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毛瑟步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研發成功後,孫立發現銳還有上百萬的點卷,要知道孫立為了點出這款野戰炮,前前後後不知道點滿了多少個科技點。
不過孫立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矮人帝國被屠殺了不少,而在之後的收權運動中,地方的本土勢力雖然軍事力量贏弱,但鼓動平民的舉動還是非常牛的,結果就是給孫立提供了大量的點卷收入。
而半人馬部落被強行遷移,更是將這個種族給滅的七七八八,要知道,死去的半人馬戰士可都是青壯年,貢獻的點卷也要多一些,可以說,大宋帝國在鎮壓和屠殺的同時,讓孫立有了充足的資源用來點科技了…
“小白啊,這個系統還真是嗜血,我算是發現了,帝國系統就是讓我徹底走暴力路線,一面是科技樹的誘惑,一面是生命力的兌換,我實在想不出拒絕鎮壓土著的理由…”小白聽到孫立又開始假仁慈,不滿的回應道:“那是你自己心狠手辣,要不是你急於求成,把歐羅巴大陸的土著平民壓制的太狠,他們怎麼可能反叛,讓那些土著本地人自治,他們絕對非常擁護你的統治!”
“我靠,你開什麼玩笑,讓本地人自治,那我打了這麼多年的歐羅巴統一戰爭圖個啥?製造出一個個內部自由邦麼?”小白:“…”鄙視完小白後,孫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花費點捲上面,火炮有了,機槍也有了,坦克飛機什麼的太遙遠,那點點卷本不夠。接下來似乎只有升級步兵武器了啊…
畢竟馬克辛重機槍已經足夠使用,而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也大小適當,在厲害的火炮就顯得笨重和火力費了,對那些落後的敵人來說,155毫米火炮和75毫米火炮的震懾力相差不大…
既然是升級單兵步槍,那自然要奔著在一戰二戰中非常出名的德國武器去啦。孫立的觀念就是,二戰前德國武器好用,二戰後,美國武器好用,蘇聯武器便宜…
嗯,很簡單,很務實的一種觀點…
孫立開始在瑟系列步槍裡開始尋找,第一個點亮的步槍就是威廉·
瑟與保羅·
瑟設計的一種旋轉式閉鎖槍機的後裝單發步槍,這種步槍於1871年被採用成為標準的制式步槍。並命名為1871式步槍。這是歷史上第一種
瑟步槍。大多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都是
據
瑟兄弟所設計的原理來設計的。
步槍科技需要的點卷要少於火炮和機槍,所以孫立打算這一次直接一步走到一戰水準!
瑟兄弟設計的
瑟式槍機安全、簡單、堅固和可靠,大多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都是
據
瑟兄弟所設計的原理來設計的。在槍機上有三個凸筍,兩個在槍機頭部,另一個在槍機尾部。前面的兩個凸筍就是閉鎖凸筍,進入槍管尾有些人把尾部的凸筍誤認為是第三個閉鎖凸筍,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保險凸筍,並不接觸機匣上的閉鎖臺肩。槍機組很空易從機匣中取出。在機匣左側有一個槍機卡榫,打開後就能旋轉並拉出槍機。
瑟式槍機的另一個著名特徵是它的拉殼鉤。有一個結實、厚重的爪式拉殼鉤在槍彈一離開彈倉時就立即抓住彈殼底緣,並牢固地控制住槍彈直到拋殼為止。這項技術被稱為“受約束供彈”(controlledroundfeeding),是保羅·
瑟在1892年時的重要發明,由於拉殼鉤並不隨槍機一起旋轉,因而避免了出現上雙彈的故障。
拉機柄牢固地安裝在槍機體上,參考了恩菲爾德步槍的設計而改為固定在槍機後部。直到98式步槍為止,這個拉機柄在槍機閉鎖時都是呈水平狀態向右直伸而出,只有少數特殊型號(卡賓槍、狙擊型和自行車步槍)才是下向彎曲。在1924年研製的標準型步槍上,仍然是使用直拉機柄,直到98k式步槍開始。才統一讓拉機柄向下彎曲。下彎式拉機柄不但使步槍在攜帶時更方便,不容易絆上雜物,而且也使槍機作時更舒適。
保險桿位於槍機後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作,保險桿有三個
作位置:當保險桿撥到右邊時,同時會鎖住擊發阻鐵和槍機體,此時步槍既不能
擊,也不能打開槍機;當保險桿撥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時,只是鎖住阻鐵,步槍不能擊發,同時擋住瞄準線,但槍機可以打開,能進行裝填或清空彈倉的
作;當保險桿撥到左邊位置時,只要扣動板機步槍就能發
。扳機為兩道火式的設計,既安全又可靠。
雙排固定式彈倉是瑟步槍的另一個特徵,槍彈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裝入。裝填槍彈有兩種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橋夾。每條橋夾裝5發槍彈,剛好夠裝滿一個彈倉,在機匣環上方有機器切削出來的橋夾導槽,打開槍機後,可以把夾滿槍夾的橋夾
在導槽上,然後把5發槍彈用力壓進彈倉內。壓完彈後,空的橋夾可以用手撥出,但如果不用手撥,在關閉槍機時也會強行拋出橋夾,這樣的設計在
烈的戰鬥中非常有效。
另一種方法最簡單,只需要打開槍機,用手一發一發地把槍彈壓入彈倉內,一次一發。用這種方法裝滿彈倉會比較慢,但如果在戰鬥的間隙想把半滿的彈倉重新裝滿,則可以用這種方法。
孫立在瑟步槍的科技樹上一路點下去,增設彈倉供彈和改用發
無煙火藥步槍彈。
瑟步槍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設計,改進了槍機以及由單排彈倉改為雙排彈倉供彈。
孫立一直點到了德國在1898年採用新改進的1898式瑟步槍作為制式步槍,新步槍被德**方命名為gewehr1898,通常縮寫為g98。主要特徵是固定式雙排彈倉和旋轉後拉式槍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德**隊步兵的制式步槍。
瑟式槍機以安全、簡單、堅固和可靠著名,絕大多數手動式步槍都是
據其設計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應用或改進而來。
孫立發現,半自動步槍科技前消耗的點卷真心不多,點到了一戰時期的瑟步槍竟然還留有很多點卷,孫立想了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一路點下去,一勞永逸!
步槍科技比起來機槍和火炮來,簡直是太便宜了,孫立終於受到了充當土豪的
覺!
首先,g98式步槍在埑壕戰中使用顯得太長,使用與攜行都不方便,於是考慮研製卡賓槍型。首先是98a,是縮短槍管為23。6英寸的騎槍,或稱卡賓槍型。長度由1。25米縮短為1。1米,拉機柄由直型的改為下彎式,揹帶環改在槍身側面,方便攜行。
然後是98b,仍然是g98式步槍29。1英寸槍管,拉機柄改為下彎式,增加了空倉掛機設計,提醒士兵彈倉已空。雖然採用卡賓槍的名稱命名,稱為kar98b(karabiner德文意為卡賓槍),但是其長度與g98式步槍相同。
孫立看了看還剩下幾十萬的點卷,繼續點了下去!
終於點出了二戰的經典手動式步槍——kar。98k瑟步槍!
這一款步槍更加改進結合98b以及標準型瑟步槍的改進基礎上,最終在1935年德國正式採用kar98k
瑟步槍(karabiner98kurz:karabiner代表卡賓槍,kurz代表短的意思),成為納粹德國的制式步槍,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kar98k的特徵:除了標準
瑟步槍的刺刀座、葉片保險、分岔左槍栓閉鎖榫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揹帶、準星護罩、下彎式拉機柄、槍托在拉機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
等。其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部分零部件製造採用衝壓、焊接工藝,大多是為了易於生產,例如槍托底部在1944年改為罩杯式衝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衝壓鋼板。
kar。98k瑟步槍的
能參數:類型:手動步槍手動,單發運作方式:
瑟旋轉後拉槍機式供彈方式:5發內置彈倉重量:3。9千克(無彈藥裝填)口徑:7。92毫米彈藥:7。92x57mm步槍彈長度:1100毫米槍管長度:600毫米
速:約15發/分槍口初速:755米/秒有效
程:800米瞄準具: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大麥粒式準心(倒v型)當然,孫立研發的只是普通的步兵使用的98k式
瑟步槍,狙擊型號孫立並沒有開發,一個是沒有這個必要,並一點就是,孫立沒點捲了…
“呼,終於好了,果然點科技樹什麼的最了,
本停不下來啊,哈哈…”孫立一臉輕鬆的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