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百一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贊善王者,靈藏僧也。其地在四川徼外,視烏斯藏為近。成祖踐阼,命僧智光往使。永樂四年,其僧著思巴兒監藏遣使入貢,命為灌頂國師。明年封贊善王,國師如故,賜金印、誥命。十七年,中官楊三保往使。洪熙元年,王卒,從子喃葛監藏襲。宣德二年,中官侯顯往使。正統五年奏稱年老,請以長子班丹監坐刂代。帝不從其請,而授其子為都指揮使。
初,入貢無定期,自永樂迄正統,或間歲一來,或一歲再至。而歷朝遣使往賜者,金幣、寶鈔、佛像、法器、袈裟、禪服,不一而足。至成化元年始定三歲一貢之例。
三年命塔兒把堅粲襲封。故事,封番王誥敕及幣遣官齎賜,至是西陲多事,禮官乞付使者齎回,從之。
五年,四川都司言,贊善諸王不遵定製,遣使率各寺番僧百三十二種入貢,且無番王印文,今止留十餘人守貢物,餘已遣還。禮官言:“番地廣遠,番王亦多,若遵例並時入貢,則內郡疲供億。莫若令諸王於應貢之歲,各具印文,取次而來。今貢使已至,難拂其情。乞許作明年應貢之數。”報可。
十八年,禮官言:“番王三歲一貢,貢使百五十人,定製也。近贊善王連貢者再,已遣四百十三人。今請封請襲,又遣千五百五十人,違制宜卻。乞許其請封襲者,以三百人為後來兩貢之數,餘悉遣還。”亦報可。遂封喃葛堅粲巴藏卜為贊善王。弘治十六年卒,命其弟端竹堅昝嗣。嘉靖後猶入貢如制。
護教王者,名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館覺僧也。成祖初,僧智光使其地。永樂四年遣使入貢,詔授灌頂國師,賜之誥。明年遣使入謝,封為護教王,賜金印、誥命,國師如故。遂頻歲入貢。十二年卒,命其從子幹些兒吉剌思巴藏卜嗣。洪熙、宣德中併入貢。已而卒,無嗣,其爵遂絕。
闡教王者,必力工瓦僧也。成祖初,僧智光齎敕入番,其國師端竹監藏遣使入貢。永樂元年至京,帝喜,宴賚遣還。四年又貢,帝優賜,並賜其國師大板的達、律師鎖南藏卜衣幣。十一年乃加號灌頂慈慧淨戒大國師,又封其僧領真巴兒吉監藏為闡教王,賜印誥、彩幣。後比年一貢。楊三保、戴興、侯顯之使,皆齎金幣、佛像、法器賜焉。
宣德五年,王卒,命其子綽兒加監巴領佔嗣。久之卒,命其子領佔叭兒結堅參嗣。成化四年從禮官言,申三歲一貢之制。明年,王卒,命其子領佔堅參叭兒藏卜襲。二十年,帝遣番僧班著兒齎璽書勘合往賜。其僧憚行,至半道,偽為王印信、番文覆命,詔逮治。
正德十三年遣番僧領佔劄巴等封其新王。答刂巴等乞馬快船三十艘載食鹽,為入番買路之資。戶科、戶部並疏爭,不聽。劄巴等在途科索無厭,至呂梁,毆管洪主事李瑜幾斃,恣橫如此。迄嘉靖世,闡教王修貢不輟。
輔教王者,思達藏僧也。其地視烏斯藏尤遠。成祖即位,命僧智光持詔招諭,賜以銀幣。永樂十一年封其僧南渴烈思巴為輔教王,賜誥印、彩幣,數通貢使。楊三保、侯顯皆往賜其國,與諸法王等。景泰七年,使來貢,自陳年老,乞令其子喃葛堅粲巴藏卜代。帝從之,封為輔教王,賜誥敕、金印、彩幣、袈裟、法器。以灌頂國師葛藏、右覺義桑加巴充正、副使往封。至四川,多僱牛馬,任載私物。禮官請治其罪,英宗方復辟,命收其敕書,減供應之半。
成化五年,王卒,命其子喃葛劄失堅參叭藏卜嗣。六年申舊制,三年一貢,多不過百五十人,由四川雅州入。國師以下不許貢。弘治十二年,輔教等四王及長河西宣司並時入貢,使者至二千八百餘人。禮官以供費不貲,請敕四川守臣遵制遣送,違者卻還,從之。歷正德、嘉靖世,奉貢不絕。
西天阿難功德國,西方番國也。洪武七年,王卜哈魯遣其講主必尼西來朝,貢方物及解毒藥石。詔賜文綺、禪衣及布諸物。後不復至。
又有和林國師朵兒只怯烈失思巴藏卜,亦遣其講主汝奴汪叔來朝,獻銅佛、舍利、白哈丹布及元所授玉印一、玉圖書一、銀印四、銅印五、金字牌三,命宴賚遣還。明年,國師入朝,又獻佛像、舍利、馬二匹,賜文綺、禪衣。和林,即元太祖故都,在極北,非西番,其國師則番僧。與功德國同時來貢,後亦不復至。
尼八剌國,在諸藏之西,去中國絕遠。其王皆僧為之。洪武十七年,太祖命僧智光齎璽書、彩幣往,並使其鄰境地湧塔國。智光釋典,負才辨,宣揚天子德意。其王馬達納羅摩遣使隨入朝,貢金塔、佛經及名馬方物。二十年達京師。帝喜,賜銀印、玉圖書、誥敕、符驗及幡幢、彩幣。二十三年再貢,加賜玉圖書、紅羅傘。終太祖時,數歲一貢。成祖覆命智光使其國。永樂七年遣使來貢。十一年命楊三保齎璽書、銀幣賜其嗣王沙的新葛及地湧塔王可般。明年遣使來貢。封沙的新葛為尼八剌國王,賜誥及鍍金銀印。十六年遣使來貢,命中官鄧誠齎璽書、錦綺、紗羅往報之。所經罕東、靈藏、必力工瓦、烏斯藏及野藍卜納,皆有賜。宣德二年又遣中官侯顯賜其王絨錦、紵絲,地湧塔王如之。自後,貢使不復至。
又有速睹嵩者,亦西方之國。永樂三年遣行人連迪等齎敕往招,賜銀鈔、彩幣。其酋以道遠不至。
朵甘,在四川徼外,南與烏斯藏鄰,唐吐蕃地。元置宣司、招討司、元帥府、萬戶府,分統其眾。
洪武二年,太祖定陝西,即遣官齎詔招撫。又遣員外郎許允德諭其酋長,舉元故官赴京。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及故國公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於六年入朝,上所舉六十人名。帝喜,置指揮使司二,曰朵甘,曰烏斯藏,宣
司二,元帥府一,招討司四,萬戶府十三,千戶所四,即以所舉官任之。廷臣言來朝者授職,不來者宜弗予。帝曰:“吾以誠心待人。彼不誠,曲在彼矣。萬里來朝,俟其再請,豈不負遠人歸向之心。”遂皆授之。降詔曰:“我國家受天明命,統御萬方,恩撫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員之內,鹹推一視之仁。乃者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率所舉故國公、司徒、宣
、招討、元帥、萬戶諸人,自遠入朝。朕嘉其識天命,不勞師旅,共效職方之貢。已授國師及故國公等為指揮同知等官,皆給誥印。自今為官者務遵朝廷法,撫安一方。僧務敦化導之誠,率民為善,共享太平,永綏福祉,豈不休哉。”並宴賚遣還。初,元尊番僧為帝師,授其徒國公等秩,故降者襲舊號。
鎖南兀即爾者歸朝,授朵甘衛指揮僉事。以元司徒銀印來上,命進指揮同知。已而朵甘宣賞竹監藏舉首領可為指揮、宣
、萬戶、千戶者二十二人。詔從其請,鑄分司印予之。乃改朵甘、烏斯藏二衛為行都指揮使司,以鎖南兀即爾為朵甘都指揮同知,管招兀即爾為烏斯藏都指揮同知,並賜銀印。又設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於河州,兼轄二都司。已,佛寶國師鎖南兀即爾等遣使來朝,奏舉故官賞竹監藏等五十六人。命增置朵甘思宣
司及招討等司。招討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隴答,曰朵甘丹,曰朵甘倉溏,曰朵甘川,曰磨兒勘。萬戶府四:曰沙兒可,曰乃竹,曰羅思端,曰列思麻。千戶所十七。以賞竹監藏為朵甘都指揮同知,餘授職有差。自是,諸番修貢惟謹。
八年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尋置隴答衛指揮使司。十八年以班竹兒藏卜為烏斯藏都指揮使。乃更定品秩,自都指揮以下皆令世襲。未幾,又改烏斯藏俺不羅衛為行都指揮使司。二十六年,西番思曩等族遣使貢馬,命賜金銅信符、文綺、襲衣,許之朝貢。
永樂元年改必裡千戶所為衛,後置烏斯藏牛兒宗寨行都指揮使司,又置上邛部衛,皆以番人官之。十八年,帝以西番悉入職方,其最遠白勒等百餘寨猶未歸附,遣使往招,亦多入貢。帝以番俗惟僧言是聽,乃寵以國師諸美號,賜誥印,令歲朝。由是諸番僧來者多,迄宣德朝,禮之益厚。九年命中官宋成等齎璽書、賜物使其地,敕都督趙安率兵送之畢力術江。
正統初,以供費不貲,稍為裁損。時有番長移書松潘守將趙得,言入朝,為生番阻遏,乞遣兵開道。詔令得遣使招生番,相率朝貢者八百二十九寨,翻賜賚遣歸。天順四年,四川三司言:“比奉敕書,番僧朝貢入京者不得過十人,餘留境上候賞。今蜀地災傷,若悉留之,動經數月,有司困於供億。宜如正統間制,宴待遣還。”報可。
成化三年,阿昔諸族土官言:“西番大小二姓為惡,殺之不懼。惟國師、剌麻勸化,則革心信服。”乃進禪師遠丹藏卜為國師,都綱子瑺為禪師,以化導之。六年,申諸番三歲一貢之例,國師以下不許貢,於是貢使漸希。
初,太祖以西番地廣,人獷悍,分其勢而殺其力,使不為邊患,故來者輒授官。又以其地皆食
,倚中國茶為命,故設茶課司於天全六番,令以馬市,而入貢者又優以茶布。諸番戀貢市之利,且
保世官,不敢為變。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國師、西天佛子等,俾轉相化導,以共尊中國,以故西陲宴然,終明世無番寇之患。
長河西魚通寧遠宣司,在四川徼外,地通烏斯藏,唐為吐蕃。元時置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寧遠六安撫司,隸吐蕃宣
司。
洪武時,其地打煎爐、長河西土官元右丞剌瓦蒙遣其理問高惟善來朝,貢方物,宴賚遣還。十六年復遣惟善及從子萬戶若剌來貢。命置長河西等處軍民安撫司,以剌瓦蒙為安撫使,賜文綺四十八匹,鈔二百錠,授惟善禮部主事。二十年遣惟善招撫長河西、魚通、寧遠諸處,明年還朝,言:安邊之道,在治屯守,而兼恩威。屯守既堅,雖遠而有功;恩威未備,雖近而無益。今魚通、九枝疆土及巖州、雜道二長官司,東鄰碉門、黎、雅,西接長河西。自唐時吐蕃強盛,寧遠、安靖、巖州漢民,往往為彼驅入九枝、魚通,防守漢邊。元初設二萬戶府,仍與盤陀、仁陽置立寨柵,邊民戍守。其後各枝率眾攻仁陽等柵。及川蜀兵起,乘勢侵陵雅、邛、嘉等州。洪武十年始隨碉門土酋歸附。巖州、雜道二長官司自國朝設,迨今十有餘年,官民仍舊不相統攝。蓋無統制之司,恣其猖獗,因襲舊弊故也。其近而已附者如此,遠而未附者何由而臣服之。且巖州、寧遠等處,乃古之州治。苟撥兵戍守,就築城堡,開墾山田,使近者向化而先附,遠者畏威而來歸,西域無事則供我徭役,有事則使之先驅。撫之既久,則皆為我用。如臣之說,其便有六。
通烏斯藏、朵甘,鎮撫長河西,可拓地四百餘里,得番民二千餘戶。非惟黎、雅保障,蜀亦永無西顧憂。一也。
番民所處老思岡之地,土瘠人繁,專務貿販碉門烏茶、蜀之細布,博易羌貨,以贍其生。若於巖州立市,則此輩衣食皆仰給於我,焉敢為非。二也。
以長河西、伯思東、巴獵等八千戶為外番掎角,其勢必固。然後招徠遠者,如其不來,使八千戶近為內應,遠為鄉導,此所謂以蠻攻蠻,誠制邊之善道。三也。
天全六番招討司八鄉之民,宜翻蠲其徭役,專令蒸造烏茶,運至巖州,置倉收貯,以易番馬。比之雅州易馬,其利倍之。且於打煎爐原易馬處相去甚近,而價增於彼,則番民如蟻之慕亶,歸市必眾。四也。
巖州既立倉易馬,則番民運茶出境,倍收其稅,其餘物貨至者必多。又魚通、九枝蠻民所種不陸之田,遞年無徵。若令歲輸租米,並令軍士開墾大渡河兩岸荒田,亦可供給戍守官軍。五也。
碉門至巖州道路,宜令繕修開拓,以便往來人馬。仍量地裡遠近,均立郵傳,與黎、雅烽火相應。庶可以防遏亂略,邊境無虞。六也。”帝從之。
後建昌酋月魯帖木兒叛,長河西諸酋陰附之,失朝貢,太祖怒。三十年謂禮部臣曰:“今天下一統,四方萬國皆以時奉貢。如烏斯藏、尼八剌國其地極遠,猶三歲一朝。惟打煎爐長河西土酋外附月魯帖木兒、賈哈剌,不臣中國。興師討之,鋒刃之下,死者必眾。宜遣人諭其酋。若聽命來覲,一以恩待,不悛則發兵三十萬,聲罪徂徵。”禮官以帝意為文馳諭之。其酋懼,即遣使入貢謝罪。天子赦之,為置長河西魚通寧遠宣
司,以其酋為宣
使,自是修貢不絕。初,魚通及寧遠、長河西,本各為部,至是始合為一。
永樂十三年,貢使言:“西番無他土產,惟以馬易茶。近年約,生理實艱,乞仍許開中。”從之。二十一年,宣
使喃哩等二十四人來朝貢馬。正統二年,喃哩卒,子加八僧嗣。成化四年申諸番三歲一貢之令,惟長河西仍比歲一貢。六年頒定二年或三年一貢之例,貢使不得過百人。十七年,禮官言:“烏斯藏在長河西之西,長河西在松潘、越巂之南,壤地相接,易於混淆。烏斯藏諸番王例三歲一貢,彼以道險來少,而長河西番僧往往詐為諸王文牒,入貢冒賞。請給諸番王及長河西、董卜韓胡敕書勘合,邊臣審驗,方許進入,庶免詐偽之弊。或道阻,不許補貢。”從之。十九年,其部內灌頂國師遣僧徒來貢至千八百人,守臣劾其違制。詔止納五百人,餘悉遣還。二十二年,禮官言:“長河西以黎州大渡河寇發,連歲失貢,至是補進三貢。定製,道梗者不得再補。但今貢物已至,宜順其情納之,而量減賜賚。”報可。
弘治十二年,禮官言:“長河西及烏期藏諸番,一時並貢,使者至二千八百餘人。乞諭守臣無濫送。”亦報可。然其後來者愈多,卒不能卻。嘉靖三年定令不得過一千人。隆慶三年定五百人全賞、遣八人赴京之制,如闡教諸王。其貢物則珊瑚、氆氌之屬,悉準《闡化王傳》所載。諸番貢皆如之。
董卜韓胡宣司,在四川威州之西,其南與天全六番接。永樂九年,酋長南葛遣使奉表入朝,貢方物。因言答隆蒙、碉門二招討侵掠鄰境,阻遏道路,請討之。帝不
用兵,降敕
諭,使比年一貢,賜金印、冠帶。
正統三年奏年老,乞以子克羅俄堅粲代,從之。兇狡不循禮法。七年乞封王,賜金印,帝不許。命進秩鎮國將軍、都指揮同知,掌宣司事,給之誥命。益恃強,數與雜谷安撫及別思寨安撫饒蛒構怨。十年八月移牒四川守臣,謂:“別思寨本父南葛故地,分畀饒蛒父者。後饒蛒受事,私奏於朝,獲設安撫司。邇乃偽為宣
司印,自稱宣
使,糾合雜谷諸番,將侵噬己地。已拘執饒蛒,追出偽印,用番俗法剜去兩目。謹以狀聞。”守臣上其事。帝遣使齎敕責其專擅,令與使臣推擇饒蛒族人為安撫,仍轄其土地,且送還饒蛒,養之終身。
十三年十月,四川巡按張洪等奏:“近接董卜宣文牒言:‘雜谷故安撫阿〈阝票〉小
毒殺其夫及子,又賄威州千戶唐泰誣己謀叛。今備物進貢,
從銅門山西開山通道,乞官軍於
駐迓之。’臣等竊以雜谷內聯威州、保縣,外鄰董卜韓胡。雜谷力弱,
抗董卜,實倚重於威、保。董卜勢強,
通威、保,卻受阻於雜谷。以此仇殺,素不相能。銅門及
駐諸寨,乃雜谷、威、保要害地。董卜欺雜谷
寡子弱,瞰我軍遠征麓川,假進貢之名,
別開道路,意在
滅雜谷,構陷唐泰。所請不可許。”乃下都御史寇深等計度,其議迄不行。
時董卜比歲入貢,所遣僧徒強悍不法,多攜私物,強索舟車,騷擾道途,詈辱長吏。天子聞而惡之,景泰元年賜敕切責。尋侵奪雜谷及達思蠻長官司地,掠其人畜,守臣不能制。三年二月朝議獎其入貢勤誠,進秩都指揮使,令還二司侵地及所掠人民。其酋即奉命,惟舊維州之地尚為所據。俄饋四川巡撫李匡銀甕、金珀,求《御製大誥》、《周易》、《尚書》、《詩》、《小學》、《方輿勝覽》、《成都記》諸書。匡聞之於朝,因言:“唐時吐蕃求《
詩》、《
秋》。於休烈謂,予之以書,使知權謀,愈生變詐,非中國之利。裴光廷謂,吐蕃久叛新服,因其有表,賜以《詩》、《書》,俾漸陶聲教,化
無外。休烈徒知書有權略變詐,不知忠信禮義皆從書出。明皇從之。今茲所求,臣以為予之便。不然彼因貢使市之書肆,甚不為難。惟《方輿勝覽》、《成都記》,形勝關
所具,不可概予。”帝如其言。尋以其還侵地,賜敕獎勵。
六年,兵部尚書于謙等奏其僣稱蠻王,窺伺巴,蜀,所上奏章語多不遜,且招集群番,大治戎器,悖逆彰,不可不慮,宜敕守臣預為戒備,從之。
克羅俄堅粲死,子劄思堅粲藏卜遣使來貢,命為都指揮同知,掌宣司事。天順元年遣使入貢,乞封王。命如其父官,進秩都指揮使,仍掌宣
司事。
成化五年,四川三司奏:“保縣僻處極邊,永樂五年特設雜谷安撫司,令撫輯舊維州諸處蠻。後與董卜構兵,維州諸地俱為侵奪,貢道阻絕。今雜谷恢復故疆,將遣使來貢,不知貢期,未敢擅遣。”帝從禮官言,許以三年為期。四年申諸番三年一貢之例,惟董卜許比年一貢。
六年,劄巴堅粲藏卜卒,子綽吾結言千嗣為都指揮使。弘治三年卒,子墨劄思巴旺丹巴藏卜遣國師貢珊瑚樹、氆氌、甲冑諸物,請嗣父職,許之,賜誥命、敕書、彩幣。九年卒,子喃呆請襲,亦遣國師貢方物,詔授以父官。卒,子容中短竹襲。嘉靖二年再定令貢使不得過千人,其所隸別思寨及加渴瓦寺別貢。隆慶二年,董卜及別思寨貢使多至千七百餘人,命予半賞,遣八人赴京,為定製。迄萬曆後,朝貢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