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紅彤彤的朝陽正在升起,上天註定,鴨公山的大鴨嘴,今將圇
無數屍體,飲咽海量鮮血!
“孔狄,你帶四千人能沖垮第一個方陣嗎?”狄龍的臉上喜怒不現,心中卻攪起波瀾。
名將也是人,他們同樣是據已有的情報信息,按照最大機率進行計算,並因此而調度兵力。因為狄龍未能想到平素一貫穩重的魯道夫敢冒老營被端的危險傾巢而來,情況顯然不容樂觀。對方的佈陣非常明確,即使犧牲再大,用人海也要將狄龍這一萬五千人淹沒掉。魯道夫如此用兵,狄龍也非常清楚,他是衝著自己來的!
倒不是過去的恩怨,也不僅是困獸猶鬥,而是魯道夫一旦將自己擒殺,聖瓦爾尼新政府立失臺柱,被狄龍憑軍事力量和個人威望捏合在一起的各派政治勢力,頓時會分崩離析。首都局面一旦失控,聖瓦爾尼就只剩下被魯道夫宰割的份了。
為今之計,即使人少,狄龍也仍要留出一千人做最後的預備隊,第一波戰的只能是孔狄的四千人馬了。
作為戰將的孔狄,尚沒有工夫在他國的政治問題上費神。相反,他和其他的將領一樣,並沒有察覺狄龍做出了錯誤的估計,反而認為狄龍計算確,輕易地知道了魯道夫的真正動向,給狄龍懾人名頭上再添一道光環。
雖然他們內心裡對能否戰勝敵人不是沒有過疑慮,但狄龍過去一次次的正確判斷,一次次的輝煌勝利,已經足以產生這樣的效果,令他們將自己的獨立分析判斷權讓給了這位常勝統帥。狄龍說可戰,他們就認為可戰,狄龍說能勝,他們也同樣認為能勝。那點疑慮,在這強大的信賴迫下,只能縮在心靈的一個小角落裡。每當這點疑慮翻上心頭,他們反而會懷有內疚
,怎麼連英明的統帥也敢懷疑!
如此看來,貝葉關於人天好逸惡勞的觀點,倒不無道理。人作為懶惰的動物,當有人總是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正確的行動,那為什麼還要自己勞神去分析判斷呢?有這樣一個人物,遵命服從,跟著他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豈不是更加省心?非要將自己那點淺見愚思說出來,被統帥否決掉,即使獲得勝利後也不免遭到他人的嘲
嗎?所謂權威,就是這樣產生的;同樣,
信和盲從,也是這樣產生的。
孔狄看看這情形,一口涼氣,但仍滿懷信心地答道:“試試看吧!”
“我相信你。”狄龍微笑著拍拍孔狄的肩膀。
輕輕的拍肩,既讓孔狄覺責任之重大,又如狄龍從肩上給他輸入了真氣一般,進一步加固了孔狄的信心。
左右兩翼已經接觸上了。作為主要負責牽制的魯道夫左右兩陣人馬,當然不會向佔據地利,兵力強盛的狄龍兩翼發起衝鋒,對壘雙方各自穩住陣腳,互相用箭矢技。
魯道夫的第一中央方陣出現在鴨嘴澗山口處。魯道夫令旗再揮,軍號吹響,戰鼓急點,方陣開始加速前進!
卡斯佩查克和博格騰指揮兩翼神闖、神衝兩營部隊,矢石急下!
這就是反品字陣形優勢,想要直擊中軍,必然遭到兩邊山頭上敵軍的遠程攻擊。這個損失,也必然在雙方指揮官的計算當中。
“舉劍!”孔狄一聲令下,四千猛虎騎兵齊刷刷舉起重劍,鴨腸道上長出一片人工劍林。
“衝鋒!”在魯道夫中央第一方陣即將衝過兩翼遠程武器攻擊區域時,孔狄領著四千騎起動馬步,開始了突陣!
來自胡瑪草原的駿馬,蹄下生風,短短的衝刺距離倏忽間消失,兩彪人馬撞在了一起!
突陣是最常見的戰鬥形式,但絕不是簡單的戰鬥形式,相反它有著極強的技術,最考驗戰將士兵的基本功和勇氣鬥志。
與上一次黃蓮城下的突陣不同,這一次是正面突擊,敵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有備而來。同時,上一次孔狄與雅辛斯克兩面夾擊進行配合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不過作為猛虎軍團裡一名多年征戰的勇將,尤其是擅長於指揮騎兵速戰速決,一擊定勝局的將領,孔狄指揮突陣很有一套辦法。
突擊,突擊,突然極為重要,而騎兵的機動
和衝刺力則分別從戰略和戰術上保證了攻擊的突然
。儘管這一次已經不具備戰略上的突然
,孔狄也要審時度勢,創造戰術上的突然
。
在時機的選擇上,他選在對方剛剛要通過兩側遠程武器攻擊區域時發起衝擊。此時對方戰士懷著“總算沒有捱到石頭和箭矢”的想法,藏在盾牌後的腦袋剛剛抬起想看清一下前面的形勢,心理也正從緊張轉向鬆弛的關頭。恰在這個時候,彪悍的猛虎軍團騎兵衝到了面前,照著他們探出的腦袋頭就是一劍,方陣第一排的不少人還沒看清楚怎麼回事就魂歸西天。
儘管也有少數狡猾而兇狠的聖瓦爾尼士兵,不看前方,僅憑著直覺就將猛虎軍團的騎兵挑落下馬,但絕大多地方,第一層步兵抵禦線都被沖垮了,不是在劍鋒下濺血,就是在鐵蹄下呻。
憑著衝力與慣,第二排士兵們剛
舉矛相向,騎兵已經到面前。長兵刃最怕近戰,猛虎軍團戰士們跟隨孔狄早已演
了招式,他們微運手腕,改刺挑為劈砍,讓重劍再次飽飲鮮血。方陣的第二層也如篩子般被捅得千瘡百孔。
到第三排時,孔狄的衝鋒騎隊才算開始遇到了阻力,不過這阻力並不很大。
不要小看步兵這個抬槍頂刺動作,在這種場合之下,要規範做出合乎標準的戰術動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步兵身體微蹲,長矛呈同一角出,矛柄一端斜頂地面,緩解騎兵的巨大沖力。
這個戰術動作的關鍵在於刺馬不刺人,當整排步兵整齊規範地同一時間,同一角度地刺,才是真正的長槍如林,對沖鋒的騎兵隊構成頗大的殺傷力。
不過在這種場合下,當如狼似虎的敵騎,帶著染血的長劍凶神惡煞般衝上來的時候,能夠在匆促間一下子將長矛擺至正確位置的人,少之又少。
人總是過分注意看上去很恐怖的事物,騎兵血淋淋的刀劍似乎比奔騰的戰馬威脅大的多,士兵們總是不自覺地將長矛擺得太高,對人不對馬。只有少數經歷過真正苦戰的老兵,方知內裡玄機,臨危不亂,做得符合標準。