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388超強火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388超強火力李洋單槍匹馬朝轟鳴陣陣的戰場奔去,身影如一陣風,二三十里路程,沒多久就到了。

十多萬劍角羊,那是非常的多。它們圍成的圈子輻方圓十多里地,中間密集,外圍鬆散。就如同一隻巨大的磨盤,在不停地轉著,緩慢磨動,消耗包圍圈內反抗者的戰鬥力。

在戰甲輔助掃瞄裝置的幫助下,李洋站在十三四里外,朝圈內看去。包圍圈並不是靜止的,外層的羊也在慢跑,越往裡羊跑的越快,它們冒著槍林彈雨衝擊著核心部位處的陣地防線,前赴後繼,英勇非常。

他把注意力往裡放,見被圍者裝備奢豪到了極致。

被巨量的劍角羊包圍,若沒有堅實的防線,怎麼抵擋羊群的衝鋒?被圍者的車隊有各類型車輛近三十,其中體格最大的十六架擋在最外層,幸好李洋惡補了不少這個時代武器的知識,認出了它們的來歷,‘陸行者’。

說起‘陸行者’,它的歷史非常之久遠。在機甲這種終極單兵大殺器出現之前,它已然列裝各國陸軍部隊——當時世界還沒被機器人勢力搞出核彈危機,各國政府依然存在。

也可以把‘陸行者’當成機甲的前身,或者是初代產品。沒有‘陸行者’的製造經驗,機甲也不可能出現的那麼早。

從現代兵器史來講,陸戰利器的演變,從坦克到機甲,夾在中間的就是‘陸行者’。雖然它只是曇花一現,從製作完工,投入生產,列裝部隊,到退役陸軍序列,全套過程在短短五六年內完成。但是它也有其存在的價值,並在機甲出現,漸漸繁盛的若干年後,再次出現在陸軍裝備的舞臺上。

作為坦克過渡到機甲的代替品,陸行者同時具備兩者的一些特徵。它由坦克演變而來,最初以履帶傳動,除了更大口徑的坦克炮,它的副武器還有重機槍,以及反坦克導彈。從它身上,也能看到機甲的演變,初代‘陸行者’有四隻手臂,或者稱其為‘足’。

四隻‘足’把‘陸行者’支撐起來,像爬行類動物一般行走。趕路時用履帶,作戰時為了追求動作的靈活,改成‘足’變向移位。

‘陸行者’體積遠超坦克,火力遠超坦克,靈活作戰能力也遠超坦克。除去製作費用昂貴的因素,各方面能它都把坦克甩在後面。再加上用它對付機器人更合適,坦克這才無可避免地被替代,退下歷史的舞臺。

全球核危機後,機器人強勢崛起,與人類搶地盤,搶資源,搶雙方共同需要的一切。儘管資源向軍工方面傾倒的厲害,卻依然支撐不起機甲的全面普及。機甲好是好,就是成本太高,消耗資源太多,就連駕駛員的培養都得花大上大把時間。

於是,人們偶然間把目光投向早被淘汰的‘陸行者’,發現相對於機甲,它製作成本低廉,且材料要求也遠低於機甲,原材料來源廣使得它能大量生產。再加上不斷地改裝,在成本小幅度上漲的情況下,‘陸行者’已然越發的先進,威力也更大。

比如眼前的這十六架,體格大,火力猛,若沒有它們擋在最外層,陣線早被劍角羊突破。

‘陸行者’發展至今,有許多型號,眼前車隊中使用的為‘六足陸行者’。顧名思義,它有六隻足,遠看像一隻伏在地上的鋼鐵蜘蛛。

這六隻足,十分大有力,不但要支撐起整個機體的重量,更得提供足夠的移動力,要知道‘陸行者’也講求靈度。

六隻足上面,頂著一隻巨大且厚實的等邊六角形‘鋼盤’。那‘鋼盤’是‘陸行者’的主體,駕駛室,各種火力佈置,諸多系統的軟硬件均在那上面。

跟坦克比,它真的很大。頂上的六面鋼鐵結構體,造的十分規整,每面邊長十五米,高有七米。裝甲厚重,火力威猛,一看便知它是大殺器。

最讓人稱道的,是它的火力。六角盤的最上面,頂著一門口徑三百毫米的自行火炮,程六十公里,實施中遠程打擊,坦克配不起這炮,也打不了這麼遠。

接著第二層的六個角,每個角的頂點上,均有一門小型炮塔,活動角度一百八十,炮口直徑八十五,屬於速火炮。

第二層的六個邊,活動裝甲板移開之後,就出內藏的六聯三十六發的火箭彈,它屬於小型殺傷武器,實施火力覆蓋用的,程四十公里。

再下一層是半內嵌式的機關炮,在六個邊的上,每邊兩。三十五毫米的機關炮,移動角度一百二十,最高速可達到每分鐘六百發。

有了這三層火力佈置,‘六足陸行者’就真正的成為一架移動捷的小型堡壘。它還有一件大殺器,藏在底部,擋板打開後,可見到兩枚中程地對空導彈,專打空中的飛行物。不過,要施放這兩枚導彈,六隻足得立的足夠高,這才能滿足發的角度要求。

十六架‘六足陸行者’擺成兩層,第一層十架,第二層六架,它們錯地站立在一起,形成的叉火力,開成密集的子彈網,衝上前的劍角羊在三十五毫米機關炮的打擊下,毫無懸念地被撕成碎片。

緊挨著‘陸行者’的是四輛供彈車,是那種大型的,長度超過二十米。每輛供彈車,一次可為兩架‘陸行者’裝鎮子彈,十分鐘完成一次,一輛車管四架,剛好可滿足‘陸行者’高密度的火力需求。

再裡面還有六輛車,兩輛補給車,一輛核供能車,一輛非常拉風的豪華房車。最後的兩輛李洋也很眼,他曾在f1155基地見過一次,‘荒狼’的凌武機甲就是從這種車上起來的。這兩輛寬大的加長車,長有二十多米,一輛上面包著黑布,應該躲著一架機甲,另一輛八成是機甲的掛裝武器配件。

“豪華陣容啊,怪不得他們這麼囂張,沒把劍角羊群放在眼裡。”李洋在遠處暗自嘆,他要有這麼囂張的車隊,也敢橫著走。

在讚歎車隊配置的同時,對車隊的指揮者,他不大看得起——跟羊群打陣地戰,純粹在找死。羊區的劍角羊,無究無盡,殺不完的,車隊擺出防禦防形,分明想把周圍的羊殺個乾淨,不是在風,又是什麼?

十多萬只羊,就算全殺光,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一看他們就不是獵羊的,或者販子。李洋覺得車隊的領導者很腦殘,很無謂地跟羊群打陣地戰,搞到現在被十多萬只羊圍攻,想跑都跑不掉。

‘陸行者’的火炮實在太威猛了,六門八十五毫米的速炮,炮彈連珠價兒地落在羊群中間,離包圍圈中心五六里的地段。那裡羊圍的密實,一炮彈下去掃倒一大片,血橫飛,地面轟出許多深淺不一的坑

頂上的重炮更不得了,由於有六隻‘足’可升可降地調節角度,三百毫米的炮口指哪兒打哪兒。炮彈落地,轟出近百米的巨坑,真是地動山搖,震聾發饋。李洋等人在房車裡聽到的轟鳴,便是它搞出來的。

劍角羊雖說包圍了車隊,不讓車隊跑路,自個兒也被打的夠慘。在機炮的聯合封鎖下,羊群再怎麼衝鋒也衝不進去,想來在供彈車上的子彈打光之前,羊群只有被屠殺的份兒,絲毫沒有還手的力量。

聚在一起十多萬的羊群中,有不少羊祖親衛。李洋把被圍車隊的火力配置以及現狀看過後,又把目光瞅向羊群。

在他不斷的找尋之下,終於發現羊群中的異類者,那一隻只體形巨大,外貌惹眼,與其它劍角羊有天壤之別的羊祖親衛。

一般的成年劍角羊,有兩米來高,跟過去的馬有得一拼,勉強有一級的戰力。羊祖親衛最低級別都是真正的一級,還是加強版。它們比同類更健壯,更有力,奔路速度更快,且有一技之長。

與一般羊相比,它們外形上最大的區別,是羊角。羊祖親衛的角,最短的也有一米,鮮紅如火,就像剛從火爐裡撈出來,將要在鍛臺上鍛打的鐵。高出其它羊一頭的身高,再加上一對尖長的火紅利角,使它們特別顯眼,這還只是最低一級的劍角羊。

頂著尖垂紅火利角的羊,已然氣勢很足了,李洋還見到幾隻身形更高大的羊,個頭絕對有三米五。它們的角如紅玉一般,略微帶些透明,尖尖的一對不像殺器,更像是藝術品。

十多萬只的羊群裡,羊祖親衛只有百多隻,絕大多數還是最低級的那種。面對同類被子彈大片屠殺,被炮彈轟的血不存,它們眼眸漸漸充血,足見其怒,卻沒有親自衝上去拼殺。

它們遠遠地混在羊群中,觀看最前沿的戰況,在烈的槍炮聲中,顯得很冷靜。

同伴的陣亡,伴隨著敵人子彈的巨大消耗,就這麼僵持著。雙方都在消耗,誰消耗的多些,一時看不大清,貌似車隊佔了上風,卻是羊們把握著戰鬥的節奏。

它們既然能當上親衛,智慧不高,卻也懂得消耗戰的真諦。劍角羊唯一的優勢就是數量,兩百多隻羊祖親衛,大多隻有一級,硬拼鐵定不是被圍者的對手。

這樣的消耗,已經好一陣子了,劍角羊的屍體在最前沿堆的滿地都是,一層又一層。車隊中有四輛供彈車,車長十七八米,高六七米,裡面的彈藥份量很足。

不管有多少子彈,十幾萬發,還是幾十萬發,總有消耗一空的時候。而劍角羊死了幾萬只,包圍圈依然不見削薄。這裡的戰鬥,動靜太大,幾十裡外都能聽到炮聲,李洋都被好奇心引來了,更不要說四處獵殺人類入侵者的劍角羊群。

子彈在不斷消耗,沒有增長,劍角羊也在大量消耗,卻因地利優勢,不斷有數量過千的羊群補充進來。不用在一旁看下去,李洋便猜到結果,車隊現在威風八面,等彈藥耗空,就等著被羊群淹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