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以夷制夷和以匪制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英國人認為“一個能夠對俄國未來可能採取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進行牽制的本是必不可少的,
本對俄國保持一定的軍事存在對中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議中國和英國不妨對
本“幫扶”一把,讓
本成為中英兩國的“軍事僕從國”在未來可能發生的中俄戰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中文。cn]英國人的“建議”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孫綱立刻就聞到了裡面“散發”的危險味道。
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道義,這是鐵則。
孫綱承認,在中國的抗俄戰爭中,本人的“大義戰”是等於幫了中國的忙,但是,
本一旦恢復了軍事力量,怎麼能保證
本始終對中國和英國的“忠誠”?
英國人怎麼能就那麼肯定,本人將來有一天不會掉轉過槍口,和俄國人一起來對付中國?
對本給中國造成的傷害,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也許可以忘記,但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穿越者”孫綱是絕不會忘記的!
對他來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這句話,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他的血脈中。
對於英國人的“提議”張之沒有什麼明確的表示,而李鴻章和孫毓汶則堅決表示了反對,如果說孫毓汶痛恨
本人是因為當年
本公使小村在總理衙門對他的羞辱讓他無法釋懷地話,那麼立誓“終生不履
土”的李鴻章對
本給中國造成的傷害是絕對無法忘記的。李鴻章對
本有他自己的獨特認識,他很明白的告訴英國人“
人狡詐險鄙,今
託貴國以存身,安知他
不反噬貴國?中國與
本兩雄不能並立,
本起則中國與朝鮮一
不可得安枕,於中國而言,
俄皆為虎狼之鄰。免賠款一事,絕難從命”堅決拒絕了英國人的建議,並表示,不管用什麼方式,
本必須全額支付對中國的賠款“如若有一絲狡展。當派海軍往索,絕不寬宥”現在地李鴻章在外
場合當中,對比大清朝的那會兒,說話已經硬氣多了,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充滿了火藥味。
英國人看到中國對本絲毫不讓步的態度,
覺到有些吃驚,但也沒有堅持。李鴻章對英國人還“看好”
本表示了不滿,並向英國人詢問如果中國不同意免除
本的賠款,英國政府會不會單方面免除
本的賠款,英國人表示“不排除”這個可能
,因為對英國而言,
本算是一個“忠誠”的夥伴,象此次英國在南非的行動,
本人可以說幫了英**隊地大忙,所以英國才向中國提出來這個“建議”如果中國不同意的話,英國也可能單獨和
本“合作”但為了中國和英國的“傳統友誼”英國將向中國“保證”
本不會成為中國未來的威脅。
李鴻章對孫綱說,從英國人的話裡來看。英國政府很可能已經做出了扶持本的決定。現在不清楚英國人這麼做是出於什麼目的,但
本地重新崛起對中國肯定不利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了。現在中國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他目前還沒有想好。
李鴻章不清楚英國人的目的。孫綱卻能夠猜得出來。
孫綱對李鴻章和孫毓汶說,英國人的目的其實也很明顯,中國和英國現在雖然等於是“同盟”那是因為要對付共同的敵人沙皇俄國的關係,將來中國和俄國遲早會爆發戰爭,無論誰輸誰贏,對英國來說,戰勝的一方都將是英國下一個“可能”要對付地敵人,因此英國選擇支持本,是為了便於在未來的“東亞新政治格局”當中保持均勢“俄勝則以
製俄,我勝則以
製我”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很正確的選擇。
聽他這麼一說,深諳“以夷制夷”的老狐狸李鴻章立刻就明白了過來。
孫綱認為,面對這個情況,中國應該做地是抓緊時間發展國力,加強軍備,為了防止本地軍事力量重新復甦對中國造成威脅,中國應該想辦法加強對“蝦夷共和國”和庫頁島的控制,最好能夠取得在“蝦夷共和國”地駐兵權“備將來
本一旦有變,可就近以兵擊之”英國人那裡,為了穩住英國人,不妨向英國人表示,中國允許
本人“延期賠付”給中國的賠款作為對英國“友好和支持”地表示。李鴻章聽後認為可行,讓他“酌情處理”必要時對“蝦夷共和國”可以“借海軍兵勢相壓”但最好“勿起釁端”因為中國現在需要的是和平發展的時間,一旦因為這個事同英國和
本鬧翻,就不值得了。
李鴻章讓孫綱去想辦法“對付”英國人和本人“結盟”這件事的同時,還準備和德國及美國拉拉關係,如果“英
同盟”成立的話,他就要想法子
個“中美德同盟”出來,藉以對抗“英
同盟”和“法俄同盟”孫綱對老頭子的這個想法有些不以為然,德國現在還佔著中國的青島,美國和德國的聯繫並不緊密,中國和美國結盟有一定的可
作
,可讓美德兩國走到一起對付英國,恐怕不是象他想的那麼容易。
“以夷制夷”好用是好用,但也得藉助客觀形勢才行。
但看李鴻章一副雄心的樣子,孫綱不想給老頭子的熱情潑冷水,畢竟如果這事老頭子真的
成了,這個“中美德三國同盟”對中國也是有相當大的好處的,就算是
不成,對中國也沒有什麼損失,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由他折騰好了。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的功夫,1900年的夏天就到了,在過去的這幾個月裡,孫綱沒有離開北京,在處理各項國家事務的同時,他通過自己手中的情報機構密切地關注著各地和周邊的局勢“清剿蒙匪”的軍事行動已經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開始了,這些天前線不斷有消息傳來,總的來說形勢還算不錯。
在段祺瑞和張作霖的努力下,很快就組建了三個騎兵旅,張作霖指揮這三個騎兵旅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進行了多次的伏擊作戰,消滅了大量的蒙匪,並接連摧毀了三處蒙匪的巢,給蒙匪以重大打擊。面對中**隊的清剿行動,蒙匪大部退入了茫茫的蒙古大漠當中,當地的匪患因而大為減輕,但許多百姓憂慮的是,蒙匪並沒有被完全消滅,時不時的還對當地百姓進行著襲擊,而中**隊一旦撤離,蒙匪肯定還會捲土重來。
在中**隊當中幫助作戰的猶太人官兵這時向段祺瑞和張作霖建議,中**隊現在不應該以單一消滅蒙匪為主要作戰任務,而是應該遠征大漠,找到蒙匪的老巢一舉摧毀之“使擅長遠距離奔襲作戰的韃靼匪徒們沒有任何立足之地,他們的據地被徹底摧毀後,要麼向我們投降,要麼退入俄國境內,要麼在沙漠當中飢渴而死,將不會有別的出路”針對猶太人的提議,段祺瑞和張作霖以及曹錕都有些猶豫不決,他們也都明白這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蒙古匪患的辦法,但這種“深入不
,勞師遠征”的遠距離沙漠奔襲作戰,對新組建的中**隊來說,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一旦有什麼閃失,他們可是負不起這個責任的,因此向孫綱請示,讓他決定要不要進行這次遠征作戰。
張作霖還向孫綱報告說“外籍客兵每戰爭先,悍不畏死,深得我兵崇敬,彼剛至即求為斥堠,常深入荒漠,數不見消息,歸後則於所至之地情形遍繪圖形,山川地理,河口暗
,一一詳備,我兵至其地,莫不如所言,由是每戰得勝,彼有偽為俄人潛入匪內者,知匪內非鐵板一塊,因所掠獲分贓不均,多有火拼者,俄人所付金銀彼亦爭奪如是,若群犬爭食。霖以為此等匪人只講利益,毫無信義,俄人能收買之,我亦可收買之。現今匪畏我軍威,退入荒漠,糧餉匱乏,莫若以重利誘之,使其自相殘殺,待其實力大損,我再發兵徵之,則匪患可除,邊事可定張作霖的這個仿效俄國人的“收買”策略一下子提醒了孫綱,對於那些“有
便是娘”的匪徒來說,誰出的價高,他們就給誰賣命,孫綱現在不知道俄國人的出價是多少,但他明白,自己再怎麼出高價,比起興師動眾出兵征討的花費來說,也是要小得多。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以向遼國輸送大量“歲幣”換回邊疆的安定的作法長期一直為後人所詬病,但如果從“經濟角度”重新看這個問題的話“歲幣”的花費比起軍事進攻的花費,應該是小很多,不但效果顯著而且不用死人,可以說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