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四百零三廢兩改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百零三)廢“兩”改“元”張之的建議採用“庫平銀一兩”的標準銀幣的理由是,中國人納稅都是以“兩”為基礎,而且民間常使用的都是銅錢,只有在納稅和大宗易時才使用白銀,而銀元的成不足,通時將被認為是一種不足值的貨幣,在民間通可能會受到抵制,等等。[中文]而且張之還指出,世界銀價下跌雖然不利於中國償還外債,但有利於促進中國的出口並限制進口,在對外貿易上對中國有一定的好處。

應該說張之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而且張之在對外貿易方面能有這種見識,這在當時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後世的本錢的匯率為什麼會定得那麼低,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促進出口貿易。

孫綱雖然在後世的身份是銀行職員,對貨幣制度有一定的瞭解,但並不深刻,他現在也無法確定到底採用哪一種標準更適合目前中國的經濟現狀。

“要是你來選的話,你喜歡用大錠銀子還是銀元?”孫綱想得頭痛,不由得把“皮球”又踢給了愛馬。

他這個半吊子軍對軍事的瞭解還算過得去,可對這個錢的問題,知道的就不是那麼多了,愛和錢打道的時候多,倒不如讓她來決定,自己點頭並促成李鴻章張之等人同意就行了。

關係到中國今後經濟發展全局的中國貨幣制度,由一個年輕的女子來作出決定,聽起來有些兒戲,可偏偏現在這時候就發生了。

其實,多少重大的歷史決策,都是由一些人一句話決定的。

“當然是用銀元好了。”馬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道。

馬告訴孫綱,使用銀兩進行經濟活動有太多太多的不便,先就“兩”這個計重單位來講。主要有用作官庫收捐納稅標準的“庫平銀”、用作徵收進出口貨物關稅標準地“關平銀”和用作徵收漕糧折的“漕平銀”三種,不同的貿易活動需要採用不同的標準。而且銀兩通時每次都需要驗成和計重,非常麻煩不說,折成官銀時還得將散銀重鑄,在重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損耗減重,所以百姓在用銀稅時還得額外納一部分“火耗”而這部分“火耗”因為缺少標準,很容易成為官員們貪汙勒索的借可如果採用銀元的話。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

首先。銀元的大小、重量、成都一致,易時只點個數,不用計重。十分方便,而且銀元地成一般為百分之九十,在製造時已經考慮了通中造成地損耗問題,所以不會出現“火耗”導致的百姓額外負擔問題。大量的外國銀元為什麼會充斥中國地市場。並不僅僅是象後世一些史書裡說的,外國人輸入他們的貨幣想借此控制中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使用銀元非常方便,中國地商人也樂意接受。

而且,據馬說的,採用七錢二分的重量標準制造的銀幣在市場上通容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因為外國輸入的銀元也大都是這個份量,中國如果採用這個標準鑄造自己的銀幣投入市場通,不僅不會造成市場的混亂。甚至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迫使外國銀元退出中國市場,對中國民族經濟發展的好處可就不僅僅是方便通了。

如果採用一兩地重量標準來製造銀幣,一兩銀幣和外國銀元在計重上仍然存在著太大的差異,而且經濟學當中的那個“劣幣驅逐良幣”定律在市場上是一定起作用的,中國的一兩銀幣肯定競爭不過外國銀元,到頭來中國的貨幣市場上還是外國貨幣的天下,貨幣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聽了愛給他這個“前銀行職員”上的這堂“金融課”孫綱明白了問題的所在,不由得連連點頭,立刻表示張之那裡。由他負責去“溝通”孫綱見了張之之後說明了來意。張之很奇怪負責全**事地孫綱怎麼突然關心起錢地問題來了,但仍然很認真地聽了孫綱關於中國的貨幣標準地意見。張之對這個問題也不是知道得很深,當孫綱說起關於“火耗”的問題和在通市場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時,張之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讚歎之餘不由得連連點頭。

當時在座的工業部部長張謇和商業部部長盛宣懷也對孫綱的意見表示了支持,張謇還說如果“廢兩改元”得以實現“中國民生將為之一變”而且建議儘快確立新的貨幣制度,統一貨幣標準。

張之考慮再三,同意了“廢兩改元”的方案。

經過政務院會議研究後,又綜合了各省商界代表的意見,出臺並公佈了“改革幣制則例”中國的新貨幣制度,就此制定出來了。

“改革幣制則例”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中國的貨幣制度採用銀本位制。

規定市場上的金銀兌換比例為1比40。

中國的新標準貨幣以“元”為標準單位,每枚銀元計重庫平銀七錢二分,成為百分之九十,含純銀量為六錢四分八釐,新銀元由國家統一鑄造發行,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幣。

新銀幣發行後,所有錢糧、關稅、釐捐等,均得使用此種標準銀幣。與民間通的外國銀元同等看待。

宣佈“廢兩改元”規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契約票據及一切易、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原定以銀兩收付者,以銀兩七錢一分五釐摺合銀幣一元的標準以銀幣收付。原來持有銀兩者,可由國家造幣廠代鑄銀幣或向度支部兌換銀幣。

為“輿順民情”起見,民間通的圓形方孔銅錢仍繼續使用,國家同時採用機鑄銅錢“共和通寶”發行,並鑄造新式“銅元”和銅錢並行通。

中國貨幣史上開天闢地的一頁,就此揭開。

為了儘快能夠發行新貨幣統一幣制,結束中國通市場上的混亂狀態,在所有人的“群策群力”下,中國的標準銀幣“銀元”的樣式很快就確定了下來。

中國的標準貨幣“銀元”計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幣面正面為“共和元寶”四字楷書,上端為“華夏共和元年造”字樣,下端為“庫平七錢二分”標明重量,周圍是祥雲圖案;幣面背面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二龍戲珠”中間為“壹圓”二字,下端為“一元”英文“ondollr”字樣。

標準銀元的樣幣在外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很快製造了出來,新銀元製作巧,圖案和文字都極為美觀,當孫綱把樣幣拿給愛馬看時,她也連聲讚歎不已。

“據說這是當年戶部準備在太后七旬萬壽時鑄造的祝壽銀幣樣式。”孫綱對馬說道“想不到現在讓咱們給抓現成改改用了。”

“我說怎麼這麼漂亮。”馬點點頭說道,“鑄幣權現在收歸國家所有了,但為了平衡各省可能會因為取消鑄幣權造成的不滿,規定除京城設立國家造幣總廠外,在天津、上海、盛京、廣州、成都、昆明各設一處造幣分廠,統一開工鑄造。”孫綱說道“新貨幣制度一確立,商民的反應都很熱烈,推行起來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因為新的“華夏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的貨幣制度改革提前了三十多年,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

“把這銀元的樣幣好好收藏下吧,沒準將來就是國寶了。”馬看著手裡銀光閃閃的“龍洋”樣幣說道“袁大頭應該是沒有出世的機會了。”孫綱聽了她的話不由得一愣,好半天才反應了過來她說的這個“袁大頭”是指袁世凱像的銀元,不由得笑道“後世的錢幣收藏家們這回可就虧大了。”

“但老百姓的心裡,恐怕只記得這些龍洋帶給他們生活的變化。”馬嘆道,“中國的老百姓不會想到,這些是因為你一句話而改變的。”孫綱把玩著手裡的銀元,逗了她一句,“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馬看著他說道,也和他掉了一句書袋“你現在的權力比以前要大多了,責任也大多了,你既然知道歷史的發展方向,就更應該謹慎小心了。”

“是啊,其實現在還沒怎麼地,就有一種如履薄冰的覺了。”孫綱說道,“知道就好。”馬看著他,忽然“危險”地衝他輕輕一笑,說道“現在國家進入和平發展時期了,你那個俄國大美女,也應該接回來了吧?”

“不行。”孫綱看著她平靜地說道“我已經讓軍情總處的人安排下去了,讓她們母女離開俄國去法國定居,那邊會有人照看她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