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又整出事來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綱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笑了笑,說道“首相大人能給晚輩稍微說明一下麼?”俾斯麥好象很滿意他的領悟能力,說道“如果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過大,這個第二名還是不要做的好,因為第一名會始終注意他,提防他不要威脅到自己第一名的地位,第一名和第二名還是讓別人做的好,當第一名和第二名爭得兩敗俱傷的時候,第三名自然就成了第一名。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年輕人。”他嘆息了一聲“可目前的德國,正在向可怕的第二名前進。”孫綱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眼下的德國,在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帶領下,正一步步的開始了挑戰“不落”帝國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動,這麼做的後果,遲早會讓新生的德國陷入戰爭的泥沼不能自拔。
“晚輩還有一個問題,”孫綱又問道“中國的軍隊很多,但真正有戰鬥力的有限,而且都分散在漫長的防線上,中國在不同的方向上面對許多不同的敵人,如果是首相大人來指揮的話,應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他想了好久了,未來的中國,短時間不可能一支上百萬人的大軍,即使有一支強軍,人數也肯定有限,但在強敵環飼之下,怎麼樣才能保衛國家不受侵犯,他這個對軍事一知半解的傢伙,真的很想聽聽“高手”是怎麼說的。
“對國家來說,軍隊是決定一切的,”俾斯麥看著孫綱說道“有些事情我不便於明言,但是,中國的問題不在於把軍隊分散在各地,而是在於你能否真正把銳的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能夠自如地調動他們,使他們能夠很快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一針見血啊!
孫綱佩服地點了點頭,俾斯麥說的這個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快速反應部隊”的概念,但是對於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局面,無疑是一個很可行的辦法!
北洋海陸軍如果能夠由他調動自如的話就好了,可是,他的頭上的那個鳥朝廷``````俾斯麥可能沒注意到他心裡正琢磨著的“謀反之念”他看著眼前的年輕人慢慢陷入沉思中,不由得微微一笑,隨即又和李鴻章談了起來。
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得飛快,要到了分別的時候了,孫綱驚訝地發現,俾斯麥和李鴻章有些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意思。
“多多保重,”李鴻章對俾斯麥說道“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夠支撐多久。”
“您過於低估了自己,”俾斯麥誠懇地對李鴻章說道“對於一個象您這樣建立過偉大功勳的總督來說,謙虛是非常好的品德,但您現在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具有充分的自信。”他看了看孫綱“就象您身邊的這位年輕人。”到了李鴻章向主人告別的時刻了,老狐狸的眼睛不知怎麼有些溼了“後會有期。”他說道“希望您90歲生的時候,我還能趕來祝賀。”
“對中國來說,有一句希臘諺語說的好:一切都在動,一切又都碰撞在一起。”俾斯麥說道“我們都身在其中,所以您不必過多的傷
。”依依惜別中,孫綱他們踏上了返回柏林的火車,送行的俾斯麥行軍禮向他們道別,李鴻章衝他擺了擺手,直到望不見他的身影,才回到了車廂裡。
孫綱看老頭子的情緒還沒有平靜下來,就沒有說什麼,說白了,老頭子在中國的官場混得太久了,對於沒完沒了的明爭暗鬥和勾心鬥角已經到疲憊和厭倦了,見到和他境遇極為相似的俾斯麥,難免有兔死狐悲之
也是正常的。
回到了柏林,由於這些天的事情辦得都很順,所以孫綱的心情也很好,但是天津來的加密電報卻當頭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是關於他們路上遇到的那條“賣布”的偽裝襲擊艦的。
由於他們海上“遇劫”的事情傳回了國內,一時間“群情鼎沸”這回連清黨都出來替他們振臂高呼了,矛頭直指
本,要求光緒皇帝對
本採取堅決的報復行動,光緒皇帝也很生氣,讓總理衙門給李鴻章發了一封“
問電報”意思是覺得哪不舒服就讓老頭子在哪個國家多呆一會兒。同時下令林泰曾率北洋水師全軍護送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等人赴
涉“
人如敢狡展推諉,可縱兵擊之,以雪舊恨”又下令沿海各省督撫作好戰爭準備,大有和
本再來一仗的架勢。
面對大清咄咄人的動作,
本政府有些慌了手腳,
本公使小村壽太郎急忙前往總理衙門解釋,說此事“絕無可能”並提出成立一個專門“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此事,而
本民間和軍方則叫囂著“清國找藉口野蠻侵略,絕不能屈服”強烈要求對中國“開戰”
本民眾向前來
涉的張蔭桓等人投擲石塊,
本軍隊前來驅散了他們,護送張蔭桓等人前往廣島市內,北洋艦隊目前在廣島與
本艦隊相鄰駐泊,但艦上將士在林泰曾的命令下已經炮彈上膛,將炮口對準了
本艦隊,
本人不作出滿意答覆就立刻開火,而
本海軍沒有做出任何反抗的表示。
雖然遠隔萬里,孫綱仍能覺到濃濃的火藥味。
“早知道會這樣,就把那些本人的屍體留著好了,讓他們無法抵賴。”李經方說道,“那些屍體也證明不了就是
本人乾的。”羅豐祿說道“
本人很狡猾,知道軍力不如我大清,所以沒有妄動,而是提請國際調查,想矇混過關。”
“現在要考慮的不是證明是不是本人乾的問題,”孫綱說道“是目前的局面是否對我大清有利,是想法子打
本人一頓
他們再賠咱們點錢好呢還是暫時放他們一馬,以後再慢慢報仇。”
“那就打好了。”李經述說道“讓他二十年爬不起來。”
“不妥。”李鴻章搖搖頭說道“俄英美三國艦隊皆有軍艦駐泊於本,一旦打起來,他們會是什麼態度還不好說,再說了,朝中那些言官一意攛掇皇上打
本人,恐怕不是為了我老頭子,而是別有用心,打起來無論勝負,對他們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孫綱明白了老狐狸的意思,不明就裡的李經方卻問道“這怎麼說?”李鴻章白了他一眼,說道“勝了,他們有建言之功,敗了,他們正好攆咱們下去,他們都是穩賺不賠的。”李氏兄弟恍然大悟,不住地點頭,李鴻章看了看孫綱,問道“你覺得此事如何處理才好?”孫綱想了想,說道“仗還是以不打為好,不過這件事也不能就這麼算了,中堂可以回覆朝廷,以大清剛經戰火,平息不過一年,為此事又起兵端,於民生不利,可借我水師之軍威向
本施壓,會同各國詳查此案,限期
其
出兇手,向我國謝罪,並賠償損失,這樣的話,既可以避免發生戰爭,又可以揚我國威,朝中言官們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此計甚好,咱們就這麼辦。”李鴻章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那些清覺得老夫不在眼前,又想借機生事,老夫偏偏不讓他們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