八卦。將先天大道隱於小小一張太極八卦圖中。太極為低,中分兩儀,八卦於其上,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雖然簡單,卻包羅萬象,天地造化,盡在其中運轉。更有妙處,此物不需**力,凡人只要明瞭其中奧妙,亦可推算禍福,自能趨吉避害。

伏羲功成,自有人教教主老子賜下法旨,以伏羲為人族天皇,隱於火雲,自此也為萬劫不滅,不沾紅塵因果,於聖人之外,卻也得了大道。

伏羲成道,自然知曉前生後世,心中明悟。當下伸手向河圖洛書一指,兩件靈寶自然向北冥飛去。聖人有訓,言道相借百年,自然信守承諾。

又有烈山神農氏,生來奇異,肚皮透明,五臟六腑都能看見。周圍族人甚是奇異,這神農也自不凡,少而能言,聰穎惠

一天他看見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他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神農氏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後放在嘴裡,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確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他還教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一時部落再不為糧食的事情發愁,還能跟其他部落之間換物品,繁榮昌盛之勢無兩。

神農在人族之中的聲名大增,漸漸傳到伏羲耳朵裡。於是伏羲在離去之前將神農立為人族共主。

那時候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葯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葯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往往有人誤食毒草而死,神農見到,也頗為憂心。苦思良久,他終於決定以身試百草,辨別種類。

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嚐遍百草,瞭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葯。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葯,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一遇七十毒。”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葯。

最後,他終於辨別了後世的五穀,教民種植。又嚐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葯,編成《神農本草經》,傳於民間,為療毒治病之用。

不說神農氏終嘗百草,崑崙山玉虛宮。

元始天尊端坐八寶雲光座上,命白鶴童子,“請你師兄廣成子來,吾有話吩咐。”白鶴童子來到九仙山桃園前,稟過看門童子,徑直入而來。正見廣成子盤膝坐在蒲團之上,閉目暝坐。聽到白鶴童子進來,微微睜眼,白鶴童子躬身見過禮,開聲言道,“廣成子師兄,老爺請你前去,有事要說。”便成子慌忙在蒲團之上站起身來,跟白鶴童子齊齊駕雲往崑崙山而來。一路無話,不過片刻,便到了玉虛宮前,兩人徑直入內,來到寶殿座前行禮,“弟子廣成子拜見老師。”元始天尊睜開眼來,出聲言道,“廣成子,如今三皇已定其二,因吾師兄有言,此人皇軒轅氏又刀兵之禍,吾今遣你下山,如紅塵且為那人皇之師,悉心教導。”言罷命白鶴童子,去寶庫之中將番天印取來。

白鶴童子領了法旨,往後院庫房之中去了一方三寸大小的仙印,底部刻了兩個篆文,正是“番天”二字。方印周身各符印轉,光華閃爍。

“此物乃是吾取半截不周山以法力煉製,威力極大。今便將此物賜予你防身。”說罷又傳了廣成子運用之法。

便成子喜不自勝,慌忙拜倒,“多謝老師。”元始天尊擺了擺手,“你且下山去吧。”便成子躬身退出玉虛大殿,往洪荒而來。

(關於三皇,實在是無聊的很,都被人寫濫了的。偏偏還是關鍵程序,很是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