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八新魚雷和火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劉步蟾的話讓大家心中的熱血全都跟著沸騰起來!
是啊!當中國海軍的四支艦隊都有了萬噸級的戰列艦,將沒有哪一個列強敢於再象葺爾小國本一樣,向中國挑戰!
那樣的中國海軍,才是國家和人民真正的鋼鐵長城!
“國家興亡,就在吾輩身上!”林國祥也有些動地說道,“當趁此千年未有之劇變時,做成一二件經世濟民頂天立地之功業,方不負平生所學,眾位以為如何?”孫綱
動地對他們說道“咱們不求千載之後青史留名,有誰記得咱們。咱們只求能親眼見到國富民強,則一生之願足矣!”
“有你在,我想,我們會看到的。”劉步蟾微微一笑,向孫綱伸出了手掌,孫綱伸出手和他乾乾脆脆地擊了三下!
嗬!好疼啊!
葉祖圭,林國祥和程璧光看著孫綱微微發紅的手和臉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明白了他們的意思,都笑著伸出手來,惡作劇一樣的挨個和孫綱擊過。
這件大事,就此定了下來。
他們幾個又商議了一下這件事的細節,從“旌忠塔”上下來,孫綱著差不多拍腫了的手,領著他們去北洋船政局的造船廠參觀。
望著正在建造中的“龍鄉”號戰列艦的巨大艦體,劉步蟾等人的眼中都出了羨慕之
,雖然從現在起,中國海軍的四支艦隊都擁有戰列艦了。但看著這種最新式地萬噸級巨型戰艦,他們心裡說不癢癢那是假的。
“再過一陣子就能完工了,希望能趕上今年的海軍會。”孫綱說道,“真想現在就有啊。”程璧光兩眼放光的說道,“其實江南局和閩局(福州船政局)也都差不多有這個能力,只是他們的船臺不夠大,要不然,北洋提供給他們技術資料後,咱們就可以同時開工了。”孫綱說道。
“我去看過,江南造船所的船臺是不夠大,最多隻能建500噸級的船,”林國祥點點頭說道“我回去後請張香帥想想辦法,讓他們加大船臺,擴建船塢,爭取早開工建造萬噸船,尊夫人的船運分公司,還得早
進駐才好。”
“是啊。我們那裡也是等米下鍋呢。”程璧光說道,“臺灣丁老大人那裡也會替我們想辦法的,我去和他說,”劉步蟾笑著對孫綱說道“先籌之款用於閩局擴建船臺船塢,後續地款,恐怕就得靠尊夫人了。”
“放心好了。”孫綱點了點頭,船臺這件事其實也是他計劃當中的一部分,要是福州船政局和江南造船所也擁有了建造萬噸鉅艦的能力,用不了多久。中國海軍的實力就將在遠東首屈一指,那時候,恐怕就是列強害怕中國打上門來了!
在孫綱的陪同下,林國祥、劉步蟾和程璧光又參觀了北洋船政局的魚雷工廠,技師和工人們正在試製一種用酒作燃料的小型發動機驅動的新式鈍頭長
程魚雷,定向陀螺儀是
據趙
澤的設想由工人們自己研製出來的。劉步蟾對這種新式魚雷地雷頭是圓的表示驚奇。工程技師楊金懷給他解釋了其中的原理,在水中尖頭魚雷和鈍頭魚雷的速度其實是一樣的,鈍形雷頭可以加大戰鬥部裝藥量,增大魚雷的威力,如果試製成功,這種魚雷的最佳發
距離可以達到800碼,比原來的黑頭魚雷提高了將近一倍,航速也將達到驚人的40節!而且新魚雷將基本不受水
的影響。能夠準確地擊中目標。
“這種新魚雷成了的話我也要啊。”劉步蟾對孫綱說道。在“紀伊海戰”中“經遠”艦在有效距離內向
艦“鳥取”連發兩枚魚雷。因為水
的影響,都沒有命中,這件事曾經讓他大為光火,這次聽說新魚雷可以不受水
的影響,他立刻就躍躍
試要第一個裝備,以“彌補”上回的“遺憾”
“見者有份,我們都要啊。”葉祖圭笑道,他其實也很想試試這種新魚雷的效果到底怎麼樣。
“要不你們就多等幾天再走,看一下新式魚雷地試。”孫綱對他們說道“反正你們來接艦地官兵水手還得
悉一下船情,試
成功的話就先帶幾條走,錢可以回頭算。”
“那情好,呵呵。”林國祥立刻接上了話,替其他人答應了下來。
在魚雷廠參觀完畢,孫綱又領著他們參觀了新成立的制炮廠,就建在北洋船政局原來的艦炮試驗區附近,這座新工廠是以李鴻章送到德國埃森克虜伯兵工廠留學的學生為技術班底,由法國加納公司幫助培訓的火炮加工和維修人員及李鴻章從江南製造總局調來的部分人員組成,又培養了一些技工,這裡本來是專門生產和維修艦炮的,後來在留德學生龔照瓏地建議下,開始比照艦炮,參考以前地經驗,試製大口徑榴彈炮和要炮,已經試製出了從45毫米的機關炮到88毫米地榴彈炮等數種型號,現在正在試製的是105毫米的大口徑新式榴彈炮。
如果那些清言官們知道北洋船政大臣又在“不務正業”異想天開的在以艦炮為基礎製造陸戰用的榴彈炮和要
炮,不參他一個“居心叵測,意圖不軌”才怪。
他這麼做的目的,其實是在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
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可陸軍相比於海軍,可就差得太遠了。
這個時代,在可以靈活機動並擁有強大火力的坦克沒有出現之前“陸戰之王”的桂冠,當仁不讓的是戴在火炮的頭頂上的。
中國本來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炮的國家,火炮的製造和使用一直領先於世界,可是中國人哪裡能想到,幾百年後,西方列強會用這種中國人發明的武器,重新轟開了中國的國門呢?
遠的不說,到明朝的時候,中國的火炮製造和使用技術已經相當成了,明軍有的火炮為了提高
擊
度甚至裝上了瞄準鏡!可到了清代,曾經幫助滿洲八旗鐵騎奪取天下並立下了赫赫戰功的火炮不但沒有得到發展,而且竟然就此停滯不前了!
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後,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什麼下令清軍止使用繳獲的大量俄軍使用的扳擊式火槍,後來又說“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斷乎不可,此事不準行。”不允許火炮在全國裝備,孫綱就曾經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在查閱了大量的史籍後,他才瞭解到,康熙為什麼會明知道西方火炮技術的發展遲早會威脅到中國而就是不肯讓中國人去了解和學習了。
說到底,還是那個“防漢”的思想在作怪。
作為上層的少數民族統治階級,處於人數眾多的漢人被統治階級當中,有一種天然的不安全,而由漢人發明並掌握著的火炮的使用,使得戰爭成為平民的職業,(就象恩格斯說的:“它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變革,火炮的採用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政治關係起了變革作用。要獲得火炮就要有工業和金錢,而這兩者都為市民所佔有。因此火炮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對付封建貴族的武器。”),康熙曾經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臨御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國家承平
久,務須安不忘危。”他其實已經意識到西方強大的對手就要來臨,但為了“防漢”只能選擇了消極封閉。
由此可見,大清王朝對火炮的認識,遠比後人想象的要清醒得多。
清廷對火器的用,其實是經過了深謀遠慮的。
可時光到了十九世紀末,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的滿人,思想行為上已經和漢人沒有什麼區別了,還有必要分得“滿漢”這麼清楚嗎?
列強炮火之中,倭寇屠刀之下,還有滿漢之分嗎?
現在,為了防止侵略,中國人又不得不從頭向西方學習現代的火炮技術,用來保衛自己。
為了這個滿漢之分,民族之見,中國人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些?
如今的大清陸軍,雖然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炮,自己也能夠部分生產,但在滿清朝廷的“防漢”思想下,火炮這個“陸戰之王”在眼下的中國,註定得不到真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