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76.母愛如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私章小說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176。母愛如山收完棗子,就收栗子,栗子是最麻煩的,高高大大的樹掛滿了刺兒球,個個都是“刺兒頭”渾身長著尖刺就像田野邊小刺蝟一樣。只是區別在於一個會動一個是掛在樹上。

有些成的栗苞已經裂開小嘴,然後整個掉下來。沒時孫剛用竹竿打下來。裂開的用腳踩住拿燒火鉗就可以把板栗從裡面夾出來。一次能夾二三個板栗出來。

孫剛拿著自己的武器――一長長的竹杆準備戰鬥,對著樹枝一陣亂打,“噼裡啪啦”的一陣響,一個個黃綠的小刺團像雨點一樣落下來。幸虧樹下沒人,要不然要被這陣子“刺雨”砸到身上,那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敲完一棵樹,孫爸孫媽就拿著燒火鉗,夾著栗苞往麻袋裡,孫剛去敲其他的樹。

栗苞都收回家後,把栗苞都倒在院子裡過幾天就會慢慢的裂開,那時就可以用燒火鉗取出裡面的板栗。用腳使勁地,踩呀踩的,幾顆胖乎乎的國漆的小東西從刺殼裡出來了。

放過幾天的板栗吃起來味道才會甜。

有一次在街上,孫剛發現街上出現了許多炒栗子的小攤。一口大鐵鍋內,栗子被翻炒得“嘩啦,嘩啦”地響。偶爾,有炒的栗子“嘭”地爆開一個裂口,一股熱氣“騰”地竄出,陰冷的空氣中立刻飄起了一股誘人的香氣。

回到家後,孫剛就拿生栗子解饞,不是他不想炒栗子,只是他還真不會,特別是給栗子開口。

孫剛時不時的踩幾個栗苞,點兒栗子吃吃,咬一口,脆生生的,甜甜的,還帶著一股地瓜味。

孫媽見了,笑著說:“傻孩子,生栗子哪有炒栗子香。多點兒出來,我給你炒炒吃。”炒栗子要用沙子。為了到乾淨的河沙,孫剛去村子西邊的河灘拉來沙子。

沙子要用網篩篩過,選粒的沙子洗乾淨,放進大鐵鍋裡炒得滾燙,再放進栗子一起翻炒。

孫媽用力地揮動著鐵鏟,隨著“嘩啦,嘩啦”的翻炒聲,一股熱氣和青煙從鍋內冉冉升起,等到鍋裡傳來栗子的爆炸聲,孫剛就呼啦圍了過去,貪婪地呼著空氣中的香味。

栗子炒後,孫媽將栗子倒在簸箕裡,孫剛顧不得燙手,抓起一顆便吃。滾燙的栗子抓在手裡,像攥著一個火球,燙得孫剛把栗子左右手互顛著,也不肯扔掉。

孫媽笑罵著說:“心急吃不得熱栗子,做什麼事都不能著急啊。”好不容易等手裡的栗子不燙了,孫剛剝了殼,溫熱的栗子吃進嘴裡,香香的,甜甜的,有一種沙沙的、面面的覺。

栗子好吃皮難剝。為了讓孫剛吃到香甜又好剝皮的炒栗子,每次炒栗子前,孫媽都會坐在午後的暖陽下,一手拿著小刀,另一手把栗子放在竹筐的筐邊上,在栗子的外殼上劃一刀。這樣做的好處是即能切開栗子堅硬的皮,又不會因用力太猛傷到裡面的栗子,使栗子在翻炒時既易裂口,裡又不會夾進沙子。

孫剛吃的每一顆栗子,都經過母親仔仔細細地切口。有幾次,孫剛看見媽媽的手指上纏著厚厚的創可貼,孫剛的內心不由得滾過一陣溫熱。母愛如山啊!

村子裡到處都是沖天楊樹,天還沒有真正冷起來。可風快要把楊樹的葉子揪淨了。樹頂只留下數片青黃的葉,撲楞楞地布郎鼓樣的晃著。整個樹冠幾乎就只有枝條了,枝條與枝條傻傻地相互瞅著。

樹下面已積攢下了密密一層,落葉歸

先用竹筢把樹葉攏聚到一塊兒,孫剛再將一堆堆的樹葉裝到拉車上,當然拉車的前後是有荊條編的荊笆以防止裝上車的樹葉散落掉。待將這些戰利品拉到家裡,就是生火做飯的引火材了。

攏了幾車子樹葉子後,孫剛來菜園子裡,去摘角落的梅豆,梅豆也叫扁豆。是上孫媽栽的,起初它很是孱弱,就像細長柔弱的綠豆苗,以致於隨後它生髮出藤蔓,攀爬到孫媽為它和絲瓜特別搭起的竹竿上,也還是細細的、弱弱的。

梅豆的生長,對農村人來說是最省心的。只要有可附著的繩或樹枝,它就會自動的一圈一圈纏繞著攀爬而上。不像其他瓜秧需要時時地捆綁、時時地看護拉扯,才會攀爬到一定高度。

梅豆不須任何幫助就能征服一切高度的,房頂,樹幹,棚架均不在話下。

梅豆的花是在其他瓜秧先期開了花、結了果以後才開的。其花骨朵深紫紅,半開半閉著,花瓣與花瓣疊加錯著。一連串的花骨朵展在秧的外面。由於是靠一獨立的、細長的莖“舉”著,就像舉起的一個個小手,也像一張張笑臉,羞怯的不好意思。

花酷像梅花,這也是稱之為梅豆的一種原因吧。可孫剛喜歡用“美”取代“梅”因為,它的花妖冶,它的形嬌美,它的角細如彎眉,它豐滿後的體充滿張力。

梅豆一般是簇生的,要麼兩個“結伴”要麼三五成“夥”在豆秧的上面,那整齊的花、那一排排角,一嘟嚕一嘟嚕的煞是可愛。

梅豆和其他豆角的相同之處是在炒之後。炒或煮後的梅豆絲,失去了它獨有的豔美外表,味道也和其他類沒有什麼不同。

梅豆的秧葉,一直能綠到很久。它能熬得過“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花菊‬。梅豆角褪去它的華美外衣,濃縮成乾癟的種子,可以和寒風和臘梅比美。

梅豆的莖真的是最具生命力。它由纖纖細若鉛筆一舨,而變成比鉛筆桿還要壯的結實莖體,此外,它還牢牢地緊緊地纏繞在附著體上,似乎要掘走其他的生命為我所用一樣。這是在孫剛以前清理它的秧架吃盡了苦頭之後才明白的。

孫剛摘了一籃子老梅豆,回去掐去頭尾,掉邊沿的“筋”加鹹輕輕一炒,然後加上剩飯一燜,一會兒後,就滿屋子香味。

最好燜的地下一層出了鍋巴,吃起來特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