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章歷史母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私章小說網】:4ZXS.COM

一在中國文化史上,讓我佩服的人很多,讓我動的人很少。

這很自然。因為文人畢竟只是文人,他們或許能寫出不少動人的故事,自己卻很少有這種故事。

有時彷彿也出現這種故事了,例如有的文人捨己救駕,有的文人寧死不降,但這又與文化史關係不大。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以忠臣或守將的身份進入了政治史和軍事史,而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進著文化史。

既能夠牽動中國文化史,又能夠牽動我們淚眼的人物在哪裡?

還有比墨子和屈原更讓我們動的人物嗎?

有。他叫司馬遷。

我早就確認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第一讓我動的人物,卻一直難於表達動的程度。

讀者諸君也許會想,司馬遷的人處,不就是以刑殘之身寫出了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嘛,怎麼會一直難於表達呢?

是的,我想表達的內容要艱深得多。

二今天我想冒一下險,把司馬遷最艱深的人之處試著表述一下,而且故意放在這篇文章的最前面,觸犯寫文章絕不能“由深入淺”的大忌,望讀者諸君硬著頭皮忍耐一下。

我認為司馬遷最艱深的人之處,有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司馬遷讓所有的中國人成了“歷史中人”《史記》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態一鳴驚人,成為以後兩千多年一代代編史者自覺仿效的通例。因此,是他,使中華民族形成了前後一貫的歷史興趣、歷史使命和歷史規範,成為世界上罕見的始終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體。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本人雖然早已去世,卻是全部“二十五史”的總策劃。他使書面上和大地上的兩千多年曆史變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歷朝歷代所有的王侯將相、遊俠商賈、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時候都會想到懸在他們身後的那支巨大史筆。他給了紛亂的歷史一束穩定的有關正義的目光,使這種歷史沒有在一片嘈雜聲中戛然中斷。中華文明能夠獨獨地延伸至今,可以瀟灑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與他有關。司馬遷給每個中國人一份有形無形的“家譜”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會成為徹底的不肖子孫。

第二,司馬遷以人物傳記為主幹來寫史,開啟了一部“以人為本”的中國史。

這是又一個驚人的奇蹟,因為其他民族留存的歷史大多以事件的紀年為線索,各種人物只是一個個事件的參與者,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司馬遷把它扭轉了過來,以一個個人物為核心,讓各種事件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這並不是一種權宜的方法,而是一種大膽的觀念。在他看來,所有的事件都是川上逝水,唯有人物的善惡、氣度、格,永遠可以被一代代後人體驗。真正深刻的歷史,不是異代師生對已往事件的死記硬背,而是後人對前人的理解、接受、選擇、傳揚。司馬遷在《史記》中描寫的那些著名人物,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種神模式和行為模式,衍生久遠,最終組成中國人集體人格的重要部件。

這種輕事而重人的選擇,使司馬遷這位史學家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因而同時具備了文學家和哲學家的素質。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這種選擇使早已應該冷卻的中國歷史始終保持著人的體溫和呼。中國長久的專制極權常常會採取一系列反人的暴政,但是有了以人為本的歷史觀念,這種暴政實行的範圍和時段都受到了制衡。人倫之常、人情人品,永遠實實在在地掌控著千里巷陌、萬家燈火。

第三,他在為中國文化創建“以史立身”、“以人為本”傳統的時候,自己正承受著難以啟齒的奇恥大辱。

他因幾句正常的言論獲罪,被處以“宮刑”又叫“腐刑”也就是被切割了生殖器。當時他三十八歲,作為一個年歲已經不輕的大學者,面對如此奇禍,幾乎沒有例外都會選擇赴死,但是,就在這個生死關口上,讓我產生巨大動的弔詭出現了——他決定活下來,以自己非人的歲月來磨礪以人為本的歷史,以自己殘留的子來梳理中國的千秋萬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來換取民族應有的尊嚴,以自己失的軀體來呼喚大地剛健的雄風。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我想,說到這裡,我已經約略勾畫了司馬遷最艱深的人之處。然而,還是無法傾吐我的全部受。

我經常會站在幾乎佔據了整整一堵牆的“二十五史”書櫃前長時間發呆。想到一代代金戈鐵馬、王道霸道、市聲田歌都在這裡會聚,而全部會聚的起點卻是那樣一位男:蒼白的臉,失去光彩的眼神。

我還會在各種有關中華文化的豪言壯語、情憧憬前突然走神,想到這種浩蕩之氣的來源——漢代,那些涼氣人的孤獨夜晚。

歷代中國文人雖然都讀《史記》,靜靜一想卻會覺得無顏面對那盞在公元前九十年之後不知道何年何月最後熄滅的油燈。

我曾無數次地去過西安,當地很多讀者一直問我為什麼不寫一篇有關西安的文章,我總是訥訥難言,心中卻一直想著西安東北方向遠處滔滔黃河邊的龍門——司馬遷的出生地。我知道韓城還有司馬遷的墓和祠,卻又無法預計會不會有太多現代痕跡讓我失望,不敢去。但我想,遲早還會去一次。

那年曆險幾萬公里考察其他人類文明回來,曾到黃帝陵前祭拜,我撰寫的祭文上有“稟告始祖,此行成矣”之句。第二天過壺口瀑布,黃河上下堅冰如砥,我也向著南邊的龍門默唸祭文上的句子。因為在我看來,黃帝需要稟告,司馬遷也需要稟告。

甚至可以說,司馬遷就是一位無可比擬的“文化君主”我對他的恭敬,遠遠超過秦漢和大唐的那些皇帝。

三司馬遷在蒙受奇恥大辱之前,是一個風塵萬里的傑出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